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南郡兩事

隨着河北戰事漸漸結束,南方的戰役也到了尾聲,兩支唐軍在秦王李世民的率領下,左右夾擊,在南郡一戰擊潰了蕭銑親率的二十萬大軍,蕭銑倉惶東逃,號稱擁有四十萬大軍的西樑國一夜間瓦解。

唐軍勢如破竹,連續佔領夷陵、南郡、漢東、安陸、竟陵、巴陵、長沙等荊襄十幾餘郡,蕭銑退縮到豫章郡,此時他身邊的軍隊不足三千人,但水軍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三百艘戰船,近五萬水軍卻沒有潰散,成了蕭銑的最後希望。

雖然應該一鼓作氣殲滅蕭銑,但此時,李世民得到了河北戰事結束的消息,他毅然下令停止向東進攻,只留李孝恭率三萬巴蜀軍和八萬降軍精銳鎮守荊襄,其餘二十萬大軍在集結襄陽,準備返回關中。

安陸郡,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正沿着官道向西進發,隊伍中,李孝恭有些憂心地問李世民,“我們沒有將蕭銑全殲,是否有些不智?”

李世民微微一笑,“二哥覺得蕭銑的慘敗是什麼原因造成?”

李孝恭想了想道:“前兩天我和投降的江州總管蓋彥舉談過此事,蓋彥舉說西樑國內有兩個派系,一個是南華會派系,一個軍將派系,兩個派系互相攻詰,爭權奪利,鬥爭激烈,蕭銑偏向於南華會派系,不斷削弱軍將派系兵權,導致將領們普遍不滿,去年大司馬董景珍造反被殺,被一同誅殺者上百人,造成軍心潰散,我認爲這纔是蕭銑失敗的根源。”

李世民笑了笑,贊同李孝恭的判斷,“蕭銑此人外柔內厲,猜忌心極重,加之心胸狹窄,不能容人,連跟隨他創立南華會的王默也最後被他逼死。此等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之人,能成什麼大事?所以我不把他放在心上,只需略施小計,便可將他內部再分化,遲早會被林士弘所滅。”

說到這,李世民又苦笑一聲,“話又說回來,蕭銑雖然猜忌之心極重。但他也過人之處。否則他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復新蕭樑國,按理我應該把他全部殲滅,以絕後患。但河北戰事結束,楊元慶必然率軍回河東,關中兵力不足。我必須儘快回軍,荊襄之事就交給你了。”

李孝恭默默點頭,他的當務之急並不是要繼續全殲蕭銑,而是要鞏固唐軍對荊襄的佔領。

這時,一名士兵指着遠處道:“殿下,京山縣到了!”

李世民凝視着遠處一座黑黝黝的縣城,吩咐親衛到:“把李京帶上來!”

片刻,幾名士兵將一名被俘的西樑朝官員帶了上來,正是楊元慶舅父。西樑朝鴻臚寺少卿李京,南郡城破後,他逃出城,準備去江夏郡找自己的長子,卻在路上被唐軍斥候所抓。

李世民對李京非常感興趣,這竟然是楊元慶的舅父,他要把此人帶回長安。李京雖然被俘,但還是受到了禮遇,衣冠整齊,食宿良好,他上前行一禮。“參見秦王殿下!”

李世民用馬鞭一指京山縣,微微笑道:“這裡是李少卿的老家吧!”

李京低下頭。臉上露出緊張之色,如果是回襄陽,走京山縣絕對是繞遠路了,可秦王居然從這裡走,顯然是有他的目的,李京已經隱隱猜到秦王的目的是什麼了,他心中開始不安起來。

李世民見李京不肯回答,也不勉強他,吩咐親兵道:“速把京山縣令給我找來。”

片刻,京山縣令和其他幾名縣官匆匆忙忙跑來,在李世民戰馬前躬身行禮,“卑職京山縣令範鍾離參見秦王殿下!”

“範縣令免禮!”

李世民語氣溫和問道:“唐軍士兵可有軍紀不嚴、侵犯民衆之事?”

唐軍在京山縣駐紮有一營三百士兵,雖然這些士兵比較粗魯,招搖過市,時而會有喝酒不給錢之事,但還沒有發生作奸犯科的嚴重案件,範鍾離心中還是有些擔心,時間長了,肯定會發生大案。

他恭恭敬敬道:“暫時沒有惡性案件發生!”

李世民臉色一變,反手一鞭抽向安陸郡都尉姚順,斥罵道:“我是怎麼吩咐你的,京山縣非同尋常,要嚴肅軍紀,校尉治軍不嚴,給我重打一百棍,立刻給我換人。”

都尉姚順嚇得滿頭大汗,連忙跑去調兵換人,縣令範鍾離心中感激,連忙道:“多謝殿下體恤地方!”

李世民淡淡一笑,又問他,“楚王母陵在何處?我想去看看。”

旁邊李京臉色霎時變得慘白,秦王來京山縣果然是爲了楊元慶母親的陵墓,縣令範鍾離也有些不安,他害怕秦王毀陵,將來他無法向隋朝交代。

但他又不敢不答應,只得帶着李世民一行人來到了數裡外的楚王母陵,老遠便看見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陵園,佔地足有百畝,四周圍有高牆,陵內樹林茂密,一條白玉大道兩邊立着文武各十二人巨像,以及戰馬、駱駝等石像,正上方是一座半球型的白玉穹陵。

整個陵墓都是以皇太后的規格來建造,此時陵墓已經關閉,蕭銑原本派在這裡駐紮的士兵也逃走了,整個陵墓內冷冷清清,只有一個看陵的老人。

李世民凝視陵墓半晌,當即下令道:“開啓大門!”

這時,李京再也忍不住,上前躬身求道:“殿下,臣聞守德者不擾人先祖,隋唐雖爲敵國,但與先人無關,請放過陵寢吧!”

李世民奇怪地看着他,半晌,搖搖頭道:“原來李少卿以爲我是來毀陵破墓,你把我李世民看成什麼人了?”

他重重哼了一聲,不理會李京,大步向陵園內走去,李京一下子愣住了,難道自己誤會了嗎?

李世民走上陵臺,來到穹墓面前,正面是一塊高五尺的墓碑,上寫幾個大字:‘亡母李氏之墓。’

下面有一行小字,‘兒楊元慶立,仁壽四年十月初九’。

李世民注視半晌,回頭對親兵令道:“擺上祭品!”

十幾名親兵擺上早已準備好的祭品,李世民接過三支香,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三禮,李孝恭也行了三禮,李世民這纔對李京道:“雖然楊元慶是我的敵人,但從前不是,我是爲故舊之情來祭拜他的亡母,但這並不說明什麼,他日在戰場上一樣是你死我活。”

李世民又吩咐範縣令,“以後京山縣每年稅賦的一半,用於維護陵寢,京山縣要好生看護陵寢。”

“卑職謹記殿下之言!”

李世民又掃了一眼隨從,“姚將軍可在?”

都尉姚順連忙從後面走出來,“末將在!”

李世民對他令道:“可另外派一隊士兵駐守陵墓,沒有範縣令同意,任何人不得擅入。”

“末將遵命!”

李世民一一安排好,他看天色已經不早,便對李孝恭笑了笑,“就這樣吧!二哥留下鎮守荊襄,防禦蕭銑和林士弘,我就回長安了。”

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路保重!”

李世民翻身上馬,一催戰馬,率領數千人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

。。。。。。

豫章郡,這裡原本是林士弘的地盤,一個多月前的一場激戰,蕭銑軍大勝,殲敵數萬人,林士弘率殘軍東撤鄱陽郡。

但蕭銑心中的喜悅還沒有消褪,二十萬唐軍便兵分兩路,閃電般襲擊荊襄,一日百里,數日後便包圍了江陵城,蕭銑率軍倉惶應戰,卻被唐軍以逸待勞,在江陵城下,一戰將他的二十萬大軍擊潰。

蕭銑率三千殘軍一路東逃至豫章城,方纔驚魂稍定。

離江陵之敗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蕭銑也已從極度沮喪中漸漸恢復過來,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前途。

雖然這才慘敗幾乎拔掉了他的根基,但他還有一點殘存的實力,來護兒率領的五萬水軍沒有參戰,從而倖存下來,此時,千餘艘大船就停在贛江之上,除此之外,他還收攏了近兩萬南華會士兵,這樣,他還有七萬軍隊,贛江兩岸和鄱陽湖畔的肥沃土地足以養活這些軍隊。

更讓蕭銑感到慶幸的是,唐軍沒有追殺到豫章郡,使他得到了喘息之機。

“陛下,微臣聽說是因爲河北戰事結束,唐軍擔心關中有失,李世民纔不得不撤軍。”

說話的是蕭銑的中書侍郎岑文本,他今年只有二十四歲,年輕有爲,執掌西樑朝機密,深受蕭銑的信任,正是他的再三鼓勵,蕭銑才慢慢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蕭銑今年只有三十六歲,容顏依舊堅毅成熟,但頭髮已經斑白,頗有一點鶴髮童顏之感,蕭銑站在窗前,凝望着遠方的贛江,以及贛江上的千桅林立,心中思緒萬千。

他嘆了口氣,“我本還怨恨隋朝未能支援我,可現在看來,唐軍就是抓住了隋軍進攻河北的機會,只怨我實力太弱,竟然被李世民一戰擊潰,如果再能堅持半個月,或許時局就不一樣了。”

“陛下.....”

岑文本剛開口,蕭銑便擺手打斷了他,“從現在開始,我已決定臣服於隋朝,去除帝號,以樑國公自居,你不要再稱我爲陛下。”

“是!卑職的意思是,主公可以向東發展,滅掉林士弘,收攏他的軍隊,以圖東山再起,爲了保證軍糧供應,可以先取宜春郡和廬陵郡,大軍從贛江南下,勢如破竹。”

蕭銑揹着手走了幾步,對岑文本道:“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獲得隋朝政治上的支持,就煩請先生去一趟太原,和楊元慶再好好談一談。”()

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章 營州之變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章 世充登基第22章 極度被動第9章 我想學武第22章 鄭家春水第78章 戰略撤退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7章 李淵失言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6章 牽制荊襄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章 齊郡召將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2章 庶叔積善第8章 怒極生誓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章 入伍斥候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1章 將星隕落第29章 請君入套第9章 兵臨洛陽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4章 臨榆關下第21章 初次談判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6章 奸商本色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3章 計賺敵降第6章 養虎生患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0章 一路追殺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7章 路遇李淵第1章 意外相逢第41章 盧氏橋樑第7章 世情冷暖第20章 貨幣之源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章 欺人太甚第64章 趁火打劫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章 兵臨城下第5章 公主請客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章 發現端倪第7章 羅藝告密第13章 走私線索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7章 兩強對陣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章 微妙來訪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牽制荊襄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章 世充登基
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章 營州之變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章 世充登基第22章 極度被動第9章 我想學武第22章 鄭家春水第78章 戰略撤退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7章 李淵失言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6章 牽制荊襄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章 齊郡召將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2章 庶叔積善第8章 怒極生誓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章 入伍斥候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1章 將星隕落第29章 請君入套第9章 兵臨洛陽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4章 臨榆關下第21章 初次談判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6章 奸商本色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3章 計賺敵降第6章 養虎生患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0章 李密抉擇第10章 一路追殺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7章 路遇李淵第1章 意外相逢第41章 盧氏橋樑第7章 世情冷暖第20章 貨幣之源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章 欺人太甚第64章 趁火打劫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4章 彭城兵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章 兵臨城下第5章 公主請客第50章 縣衙對質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章 發現端倪第7章 羅藝告密第13章 走私線索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7章 兩強對陣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章 微妙來訪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牽制荊襄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章 世充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