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內廷獻策(下)

【看完別忘給老高投張票啊!】

........

賀若弼的嗓門很大,震得宮殿內嗡嗡作響,元慶看了他一眼,頗有興趣,這是一個進入破功期之人。

楊堅卻不滿瞥了賀若弼一眼,剛纔自己問策時不吭聲,現在卻對一個少年發威。

“賀愛卿,這個少年說得很對,保家衛國,匹夫有責,他一個少年尚知向朕獻平突厥之策,賀愛卿,他可比你強!”

賀若弼脹得滿臉通紅,他聽出聖上對自己不滿,連忙吶吶道:“聖上,卑職同意太子之策。”

“等會兒你再說吧!”

楊堅冷冷地回他一句,又對元慶笑道:“朕很想聽聽,你的平突厥之策。”

元慶知道,要想讓皇帝聽自己說下去,首先就得有料,說別人想不到之事,昨晚他找過封德彝,知道朝廷這次只准備進攻東部突厥,他就想從這裡突破。

“陛下,小民以爲,這次隋軍北伐東部突厥,西突厥必然出兵!”

他一語震驚大殿,讓所有人都爲之聳然,連一向沉穩的太子楊勇也忍不住問他,“你說西突厥會出兵,有何依據?”

元慶微微一笑,“請太子殿下聽小民細說?”

楊勇一怔,“你見過我嗎?”

元慶搖搖頭,“小民從未見過太子殿下,但殿下坐在左首第一位,我大隋以左爲尊,試想,朝堂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東宮還能有何人?”

楊堅輕輕捋須笑了,這個少年很聰明,刻意說朝堂之中,這樣就把皇后排除在外,“你說得不錯,元慶,朕也很想聽聽你的理由,西突厥爲何會出兵?”

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聖上認識這個少年。

元慶躬身施一禮,“請恕小民斗膽獻策!”

元慶大步走到廷中地圖前,拾起木杆指向都藍可汗的牙帳駐地,朗聲道:“都藍可汗之所以想進攻我大隋,就是因爲兩年前突利可汗娶安義公主一事,他身爲大可汗,深以爲恥辱,是以懷恨在心,這兩年屢屢南侵,皆慘遭失敗,原因就是突利可汗暗中相助隋朝,若只一次,或許都藍可汗不知,但兩年來失敗多次,都藍可汗焉能不知是突利在暗中作祟?”

他又將木杆直到突利可汗駐地,繼續道:“突利可汗南遷至於都斤山舊鎮,成爲隋朝屏障,很明顯已成爲突厥人心腹之患,小民聽聞這次是都藍大造攻城之器,準備大舉南侵,試想,突利這個內患不除,他安敢南侵,所以小民斗膽下結論,都藍若想南侵,必然要先滅突利,剷除後患,但僅憑都藍一部之力,想全殲突利並不容易,那我們再看一看突利部落的位置。”

元慶將木杆指到於都斤山,也就是今天的蒙古杭愛山,又對衆人道:“突利部落所處位置在五原城之北,於都斤山以南,正好是東西突厥交界之處,突利不僅是都藍的心腹之患,同樣也是西突厥達頭的心腹之患,所以小民敢斷言,都藍可汗一定會聯合達頭可汗,一起出兵剷除突利這個雙方共同的心腹大患,既然如此,我隋軍北征,遭遇的不僅是都藍,應該還有西突厥達頭。”

元慶的分析有理有據,清晰透徹,讓人信服,楊堅忍不住對楊素輕輕嘆息一聲,“公有此孫,是楊府之幸也!”

衆人這才明白,原來這個見識不凡的少年竟然是楊素的孫子,賀若弼頓時傻眼,他知道知道自己剛纔得罪楊素了。

楊素連忙起身,惶恐解釋道:“回稟陛下,元慶雖是老臣之孫,但老臣也是第一次聽聞他說突厥,老臣絕不敢讓他此時擅闖兩儀殿。”

“這個朕知道,朕沒有怪你,是朕賜他玉佩,並準他隨時進宮,他畢竟才十歲,還不懂宮中規矩。”

楊堅這句話讓殿中大臣一片悚然,衆人面面相覷,簡直不可思議,這個少年居然才十歲?

連宇文述也忍不住嫉妒心大發,他起身道:“陛下,少年之言雖有道理,但畢竟只是推測,沒有真憑實據,我們切不可以一孩童之言來決定軍國之策,否則會貽笑天下。”

他話音剛落,只聽外面有侍衛大喊:“陛下,突厥八百里加急!”

一名侍衛拿着緊急軍報跑上殿,跪下將軍報高高舉起,“陛下,長孫將軍八百里加急!”

內侍將長孫晟的軍報轉呈給楊堅,大殿內一片寂靜,楊堅看完軍報,長長嘆息一聲,“都藍和達頭聯合進攻突利,突利已全軍覆沒,僅剩五騎逃出。”

大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向元慶望去,目光中充滿了震驚,大家都有同樣一個想法,這少年是不是事先已經知道,但又不可能,那隻能說明,他的推測完全正確。

連元慶本人也忍不住苦笑,他並不知道這段歷史,他昨晚研究地圖很久,才得出這個結論,沒想到真被他猜對了。

他向楊堅躬身施一禮,“陛下,不幸被小民言中!”

楊堅點了點頭,對衆臣道:“既然突利已失敗,那一路軍之策就無法再取,朕決定還是三路出兵,漢王只爲名義上統帥,不參與具體指揮,高相國聽旨!”

高熲起身施禮,“臣在!”

“朕命你中路軍主將,率五萬大軍走馬邑道出塞,吸引都藍大軍。”

他目光又看到宇文述,宇文述大喜,剛要起身聽旨,楊堅的目光卻又從他身上移開,轉到旁邊上柱國燕榮身上,“燕愛卿聽旨!”

燕榮連忙起身,“微臣在!”

“朕命你爲東路軍主將,率五萬軍走幽州道,配合高相國大軍,務必全殲突厥都藍部。”

“微臣遵旨!”

這時,楊堅最後看了一眼楊素,“楊相國聽旨!”

楊素慌忙起身,“老臣在!”

“楊相國,你的任務最重,朕命你爲西路軍主將,率十萬大軍走靈武道,迎戰西突厥達頭部,如你能殲滅達頭部,這次突厥之戰朕算你首功。”

“老臣不會讓陛下失望!”

楊堅一一部署完畢,他又看了看站在大殿中有點不知所措的元慶,微微笑道:“今天是你讓朕下了決心,還有前天你捨身救朕,兩功合爲一功,你說想要什麼賞賜?”

楊素大急,連忙向元慶使眼色,讓他什麼都不能要,元慶卻深施一禮,懇求道:“懇請陛下準我從軍北征,願爲大隋一小兵!”

楊素愣住了,他有點哭笑不得,他這才明白,這小子是因爲昨天自己不准他從軍,他便打聖上的主意,膽子真不小啊!

楊堅看了楊素一眼,意思是問他意見如何?楊素苦笑一聲,“陛下,臣昨天不准他從軍,他便擅闖禁中,如果今天臣再拒絕他,真不知他還要給臣闖什麼禍,臣沒意見。”

“好!”楊堅慷慨應允,對元慶道:“正如你所言,保家衛國,匹夫有責,朕特准你從軍,封你爲正九品仁勇校尉,賜你金麟劍,隨西路軍走靈武道北征突厥。”

元慶大喜,他終於如願以償,他跪下重重磕頭,“小民,不!微臣願爲陛下效死命。”

這時,宇文述嫉妒得怒火中燒,他自詡排十大將軍之三,而三路大軍居然都沒有他的份,就連楊素十歲之孫也能隨軍北征,難道他就只是看客?

就算他不能出征,他也要爲自己的兒子爭取一個機會,宇文述趁機高聲道:“陛下,請準吾兒化及也從軍北征,爲陛下效命!”

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現爲宮廷侍衛,名聲不太好,被京城人稱爲輕薄公子,楊堅也有所耳聞,既然宇文述要讓兒子北征磨練,那是好事,最好磨掉他的輕浮心志,楊堅便也答應了,“朕准奏!”

..........

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3章 建德求和第39章 水師新帥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0章 遷都角力第18章 少童何人?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深藏不露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章 風雨前夜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1章 蠅頭小利第9章 玄感之憂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章 欺人太甚第25章 意外收穫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章 戍堡聞警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5章 四面皆敵第77章 截殺突使第26章 少郎何人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8章 風起南郡第6章 秘密武器第31章 蠅頭小利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7章 西征情報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4章 微服私訪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6章 紅影驚現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章 落魄高才第8章 弔孝風波第36章 漏網之魚第7章 國事家事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9章 引發上怒第7章 國事家事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章 突厥異變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7章 災情初現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3章 逃兵危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上兵伐謀第9章 挖掘線索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5章 真相揭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5章 激戰尉氏第9章 敵後戰線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5章 首鼠兩端第7章 義成公主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兩個使者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章 灞橋秋色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3章 窮途末路
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3章 建德求和第39章 水師新帥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0章 遷都角力第18章 少童何人?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9章 西路使者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深藏不露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章 風雨前夜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1章 蠅頭小利第9章 玄感之憂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章 欺人太甚第25章 意外收穫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章 戍堡聞警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南下清河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5章 四面皆敵第77章 截殺突使第26章 少郎何人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8章 風起南郡第6章 秘密武器第31章 蠅頭小利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7章 西征情報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4章 微服私訪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6章 紅影驚現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章 落魄高才第8章 弔孝風波第36章 漏網之魚第7章 國事家事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9章 引發上怒第7章 國事家事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章 突厥異變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7章 災情初現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3章 逃兵危機第73章 銀錢危機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上兵伐謀第9章 挖掘線索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5章 真相揭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5章 激戰尉氏第9章 敵後戰線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5章 首鼠兩端第7章 義成公主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兩個使者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章 灞橋秋色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3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