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啓用暗線

這個問題來得突然,使楊元慶沒有心理準備,半晌他才淡淡問道:“杜相國怎麼會想到問這件事?”

杜如晦也忽然意識到自己問得有點冒然了,談這種事情應該先預熱,比如權力變化、民心和軍心所向,然後是滿朝文武的期望,最後才慢慢把話題轉到登基之上。

自己一點預熱都沒有,便直奔主題,殿下能接受纔怪,杜如晦歉然道:“我這人,入仕這麼多年,還不會說話,一點涵養都沒有,我說話唐突,請總管見諒!”

楊元慶笑了笑,這也只是杜如晦,換其他人這麼問,他確實不會太高興,作爲相國,說話委婉含蓄,這是最起碼的修養,如果連這點深度都沒有,還當什麼相國,和七品官有什麼區別?

不過杜如晦一直就是這麼個人,說話很直,和他共事十幾年,他從來就沒有改過,自己也說過他幾次,可謂屢教不改,久了也就習慣了。

楊元慶也不以爲然,呵呵笑道:“你的老毛病我知道,會做事不會說話,那一天假如你突然變得會說話了,我還真不習慣,這是杜相國嗎?”

杜如晦也被說得不好意地笑了起來,“殿下真會開玩笑。”

楊元慶又把話題轉了回來,“杜相國,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件事是蘇相國先提出來,對吧!”

杜如晦點了點頭,“殿下說得一點不錯,最早是蘇相國提出來,他昨晚先找了我,今天一早,我又和崔相國就這件事碰了個頭,我們兩人都認爲,首先是看殿下本人的意思,如果殿下確實有意,那可以進行一些操作。比如瑞兆、天應之類,如果殿下暫無此意,那此事就不再提起。”

楊元慶揹着手在大帳走了兩步,這件事他確實考慮過。他現在是大隋攝政王,完全掌握了大隋的最高權力,對他而言,登基不登基,只是一個名份問題,現在的隋帝不過是名義上的皇帝。

他楊元慶現在的地位和漢末曹操差不多,但隋和漢不同。隋朝遠遠不如漢朝那樣深入人心,曹操有忌憚,而他楊元慶制約不大,他如果登基,也不會有什麼阻力。

不過楊元慶確實覺得時機還不成熟,一方面還沒有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現在他登基還顯得有點勉強。

另一方面,他還不能放軍權。現在的隋末依然是各個勢力林立之際,很容易讓手握軍權的人生出異心,劉黑闥和宋金剛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一點李淵也意識到了。因此他的各大軍方勢力,都是李氏宗室,甚至他連宗室也不放心,從這次中原之戰便可以看出來,李淵依然在戰略上控制軍隊。

儘管正是這種戰略控制導致中原失敗,但李淵手段是不錯,他如果是御駕親征,那中原大戰不一定會敗得這麼慘。

反覆思量,結果只有一個,現在他還在創業期。還遠遠談不上登基爲帝之時。

想到這,楊元慶又將話題轉開,“難得杜相國今晚主動前來,我們談一談糧食問題吧!”

杜如晦輕輕一嘆,他在嘆息楚王的說話深度要遠遠比他杜如晦高明的多,楚王什麼都沒有說。只做出一個姿態,便把他的意思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

登基明顯比糧食重要,可他寧願談糧食,也就是說,登基之事不要再提。

杜如晦也不再提登基之事,他取出一份奏疏,遞給楊元慶,“這是下官整理一些資料後寫的一份奏疏,關於糧食的一些思路,請殿下過目。”

楊元慶接過奏疏,只見第一條便是,‘提高糧食的官府收儲價格,將農戶餘糧收於太倉。’

杜如晦解釋道:“殿下,今天糧食雖然欠收,但還是有不少農戶家有餘糧,我們要想辦法把這部分糧食收攏上來,下官以爲,讓農戶覺得有利可圖,自願賣糧給官府是最好的辦法。”

楊元慶點了點頭,“原則上我可以同意,關鍵要怎麼做,這件事可讓戶部寫一份詳細報告……中元節的慶典一共是三天,七月十四、十五、十六,第一天是官府舉行一些祭祀活動,十五是正日,主要是民間放燈,今天又多了逛夜市和賞花燈,十六主要是各個寺院和道觀舉行法會。

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寺院和道觀的法會一樣是盛況空前,幾乎滿城出動,各個寺院和道觀都擠滿了前來參加法會的民衆。

但到了十六日晚上,大街上便基本上沒有了人,因爲七月十六晚上是餓鬼受糧之時,家門口擺放的盂蘭盆,便是這一刻供餓鬼享受。

太原城北碧鳳街也同樣是冷冷清清,一層薄薄的夜霧籠罩着街道,大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家家戶戶門口也擺放着盂蘭盆,裡面放着米、麥、豆、粟等糧食,以供餓鬼享用。

這時,一名男子牽馬走過大街,夜色中看不清模樣,但看得出是遠道而來,馬身上掛着厚厚卷毯和行李箱。

他一邊走,一邊向兩邊查看,似乎在尋找什麼,最後他在一家府門前停下了腳步。

在兩個大燈籠暗淡的燈光下,隱隱可以看見上方匾牌上寫着‘魏平縣伯府’四個字。

這一家伯爵的府邸,就是這裡了,男子將馬拴在木樁上,快步走上臺階,門口也放着盂蘭盆,裝滿了各種米糧。

他用力敲了敲門,半晌,門內傳來一個戰戰兢兢的聲音,“糧米都在盂蘭盆中,你們拿去享用。”

男子一怔,隨即又好氣又好笑,“我不是餓鬼,我是從長安來,找你家老爺。”

半晌,門開了一條縫,露出一張害怕的臉龐,是府中的管家,他上下打量男子一眼,確認不是遊蕩的餓鬼,連忙將門開大一點。

“進來再說吧!”

男子走進大門便問道:“你家老爺在嗎?”

“在府上,你是......”管家見此人一身黑衣,戴着斗笠,將臉遮去一半,顯得頗爲神秘,心中有些奇怪。

男子取出一張名狀,遞給管家,“這張名狀給你家老爺。”

“你稍等片刻,我馬上去。”

管家要走,男子又叫住他,“能否把我的馬牽去馬房?”

管家點點頭,吩咐一名下人把馬牽去馬房,他這才向內宅奔去,片刻,管家又回來了,語氣裡明顯帶了恭敬,“貴客請隨我來,老爺有請。”

黑衣人跟着管家直接去了後宅。

這座府宅的主人便是隋朝軍器少監張雷的府邸,張雷的真名叫獨孤雷,是獨孤家族的偏房子弟,曾是隋朝少府寺的弓弩署丞,被獨孤震派去豐州。

由於他有高超的制弩技術,得到了楊元慶的重用,官職一步步做大,在成功造出重弩,並裝列成軍後,張雷被封爵爲魏平縣伯,他現任軍器監少監,主管大隋兵器的製造。

書房內,張雷正揹着手來回踱步,桌上放着一張名狀,正是這張名狀使他的心情變得憂慮起來。

自從他離開獨孤府,便再也沒有和獨孤家有過聯繫,已經過去了兩三年,他漸漸已經把自己的使命忘記,而今天,獨孤家族又找上了他。

“老爺,他來了。”門外傳來了管家的聲音。

“請進!”

門開了,黑衣男子從門外走了進來,管家隨手將門關上了,黑衣男子摘下斗笠,年約三十四五歲,長得方面大耳,破有氣勢,他微微笑道:“五弟還記得我嗎?”

張雷認出了他,是獨孤家族的次孫獨孤瑋,是獨孤整的嫡孫,在獨孤家族內,張雷地位卑微,在獨孤瑋這種嫡孫的面前,他是從來擡不起頭,獨孤瑋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但此時,彼此的心態都有了變化,更重要是,張雷已經獨立,靠自己的才能出任大隋的軍器監少監,他心中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家族卑微的烙印在他身上已經淡去。

“原來是二哥,好久不見了,請罪!”

張雷拱拱手,態度不冷不熱,很從容地請獨孤瑋坐下。

獨孤瑋在張雷身上看不到驚喜和激動,更看不他對自己足夠的尊重,獨孤瑋的心中略略有些失落。

他乾笑一聲,坐了下來,一名丫鬟進來上了茶,張雷擺擺手,讓丫鬟出去。

“二哥找我有什麼事嗎?”

“哎!一是爲懷恩叔之事,其次還有一些家族……話沒有說完,張雷便擺手打斷了他的話,“我先醜話說在前面,若是要我做背叛大隋之事,恕我不能從命!”

“這.....”

獨孤瑋表情有些尷尬,心中也略略有些惱火起來,他知道是自己的面子還是太小,影響不了張雷,半晌,他冷冷道:“長叔已經到太原了,就在太原城外,他想見一見你。”

長叔就是獨孤良,是獨孤家族的第二號人物,張雷身體微微一震,他沒想到長叔也來了,這不是他想不想見的問題,長叔來了,他就必須要見。

張雷沉吟片刻便問道:“長叔讓我什麼時候去見他?”

獨孤瑋見張雷不敢再擺架子,他心中有些暗暗得意,便道:“現在城門還沒有關,你若有時間,現在就跟我去吧!”

張雷怎麼會沒有時間呢?他點點頭,“好吧!我現在就跟你去……()

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66章 尋找時機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0章 敏秋賑災第56章 王妃煩惱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8章 裴閥態度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章 怒極生誓第6章 一劍之情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0章 夜營危機第18章 兩肋插刀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17章 大舉東進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章 意外相遇第7章 楊廣之憂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6章 離間之計第95章 隱患爆發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0章 酒樓遇故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9章 生死之鬥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章 老奸巨猾第4章 緊鑼部署第4章 露出破綻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7章 關中之變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章 重返京城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9章 兵臨洛陽第79章 南郡兩事第9章 帝心生嫌第42章 人棄我用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章 秘密武器第37章 凌晨偷襲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69章 一觸即發第43章 階下之囚第7章 羽翼已成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4章 真假使者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7章 楊家有女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7章 一記反抽
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66章 尋找時機第83章 事態嚴重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0章 敏秋賑災第56章 王妃煩惱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8章 裴閥態度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章 怒極生誓第6章 一劍之情第20章 邊疆奏摺第50章 夜營危機第18章 兩肋插刀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17章 大舉東進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章 意外相遇第7章 楊廣之憂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6章 離間之計第95章 隱患爆發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0章 酒樓遇故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9章 生死之鬥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3章 關鍵人物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章 老奸巨猾第4章 緊鑼部署第4章 露出破綻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7章 關中之變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章 重返京城第13章 收復齊郡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9章 兵臨洛陽第79章 南郡兩事第9章 帝心生嫌第42章 人棄我用第44章 被迫抉擇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章 秘密武器第37章 凌晨偷襲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69章 一觸即發第43章 階下之囚第7章 羽翼已成第20章 以命威脅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4章 真假使者第35章 隔牆有耳第57章 楊家有女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7章 一記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