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盧氏橋樑

二萬多士子的靜坐請願終於得到了迴應,紫微閣五名相國都出面向士子們保證,一定會讓秋試公平。

“請相信我們,這是北隋的第一次科舉,我們一定會樹立公平的旗幟,讓我們這次科舉經得起後人的考驗,請相信楚王殿下給大家的承諾!”

這是蘇威站在高處向四周的士子們大聲呼籲,他崇高的官場威望贏得了士子們的敬重,他誠摯的呼籲也收穫了一陣陣激烈的掌聲。

“這次主考官,紫微閣一致同意由前兵部侍郎李綱擔任,他在大隋就是以公正嚴明的著稱,請大家相信我們的決心,大家回去好好休息,後天就是正式科舉,我祝大家每個人都考出好成績,大家回去吧!”

在紫微閣五相的一致保證和幾十名大臣的反覆勸說下,請願的士子們終於被說動了,緩緩散去,他們三三兩兩走回太原城。

楊元慶站在自己官房的窗前,遠遠地注視着士子們的離去,在過去被名門士族統治的幾百年中,這些草根士子從來沒有機會像今天這樣聚在一起要求公正、要求平等,今天他們卻辦到了,他們展示了集體的力量,讓太原王氏、聞喜裴氏這些門閥不得不低頭讓步,爲什麼以前辦不到而現在卻能辦到,關鍵是有了科舉制度。

只要把上層制度設計好,那麼這些草根力量就自然而然地有機會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名門世家對抗,完全不用他楊元慶去苦口婆心勸說服名門士族們讓步,完全沒有必要讓他去操心,真正能後名門士族們對抗的,不是他楊元慶,而是千千萬萬小戶寒門士子,或許這就叫水到渠成。

這時。杜如晦走了進來,“總管,你找我嗎?”

楊元慶轉過身。點了點頭:“先坐下吧!”

杜如晦坐下來笑道:“總管感覺到喪氣嗎?回來第二天便遇到了這種幾萬人的遊行請願。”

“還好不是軍隊,要不然我今晚就別想睡覺了。”

楊元慶將身子靠在後面的軟墊上,表情顯得很輕鬆。似乎幾萬人的遊行並沒有影響他的心情。

杜如晦注視着他的表情,眼睛裡慢慢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我感覺,士子們的遊行好像遂了總管的心意,我感到你的幸災樂禍。”

楊元慶仰頭哈哈笑了起來,“老杜,你真是我肚子裡的蛔蟲麼?”

“因爲我實在是很瞭解你,大業初年,你勸魚俱羅推行科舉時,我便知道。你其實是主張公平取士。”

杜如晦用一種同情甚至憐憫的目光注視着楊元慶,他嘆了口氣,“元慶,其實我很明白你的苦衷。”

“你明白我什麼苦衷?”楊元慶臉上的笑容消失,目光淡淡地注視着杜如晦。

“士族!”

杜如晦用一種果決的語氣。毫不遲疑道:“我知道你並不喜歡山東士族,就像你不喜歡關隴貴族一樣,你憎恨一切門閥,你想打碎他們,但現在你又不得不用他們,從這次科舉便可看出來。我能感覺到你發自內心的喜悅,對幾萬士子們,你恨不得撲上去,把他們一一摟在懷中,他們替你解決了一大難題。”

楊元慶搖了搖頭,難怪裴矩總說杜如晦很有朝氣,現在他深刻體會到了杜如晦的‘朝氣’,猜測上位者的心思,而且還要把它說出來,這可不是一個混了十幾年官場的人該做的事。

不過楊元慶也不希望他身邊的每個人都像裴矩一樣老謀深算,像蘇威一樣老氣橫秋,偶然有一個有‘朝氣’的心腹也未必是壞事。

他微微一笑,“好了,我們不談此事,我找你來,是想問問軍屬東遷的事情,現在進展如何了?”

.........

二萬餘士子的遊行請願在太原城引發了軒然大波,這件事成爲所有人談論的焦點,有人歡喜,有人反感,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更多的人是把它當做一件奇聞來談論,幾萬士子的遊行請願,似乎從前聞所未聞,

隨着士子們歸來,幾十萬圍觀的太原民衆也漸漸散去。

在太原城東有一家客棧叫阿寶客棧,是一家檔次較高的客棧,乾淨舒適,三十間客房都是上房,房間寬敞明亮,物品考究,夥計伺候周到,在太原城頗有名氣,當然,名氣大意味着價格也很高,這裡的房錢是一般客棧的三倍。

儘管如此,這家客棧還是住滿了人,這裡的客人大多是從各地來的名門世家,他們對環境居住要求較高,至於房錢,他們家財雄厚,身上帶有豐厚的盤纏,足夠他們負擔得起。

士子們的遊行使很多人都跑去看熱鬧了,隨着士子們歸來,他們也陸陸續續返回客棧,這時在客棧不遠處走來了七八名士子,爲首卻是一箇中年男子,身材瘦高,面容白淨,留着黑鬚,穿得也很考究,穿一身亮藍色的綢緞長袍,頭戴三樑冠,看得出這名中年男子是幾名士子的長輩,而不是管家之類的陪同人物。

後面六名年輕士子都身着淺色儒袍,一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們是范陽盧氏派來參加太原科舉的六名盧氏子弟,三名嫡子,三名庶子,前面的中年男子則是他們四叔,名叫盧策,他是洛陽南隋內史令盧楚之弟,目前,范陽盧氏的家主便是洛陽宰相盧楚,但在家族中的具體主事之人,則是盧楚的二弟盧豫,三弟盧昭出任涿郡司馬,四弟盧策便是這位帶隊來太原參加科舉的中年男子,主管盧家財務。

盧家對這次太原科舉既謹慎,同時也極爲重視,謹慎表現在他們不敢派主要的子弟來太原參加科舉。擔心引起羅藝的不滿,而重視便是派盧策這樣的家族重要人物來作領隊,表現了盧家的態度。

“四叔,這些士子游行請願,什麼反對門閥,要求公平,你說北隋朝廷會受他們要挾嗎?”

盧策沒有理睬身後小輩們的疑問。另一名盧氏子弟又忍不住道:“四叔,前幾天裴相國接見咱們,你說楚王殿下什麼時候也能接見一下我們。表示對范陽盧氏的重視,我是說....接見四叔。”

盧策回頭狠狠瞪了他們一眼,“你們都給我閉嘴。現在先回去收拾東西,然後去吃飯,吃完飯去王學讀書,老老實實靠本事參加考試,不要整天想着盧家怎麼樣?”

幾名子弟都不敢吭聲了,他們一路快走,很快便來到了客棧門口,卻見客棧門口站着很多士兵,盧策心中不由一愣,

他剛走進大門口。早等在這裡的客棧掌櫃飛奔迎出來,焦急得連聲道:“盧先生,快去!快去!楚王殿下已經等你多時了。”

盧策頭腦裡‘轟!’地一下,頓時變成一片空白,楊元慶竟然親自來客棧找他了。他也顧不得吩咐子弟,慌慌張張地跟着掌櫃向內院跑去。

一間院子門口站在幾十名親衛,全身盔甲,手執兵器,戒備森嚴,盧策連忙上前拱手:“在下盧策。楚王殿下讓我來見他。”

一名校尉點點頭,放他進去了,卻把掌櫃攔在外面。

其實掌櫃有點誇張了,楊元慶並不是等待多時,而是剛剛到,此時他正坐在房間裡慢慢喝茶等候,他這幾年也學會耐心,整天焦急不安的人不會有什麼成就,只有學會等待和忍耐,纔會使他的人品散發出芬芳。

這時,一名親兵在門外稟報:“總管,盧先生來了。”

“請他進來!”

門開了,親兵帶着盧策走了進來,盧策上前深深施一禮:“盧策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微笑着一擺手,“盧先生不必客氣,請坐!”

盧策心中有些忐忑地坐下,一名親兵端來兩杯熱茶,盧策手中捧着茶杯,不知該說點什麼,楊元慶卻笑道:“我記得好像見過先生,很抱歉,時間太久,我有點記不起了。”

楊元慶在擔任幽州總管時曾經去過盧府三次,見了不少盧家的人,他印象深刻的便是盧楚和家族主事之人盧豫,其他人都有點記不清,這個盧策他只覺得有點面熟。

盧策欠身笑道:“大業七年涿郡防止疫病流行,殿下親自帶人送石灰來盧府時,便是我接收的石灰,殿下還有印象嗎?”

楊元慶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想起來了,好像就是這個盧策,他呵呵笑道:“原來是故人!”

盧策又道:“這次太原科舉,我們盧家極爲重視,還專門派人去洛陽請示家主,家主說可以參加,就在我們商量準備派最優秀子弟前來時,羅藝卻上門拜訪,明確要求盧家放棄這次科舉,哎!”

盧策嘆息一聲,“我們還不敢得罪羅藝,只能派幾名偏房子弟前來,楚王殿下,我們真的很抱歉!”

“這沒什麼,我能理解,其實博陵崔氏也是一樣,派了五名偏房子弟前來,他們也是擔心竇建德的壓力,我一直認爲,態度是第一重要,盧家能派先生領隊前來,這種態度就令人讚賞。”

得楊元慶誇獎,盧策很是得意,他捋須笑道:“殿下居然親自來客棧拜訪,可見對盧氏的關懷,我一定會轉告二哥,也會報告家主。”

楊元慶此次前來,也不僅是來探望盧策那麼簡單,他有更深的想法,他知道這個盧策是盧楚親弟,在盧氏家族地位頗高,負責家族的錢財收支,非常精明能幹,在元弘嗣做幽州總管時,曾出任倉曹參軍事,後來母憂去職,楊元慶便想讓他成爲自己和范陽盧氏的一座橋樑。

楊元慶沉吟一下,便笑道:“我們北隋的太府寺少卿一直空缺,缺乏一個合適的官員,我覺得先生很適合此職位,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屈就?”

盧策一愣,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府寺少卿,那可是從四品高官,竟然讓自己擔任嗎?他看了看楊元慶,見他一臉嚴肅,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樣子,他狠狠咬一下嘴脣,頓時從夢中驚醒,他確認自己不是做夢,心中驀地轟然大喜,站起身向楊元慶深深施一禮,“盧策願爲楚王殿下效力!”

..........(……)

第23章 遠方來人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8章 上元燈會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5章 衛南漁翁第8章 趁亂突圍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6章 朝會危機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章 營州之變第33章 大軍壓境第58章 蕭後心思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8章 風雨欲來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章 計取飛狐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6章 返回太原第5章 意外來客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7章 古怪心思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江南隱憂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路遇貴人第3章 黑臉魏刀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6章 雙相辭呈第27章 拜訪沈家第53章 窮途末路第8章 天下十猛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3章 攜子視察第8章 黑夜黑人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章 合縱抗隋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章 陰山可汗第9章 底線突破第28章 初遇建德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驕將爭功第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貿易之利第73章 計賺敵降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7章 壟斷漕運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8章 怒極生誓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99章 意外收穫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章 戍堡聞警第21章 雙猛大戰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章 齊王供奉第10章 神秘馬賊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8章 兩肋插刀
第23章 遠方來人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8章 上元燈會第41章 意外情況第35章 衛南漁翁第8章 趁亂突圍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6章 朝會危機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6章 欲蓋彌彰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章 營州之變第33章 大軍壓境第58章 蕭後心思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8章 風雨欲來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章 計取飛狐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6章 返回太原第5章 意外來客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2章 蕭後來臨第7章 古怪心思第1章 上洛隱梟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江南隱憂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路遇貴人第3章 黑臉魏刀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6章 雙相辭呈第27章 拜訪沈家第53章 窮途末路第8章 天下十猛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3章 攜子視察第8章 黑夜黑人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章 合縱抗隋第38章 風雨欲來第6章 陰山可汗第9章 底線突破第28章 初遇建德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驕將爭功第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貿易之利第73章 計賺敵降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9章 去功贖罪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7章 壟斷漕運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8章 怒極生誓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99章 意外收穫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章 戍堡聞警第21章 雙猛大戰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章 齊王供奉第10章 神秘馬賊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8章 兩肋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