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咬金爭功

一場誰也輸不起的大戰在燕城縣外的原野上展開,淵太祚帶來的五萬大軍是高麗軍的精銳,參加過三次高麗戰役,裝備精良,戰鬥力很高,兩萬騎兵更是高麗舉國之力養出的一支騎兵。

淵太祚想憑藉這支軍隊一舉佔領遼東和河北,但淵太祚卻沒有想到隋軍的水上奇兵,使他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他更沒有對付陌刀重甲步兵的經驗,用騎兵去衝擊陌刀軍,導致他陷入更大的困境。

正是騎兵的慘敗導致了高麗軍的全面被動,儘管淵太祚手下還有兩萬步兵和五千弓弩軍,但逃回的騎兵卻使弓弩軍無法射擊,而且逃回的騎兵還衝亂了高麗軍的步兵陣型。

淵太祚指揮着步兵和逃回小部分騎兵和隋軍苦苦鏖戰,儘管他們處於劣勢,但他們依然在拼命支撐。

燕城外原野上的戰鬥已呈白熱化,金戈鐵馬,殺聲震天,戰鼓勁擊,號角嗚咽,在渴望回家念頭支撐下的高麗軍長矛軍結成方陣,和隋軍騎兵拼死鏖戰,在南面,幾千失魂落魄的騎兵遭遇到了陌刀軍再次屠殺,他們渴望得到步兵支援。

但淵太祚的最後三千刀盾兵卻去支援了已經快支持不住的弓弩兵,高麗弓弩兵被五千長矛隋軍步兵包圍,死傷已過半。

局勢對高麗軍越來越不利了,無論是他的長矛方陣,還是弓弩兵,還是殘餘的數千騎兵,都處於劣勢之中。

隨着時間的推移,高麗軍的死傷越來越慘重,他們的士氣已經快到崩潰的邊緣,這時,他們身後數裡外傳來可怕的叫喊聲,淵太祚猛然回頭。眼前的一幕讓他頓時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高開道的軍隊率先崩潰了,普天蓋地地逃兵向這邊奔來,哭喊連天,隋軍在後面掩殺,離他們只有三裡。

眼看潰敗的軍隊和追兵越來越近,淵太祚額頭上的汗珠滾滾落下,他已經意識到此戰必敗無疑。

“大王,撤吧!要不就來不及了。”幾名親兵焦急道。

淵太祚又看了一眼他即將崩潰的軍隊,一調馬頭,搶先向北方疾奔而去。數十名親兵緊跟着他,漸漸脫離的戰場......

高開道的潰敗就像壓倒高麗軍的最後一根稻草,高麗軍在腹背受敵之下也全線崩潰了。戰場變成了一邊倒的屠宰場。

隋軍騎兵無情宰殺着四散奔逃的高麗軍士兵,追擊的戰馬疾奔,長矛刺穿了奔逃者的心臟,橫刀劈飛了高麗士兵的頭顱,一路十幾裡。遍地都是高麗士兵的屍體,直到楊元慶下達止殺的命令,隋軍的屠殺才漸漸停止下來。

燕軍和高麗軍共八萬人投入了戰鬥,陣亡和被殺者超過了五萬人,被俘兩萬餘人,逃走着只有數千人。連高開道本人也死在亂軍之中,這是隋軍發動河北戰役以來,殺敵最爲慘烈的一次。隋軍也付出了死傷四千餘人的代價。

楊元慶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視察着被鮮血染紅的戰場,上萬隋軍正在忙碌地清理戰場,剝去盔甲,集中兵器。將一堆堆敵軍屍體架火焚燒,屍骨深埋。

戰場的血腥和殘酷在這場戰役中充分體現出來。沒有憐憫、沒有同情,有的只是死亡後的沉寂,和他們家人無盡的哀傷。

羅士信騎兵疾奔而至,老遠便大喊:“總管!”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下行禮,“末將羅士信參見總管!”

楊元慶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讚許道:“這場遼東戰役打得漂亮,我要重重封賞你!”

羅士信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這是總管的奇兵取勝,否則以我一己之力,不一定能戰勝對方。”

“那我也要好好封賞自己!”楊元慶哈哈笑了起來。

這時一名郎將奔來稟報,“啓稟總管,沒有找到淵太祚的屍體,有被俘的士兵交代,淵太祚在軍隊崩潰前已先一步逃走了。”

楊元慶的臉立刻沉了下來,露出極爲不悅之色,淵太祚跑掉了,這比五萬高麗軍全部逃走還要嚴重,他可是高麗宰相,具有極大的政治價值,楊元慶立刻對羅士信令道:“派出三千騎兵去遼水邊搜尋,有活捉淵太祚者,賞銀萬兩,獲其屍者,賞銀五千兩!”

遼水浮橋已斷,淵太祚很難逃回對岸,他還有機會,楊元慶發出了隋軍迄今爲止的最高懸賞,三千騎兵振奮異常,分爲三十隊,向遼水西岸奔去……淵太祚在高麗軍奔潰之前,便搶先一步逃出了戰場,他奔進一片森林,在森林中急急如喪家之犬,向東北方向奔逃,燕城縣距離遼水還有一百餘里。

約奔行半日後,一行人便漸漸抵達了緊靠遼水的懷遠鎮,此時他身後只有三十餘名親衛跟隨,除了胯下馬匹外,沒有任何渡河的工具,但他們可以砍樹做伐,漂過遼水。

但那是最後迫不得已的一步,而且他很擔心懷遠鎮附近有隋兵巡哨,他轉道上了一條向北方向的路。

淵太祚自有辦法過遼水,在懷遠鎮以北約二十里處,有一座漁村,叫做上遼村,大約有三四十戶人家,以在遼水上捕魚爲生,在那裡可以找到渡河的漁船。

淵太祚率領親兵們一路向北疾奔,這是一條很秘密的小路,人跡罕至,是他的巡哨發現,畫在地圖上,他才知道,這條小路的盡頭便是上遼村,那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

此時天已經快黑了,血紅色的殘陽透過樹梢,將火紅的餘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和身上,就像大戰後染上的血跡。

從燕郡奔來,人馬皆疲憊不堪,這時他們離懷遠鎮已經過去十里,警惕性開始降低,衆人放慢了馬速,緩緩而行。

就在這時,數支箭從樹林中‘嗖!’地射出,淵太祚身邊的幾名親衛慘叫着倒地,突來的變故使衆人大吃一驚。

只見前方殺出了數百隋軍,他們向後看,後面也涌出數百人,將他們前後堵住,一名手執大斧的隋軍從隊伍中出來,手一指,“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說完,他仰天大笑起來,此人正是隋將程咬金,他率五百隋軍騎兵抄近路趕來,截斷了淵太祚的退路,這就是蕭延年送給他的功勞,假如淵太祚從戰場上逃脫,他一定會走這條路去漁村找船。

淵太祚心中幾乎要絕望了,但求生的渴望使他孤注一擲,他猛地抽出劍大喊:“衝過去!”

三十名騎兵簇擁着他向隋軍猛衝而去,隋軍也發動了,以森林小道爲中心,前後左右,一圈又一圈,滿是奔跑的騎兵,向淵太祚和他的手下靠攏,不斷有騎兵冷箭射出,親兵慘叫着栽下馬,片刻,五百騎兵將淵太祚和不到二十名手下團團包圍。

長矛從四面八方刺出,一個又一個親兵被刺死,最後只剩下了淵太祚一人,刷地一聲,數百支長矛一起對準了他。

淵太祚徹底絕望了,他想自殺,卻沒有死的勇氣,最後他挺直腰厲聲喝道:“我是堂堂高麗國宰相,你們不得對我無禮!”

程咬金的眼睛眯了起來,“你這個老小子想要尊嚴,可以,我給你尊嚴,但老子的功勞你也得給我!”

他回頭大喝一聲,“把他帶走!”

隋軍士兵上前,奪取了淵太祚的寶劍和他的匕首,將他手腕反綁在身後,數百名隋軍騎兵簇擁着他,向燕城奔去。

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楊元慶率領數千軍隊而至,程咬金連忙派一名士兵前去稟報。

淵太祚被程咬金抓住的消息令楊元慶喜出望外,不愧是他的福將,連這種功勞都能搶到,真要好好嘉獎他一番。

但現在,他更關心淵太祚,立刻令道:“把他帶上來!”

淵太祚的臉色此時變得異常難看,他在路上已經知道,擊敗他的隋軍主將竟然就是楊元慶,這讓他有一種難以承受的恥辱之感。

這種恥辱並不是楊元慶率領隋軍擊敗他,而是他的計劃早已經在楊元慶的掌控之中,或者說,他被楊元慶玩弄於股掌之中,導致他本人被俘,五萬高麗軍精銳全軍覆沒。

他甚至懷疑,楊元慶把高開道放回遼東,就是爲了把他引出來,如果是那樣,這個敵人也太可怕了。

隋軍士兵將淵太祚推到楊元慶面前,楊元慶打量他一眼,淡淡笑道:“我應該見過你。”

淵太祚也冷冷道:“當然見過,在你們的仁壽四年,洛陽皇宮裡,那時你還是一個乳臭味乾的毛孩子。”

“一晃十三年過去了。”

楊元慶並不着惱,他微微感慨時間流逝,隨即吩咐士兵,“給他鬆綁!”

士兵解開了捆綁淵太祚手腕的繩子,淵太祚活動一下已經麻木的手腕,心中的屈辱感稍稍好一點,他看了楊元慶一眼,冷笑一聲:“你想拿我怎麼樣?”

楊元慶卻微微笑道:“我想請你去太原做客,多少時間我也不知道,三年或者五載,淵相國,請吧……()

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0章 禍福相倚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1章 河北梟雄第32章 啓民提議第8章 黑夜黑人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4章 太守師道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章 元家造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章 出兵風波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1章 楊素教孫第69章 道高一丈第7章 士信發威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8章 兵分兩路第98章 兩線危機第70章 突破缺口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章 計取飛狐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96章 舉國兵策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章 重返京城第24章 聞喜裴氏第83章 事態嚴重第7章 戰略對抗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章 神秘使臣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5章 遭遇之戰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6章 朝會危機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章 中元新夜第49章 唐軍西撤第32章 壯士斷腕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1章 矛盾激化第6章 西秦霸王第42章 長安科舉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章 營州之變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3章 無妄之災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25章 初查齊郡
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0章 禍福相倚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1章 河北梟雄第32章 啓民提議第8章 黑夜黑人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4章 太守師道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5章 元家造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章 出兵風波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3章 遠方來人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1章 楊素教孫第69章 道高一丈第7章 士信發威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8章 兵分兩路第98章 兩線危機第70章 突破缺口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5章 狹路相逢第2章 計取飛狐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96章 舉國兵策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章 重返京城第24章 聞喜裴氏第83章 事態嚴重第7章 戰略對抗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章 神秘使臣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4章 各有所學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5章 遭遇之戰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6章 朝會危機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章 中元新夜第49章 唐軍西撤第32章 壯士斷腕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1章 矛盾激化第6章 西秦霸王第42章 長安科舉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章 營州之變第20章 緊急受命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6章 少女憫秋第43章 無妄之災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25章 初查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