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緊鑼部署

大隋皇帝楊廣的車駕過了臨榆關後,他立刻做了兩件事,一是撤換了臨榆關守軍,將臨榆關守軍換成了他的禁軍,第二件事便是停止北行,徵遼大軍並沒有北上,而是守在臨榆關外,一切消息都被嚴密封鎖。

同時楊廣派太僕寺卿楊義臣走遼東道、左光祿大夫王仁恭走扶余道、幽州總管楊元慶走襄平道,又命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走水路進攻,四員大將各率數萬軍隊向高麗發動進攻。

這天下午,楊元慶率三萬大軍抵達了隋軍設在遼河西岸的後勤重地遼遠鎮,他隨即下令軍隊就地駐營。

大軍駐營一絲不苟,一座座營帳整齊排列,軍旗飛揚,外圍挖了壕溝,撒上鐵蒺藜,輜重車在外圍,並插上十餘萬支長矛將大營團團圍住,矛尖對外。

中軍大帳前,楊元慶注視着一里外黑黝黝的倉庫羣,那裡存放着近百萬石糧食和數十萬件兵甲,形勢越來越嚴峻,儘管他已勸說父親楊玄感剋制住野心,楊玄感也答應,但楊元慶還是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一旦元氏起兵造反,楊玄感還能剋制得住自己嗎?

楊元慶已經得到消息,楊玄縱和楊萬石已經逃離軍隊,而楊峻、楊嶸兄弟也藉口省親沒有跟隨朝廷進入遼東,楊玄感在有條不紊的部署着,越來越緊鑼密鼓,所有楊家人都撤走了,他唯獨沒有通知自己,或者說,他壓根就不會考慮自己的處境,這說明,楊玄感已經徹底放棄了他。

楊元慶輕輕嘆了口氣,這一刻,他反而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他終於可以一腳踢開橫在他面前的‘親情’大石。

“元慶!”

身後有人叫他,楊元慶一回頭,見是司馬李靖,便笑着點點頭,“請進帳來說話。”

李靖心中也有一點憂慮,他感受到了局勢的嚴重,聖上竟然留在臨榆關沒有北上。

李靖走進帳坐下,一名親兵給他端來一杯熱茶,李靖握着茶杯問道:“元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李靖是楊元慶派人請來,他現在想和李靖開誠佈公地談一談了,楊元慶低低嘆息一聲,“我很抱歉,現在才告訴世叔,事實上,我也是去年底纔有所耳聞。”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父親可能會起兵反隋了!”楊元慶苦笑一聲道。

“什麼?”

李靖大吃一驚,騰地站了起來,眼睛瞪着楊元慶,“你...是說玄感要造反!”

“這只是我的猜測,他從未告訴過我,他要造反,但我感覺到不妙。”

李靖又慢慢坐了下來,他能體會到楊元慶內心的沉重,“你是說,這只是猜測?”

“楊巍從他父親那裡得到消息,楊家在秘密招募私兵,年初回京述職時,我特地去詢問父親,他並沒有否認,所以,我覺得我的猜測會變成事實。”

李靖沉默了片刻,又低聲問:“那你準備怎麼辦?”

楊元慶揹着手走到帳門口,凝視着遠方的倉庫,良久,他語氣沉重道:“我昨天得到了消息,楊玄縱、楊萬石、楊峻、楊嶸,他們都不在遼東,估計是他們得到了通知,提前逃走了。”

“難道他沒有告訴你嗎?”

楊元慶搖了搖頭,“他已經不管我死活了。”

李靖忽然憤怒起來,他重重一拍桌子,“虎毒尚不食子,他就算不能安排你的退路,至少應該告訴你一聲,現在臨榆關已被封死,讓你何去何從?”

楊元慶笑了起來,“何去何從我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他如果膽敢造反,我會向天下發表申明,嚴厲譴責他的造反,並和他脫離父子關係。”

李靖沉思半晌,他也嘆息一聲道:“元慶,不到迫不得已,我勸你不要走出這一步。”

楊元慶又坐了下來,“我今天把世叔請來,就是希望世叔能支持我,希望世叔能答應,不管我採取什麼樣的抉擇,世叔都能跟在我身邊。”

李靖眼中露出爲難之色,他低下頭半天不語,楊元慶明白他的難處,便笑道:“世叔的妻兒我已經安頓好了,確保他們的安全。”

李靖渾身一震,他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楊元慶,楊元慶淡淡笑道:“既然猜到我父親要造反,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不僅世叔的妻兒,蘇烈的父母兄弟,我也一併通知他們轉移了。”

李靖望着楊元慶眼睛射出的自信和堅毅,他心中的血也熱了起來,一種年輕時曾有過的信念在他心中復活,他的眼睛變得明亮起來,但他依然剋制住內心的激動,默默地點了點頭,這就是他李靖的承諾。

.........

送走李靖,楊元慶又命人將偏將史鐵生和王仁義請到他的大帳,史鐵生是名將史萬歲之孫,而王仁義則是前涼州總管王世積之孫,兩人的祖父都是被文帝楊堅所殺,他們在幽州從軍多年,雖有武藝在身,但因爲祖輩的緣故,他們都只能任低級軍官,一個擔任旅帥,一個只是隊正,被楊元慶破格提拔,兩人都擔任了偏將之職,各率軍三千人。

幽州軍在前年冬天以剿匪爲由,進行了一次整編,將元弘嗣的親信全部清洗,在三個月前,楊元慶又以徵遼爲藉口,對三萬精銳幽州軍再次整編,這次是針對校尉及旅帥等中低級軍官,清洗了一百餘名關隴世家子弟,而把他的親兵都一一安插進去,以確保他對這三萬幽州軍的絕對控制。

楊元慶同時又將幽州軍整編爲十軍,每軍三千人,由一千騎兵和兩千步兵組成,分別由七名鐵衛和蘇烈擔任偏將,另外兩名偏將就是史鐵生和王仁義。

“把你們二人請來,我是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天下即將大亂,我準備擁兵自立,我想知道你們二人的態度。”

楊元慶目光銳利地盯着二人,如果兩人不從,今天他就將殺這二人,絕不含糊。

史鐵生和王仁義對望一眼,他們一起單膝跪下,抱拳道:“我們願爲總管效犬馬之勞!”

“你們所說可是肺腑之言?”

史鐵生含淚道:“我們的祖父都被楊堅所殺,我們本是大隋罪人,發配幽州充軍,蒙總管不棄,破格提拔我們爲大將,如此再造之恩,我們安敢有異心!”

楊元慶點點頭,“好!你們可發一個血誓。”

wWW●ttκΛ n●C〇

兩人毫不猶豫從靴中拔出匕首,割破手掌,把鮮血塗在額頭,史鐵生雙膝跪地,對帳外天空道:“蒼天在上,我史鐵生以父母精血發誓,效忠總管楊元慶,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王仁義也跪下,對天發誓道:“蒼天有知,我王仁義以祖父之靈發誓,效忠楊元慶,若違此誓,天地不容。”

楊元慶見他二人竟發如此重誓,心中大喜,連忙將他們扶起,笑道:“兩位將軍,我楊元慶也絕不負你們,保你們家族世代榮華富貴。”

楊元慶請他們兩人坐下,又對親兵道:“去把八位偏將一併請來。”

他這纔對兩人笑道:“蘇烈是摯交,而其他七名偏將都是我祖父的鐵衛,十八鐵影衛,你們應該知道嗎?”

史鐵生和王仁義恍然大悟,難道楊元慶這麼信任楊家臣等人,原來竟是楊素的鐵影衛,史鐵生想了想道:“總管是決定起事稱帝嗎?”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沒有這麼嚴重,我只是想做一個不太聽話的大隋藩鎮而已。”

史鐵生和王仁義心中都各自鬆了口氣,他都以爲楊元慶是要造反稱帝,楊元慶的表態讓他們更加放心。

這時,蘇烈等其他八名偏將都陸陸續續來到中軍大帳,他們這八人加上史鐵生和王仁義,控制着楊元慶手下的三萬軍隊,侯莫陳乂出任涿郡督軍,而沒有出征遼東,還有另外兩名鐵衛,則留在幽州,作爲楊元慶安插在幽州的暗棋。

兩百餘名親兵在外面站崗,不準任何人靠近,楊元慶開門見山對衆人道:“這次聖上征伐遼東就只是一個幌子,他現在率五十萬留在臨榆關,我已經決定,我的軍隊不渡過遼水,就在這裡按兵不動。”

楊元慶已經事先和其他八人都一一談過,衆人都知道他的策略,沒有人說話,衆人都靜靜聽他的安排。

楊元慶看了衆人一眼,又道:“現在已是五月,我估計最遲一個月,中原必將發生重臣造反,首先應是元氏造反,其次可能會是弘農楊氏,我在仁壽四年已經被弘農楊氏逐出家族,他們所做的任何事都和我楊元慶無關,但我也要有自保的準備,不會任人宰割,諸位都是我的心腹之將,今天我以心腹事告之,希望諸位與我共進退,共創新業。”

衆人跪下轟然行禮,“願爲總管效死命!”

楊元慶命衆人回營,整頓軍馬,將蘇烈留了下來,楊元慶對他笑道:“跟我一起造反,你可後悔?”

蘇烈搖搖頭道:“獨夫無道,塗炭蒼生,我蘇定方只恨不能手刃此國賊,再說將軍並非造反,我又何悔之有?”

“你說得不錯,但我並不着急。”

楊元慶淡淡一笑道:“我縱有造反之心,但尚未到造反之時,先起事者,不過是爲後來人當鋪路石罷了,只有謀定而後動者,才能笑到最後。”

蘇烈默默點了點頭,楊元慶又對他道:“把你留下來,是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

蘇烈立刻拱手道:“請將軍下令!”

楊元慶取過一張遼東地圖,鋪在桌上,他指了指遼遠鎮,“現在我們的位置在這裡,向西北走八十里,在醫無閶山東麓有一座佔地數千頃的牧場,那裡便是這次徵高麗的後勤牧場,養有戰馬約二十萬匹,你率領本部人馬前往牧場,就說徵遼東需要,帶七萬匹戰馬回來。”

“卑職遵命!”

蘇烈躬身行一禮,接過令箭便快步而去,楊元慶目光又望向地圖上的臨榆關,也不知楊廣在這裡部署了多少軍隊。

.........

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備戰高麗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章 國事家事第11章 宇文新計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章 帝王失信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識破敵計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5章 強攻榆關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章 中元前夕第57章 東宮震怒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3章 突厥消息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7章 幽州之憂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6章 抽中死籤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夜襲江城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2章 步步緊逼第4章 秦母教子第3章 兵臨城下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30章 西路隋軍第61章 聯盟分裂第6章 一劍之情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6章 館驛見賢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丹陽來客第46章 拖住主力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1章 夜襲倉城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7章 金剛引狼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7章 君心難測第6章 瓦崗分家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章 江淮伏威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0章 禍福相倚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6章 鬥智鬥狠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章 意外相遇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章 水火楊家第37章 疑兵之計
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0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9章 勢力擴張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備戰高麗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5章 更深之秘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章 國事家事第11章 宇文新計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章 帝王失信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識破敵計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5章 強攻榆關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章 中元前夕第57章 東宮震怒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3章 突厥消息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7章 幽州之憂第29章 側翼佈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6章 抽中死籤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夜襲江城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2章 步步緊逼第4章 秦母教子第3章 兵臨城下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30章 西路隋軍第61章 聯盟分裂第6章 一劍之情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6章 館驛見賢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丹陽來客第46章 拖住主力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1章 夜襲倉城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7章 金剛引狼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7章 君心難測第6章 瓦崗分家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章 江淮伏威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0章 禍福相倚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6章 鬥智鬥狠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章 意外相遇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章 水火楊家第37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