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國事家事

楊元慶面無表情地喝着茶,半晌才淡淡道:“你的意思是要把這個壓力轉給我,對吧!”

“卑職不敢,卑職只是……”

韓壽重不知該怎麼說,心中長長嘆息一聲,慢慢低下頭,他已經無所謂了,隨便楚王怎麼處置自己吧!

楊元慶瞥了他一眼,其實這個韓壽重他很欣賞,清廉正直,不畏權貴,不然也不會讓他擔任治書侍御史這樣的要職,只是這個韓壽重一直沒有在權力圈中混,一直在地方爲官,所以他一時難以適應這種爾虞我詐的官場鬥爭。

但楊元慶需要他這樣的人成爲官場的監視者,權力鬥爭他不會去幹涉,但不能違反他楊元慶定下的規則,所以換而言之,御書臺就是規則的守衛者。

楊元慶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緩緩道:“你的背景我很清楚,你自小家貧,因得到蘇家的幫助而漸漸走上仕途,大業五年,你一個小小的藍田尉竟敢杖打元敏,得罪了元壽,蘇威卻把這件事告訴了先帝,使你被先帝賞識,升爲漢中郡司馬,這次又是蘇威極力推薦你,蘇威確實對你恩重如山,從這一點,你應該對他心懷感恩。”

“卑職對蘇相國的恩情一直銘記於心。”

楊元慶又繼續道:“你也不用把官場鬥爭想得太可怕,商場其實也是一樣,就算種田的老農也要爭點泥糞,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蘇相國讓你彈劾王肅,你覺得壓力很大,我倒覺得是你自己背上了包袱,做御史最重要的,是對事不對人,你不用去考慮是出於什麼動機,王肅有問題就應該彈劾。如果沒有問題,我想不管蘇相國再給你施壓,你也不會彈劾,對不對?”

韓壽重默默點了點頭。“對事不對人,卑職明白總管的意思了。”

“不!你還沒有明白。”

楊元慶又語重心長道:“雖然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但有人的地方還有人情,知恩圖報,這很正常,對蘇相國的恩情,並不是要你樣樣都聽他的話就叫報恩。不是,蘇相國已經年邁,做不了多久了,將來若蘇家有難,那時你再伸手援助,這就是報答了他的恩情,公事是公事,私情是私情。只要你是稟公辦事,時間久了,別人也就不會再說你是蘇黨。你才能以鐵面而服人。”

韓壽重站起身,深深行一禮“總管之言,卑職銘記於心。”

楊元慶又擺擺手笑道:“坐下吧!我找你來,是有別的事情。”

這時,一名管家婆將羅姬帶了進來“老爺,羅姬來了。”

羅姬抱着孩子對楊元慶躬身行一禮“參見老爺!”

楊元慶見羅姬的氣色比幾個月前告狀時好了很多,才長胖了。看樣子在自己府中過得不錯,他點點頭,指了指韓壽重對羅姬道:“這位是韓御史,朝廷的監察官,你所受的冤屈便是他負責,你對他說吧!”

羅姬雖然在楚王府住了幾個月。衣食無憂,但她心中的冤屈越積越深,她終於等來了伸冤的一刻,立刻跪了下來,悲聲喊道:“請御史爲民女做主!”

韓壽重一下子愣住了,在楚王府上居然遇到了民女告狀,他看了一眼楊元慶,楊元慶正慢慢喝茶,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韓壽重知道自己遇到考題了,他不敢怠慢,立刻沉聲道:“請起來慢慢說。”

旁邊管家婆將羅姬扶了起來,羅姬低下頭,便將前前後後的事情說了一遍,韓壽重頓時一陣心驚,王緒的兒子竟然在唐朝太子府文學館做供奉,王緒這是暗中勾結敵國啊!

而且楚王去年就知道這件事,一直等到今天才發難,足見楚王謹慎,韓壽重明白此事事關重大,否則楚王不會讓自己來他府中。

韓壽重的頭腦裡迅速轉了幾個念頭,對羅姬道:“這件事我記下來了,但我需要到京城覈實,可能會耗一點時間,另外煩請你再寫一份完整的狀紙,過兩天我會派人來取,總之,這件事一定會給你一個說法。”

羅姬千恩萬謝,先跟管家婆走了,韓壽重這纔對楊元慶道:“請殿下諒解,沒有確鑿證據,卑職不能因爲一個女人的口述就彈劾一朝相國,必須要證據確鑿才能做。”

楊元慶點點頭“這是你的事,我不會過問,更不會干涉,你儘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卑職告辭。”

楊元慶又想起一事,對他道:“關於安晉寺的刺殺案,你就不要過問了,你集中精力把眼下的這個案子辦好。”

“是!卑職先告退了。”

韓壽重告辭離去了,楊元慶沉思片刻,起身走出房間,剛到院中,管家婆迎上來道:“老爺,夫人請你去一趟後院,說有要緊事。”

“我知道了!”

楊元慶心裡明白妻子找自己做什麼,他有些心煩,猶豫了一下,他還是向後院走去。

片刻,他走進了裴敏秋住的主院,一名丫鬟在院中高聲道:“夫人,老爺來了。”

走進側堂,裴敏秋迎了出來“夫君這麼快就來了。”

“嗯!”

楊元慶點點頭,見長子楊寧坐在窗前的桌上寫字,楊寧立刻放下筆,站起身恭恭敬敬道:“父親。”

“在寫什麼?”楊元慶微微笑道,一般家庭對長子都很嚴厲,但楊元慶對自己卻比較寬和,他極少板下臉訓斥女兒,對長子也是一樣,主要是他經常在外,如果再對兒子施以嚴厲的態度,這會影響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這也是自己小時候的教訓。

楊寧能感受到父親笑容裡的慈愛,他心中格外溫暖,連忙回答“回稟父親,是明天要上課的內容,師尊已經提前告訴我,母親讓我再寫一遍。”

楊元慶摸摸兒子的後腦勺,柔聲道:“去隔壁房間寫吧!我和你母親有話要說。”

“是!”楊寧收拾東西出去了。

楊元慶在兒子剛纔的座位上坐下,對裴敏秋笑問道:“找我來有什麼要緊事?”

裴敏秋嘆口氣“還能有什麼事,就是關於王家,畢竟是我舅父,王家也是聞名天下的世家,我知道我不能隨意干涉你的政務,只是想請你手下留情,給王家留一點面子,怎麼說呢?”

裴敏秋很爲難,她從不過問楊元慶的政務,但王家的事情一旦傳出去,會嚴重影響到王家的名譽,這對世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她並不是想求楊元慶放過王家,只是希望他能給王家留一點面子。

“我明白你的意思,好吧!我會給王緒一個機會,讓他自己辭職,如果王家肯配合,那麼我也願意保住王家的名譽,如果他選擇了對抗,那我也無可奈何。”

裴敏秋點點頭,在楊元慶對面坐了下來,低聲道:“最近我真的很爲難,爲家族之事,前幾天母親還在我面前和祖父大吵一場,真的很令人心煩。”

“這是爲什麼?”楊元慶有些好奇地問道,他知道王夫人因爲敏秋父親之事,和裴矩的關係一直很僵,但也不至於撕破臉皮吵架,這得需要多大的導火線。

裴敏秋無可奈何道:“因爲我的二哥,母親想讓我替他謀職,卻被祖父嚴厲阻止,激起了母親心中的新仇舊恨,兩人便大吵起來,最後不歡而散,父親夾在中間也沒有辦法。”

楊元慶其實明白裴矩的意思,要收縮裴家的擴張,這是自己當初任命裴青松爲記室參軍時的暗示,裴矩應該明白自己的暗示,這次對付王家,下一個便是裴家,他很希望裴家能夠主動收縮,那大家顏面上都好看。

楊元慶沉思良久,便道:“你今天找個時間去告訴母親,裴明之事我可以特殊安排,我讓他從軍爲文職軍官,這樣就不會佔據朝廷的名額,祖父那邊也好交代,另外,王家之事千萬不要告訴母親,你就當不知此事。”

楊元慶的理解使裴敏秋幾天來的心結一下子解了,她心中十分感激,連忙施禮道:“多謝夫君幫助,這樣,我就能面對家人了。”

楊元慶苦笑一聲“夫妻之間還要這麼客氣做什麼,只要能辦到,我總歸會替你辦好。”

裴敏秋喜不自勝,抿嘴一笑,向外走去“我去給你煎茶,你就在我這裡休息一下。”

楊元慶在坐榻上躺了下來,頭枕在手上,慢慢閉上眼睛,今天回來才第一天,就有這麼多事情,真的讓他有點疲憊不堪了。

。。。。。。。。

馬車在大街上疾駛,韓壽重望着車窗外,心中卻在想着楚王交代之事,他現在才明白蘇威讓自己彈劾王肅的真正用意了,楚王要對付王家,被蘇威事先揣摩到了。

先打掉王肅,等於斷了王緒一臂,下一步只要王凌之事證據確鑿,王緒的相位鐵定保不住了,就算不自己辭職,也會被罷免,沒有哪個相國會偷偷把自己兒子安排到敵國去。

同時,韓壽重還在想着楚王對自己的勸誡,做御史要對事不對人,要對付王緒,他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楚王卻不肯告訴他,他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溫和還是激進?

韓壽重心中十分爲難,良久,他終於下定了決心,高聲吩咐車伕“轉道去蘇相國府!”

既然對事不對人,那這件事其實請教一下蘇威,也沒有什麼關係。

。。。。。。。。(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6章 伴君如虎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6章 危機前夜第9章 舌燦蓮花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8章 兩個時辰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4章 等待機會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章 異牀同夢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4章 龍鳳美玉第7章 羅藝告密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7章 金剛引狼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章 意外相逢第2章 計取飛狐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7章 兩強對陣第47章 雁門初戰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章 出兵風波第6章 戰前會議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3章 西秦內訌第88章 爭鋒相對第4章 客棧新友第24章 以信立身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兩強對陣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客棧新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1章 霹靂出擊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公主請客第22章 井陘遇警第57章 藥到病除第6章 小事化大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臨榆關下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2章 遼東亂戰第35章 夜訪封宅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9章 出爾反爾第7章 士信發威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5章 突厥野心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3章 斷絕利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章 老奸巨猾第14章 太守師道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1章 矛盾激化第52章 人心難測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章 元家造反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3章 智取宜昌第8章 趁亂突圍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6章 斷臂之仇第6章 發現端倪第47章 雁門初戰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4章 夜攻太原第7章 秋風至楊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章 中元新夜第2章 帝王失信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6章 伴君如虎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6章 危機前夜第9章 舌燦蓮花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8章 兩個時辰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4章 等待機會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章 異牀同夢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4章 龍鳳美玉第7章 羅藝告密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7章 金剛引狼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章 意外相逢第2章 計取飛狐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7章 兩強對陣第47章 雁門初戰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章 出兵風波第6章 戰前會議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3章 西秦內訌第88章 爭鋒相對第4章 客棧新友第24章 以信立身第9章 一名小兵第17章 兩強對陣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客棧新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1章 霹靂出擊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公主請客第22章 井陘遇警第57章 藥到病除第6章 小事化大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臨榆關下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2章 遼東亂戰第35章 夜訪封宅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9章 出爾反爾第7章 士信發威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5章 突厥野心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3章 斷絕利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章 老奸巨猾第14章 太守師道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1章 矛盾激化第52章 人心難測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章 元家造反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3章 智取宜昌第8章 趁亂突圍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6章 斷臂之仇第6章 發現端倪第47章 雁門初戰第93章 待君入甕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4章 夜攻太原第7章 秋風至楊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章 中元新夜第2章 帝王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