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交換條件

晉陽宮的職能在最初只是楊廣的行宮,設立的部寺等職能部門較少,在去年隋軍攻克太原不久,就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等部門都有了自己的辦公場所。

其中御史臺位於東南角,是一棟三層的紅色小樓,但由於它擁有監察權和抓捕權,所以又修建了地下室,作爲御史臺臨時拘押人犯的牢獄。

從崔府回來,楊元慶便直接來到了御史臺,御史大夫是楊善會,紫微閣七相之一,但他只是一個掛名,並不過問御史臺的具體事務,具體事務由三名御史中丞負責。

一個是負責監察京城百官的韓壽重,一個是負責地方官府監察的劉蒙,另一個是負責御史臺內部事務的戴崇運。

除了三名御史中丞外,還有十二侍御史和二十四名監察御史,連同御史大夫,御史臺一共有四十人,負責整個大隋王朝的監察運轉。

這次發生在趙郡房子縣的義倉糧案,雖然楊元慶已經殺了縣令和縣丞,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從縣令徐守信心腹那裡得到的口供,和徐守信書房裡搜查出的一些行賄記錄,又挖出了徐守信的上司,趙郡太守張冀北。

記錄中清晰地顯示,張冀北知道徐守信貪污義倉糧之事,並默許了徐守信的貪污,作爲回報,徐守信事後將分兩成的好處給張冀北。

由於這個受賄因爲還沒有發生,可以不算,只能算是瀆職,但在徐守信的記錄中,他每年向張冀北行賄五千吊錢,以維持他的上上好評,已經連續三年。

但這僅僅只是房子縣,趙郡管轄十一縣,其他縣的行賄情況呢?當然。查張冀北的受賄罪只是藉口,楊元慶是要用張冀北來震懾河北官場。

楊元慶走進了御史臺大門,韓壽重早已得到消息,在大門口等候了。韓壽重深施一禮“參見殿下!”

楊元慶點點頭“張冀北招供了嗎?”

“啓稟殿下,此人的嘴非常硬,死活不肯招,受賄之事一概不承認,動刑也沒有用。”

韓壽重嘆了口氣。“卑職會想辦法讓他招供。”

“帶我去看看他。”

衆人連忙領着楊元慶向地牢走去,從一間屋子走下臺階,越走越深,大約走了三四丈,眼前變得昏暗起來,牆壁上點着油燈,空氣混濁,陰冷潮溼。地牢裡給人一種陰森恐怖之感。

走過一條長長的走廊,來到一扇鐵門前,有獄卒開了鐵門。十幾名親衛和御史臺官員簇擁楊元慶走進了鐵門。

鐵門內是一間石屋,用大青石砌成,顯得十分空曠,石壁上掛滿了各種刑具,角落裡點着一盆火,八名精壯的大漢赤着上身,滿臉橫肉,目光兇狠地盯着屋子〖中〗央的一座鐵籠子。

鐵籠約八尺大小,手臂粗細,鐵籠子一角軟軟坐着一人。腳上拴着鐵鏈,赤着上身,身上遍體鱗傷,正是上午被押解而來的張冀北,此時他已暈了過去,頭軟軟地搭在籠子上。

張冀北是實行三堂大會審。由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和御史中丞三者共審,但這種三堂大會審是後面才進行,首先是要張冀北招供畫押,然後由三堂會審對招供的事情進行一一確認,最後由三方簽字定案。

這時,主審侍御史見楚王居然來了,連忙上前躬身稟報:“殿下,人犯剛審訊完,已經暈過去了。”

楊元慶看了一眼張冀北“把他弄醒!”

‘譁!’兩名大漢將兩桶涼水潑在張冀北身上,半晌,張冀北呻吟一聲,慢慢甦醒了。

楊元慶擺擺手“所有人都退下去!”

衆人不敢抗令,紛紛退下去了,石屋裡只有楊元慶和張冀北兩人,楊元慶走到他身邊,冷冷注視着他。

張冀北吃力地移動一下身子,擡頭望着楊元慶,也冷笑一聲“讓殿下失望了吧!”

楊元慶淡淡一笑,在他面前蹲了下來,注視着他道:“我們做個交易吧!”

張冀北本想啐楊元慶一臉,但他還是忍住了,他想到了自己妻兒,這一口啐下去,他是痛快了,但妻兒就沒命了。

張冀北扭過頭去,不理睬楊元慶,臉上充滿了一種不屑的神情。

楊元慶卻不管他的態度,繼續道:“我不妨給你明說,不管你招招,你都死定了,我需要用你的腦袋來震懾河北官場,但我知道你有個兒子,叫張繼宏,現在崔學裡讀書,書讀得很不錯,年年在崔學考三甲,你還有一個女兒,許給了崔弘元的侄子,如果你按我的要求招了,那麼你兒子不會受你的影響,如果考上科舉,我會正常錄取他,給他一個仕途。”

說到這,楊元慶的語氣變得陰冷起來“可如果你不招,不僅你要被剝皮充草,你的兒子,還有你的妻女一個都活不成!”

張冀北渾身一震,但他依然沒有動,也沒有吭聲,眼睛依舊盯着鐵門,但目光卻有些變得複雜起來,他想起了楊元慶將徐守信一家十一口人滿門處斬。

楊元慶感覺到了他情緒的微妙變化,他心裡明白,其實張冀北這樣死扛着,這裡面並沒有什麼民族大義的成分,無非是不想出賣崔弘元,從而保住他的兒子,說白了,還是爲了利益,所以他就從利益着手,一步步瓦解他的心中防線。

有些事情用酷刑是解決不了,比如條件交換,審問官沒有這個權力,但楊元慶就不一樣,他是最高權力者,任何事情,他可以答應,也可以不答應。

他的態度有時比酷刑還管用,張冀北明顯有點動搖了,楊元慶不慌不忙又道:“剛纔我還說漏一個人,你的老家是信都郡鹿城縣,你在老家有一個侄子,叫張榮廣,今年只有三歲,他也一樣,你招了,他會平安無事,你若不招,他的人頭也會立刻落地!”

張冀北渾身劇震,他終於回過頭,不可思議地望着楊元慶,老家的所謂侄子實際是他的私生子,是三年前他在崔府喝醉酒,和崔弘元派來伺候他的侍女發生了關係,侍女後來就生了這個孩子。

這件事極爲隱蔽,連他的妻子都不知,只有崔弘元一人知曉,從楊元慶的語氣中,顯然楊元慶已經知道了真相,那會是誰告訴他,只有一個可能,難道是……

楊元慶從懷中摸出一個盒子,把盒子打開,裡面是一對白瓷茶杯,薄如白紙,晶瑩如玉,他眯眼笑了起來“你應該認識這對杯子吧!有人獻給了我。”

張冀北一眼認出了這對杯子,是薄影杯,是博陵崔氏傳了三代的珍貴之物,從來都是由家主珍藏。

張冀北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難怪楊元慶知道他私生子之事,是崔弘元出賣了自己。

他心中一陣絞痛,一口血噴了出來,心中萬念俱灰,自己拼死要保護的人,最後卻先出賣了自己,楊元慶手中薄影杯此時如一把鋒利的劍,將張冀北一劍穿心。

楊元慶站起身,淡淡道:“我給你兩天時間,你自己考慮吧!兩天之內不會動你的刑,兩天後,你招不招都是一回事了。”

說完,楊元慶轉身便走,這時鐵籠裡傳來張冀北低沉的聲音“殿下,你說話可算數?”

楊元慶停住腳,冷冷道:“我楊元慶是大隋皇帝陛下,我會對你這個小人物失信嗎?”

“好!”

張冀北終於答應了“我和你交換!”……

盧豫也是紫微閣七相之一,他的具體職務是刑部尚書,稱病兩天後,今天他上朝了,不過他沒有來紫微閣,而是在刑部官房辦公。

盧豫是洛陽宰相盧楚之弟,他不僅繼承了兄長的家主之位,也繼承了兄長的強硬路線。

盧豫並不像崔弘元那樣懦弱好色,他是一個極爲精明的家主,擁有一種優秀的品德,嚴厲而自律,在他身上沒有任何醜聞,更沒有貪污受賄的劣跡。

相比崔弘元的原則性較弱,看不透局勢,而他的原則性極強,而且能看透大局。

他很清楚楊元慶清查義倉糧食的目的,實際上就要清洗河北官場,或許不是全盤清洗,但一種重要的職務,如太守、長史之類,肯定要換掉。

清理河北官場只是第一步,他的最終目的是要打壓士族對朝廷的影響,即使不能將世家連根剷除,但至少也要遏制住世家的壯大,然後在慢慢打壓。

盧豫很清楚楊元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試探,如果河北世家反抗不大,那麼他的清洗風暴就會颳得更烈,如果遭遇河北世家的堅決抵制,那麼楊元慶的清洗風暴就會收斂一點。

這也是盧豫比較強硬的原因,當然,河北有三大世家,光靠范陽盧氏可不行,還要靠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的一致抵抗。

而清河崔氏遭遇了沉重打擊,崔君素又是楊元慶的心腹,指望不上,所以博陵崔氏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

偏偏崔弘元態度曖昧,抵抗意志不堅定,明明約好今天一起上朝,他卻稱病沒有來,着實令盧豫惱火。

臨近中午時分,盧豫收拾一下桌子,準備去吃午飯了,這時,一名從事快步走進來,手中拿一份請柬。

“啓稟相國,楚王殿下命人送來請柬,請相國中午去赴宴。”

第34章 推波助瀾第5章 動之以情第6章 出乎意料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章 威逼利誘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3章 跨境剿匪第8章 弔孝風波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7章 線娘夜奔第6章 梳理上谷第12章 最後攤牌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7章 回府風波第51章 長安警報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1章 裂痕初現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0章 高熲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章 敏秋心事第1章 灞橋秋色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章 天下大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60章 趙郡太守第70章 北方消息第5章 深藏不露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2章 練武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章 誰是兇手第92章 李靖初戰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6章 大魚落網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1章 雪後歸程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章 兵臨城下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9章 邙山遇故第71章 血色之夜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章 齊王供奉第10章 裴矩辭相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5章 宇文父子第9章 生死之鬥第7章 賀若之怒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7章 關中之變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3章 再見故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3章 深巷小宅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3章 夜襲飛狐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怒極生誓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0章 丹陽來客
第34章 推波助瀾第5章 動之以情第6章 出乎意料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章 威逼利誘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3章 跨境剿匪第8章 弔孝風波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7章 線娘夜奔第6章 梳理上谷第12章 最後攤牌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7章 回府風波第51章 長安警報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1章 裂痕初現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0章 高熲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章 敏秋心事第1章 灞橋秋色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章 天下大變第34章 發現敵蹤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3章 金精賭彩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60章 趙郡太守第70章 北方消息第5章 深藏不露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2章 練武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章 誰是兇手第92章 李靖初戰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6章 大魚落網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2章 最後抉擇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11章 雪後歸程第52章 請君入甕第3章 兵臨城下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9章 邙山遇故第71章 血色之夜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章 齊王供奉第10章 裴矩辭相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5章 宇文父子第9章 生死之鬥第7章 賀若之怒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7章 關中之變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3章 再見故人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3章 深巷小宅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3章 夜襲飛狐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怒極生誓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0章 丹陽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