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兵壓關內

李密當初決定入主江南,就是想割據東南一隅,形成隋唐魏三足鼎立之勢,一旦成勢,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若隋唐大戰,李密則兵發中原,從東面牽制隋軍,而如果隋軍攻魏,唐軍則從西面進攻河東和關內,逼迫隋軍撤軍。

這其實就是當年魏蜀吳三國的翻版,形成了三足鼎立,對峙局面很可能就會延續數十年,這是楊元慶絕不願看到的結果,所以他必須在唐魏尚未結盟之前,打破三國鼎立的趨勢,先滅掉弱勢一方的魏國李密,使三國鼎立變成兩強對決。

但楊元慶也知道,就算唐魏尚未結盟,唐朝也會看出隋軍攻魏的危險和隋軍兵力不足的機會,他們會不會抓住這次機會?儘管唐朝已經露出怯弱之態,可能性不大,但在這種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上,楊元慶不想冒任何風險。

他招募新兵十萬,用來鎮守河東和河北,而大將秦瓊率領十萬大軍進駐關內道,加上會寧郡盛彥師率領的三萬駐軍,從東西兩線兵壓關中,迫使唐軍不敢輕舉妄動。

這只是戰略,而從戰術上,秦瓊也使用了和楊元慶事先商議的計謀,打出了金邊赤鷹軍旗,這就意味着楊元慶本人也在關內。

十三萬隋朝大軍兵進關內,磨刀霍霍,直指關中,使唐廷承受着極大的壓力,但另一方面,隋軍的強勢威脅也緩和了李氏父子間的尖銳矛盾。

李淵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李世民擅自離京去了扶風郡。名義上是去練兵,實際上是掌控住了扶風郡的五萬精兵,使李淵企圖軟禁李世民,徹底剝奪他軍權的計劃落空。

李淵惱火萬分,他一方面命駐紮在潼關的李神通接管駐紮在馮翊郡的三萬精兵,另一方面李淵又連發九道金牌命李世民入京,但李世民就是置之不理。

眼看唐朝高層矛盾即將激化。而隋軍的強勢進駐關內卻又暫時緩和了這個矛盾,李淵改封李世民爲西路軍元帥,算是勉強承認了他對五萬軍隊的掌控。。。。。。

扶風郡雍縣。這裡是扶風郡的郡治所在,李世民所控制的五萬大軍,除了長孫無忌率一萬軍駐紮在大散關外。其餘四萬大軍全部駐紮在雍縣附近,而李世民也不住在縣城,而是住在軍營內,牢牢控制住這支軍隊。

白色的帥帳內,李世民負手站在一幅巨大的木雕地圖前,久久沉思不語,儘管他不在長安,但他還是能從唐風手中得到最新的,包括李孝恭今天上午送來的緊急快報。

把各種零零星星的情報串起來,李世民似乎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危機。只是他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想通,他需要把思路整理清楚。

這時,房玄齡慢慢走到他身旁,低聲道:“殿下是不是覺得楊元慶並不在關內,金邊赤鷹旗只是隋軍的虛兵之計。”

李世民點了點頭。沉聲道:“我總覺得蕭銑和杜伏威這個時候聯合進攻李密有點怪異,似乎他們行動和隋軍進兵關內道有什麼關聯。”

“殿下爲什麼會這樣想?”

“我在想,爲什麼蕭銑和杜伏威不怕唐軍襲擊他們後路?結果李孝恭那邊傳來消息,徐世績率四萬大軍駐兵新野縣,距離襄陽不到百里,這就讓我忽然想到。蕭銑和杜伏威進攻李密,其實是楊元慶的安排,所以楊元慶來替他們解決後面唐軍的威脅,那麼,楊元慶真正的目標其實不是唐朝,而是李密,是這樣嗎?”

“殿下思維慎密,令人佩服!”

房玄齡由衷的讚歎一聲,又道:“其實我也覺得蕭銑和杜伏威聯合攻打李密有些蹊蹺,因爲在上一次對戰中,杜伏威和蕭銑也同樣損失慘重,連輔公佑也陣亡了,這才兩個月時間,杜伏威怎麼可能緩過氣來,再次進攻李密,所以蕭杜聯合,其實並非是他們本心,而應該是楊元慶強制他們出兵的結果。”

經房玄齡這一說,李世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不過他還是有不解之處,他一指地圖上的青州道:“我唯一想不通的是,既然楊元慶要打李密,爲什麼不先取青州,隔着一個青州,他怎麼從北面出兵,如果兵入彭郡,他難道就不怕劉黑闥從後面襲擊?”

房玄齡淡淡一笑,“這就是楊元慶的高明之處,迷惑李密,以爲楊元慶青州未取,不會攻打江南,可是他卻忘記了最關鍵一點,忘記了楊元慶是怎麼取高麗的。”

李世民一驚,他連忙在地圖上細看,從隋軍的潞河軍港畫一條路線出來,他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這時,李世民一切都豁然貫通了,蕭杜聯軍不過是個誘餌,李密真正的危險是在水路之上。

“不行!”

李世民當即立斷道:“這件事要立刻通知李密,讓他防範隋軍從水路進攻。”

房玄齡嘆了口氣,“殿下,恐怕是來不及了。”

“這。。。。”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失望之色,他憂心忡忡道:“如果李密被滅,那隋軍在東面就沒有了牽制,下一步,隋軍必將全部包圍關中,先生,我們危在旦夕啊!”

房玄齡緩緩道:“或許還有一策,可以挽回大局,就怕聖上不肯。”

李世民略一沉吟,眉頭皺了起來,“先生是說。。。出兵中原?”

房玄齡點了點頭,“出兵中原,逼徐世績回撤,這樣李孝恭就能從後面進攻蕭銑和杜伏威,挽回李密的頹勢,或許李密就還能有一線希望。”

李世民揹着手走了幾步,他也知道這個時候很難勸服父皇,但情況危急,他無論如何要試一試。

“那我給蕭相國寫一封信……十萬隋軍進駐延安郡,令長安也十分緊張,目前整個關中地區有駐軍十五萬人,除了馮翊郡的三萬軍和扶風郡的五萬精兵外,長安城還有八萬駐軍,由李孝基統領,駐紮在灞上。

另外柴紹率領三萬軍隊駐紮在上郡和北地郡,隴西郡和河湟一帶還有兩萬駐軍,二十萬大軍分佈在關中周圍,將關中防禦打造如鐵桶一般。

這天上午,早朝散了後,蕭瑀便疾步匆匆向李淵的御書房走去,他是在昨天很晚才接到李世民的親筆信,在信中李世民提到楊元慶很可能會從海路南下,襲擊江都城,儘管李世民只是猜測,但蕭瑀也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以楊元慶喜歡走詭計的性格,他極可能會走這一步棋。

更重要是蕭瑀贊成李世民的觀點,東方的李密極爲重要,保持三足鼎立,將有助於眼前的格局穩定,這一點蕭瑀必須要向李淵說清楚。

蕭瑀一路快走,走進了武德殿,不多時便來到了御書房前,他對門口當值的宦官拱了拱手,“請替我稟報聖上,就說蕭瑀有急事求見!”

宦官點點頭進去了,片刻出來道:“蕭相國,聖上請你進去。”

蕭瑀稍微整理一下衣帽,也略略理順了思路,這才走進入了御書房。

御書房內,李淵正和太子商議春耕之事,大唐各地嚴重缺少耕牛和馬匹,地方官紛紛向朝廷求援,李建成的意思是,能不能暫時向軍隊緊急借一些馬匹,春耕結束後,再把馬匹還給軍隊,這讓李淵很是爲難。

畢竟十萬隋軍在北方兵壓關中,要他爲了春耕把軍隊馬匹借出,這個恐怕不妥,李淵想了想道:“關隴都是冬小麥,春天不必耕種,就把關隴的耕牛和牲畜集中送去漢中和巴蜀,保證那邊能及時插秧,你看這樣行不行?”

李建成道:“或許我們可以向西蜀的羌人買一些黃牛,解燃眉之極,父皇覺得如何?”

李淵想了想,笑道:“這倒也可以,如果能問他們買到一些馬匹,那是最好不過了。”

“兒臣可以讓蜀中官員試一試。”

就在這時,蕭瑀快步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微臣參見陛下!”

“蕭相國有什麼要緊事嗎?”李淵柔聲問,他一直很看重蕭瑀。

蕭瑀不敢說李世民寫信給他,尤其李建成在場的情況下,最好迴避李世民,他連忙道:“回稟陛下,微臣昨晚考慮,蕭杜聯軍攻打李密,極可能只是誘餌,微臣可以斷定,楊元慶已從海路出兵,從背後攻打魏軍,陛下,魏軍危矣!”

其實李密的重要性,李淵也知道,衆人在朝會上討論過,有了李密在東方牽制楊元慶,隋軍不敢全力攻打唐朝,這一點已是共識,李淵也微微嘆了口氣,“就算如此,恐怕也來不及通報李密了,從長安趕去江都,最快也要二十天,那時戰役恐怕早已經結束了。”

“陛下,還有辦法挽救!”

“什麼辦法?”李淵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他警惕地看了蕭瑀一眼。

“陛下,我們可以出兵中原,逼南陽郡隋軍退兵,這樣荊王之軍便可以從後面攻打蕭杜聯軍……不可能!”

不等蕭瑀說完,李淵便毫無商量餘地的搖了搖頭,“我放棄這麼利益才和隋朝才簽了協議,我絕不可能毀了協議,讓楊元慶再抓住我們的把柄……()

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9章 東巡長城第8章 假途滅虢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誰威脅誰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8章 知微見着第8章 斬斷後路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7章 路遇李淵第6章 西秦霸王第48章 攻破大營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章 小妹何名第63章 擺酒請客第55章 借風夜襲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6章 重大隱憂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4章 各有所學第3章 兩猛相鬥第6章 戰前會議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9章 夜襲江城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3章 切斷退路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2章 銀甲小將第8章 贖回屍體第5章 兩個使者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章 齊郡召將第19章 嚴厲警告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章 利益之誘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章 酒棚小遇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6章 三股勢力第35章 真相揭開第75章 條件苛刻第8章 夜襲敵哨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0章 朝堂之議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初使西域第29章 尋找軍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章 南華之會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9章 再提條件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0章 窮途出路第20章 貨幣之源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章 返回太原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8章 遷都試探
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9章 東巡長城第8章 假途滅虢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誰威脅誰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38章 知微見着第8章 斬斷後路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7章 路遇李淵第6章 西秦霸王第48章 攻破大營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章 小妹何名第63章 擺酒請客第55章 借風夜襲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6章 重大隱憂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4章 各有所學第3章 兩猛相鬥第6章 戰前會議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9章 夜襲江城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2章 圍魏救趙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3章 切斷退路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2章 銀甲小將第8章 贖回屍體第5章 兩個使者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章 齊郡召將第19章 嚴厲警告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章 利益之誘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章 酒棚小遇第23章 夜襲飛狐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6章 三股勢力第35章 真相揭開第75章 條件苛刻第8章 夜襲敵哨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40章 朝堂之議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初使西域第29章 尋找軍資第42章 不臣之心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章 南華之會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9章 再提條件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0章 窮途出路第20章 貨幣之源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章 返回太原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8章 遷都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