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唐使到來

楊元慶的駐軍並不在涼川縣,而在涼川縣以東約百里外的米家鎮,除了一萬騎兵外,還有三萬五千唐軍降兵,經過幾天的整頓,降兵全部被打散,又重新分隊,旅帥以上軍官都是從隋軍騎兵中提拔,隊伍在鎮南的雪原上,開始隊列訓練。

一隊隊士兵高聲大喊,列陣訓練長槍,隊列訓練主要是爲了磨合軍官和士兵之間的默契,提高軍官的威望,使他們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手下,十幾天前唐朝臨時招募的六萬新兵,就是沒有經過這種磨合訓練,導致了最後的混亂局面。

在緊靠鎮子的東面,紮下了數千頂大帳,帥帳便是其中最大的一頂,位於羣帳中間,此時在大帳內,楊元慶正站在一幅河西地圖前,研究隋軍的作戰進度。

隋軍進攻河西已經過去了八天,武威郡和酒泉郡都已奪下,蘇定方的一支五百人先鋒成功地夜襲大斗拔谷軍城,堵住了張掖駐軍逃往西平郡的唯一通道。

現在裴仁基軍隊和蘇定方軍隊已經對一萬河西唐軍形成合圍之勢,逼迫對方投降,其實楊元慶對一萬唐軍是否投降並不是很感興趣,他是對河西的戰馬感興趣,裴仁基的報告中說,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各大牧場,這讓楊元慶略略鬆了口氣。

這時,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河湟嗎,要斷唐軍的戰馬,不僅是河西,還有西海郡、臨洮郡等等邊疆草原之地,就算唐朝在河湟沒有設立馬場,但他們可以從吐谷渾手中購買,必須把這條路也給唐朝斷掉。

不僅是戰馬,拿下河湟地區,唐朝在關中以西不僅完全失去了戰略縱深,而且隋軍也對關中形成戰略包圍。拿下關中指日可待,這一天他已經盼了很久,拿下關中就意味着他統一了北方。

就在楊元慶思慮着派使者前往吐谷渾,這時,帳外有親兵稟報,“啓稟殿下,斥候傳來消息,唐朝使者已在二十里外。”

楊元慶點了點頭。李建成終於來了。他昨天就得到長安探子的緊急稟報,唐朝已派出使者,正使是太子李建成,副使是納言陳叔達,李淵居然派出這麼高規格的談判陣容,着實讓他有些意外。這也就說明李淵對於停戰的焦急。

楊元慶沉思一下道:“請謝侍郎來見我!”

謝侍郎就是兵部侍郎謝思禮,他是前天從太原趕來,向楊元慶彙報太原的情況。主要是修繕晉陽宮和被破壞的城池及民房以及均田制度推行的進展,這些都是楊元慶極爲關心的情況。

不過謝思禮的到來,正好讓楊元慶有了談判副手。一般談判都是副手先談,談得差不多了,再由雙方主使最後達成共識,簽訂協議,可以說。副手擔任了主要的談判任務。

謝思禮快步走進大帳,躬身施一禮,“參見殿下!”

“剛剛得到消息,他們已經到了,在二十里外。”楊元慶笑道。

謝思禮立刻明白了楊元慶的意思,躬身道:“卑職這就去迎接他們。”

楊元慶又囑咐他道:“禮節是必須的,對方畢竟是太子,但也不用太客氣,要讓他們明白,是他們有求於我們,和談與否,我楊元慶並不在意。”

“卑職明白!”

謝思禮行了一禮,便快步出帳去了,楊元慶又走到地圖前,目光又在落在了河湟之上,對於他楊元慶來說,什麼談判都是假的,談判不過是爲了拖延一段時間而已,給他休整兵力的時間,就如同把拳頭收回,是爲了更有力打出去一樣。

。。。。。。。

米家鎮以南十里外的雪原上,一支數千人的隊伍正延着馳道浩浩蕩蕩北上,隊伍中行跟行着三四輛馬車,李建成打開了車簾,寒風撲面而來,他專注地眺望着遠處的山巒,以前他曾經路過這裡幾次,可從來沒有意識到會寧郡竟然蘊藏着巨大的財富。

正是會寧郡的銀礦引發了現在的一系列之爭,更引出唐朝巨大的危機,想到危機,李建成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知道現在唐朝危機四伏,可謂內憂外患。

但作爲太子,他想到的解決之道,就是息兵戈,穩住隋朝,抓緊時間解決內部問題,儘可能多地積蓄錢糧,還要解決土地問題,說服關隴貴族和皇親國戚們適當讓出一點土地,使朝廷能將均田制推行下去,這樣的話,就可以抓住民心,鼓舞士氣,或許唐朝還有一線希望。

關鍵還要解決內訌問題,他和秦王的權力之爭,李建成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唐軍屢屢失敗,很大程度上就和內訌有關,如果內部不能團結,怎麼可能戰勝隋朝。

好在父皇也看出這個內訌問題所帶來的惡果,終於決定收秦王的兵權,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但願還來得及,李建成嘆息一聲,不知這次談判,唐朝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殿下!”

遠處傳來了士兵的大喊聲,李建成探頭向北方望去,遠遠地看見一隊小黑點從遠處奔來,不多時,剛纔叫喊的士兵上前稟報道:“啓稟殿下,隋軍迎接之人來了。”

李建成心中一鬆,那就好,楊元慶講究禮節,那這樣他就不會爲難自己,更不會扣押自己,雖然李建成告訴別人,楊元慶不會做扣押這種有失身份之事,但他心中還是有點擔心,現在,他終於放下心了。

不多時,謝思禮在百餘騎兵的護衛下飛馳而至,他被引到李建成馬車前,謝思禮拱手施禮道:“在下大隋兵部侍郎謝思禮,參見太子殿下!”

“原來是謝侍郎,久仰了。”

李建成也笑着回一禮,他知道這位謝思禮,楊元慶的心腹之一,估計就是這次談判副使了,他又問道:“這裡離楚王駐地還有多遠?”

“回稟殿下,只有七八里了。”

“既然如此,我就騎馬而行。”

李建成命人牽來他的白馬,他翻身上馬,和謝思禮並駕而行,寒冷而清新的風迎面撲來,令李建成精神爲之一振。

李建成微微笑道:“謝侍郎一直跟在楚王殿下身邊嗎?”

“我是昨天從太原來,向楚王殿下彙報一些事情。”

“哦!”

李建成眼珠一轉,又試探着問道:“聽說三萬突厥騎兵被困在井陘內,不知現在有沒有殲滅他們,我們也很擔心這些兇殘的突厥人逃出來,危害民衆。”

這個情報非常重要,關係到楊元慶是否急於返回太原,關係唐朝是否付出最小代價就能贏得和平,李建成表面上若無其事,但他的心卻懸了起來。

謝思禮也是談判老手了,怎麼可能讓李建成套出消息,他嘆口氣道:“我們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但殿下知道,隋朝軍政分治,這是軍方的事情,朝廷確實不知近況,殿下,抱歉了。”

“這沒什麼,我只是隨口問問。”

李建成的臉上露出一種掩飾不住的失望,無奈,他又嘆息道:“聽說晉陽宮被焚燒,令人揪心啊!”

謝思禮呵呵一笑,“這個。。。我們倒不是很難過。”

“爲何?”李建成不解地問道。

“因爲晉陽宮雖然被燒,但我們事先已轉移人員和物資,沒有死一人,也沒有被搶走一粒糧食,所以大家都很振奮,現在齊心合力修繕,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殿下說過,只要保住人,那一切財富都可以重新創造。”

“說得好!”

連李建成也忍不住誇讚起來,這也一直是他的觀念,民重於山,楊元慶這個沙場大將,居然還有這種想法,不簡單,令李建成暗暗嘆息一聲,難道隋朝的均田令能推行得很順利,關鍵是上位者重視民情啊!

相比之下,父皇卻把大量的田產賞賜給皇親國戚,造成現在無田可分的困境,不得不令李建成扼腕嘆息。

衆人又走了幾裡,從一隊隊訓練的士兵旁經過,訓練軍士足有數萬人之多,段德操忽然上前低聲對李建成道:“殿下,這些原本都是唐軍。”

李建成一怔,他停住戰馬,向訓練的士兵望去,這些士兵就彷彿根本沒有看見他們一樣,竟然一個都不上前,對他們視而不見。

李建成呆立了半晌,只聽見一陣陣喝喊聲,士兵們士氣高昂,鬥志昂揚,有訓練軍官大喊:“就是這樣,殺敵有功,自有封賞,你們打仗,家人也會分到土地、免去稅賦,好好替楚王殿下效力,掙一份豐厚的家業。”

士兵們更加振奮,喊殺聲響起一片,李建成長長嘆了口氣,就是這麼簡單,可惜唐朝就辦不到。

他心情一下子黯然,又走了兩裡,離營門越來越近,這時,一隊騎兵上前,抱拳施禮道:“封楚王殿下軍令,唐使只可二十人進營,其餘隨從在十里外紮營!”

段德操看了一眼李建成,徵求他的意見,李建成點了點頭,“按照隋軍的規矩來辦。”

段德操只得率領軍隊跟隨隋軍士兵而去,李建成和陳叔達身邊只剩下二十名隨從,由郎將楊嶸率領。

這時,李建成看了一眼郎將楊嶸,見他低着頭,顯得十分緊張,李建成心中忽然涌起一種怪異的念頭,不知等會兒楊元慶見到楊嶸,會是什麼樣的神情,李建成心中充滿好奇。

。。。。。。

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0章 大戰悄至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8章 兵分兩路第63章 北地迎歸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1章 清河崔氏第7章 初遇敵情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9章 一名小兵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3章 殺機暗伏第52章 死不瞑目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7章 楊廣之憂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64章 宮外之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7章 路遇李淵第1章 出征突厥第4章 以小欺老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8章 馳援代州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0章 邊疆奏摺第24章 等待機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6章 羅家有喜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2章 步步緊逼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章 戍堡聞警第1章 出征突厥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章 啓用暗線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2章 最後抉擇第60章 大戰悄至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85章 最大讓步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4章 龍鳳美玉第9章 帝心生嫌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章 江淮伏威第19章 離別之酒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章 出海遠征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67章 兵壓漢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6章 軍心不穩第7章 大利望族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7章 兩強對陣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章 家法伺候第28章 關鍵小人
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0章 大戰悄至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8章 兵分兩路第63章 北地迎歸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1章 清河崔氏第7章 初遇敵情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9章 一名小兵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3章 殺機暗伏第52章 死不瞑目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7章 雁門初戰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7章 楊廣之憂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64章 宮外之音第64章 宮外之音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7章 路遇李淵第1章 出征突厥第4章 以小欺老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暗流涌動第28章 馳援代州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0章 邊疆奏摺第24章 等待機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6章 羅家有喜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2章 步步緊逼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章 戍堡聞警第1章 出征突厥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0章 禍福相倚第4章 啓用暗線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2章 最後抉擇第60章 大戰悄至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85章 最大讓步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4章 龍鳳美玉第9章 帝心生嫌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章 江淮伏威第19章 離別之酒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章 出海遠征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67章 兵壓漢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6章 軍心不穩第7章 大利望族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7章 兩強對陣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章 家法伺候第28章 關鍵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