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異牀同夢

長安太極宮武德殿,一場極其重要政事堂會議剛剛結束,這次會議上正式做出了奪取洛陽的決定,這也是天下大勢的必然。

中原乃四戰之地,唐朝欲爭天下,就不可能迴避中原,隋朝已經奪取河北,下一步必然是奪取中原,與其從實力強勁的隋朝手中爭奪中原,還不如主動出兵,搶在隋朝之前拿下洛陽。

這也是本次軍國會議上,所有重臣達成一致共識的原因,得中原者得天下,不能被動地等待隋軍先下手。

李淵從大殿回到了御書房,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秦王李世民,以及剛升爲內史侍郎的封德彝,封德彝是半個月前來長安投靠李淵,用他的話說,不願辱身事賊,願爲唐朝效力。

李淵和封德彝從前的關係就很不錯,加上封德彝號稱隋朝第一御筆,有着極其豐富的執筆聖旨經驗,所以他的到來深得李淵器重,封爲內史侍郎,和幾名內史舍人一起,主管聖旨草擬。

今天之所以把封德彝也叫來御書房,是因爲李淵有些話要問他。

走進御書房,李世民上前躬身父皇道:“父皇,這次攻打洛陽,隋軍出兵南下的可能性極大,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隋唐間的大戰,這場戰役我們須做好充足準備,不僅在軍事和後勤上,還有戰略同盟,兒臣建議,既然政事堂會議已做出決定,那就儘快和李密結盟。”

李淵點了點頭,“這個朕也明白,要奪取洛陽,和李密結盟也是必然,但這也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李密未必肯按我們的意願走。”

“父皇。這不是李密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他必須考慮自己的生存,若隋軍拿下洛陽,李密就會面臨隋軍的包圍。下一個就是他,他就算是爲自己考慮,他也要和我們結盟。聯合對付隋軍南下,兒臣很有信心。”

旁邊的封德彝毫不吝嗇讚美之言,“秦王殿下見識高明,李密確實不止一次說過,楊元慶是他頭號大敵。他之所以容忍竇建德滅掉徐元朗,很大程度上就是了防禦楊元慶南下,如果唐朝願意和他結盟,共同對付隋軍,他一定是求之不得。秦王殿下寥寥數語,便將李密說透了。”

李淵之所以把封德彝找來,就是想向他了解李密。以考慮怎麼和李密結盟。李淵略略沉思,又問他。“朕想問封侍郎,那如果唐軍攻打洛陽,李密會是什麼態度?”

“陛下,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據臣所知,李密對王世充佔領洛口城始終耿耿於懷,他是想滅掉王世充,奪回洛陽作爲都城,但現在他卻又遷都陳留,放棄了滎陽,說明他已經不想再打洛陽,除非天賜良機,虎牢關忽然被他奪取,那麼他會捲土重來,其實在奪取洛陽的態度上,李密比較矛盾,主要受他手下兩派勢力所影響。”

李淵頗有興趣,連忙問:“哪兩派勢力?”

封德彝捋須微笑道:“李密的兩派勢力,一派以單雄信和房玄藻爲首,也就是以前的瓦崗派,他們不願意攻打洛陽,而主張遷都陳留縣,而另一派是以王伯當和邴元真爲首,由於王伯當丟失了洛口城,他極力主張攻打虎牢關,奪回洛口城,他們則反對遷都陳留。”

李世民對封德彝印象很好,封德彝從骨子裡奉承他,使李世民感到封德彝有心和自己結交,而且封德彝地位重要,李世民也覺得他對自己很重要。

李世民在一旁笑問道:“這樣說起來,應該是單雄信一派佔據了上風吧!”

“確實如此,主要是李密需要在去除瓦崗軍字號上得到單雄信的支持,去除瓦崗軍很兇險,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李密軍的分裂,正是因爲得到單雄信的全力支持,李密才度過了改國號這個難關,所以在是否打洛陽這個大問題上,李密也接受了單雄信一派的建議,放棄滎陽,遷都到了陳留。”

李淵聽懂了封德彝的分析,點了點頭道:“朕明白封愛卿的意思了,要先和單雄信及房玄藻溝通,然後再和李密談,這樣結盟就萬無一失,是這樣嗎?”

封德彝卻搖了搖頭,“陛下,其實若想對付楊元慶,其實還是要和邴元真談,他和楊元慶有殺師之仇,而且此人極貪賄賂,很容易收買,只要收買了他,莫說讓李密對付楊元慶,就算將來對付李密時,他也會成爲內應。”

李淵微微嘆息一聲,“朕得愛卿,儼如多得一隻眼也!”

他立刻對李世民道:“朕會立刻派使者前去和李密商談,你可命唐風先一步收買邴元真,只要能收買他,絕不吝嗇厚幣。”

“兒臣明白了,立刻去辦!”……

就在唐朝政事堂決定發動洛陽戰役的同時,太原紫微閣也在舉行一次重要的軍政會議。

楊元慶剛從馬邑郡返回,他已將烏圖餘部安排到伏乞泊一帶,並用糧食、布匹換取他們的牛羊,給他們送去了鹽和茶葉,以支持他們安定下來。

紫微閣內,十幾名重臣會聚一堂,在衆人座位中間則擺放着一架巨大的沙盤,沙盤是河南道十二郡的地圖,楊元慶站在沙盤前,對衆人緩緩道:“各位大臣,現在安定了河北,突厥也暫時無暇難顧,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應該是考慮爭奪中原。”

他取過長木杆指向沙盤道:“在中原三大勢力中,以李密爲最強,以竇建德爲最弱,但竇建德實際上和李密是一體,所以王世充反而是三者中的孤立,更重要是,從戰略說,拿下洛陽,就阻斷了唐朝東圖中原的道路,使它難以向東發展。”

五名相國中的杜如晦接口道:“可是殿下想過沒有,拿下洛陽,就等於身處李淵和李密之間,若他們二者結盟,我們極易受到腹背夾擊,很難在洛陽立足。”

“杜相國的想法很正確,卻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爲了牽制住李密,我們不妨考慮和江淮杜伏威結盟,讓杜伏威從南面牽制李密,分散李密的兵力,這樣就算我們拿下洛陽,李密也不可能傾力協助唐朝,事實上,我已經派使者前去杜伏威接觸了,很快就會有結果。”

這時,崔君素問道:“可我們現在和王世充尚有盟約,如果這時候去攻打他,會讓天下人怎麼看?”

“盟約?”

楊元慶不屑地冷笑道:“我們和王世充從來就沒有過什麼書面的盟約,當時爲了對付唐朝攻打弘農郡,才和他達成一個互助的口頭協議,而且說得明白了一點,是我楊元慶個人和王世充達成的協議,和朝廷無關,朝廷完全可以不承認這個協議存在,更重要是,我們有充分和他開戰的理由。”

“殿下是指王世充篡位之事嗎?”崔君素聽懂了楚王所指。

楊元慶點了點頭,“無論如何,我們和洛陽的朝廷是同枝,一旦王世充篡逆,他推倒的便是隋朝,如果我們無動於衷,這纔會使天下人詬病,所以積極戰備,耐心等候機會,纔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希望朝廷能夠全力支持軍隊南攻洛陽。”……

自從奪取洛口城,得到了大量糧食後,洛陽的糧荒終於得以解除,隨着糧食充裕,物價迅速平息,治安也逐漸好轉,王世充採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人心安定,王世充本人也極大獲取了民心。

‘洛陽人只知世充而不知皇泰,士庶良賤叩拜世充車駕,口呼萬歲者不絕於路,天有異象出,彩氣瑞兆,龜獻圖騰,時有耳聞。’

這是一名讀書人的筆記,真實地記錄了洛陽王世充即將登基的先兆。

事實上,王世充已經等不及了,他之所以在發動兵變後沒有立刻登基,就是爲了獲取民衆的支持,贏得民心,經過近半年的治理,民心已經漸漸開始轉向他王世充。

此時的王世充已經等得急不可耐了。

上午,皇泰帝楊侗還和平時一樣,坐在桌前讀書,他已經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一個傀儡,所有大權都被鄭王王世充獨攬。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宦官的聲音,“聖上正在讀書,你們來這麼多人做什麼?”

“我們有重要大事要稟告聖上,你快閃開!”

隨即門開了,走進來十幾名大臣,爲首是段達和雲定興,他們走到楊侗面前跪了下來,楊侗眉頭一皺,“各位愛卿,有什麼重要之事嗎?”

十幾名大臣對望一眼,雲定興沉聲道:“各種瑞兆已現。這是上天降下的旨意,今鄭王功高德重,當以爲天子,以應天意,希望陛下能遵從唐堯和虞舜的做法,將帝位禪讓鄭王。”

“什麼!”

楊侗勃然變色,心中大怒,斥責他們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隋雲未亡,這種話就是大逆不道,如果真是上天之意,那也用不着什麼禪讓,你們直接擁他上位就是了,你們都是隋臣,久負隋恩,今天你們竟能說出這種無父無君之話,你們還有臉在朕面前出現嗎?”

皇泰帝神情嚴峻,在場所有人都流下了冷汗,這時,有人高喝一聲,“鄭王殿下駕到!”

()

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2章 啓民提議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章 假手於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章 朝局悄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章 出海遠征第52章 軒然大波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9章 首鼠兩端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5章 遭遇之戰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0章 倉曹參軍第8章 合縱抗隋第7章 智取伊吾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誰是刺客?第58章 北市偶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5章 關鍵人物第7章 羅藝告密第5章 出海遠征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2章 北突求援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章 南華之會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章 反客爲主第4章 不露聲色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8章 穩住李唐第8章 暗鬥不息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章 逃兵危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3章 再見故人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5章 校場競箭第22章 銀甲小將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13章 投鼠忌器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6章 連夜撤軍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0章 備戰高麗第32章 雪夜離京第8章 趁亂突圍第1章 戍堡聞警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章 國事家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7章 賀若之怒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5章 血戰平壤(下)
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2章 啓民提議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章 假手於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章 朝局悄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章 出海遠征第52章 軒然大波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9章 首鼠兩端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5章 遭遇之戰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0章 倉曹參軍第8章 合縱抗隋第7章 智取伊吾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誰是刺客?第58章 北市偶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25章 關鍵人物第7章 羅藝告密第5章 出海遠征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2章 北突求援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章 南華之會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章 反客爲主第4章 不露聲色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8章 穩住李唐第8章 暗鬥不息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3章 逃兵危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3章 再見故人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5章 校場競箭第22章 銀甲小將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13章 投鼠忌器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6章 連夜撤軍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0章 備戰高麗第32章 雪夜離京第8章 趁亂突圍第1章 戍堡聞警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3章 切斷退路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87章 建成態度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章 國事家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7章 賀若之怒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45章 血戰平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