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敵蹤初現

“將軍!這邊來。”

過了黃河不久,一名士兵便發現了情況,楊無慶催馬上前,遠遠便看見荒草叢中有一匹倒斃的馬屍,身上插滿了七八支箭,這些箭做工粗糙,長短不一,憑着經驗,楊無慶一眼便認出,這是特勒人的箭,突厥人的箭做工雖然也不好,但這兩年已經開始成批製作,至少箭羽整齊。

在戰馬兩丈外,一名死屍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身上同樣中了數箭,衣甲已被剝去,穿着單薄的裡衫,腳上軍靴顯示着他是一名隋軍士兵。

他身邊蹲着的一名火長慢慢放下他的頭,沉痛地道:“他叫郭病,是我們的弟兄,戍主命他去永豐縣送信。”

楊無慶心一沉,這樣話,永豐縣守軍就無法來接應他了,還有三百餘里。

“他死了多久了?”楊無慶又問道。

“看樣子,最多一個多時辰。”

楊無慶猛地抽一鞭戰馬,向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丘衝去,站在山丘上他眺望遠方,夕陽即將從遠方的山巒落下,迸出最後一絲血色餘暉,染紅了西天空,四周曠野蒼茫,一層灰色的寒意瀰漫着整個大地。

忽然,楊無慶看見了西面數裡外有兩個小黑點,也在向這邊張望,楊無慶回頭,他身後是數百匹駱駝,在曠野中醒目,他又向西面望去,兩個小黑點已經不見了蹤影,楊無慶的眼睛眯了起來,他知道,他們已經被薛延陀人盯上。

“我要告訴大家一件事!”

楊無慶的聲音在寒風中迴盪,數十人默默站在暮色中,聽楊無慶給他們講一個不幸的消息。

“我們已被一股草原馬匪盯上,會有多少人我不知道,但不會低於百人,今晚他們就會襲堊擊我們,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康巴斯的小女兒害怕得撲進父親懷中,她的母親驚恐地低下頭悄悄地抹淚,旁邊三十名駝夫個個面如土色,他們都是西域胡人,長年往返於絲綢之路,深知遇到馬匪的想慘。

楊無慶看他們膽怯的模樣,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陣失望,他還指望這三十名駝夫和他一同奮戰。

妞妞卻異手尋常的冷靜,她已站到無慶身後,手按住劍柄,緊咬嘴脣,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和愛郎共同殺放,共赴生死。

楊無慶心中迅速思考對策,他自已一個根本無所謂,關鍵是他帶了大批貨物,他必須保證貨物的安全。

一轉念間他已想到三策,放棄貨物和駱駝,帶人返回戍堡,但這個想法他立刻否決,他如果這樣幹,他名聲在邊塞就臭了,臨陣脫逃是最讓人瞧不起。

其次是帶人和駱駝返回戍堡,但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向南數十里都是戈壁灘,他們更容易被襲堊擊,傷亡必然會慘重。

要麼就繼續向前,尋找一個有利的地形,反正敵人也不會太多,最後實在不行就突圍而走。

“楊將軍,我有一個建議!”跟隨楊無慶的士兵火長舉手道。

火長叫李雲貴,隴右人,二十七八歲,戍邊多年,不僅經驗豐富,而且對這邊的地形十分熟悉。

“你說!”

“將軍,再向北走十里就是橫河口烽爆,那裡的羊馬城修得結實。”

一句話提醒了楊無慶,橫河口烽縫是修在一座突兀的絕壁上,下面修建有一座堅固的羊馬城,雖然容不下六百多頭駱駝,卻可以置放貨物,只要薛延陀人拿不定貨物,他們就不會離開,而且可以把婦孺安置在烽遂裡。

楊無慶武藝極高,就算來他三五百人,他一個人也能殺盡,關鍵是他要把婦孺安置好,他纔沒有後顧之憂,羊馬城他倒不在意,他想到的是橫河口烽餿,是修在絕壁之上,正好可以安置婦孺。

時間緊迫,楊無慶立刻下令道:“我們走!”

駱駝隊再次啓程,這次加快速度,向北浩浩蕩蕩而去,杜如晦催馬上前低聲問楊無慶,“楊將軍,豐州一直有馬匪嗎?”

楊無慶搖搖頭,“不是馬匪,是薛延陀人?”

杜如晦一驚,“薛延陀不是在金山一帶嗎?怎麼跑到豐州來了?”

“聽說他們遭雪災了,薛延陀有上百個部落,估計不少部落南遷躲避寒冷,正好黃河冰凍,一些部落就會組織小股騎兵進豐州來搶掠,他們來去如風,隋軍很難防備。”

杜如晦沉默片刻,又道:“將軍,給我一把刀吧!我在國子監也練過武,我不想成爲拖累。”

楊無慶笑了笑,從馬袋取出一把橫刀遞給他,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等會兒你上烽炷,草原騎兵不是你想的那樣容易對付,他們非常兇猛,力大無窮,我可不希望你在半路被殺死。”

杜如晦慢慢拔堊出刀,在空中揮舞兩下,寒光閃閃,不過他立刻便泄氣了,這刀太重,足有十幾斤,他揮了十幾下,手臂就有點發酸,他心中嘆一口氣,自己當真是無用。

就在這時,忽然有士兵大喊:“薛延陀人!”

隨即馬蹄聲響起,楊無慶一回頭,只見二百步外的樹林裡衝出三十幾名薛延陀騎兵,在副暗的夜幕中揮舞着戰刀和繩套,向這邊猛撲而來。這是一支前鋒哨兵,數百頭滿載貨物的駱駝將他們頭腦燒副,貪慾使他們喪失了理智,竟不顧一切地衝出來搶掠貨物。

楊無慶冷笑一聲,立刻喝令道:“趙雲貴將官員和婦孺引進駱駝中,其他士兵列箭陣!”

士兵們皆訓練有素,火長趙雲貴將幾名官員和康巴斯的妻女帶進駱駝羣中,其餘十二名士兵一字排列,張引搭箭,嚴陣以待。

楊巍和妞妞手執兵器,各站在士兵一頭,楊巍沒有騎馬,手執大錘站在地上,滿臉興堊奮,他從未打過仗,能和敵人血戰一場,這是他夢中才會發生的壯舉,此時就在眼前了,他激動得兩眼發紅。

妞妞卻有點緊張,她學得是小巧之武,一對一的打鬥她不怕,但幾十名胡人騎兵並駕齊驅形成的衝擊氣勢卻是她從未感受過,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她偷偷看了一眼離她只有一丈的楊無慶,他那穩如泰山般的凝重使她心中稍稍平靜,她拔堊出長劍,緊咬嘴脣,等待着即將到來的刺殺。

楊無慶抽堊出雙箭,搭引上弦,這把風雷引他已經練了不下百次,可今天卻是第一次用於實戰。

當敵羣衝進一百五十步,他猛地拉開弓,雙箭射出,引如霹靂弦驚,兩箭快似閃電,射透了當先兩人的胸膛,兩名薛延陀騎兵慘叫着摔下馬。

一百五十步精準勁射,使其他薛延陀騎兵氣勢爲之一澀,而楊無慶手下的十幾名士兵卻士氣大振,久聞楊將軍神箭無雙,今天他們總算親眼目睹。

楊無慶卻不再射第二箭,等待着敵軍的靠近,進步了,再前向十步,便進入薛延陀騎兵的射程範圍,楊無慶一聲令下,“射!”

十幾支同時射出,五六敵軍騎兵從馬上摔倒,楊無慶更是箭如連珠,霎時間便射出四輪八箭,八名薛延陀騎兵慘叫落馬。還沒衝進五十步,三十餘名薛延陀騎兵便死傷近半,他們膽寒了,紛紛調轉馬頭奔逃。

“追上去,全部殺死!”

楊無慶大喝一聲,率領十幾名士兵策,策馬追上去,士兵名追擊放箭,敵軍不斷被射中落馬,追出四百餘步,見薛延陀騎兵已經漸漸逃遠,隋軍不再追趕。

楊無慶翻身下馬,來到一名受傷的薛延陀人面前,用突厥語低聲問他。

楊巍動作稍慢,等他奔上來,戰鬥已經結束,恨得他根狠一錘向地上砸去,罵道:“我又錯過機會了!”

“啊!,一聲慘叫,楊無慶一刀殺死了受傷的薛延陀人,站起身冷冷道:“你還有機會!”

橫河口烽蠖離黃河約十幾裡,一條河從烽炷下流過,河套平原上有上百條大太小小的河流,絕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流向,但這條河卻是東西流向,所以叫做橫河。

橫河口烽縫附近有幾座低矮的石山,幾萬年風沙侵蝕,使這些石山變得奇形怪狀,有的像一柱擎天,有的像臥馬於野,烽炷就建在一座高二十餘丈的石柱山上,四周絕壁,只能靠軟梯攀登。

一般烽幄都會選擇建在敵人難以破壞之處,或絕壁或高山,同時會在烽疑下再建一座羊馬城安置牲畜和馬匹,以防避猛獸和狼羣。

楊無慶一路盯着橫河口烽縫,見它始終沒有烽火燃起,他一顆心也微微放下,說明薛延陀人路途較遠,沒那麼快趕來。

橫河口烽炫的羊馬城佔地一畝半,高約兩丈,就地取材,用石塊砌成,非常堅固結實,除了烽遂士兵自已的馬匹和牲畜外,也供往來客商躲避狼羣,修建得還算寬敞。

衆人一到羊馬城,便立刻忙碌起來,衆人一起動手卸貨,將茶葉堆放進羊馬城中。

駱駝只能進幾十頭入羊馬城,大部分都放不下,楊無慶見百餘步外,有一片密林,他立刻命駝夫將駱駝拴進密林中。

楊巍撓撓頭奇怪地問道:“無慶,駱駝拴在密林裡被他們拿走怎麼辦?”

楊無慶笑了起來,“你好好想一想,拿走駱駝,他們拿什麼運貨?他們可不蠢。”

楊巍一拍腦門,“我真是笨了!”

他忽然一轉念又問:“可是他們如果只要駱駝,不要貨物呢?”

楊無慶搖搖頭,“突厥人和鐵勒人都信奉草原狼,草原狼絕對不會只殺一半獵物,不拿到貨物,他們絕不罷休!”

這時,五名烽卒也從絕壁上爬下來,上前參見楊無慶,楊無慶問道:“烽炷裡有多少多餘的武器?”

一名頭領上前稟報道:“回稟將軍,除了我們自已的隨身武器外,還有五張引,五把刀和三十壺箭。”

隋軍的標準配置是一根長矛,一把刀,一張引,一壺箭和一隻圓盾,楊無慶迅速估算一下,這樣他手下有士兵,加上他和楊巍共二十人,每人可以配兩壺箭,如果敵軍是百餘騎兵,可以班而易舉幹掉。

這時,一名去巡哨的騎兵從遠處奔來,大喊:“將軍,五里外發現敵羣,有四百餘人。”

……

第9章 綠茶疑蹤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8章 弔孝風波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章 深藏不露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江淮伏威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章 冤家路窄第1章 中元新夜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1章 內部生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9章 家族利益第9章 綠茶疑蹤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章 計取飛狐第1章 初入楊府第46章 激戰碼頭第5章 意外來客第64章 宮外之音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3章 洛陽兵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1章 風險悄至第44章 拖延三天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2章 南壓李淵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1章 兵困雁門第44章 江陵蕭氏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9章 金刀贖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9章 舌燦蓮花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9章 勢力擴張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8章 東路使者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7章 收網之時第6章 小事化大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3章 孰敵孰友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0章 捉兇逼宮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章 養虎生患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3章 催風助火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章 反客爲主第6章 小事化大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7章 接受密旨
第9章 綠茶疑蹤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盧氏橋樑第8章 弔孝風波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章 深藏不露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江淮伏威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章 冤家路窄第1章 中元新夜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1章 內部生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9章 家族利益第9章 綠茶疑蹤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章 計取飛狐第1章 初入楊府第46章 激戰碼頭第5章 意外來客第64章 宮外之音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3章 洛陽兵變第33章 官場暗鬥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1章 風險悄至第44章 拖延三天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2章 南壓李淵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41章 兵困雁門第44章 江陵蕭氏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9章 金刀贖奴第61章 聯盟分裂第9章 舌燦蓮花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9章 勢力擴張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勢力擴張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8章 東路使者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1章 興風作浪第17章 收網之時第6章 小事化大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3章 孰敵孰友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0章 捉兇逼宮第51章 一葉知秋第6章 養虎生患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6章 激戰碼頭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3章 催風助火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章 反客爲主第6章 小事化大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7章 接受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