第44章 拖延三天

羅藝原以爲楊元慶是要他歸降隋朝,不料信中的內容卻是邀請他共擊竇建德,要知道就在昨天,楊元慶還和他的軍隊發生激戰,今天一轉眼又在邀請他共同作戰了,這種變化讓羅藝着實有點難以適應。

對於羅藝來說,楊元慶和竇建德並沒有什麼區別,一個是惡虎,一個是毒蛇,都是想奪取他的基業,羅藝沉默了片刻,問道:“不知楊總管計劃什麼時候發動進攻?”

施榮欠身道:“三天後的一更時分,我們兩軍同時發動對竇建德軍隊的進攻!”

“然後呢?”

羅藝看了施榮一眼,他更關心擊敗竇建德後怎麼辦?不會是擊敗竇建德後,兩軍又再次交戰,這個結局他受不了。

施榮微微一笑,“擊敗竇建德後,羅將軍可率本部軍馬撤回幽州,然後我們重新開戰,和原來一樣。”

這時,旁邊的羅誠終於忍不住問:“難道一定要鬥個你死我活,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嗎?”

羅藝回頭狠狠瞪了兒子一眼,怒斥他:“不準多言!”

施榮呵呵笑了起來,“少將軍說到點子上了,這次我奉命前來,實際上有三個方案,剛纔給羅將軍所言,只是第一個方案,羅將軍是否願意聽楚王殿下的第二個和第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書面,楊元慶親筆寫在紙上,這應該是正方案。後面所謂的兩個方案只是口述,顯然只是一種試探,羅藝不露聲色道:“施參軍請繼續說,羅某願意一聽。”

“其實羅將軍應該猜得到,第二個方案是希望羅將軍能夠歸順隋朝,羅將軍本來就是隋將,迴歸隋朝是理所應當。楚王殿下說,如果羅將軍迴歸,可封襄陽縣公。武侯大將軍,若羅將軍願意從文,則封太守。治理一方,留名百世。”

身後羅誠剛要開口,羅藝的後腦卻彷彿長眼睛一般,一擺手止住了兒子的插口,他又繼續不露聲色問:“那第三個方案呢?”

“第三個方案要簡單得多,羅將軍交出所有軍隊,我們保證羅將軍全家安全通過河東前往關中,同時準羅將軍帶走兩百名親兵。”

羅藝點了點頭,楊元慶開出的條件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笑道:“先不慌談後兩個條件。第一個方案我答應,請轉告楊總管,三天後的一更時分,我們一同發起對竇建德軍的進攻。”……

施榮告辭而去,羅誠立刻着急地對父親說:“父親。楊總管已經開出了具體條件,爲何我們不答應?”

羅藝看了兒子一眼,淡淡道:“楊元慶開出的是什麼條件,襄陽縣公,武侯大將軍,這個武侯大將軍又是什麼玩意?你就不會想一想?現在秦瓊、楊思恩、裴行儼等人也只是將軍。他卻給我一個大將軍,估計就是畫一個大餅給我,虛職罷了,當我羅藝是三歲小兒嗎?唐朝至少還給我一個納言的高官,他卻只給我一個太守,你說我會不會答應?”

“可父親不是說,李淵不過是看中了幽州的軍隊和地盤,如果父親真的變成光桿總管,李淵就會翻臉不認人嗎?”

“我是這樣說過,但我當時忘記了一點,李淵若想收買天下之心的話,他就必須善待我,你知道千金買骨的故事嗎?現在我就是那堆沒用的馬骨,我不接受大隋重祿,千里迢迢投奔大唐,李淵若不重用我,他就會失信於天下。”

說到這,羅藝冷冷一笑,“我相信李淵不會這樣做!”

羅藝從隨身的箱子裡取出一本奏疏,遞給羅誠,“你立刻喬裝前往長安,想辦法將這本奏摺交給太子,然後你就在長安等我。”

羅誠幾乎要將嘴脣咬出血,他接過奏疏,再一次懇求道:“父親再考慮一下吧!孩兒覺得唐朝沒有前途。”

羅藝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嘆了口氣道:“爲父知道你曾是楊元慶的部將,比較念舊,可是你要將目光再看遠一點,楊元慶本身就曾是幽州總管,我對他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所以他封我爲武侯大將軍,就表明他只會恩養我,而絕不會再重用我,相反,李淵也想奪河北,奪幽州,那他肯定會繼續用我,而且太子手下無大將,我去投靠太子,我還會得到機會.....”

羅藝按住兒子的肩膀,凝視着他的眼睛,“機會,我兒明白嗎?爲父東山再起的機會,只有在唐朝才能得到!”……

施榮回到隋軍大營,他一路疾走,很快來到中軍大帳前,他向一名親兵拱手道:“請稟報總管,就說施榮回來了。”

“施參軍請稍候!”

親兵匆匆進去,片刻出來施一禮:“總管請施參軍進去。”

大帳內,楊元慶正坐在桌案批閱奏疏,這是今天中午才送來的奏疏,有三十餘本,都必須要他簽字批准。

施榮匆匆走進了大帳,上前深施一禮,“卑職參見總管!”

楊元慶也在等他的消息,便放下筆笑了一笑問:“他接受了哪個方案?”

“回稟總管,羅藝只肯接受第一個方案,第二個和第三個方案他沒有表態,卑職感覺,他似乎有點嫌總管開出的條件太低了。”

楊元慶忍不住冷笑一聲,如果羅藝真是這樣想他一點也不奇怪,唐朝封他北平郡王,還給他開出了納言的高位,自己卻只給他襄陽縣公和太守之職,他當然不幹,但他以爲自己是什麼?在眼前這個局勢下投降,難道他還想繼續當幽州總管不成?

他答不答應都已經由不得他了,楊元慶揹着手慢慢走到帳門前,注視遠處的涿縣縣城,縣城很安靜,竇建德並沒有再一次發動攻勢,還有三天時間,三天後,一切都將塵埃落地……

幽州城以東約二十里外的官道上,一支從漁陽郡開來的軍隊正疾速行軍,這支軍隊約三千人,是駐防漁陽郡的幽州軍,率領這支軍隊的將領名叫董熙,年約三十七八歲,身材高大,使一杆鐵槍,威風凜凜,但他的目光中卻總有一種難以言述憂鬱。

董熙是幽州副總管侯莫陳乂的心腹,在幽州從軍已經十三年,從一名小小的旅帥一步步升爲漁陽督軍,在幽州軍有着頗高的威望。

董熙是接到了羅藝的緊急命令,命他放棄漁陽郡,回幽州城駐防,一同接到命令的,還是軍都陘的守將薛萬均和安樂郡督軍王樸。

這樣一來,幽州城的守軍就增加到兩萬五千人,足以守住幽州城,羅藝極爲擔憂竇建德大軍會乘亂奪取幽州城的危機便化解於無形。

遠遠地,董熙看見了遠方的幽州城,大約還有十幾里路程,他看了看天色,已是午後了,士兵們行軍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還餓着肚子,估計幽州城不會有什麼問題,他立刻令道:“大家就地休息一個時辰!”

士兵們都累壞了,紛紛找地方坐下來吃乾糧,有人則抓緊時間睡一會兒,溫暖的陽光照在身後,並不感到寒冷,不少士兵牽馬到不遠處一條小河邊飲水,河面上只覆蓋一層薄薄的冰,輕輕一敲便碎裂了,河邊很快便擠滿了飲水洗臉的人馬。

董熙也找一塊大石坐下,親兵將一塊夾有乾肉的麪餅遞給他,“將軍,吃一點吧!”

董熙似乎有點心事,他一邊喝水吃乾糧,一邊在低頭想着什麼,隋軍已經打到了涿縣,再過不久就應該殺到幽州城,董熙低低嘆息一聲,已經快十三年了,這一天終於到來。

“將軍!”

一名士兵快步走上前,指着遠處道:“有人找你,說有很急之事!”

董熙順着士兵手指方向望去,只見百步外的官道上站着一名牽馬的男子,三十歲左右,長得黑瘦,目光卻十分銳利,遠遠注視着自己。

董熙心中一動,立刻站起身,向這名男子走去,走到近前,他打量一下男子,問道:“我就是董熙,你找我有何事?”

男子微微一笑,取出一面隋內衛軍銀牌,出示給董熙看了看,“在下羅善文,是太原內衛軍校尉,奉楊總管之命,等候將軍多時了。”

董熙一驚,他一把拉住男子胳膊,向西走了幾步,離開軍隊稍遠一點,低聲問道:“楚王殿下有什麼信給我嗎?”

男子點點頭,從懷中摸出兩封信遞給他,董熙接過信揣進自己懷中,又問他,“我怎麼聯繫你?”

“在幽州城東北,有一家鴻豐酒肆,董將軍可以在那裡找到我。”

說完,男子向他拱拱手,翻身上馬,猛抽一鞭,馬匹向幽州城飛奔而去,董熙望着他走遠,心中涌起一種掩飾不住的激動,少主人沒有忘記自己。

士兵們依然在官道兩邊休息,董熙卻騎馬來到一片空曠的原野中,他回頭對十幾名親兵道:“你們就在這裡等候,我去方便一下。”

他翻身下馬,快步走到一堆灌木叢後蹲下,從懷中摸出了信,一共有兩封,一封信是寫給他的,而另一封信卻是寫給他的頂頭上司侯莫陳乂。()

第62章 激戰七裡第8章 元慶抉擇第1章 落魄高才第25章 狹路相逢第68章 羅藝之慮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8章 穩住李唐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章 借兵突厥第5章 重返大利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章 略助風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9章 重要情報第7章 兵壓關內第8章 臨戰前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8章 獨孤家主第7章 秋風至楊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3章 都市買禮第8章 元慶抉擇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2章 最後攤牌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章 落魄高才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4章 戰爭索賠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官場暗鬥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4章 殺雞儆猴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章 上兵伐謀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1章 發現主力第5章 咬金練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7章 李淵抉擇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9章 心有不滿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章 誰是兇手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0章 師傅是誰?第60章 關鍵人物
第62章 激戰七裡第8章 元慶抉擇第1章 落魄高才第25章 狹路相逢第68章 羅藝之慮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8章 穩住李唐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章 借兵突厥第5章 重返大利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8章 人心難測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章 略助風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9章 重要情報第7章 兵壓關內第8章 臨戰前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8章 獨孤家主第7章 秋風至楊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3章 都市買禮第8章 元慶抉擇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2章 最後攤牌第62章 交換條件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章 不露聲色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章 落魄高才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4章 戰爭索賠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官場暗鬥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7章 密室收穫第14章 殺雞儆猴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章 上兵伐謀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1章 發現主力第5章 咬金練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4章 存心討打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7章 李淵抉擇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9章 心有不滿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8章 洛陽來使第2章 誰是兇手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0章 師傅是誰?第60章 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