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恆山之亂

太原紫微閣,內衛將軍魏賁將一面金牌對侍衛展示了一下,侍衛們便向兩邊閃開,魏賁快步走進了紫微閣。

楊元慶頒發了三面金牌,給了三個他認爲最重要的人,不用通報,便可直接進紫微閣找他,一個是楊思恩,跟隨最長久的大將,也是他最信任的人,給他一面直見金牌,更多是一種榮耀。

一個是他妻子裴敏秋,他知道妻子不會輕易來找他,可一旦她來找自己,必定是極重要之事,而且她也沒有必要等候通報。

再一個就是內衛將軍魏賁,他的重要在於他的職務,天下各地的情報堂都控制在他手上,他直接向自己負責。

魏賁一路疾走,上了三樓,來到了楊元慶的官房前,在這裡他必須稍候,一名侍衛進去稟報了,片刻侍衛出來,“總管命你進去!”

魏賁直接走進了楊元慶的官房,此時楊元慶正站在沙盤前,思考着他的河北之戰,雖然他也很想借着攻佔上谷郡的東風,立刻進攻幽州,在新年前拿下涿郡,這是他的期盼,但楊元慶也知道,如果這樣做,他拿不下幽州城,最基本的攻城武器他就沒有準備充分,更何況他還要面對羅藝和高開道的十五萬聯軍,羅藝不是魏刀兒,他有很強的統帥能力,有一支很犀利的幽州重騎兵,如果貿然進攻,很可能失敗的會是隋軍。

他需要調集大軍,準備糧草物資,同時要安排好南方的防禦,防止竇建德從滏金關進攻河東,所有這些安排都需要時間,他必須按計劃來,儘管他的計劃天下人皆知,明年春天攻打河北,但這就是戰爭,從他的調兵遣將和戰爭準備上。就瞞不住任何人。

但他在戰術上卻可以靈活運用,比如這次奇襲上谷郡,就出乎所有人意料,取得一個漂亮的開局,對付羅藝,他還可以使用更多的策略,戰爭以外的策略,比如羅藝手下部將。很多都是他楊元慶從前的部將。比如心理戰,比如利用世家等等。

就在楊元慶沉思之時,魏賁快步走了進來。單膝跪下稟報,“啓稟總管,幽州有緊急情報。”

“說!”

“有探子在羅藝府上發現了竇建德謀主宋正本。”

“什麼!”

楊元慶吃了一驚。他忽然意識到,他最擔心的事情可能要發生了,竇建德和羅藝極可能走向聯合,還有一個高開道,如果他們三家聯合,河北就變成一個整體,將以一個整體來對付隋軍,這就像戰國時的合縱連橫,東方各國聯合起來對付東進的秦軍。

其實楊元慶也想到了這個可能。只是他覺得可能性不大,竇建德和幽州軍的仇恨太深,就算羅藝想聯合,他的手下未必肯幹,薛世雄死在竇建德的手上,他的兩個兒子薛萬鈞、薛萬徹現在是幽州軍的主要領軍大將,羅藝和竇建德聯合。又怎麼向他們交代?

當初,羅藝就是信誓旦旦要替薛世雄報仇,纔得到了幽州軍的支持,這才一年多時間,羅藝就敢背叛支持的幽州軍將士嗎?

楊元慶沉思良久問道:“宋正本走了嗎?”

“這個情報上沒有說。只說宋正本進府後深夜未走。”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宋正本應該不是第一次來。他能在羅藝府中長時間不走,那就意味着竇建德和羅藝達成聯合可能性很大了,如果是這樣,宋正本應該還有一些細節要和羅藝商議,應該一時半會走不了.

想到這,楊元慶回頭對魏賁當機立斷道:“命令羅善文他們盯住宋正本,如果宋正本還沒有走,讓他們立刻聯繫秦將軍,務必給我截住宋正本,無論死活都是大功。”

如果能借這個機會幹掉竇建德的謀主,這倒是個不錯的收穫。

恆山郡,一場大規模的逃亡潮正在恆山郡內發生,數十名能言善辯的隋軍士兵被派到了恆山郡,他們給恆山郡的民衆們描繪着一幅幅天堂般的生活畫卷,令淳樸而又渴望美好生活的饑民們爲之瘋狂。

房山縣城外的曠野裡,數千人名面黃肌瘦的婦孺和老人正圍着一株乾枯大樹,呆呆地仰頭聆聽,大樹上站着一名年輕的隋軍士兵,他的聲音高亢而清晰,順風傳得很遠。

“各位父老鄉親,我並沒有欺騙大家,今年河東大豐收,家家戶戶的糧屯裡都堆滿了金黃的稻穀,牆角堆滿了成捆的布匹,因爲他們有自己的土地,丁男有五十畝良田,丁女有二十畝桑麻田,他們不用交租,每畝地只要交五升的稅賦,交一匹布,交一束絲,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沒有什麼青苗錢,沒有什麼人頭稅,每個人都可以吃飽飯,每個人都有幾身新衣,孩子們可以上學堂,大量青壯都在家中陪伴妻兒父母,不用去從軍打仗,這些都是真實的,就離你們不遠,翻過太行山,你們也一樣能享受這樣的生活。”

隋軍士兵的宣傳具有極大誘惑,很多婦女看着自己破爛的衣裙,抱着瘦弱的孩子,都忍不住哭了起來,有老人振臂大喊:“我們可以去嗎?”

“你們可以去,馬上要過新年了,你們能吃飽飯,能吃上肉,孩子們可以穿上新衣,你們可以從井陘過去,只要過了土門關,你們就能吃到熱騰騰的白麪餅,可以穿上厚衣......”

“可是我的丈夫還在真定從軍,我們走了,他怎麼辦?”一名抱着孩子的婦女鼓足勇氣大聲問道。

“你們知道你們丈夫,你們的兒子爲什麼走不了嗎?他們也不願意給魏刀兒賣命,他們也想走,可就是因爲你們在這裡,他們不敢走,只要你們走了,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很快就會逃來和你們團聚!”

民衆們沸騰起來,求生的慾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使他們忘記了恐懼,他們異常激動。一名老者振臂高呼:“我們去井陘,去河東!”

“去河東!去河東!”

數千名婦孺老人調頭向土門關方向而去。

這樣的情形同樣發生在恆山郡各地,飢寒交迫的民衆從四面八方涌向土門關,而北部的行唐縣、滋陽縣的民衆則調頭向北,越過博陵郡向上谷郡徒步而去。

這些被盤剝、被壓迫的民衆是善良而怯弱,他們甚至到了死亡邊緣也不敢反抗,他們生活在絕望之中,可一旦有人讓他們看到希望。有人鼓動他們站起來抗爭。那麼,他們爲了生存,爲了孩子。他們的勇氣就會迸發,會不顧一切地逃往新生活的彼岸,任何力量也無法將他們壓制。

他們的憤怒和期盼就像高高懸在頭頂的堰塞湖。魏刀兒的武力控制就像將湖水封堵的巨石,湖水越積越多,當上谷郡這塊巨石被搬掉後,堰塞湖終於一瀉千里,恆山郡的逃亡大潮儼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聲勢浩大,最後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軍隊。

最先波及的是上谷郡籍的士兵,開始是小規模的逃亡,隨着上谷郡開始分田消息的傳來。逃亡的士兵越來越多,現在跟隨着民衆的逃亡大潮,上谷郡籍的士兵也開始了大規模的逃亡。

真定縣王宮內,土門關傳來的消息令魏刀兒勃然大怒,連土門關的三千守軍也跟着逃亡了,土門關已經成了一座不設防的關隘。

魏刀兒狠狠一鞭抽在大將孫時德的身上,土門關的守將孫健正是他的侄子。三千士兵也是他的部屬。

“渾蛋!你怎麼向我交代?”

魏刀兒氣得要發瘋了,雖然他平時恨這些老弱婦孺,消耗他的軍糧,恨不得他們全部死掉,可真的當恆山郡民衆大規模逃亡。他又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沒有了這些老弱婦孺爲人質。他的軍隊將重蹈上谷郡軍隊的覆轍,全面逃亡崩潰。

魏刀兒一把揪住他脖領大吼:“我信任你才把土門關交給你,現在土門關丟了,你讓我怎麼辦?”

孫時德說起來還是魏刀兒的岳父,他的一個女兒是魏刀兒的貴妃,卻被魏刀兒毫不給面子地抽了十幾鞭,他心中恨極,也惡狠狠大嚷:“我親自率軍去土門關,誰敢逃跑我就宰了誰!”

魏刀兒一把推開他,喝令道:“快去,若堵不住逃亡潮,你提人頭來見我!”

魏刀兒已被風起雲涌的逃亡潮刺激得失去了理智,他現在只有一個念頭,不惜一切代價堵住這股聲勢浩大的逃亡大潮,至於能不能堵住,他也不知道了。

“傳我的命令,士兵敢逃亡者,就地斬首,嚴懲不貸!”

土門關,這是井陘的河北境內入口,距離真定縣約一百餘里,坐落在巍巍太行山的邊緣,扼住了井陘入口,位於海螺山和抱犢山之間,地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固堡。

此時的土門關已經被五千隋軍控制,羅士信站在城頭眺望着關外的情形,關外已經聚集了數萬名從恆山郡各地逃來的難民,扶老攜幼,隊伍裡夾雜着很多逃亡的士兵,他們排成的隊伍,在隋軍士兵的指揮下正有序地通過關隘。

事實上,大部分難民都集中在井陘內,接受隋軍賑災,隋軍也並沒有打算把他們送去河東各郡安置,一方面很多老人和婦孺體力不支,奔到土門關已是強弩之末,很難有體力再穿過井陘,另一方面,魏刀兒的政權已經難以維持,很快就會崩潰,一旦隋軍佔領恆山郡,這些難民還是要返回自己家園。

這時,一名騎兵遠遠奔至,“羅將軍!”

騎兵疾奔而至,在城下大聲稟報,“一支約萬餘人的軍隊正向我們這邊迅速開來!”

第4章 佳夕如夢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1章 夜襲倉城第6章 養虎生患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70章 突破缺口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2章 仁基北歸第97章 僞漢毒計第6章 養虎生患第5章 深藏不露第33章 跨境剿匪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1章 幽州平寇第4章 等待消息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章 以小欺老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緊鑼部署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7章 李淵抉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章 欺人太甚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章 出兵風波第6章 養虎生患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章 酒棚小遇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4章 引而不發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暗流洶涌第63章 擺酒請客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7章 回府風波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章 臨戰前夜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章 緊鑼部署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5章 佳人同舟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8章 玄感野望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5章 深藏不露第60章 關鍵人物第50章 波詭雲譎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不露聲色第36章 各有選擇第6章 戰前會議第2章 宇文義子第57章 東宮震怒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6章 夜探胡營
第4章 佳夕如夢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1章 夜襲倉城第6章 養虎生患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70章 突破缺口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2章 仁基北歸第97章 僞漢毒計第6章 養虎生患第5章 深藏不露第33章 跨境剿匪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1章 幽州平寇第4章 等待消息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章 以小欺老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章 南華之會第4章 緊鑼部署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7章 李淵抉擇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章 欺人太甚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章 出兵風波第6章 養虎生患第43章 孰敵孰友第2章 酒棚小遇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4章 引而不發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暗流洶涌第63章 擺酒請客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7章 回府風波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章 臨戰前夜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3章 猛將須陀第4章 緊鑼部署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5章 佳人同舟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8章 玄感野望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5章 深藏不露第60章 關鍵人物第50章 波詭雲譎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不露聲色第36章 各有選擇第6章 戰前會議第2章 宇文義子第57章 東宮震怒第45章 唐相之危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6章 各有選擇第16章 夜探胡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