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疑兵之計

一隊騎兵在黑咕隆咚的夜裡縱馬疾駛,風在耳邊呼呼作響,兩邊景色不斷地變化着,騎兵隊衝過原野、淌過河流、穿越森林,戰馬風馳電掣,不知疲憊,只有一輪獨孤的圓月在夜空中凝神着他們,陪伴他們一路奔馳。

晨曦初露,一輪朝陽噴薄而出,將絢麗的霞光灑向大地,騎兵隊衝上一座山崗,停下了奔馳的戰馬,紫紅色的霞光映照着他們每一個人的臉龐。

楊元慶凝視着遠處的森林和城池,經過四天四夜的奔馳,他們已經到了盧龍縣。

“走!”

楊元慶一聲令下,縱馬衝下山崗,一千親衛跟隨着他,向山崗下疾奔而去……次日中午,楊元慶又一次抵達了位於濡河口的北平造船所,經過半年的的發展,這一帶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人口聚集,一座新城矗立在濡河口,這是新建的縣城,叫做濡口縣,包括周圍的兩個小鎮,已經有人口近三千戶,大部分都是船匠的家眷。

楊元慶率領千餘騎兵到來,早已驚動了縣城和造船所的官員,年輕的新任縣令、縣丞,造船所署丞趙廣才,鷹揚郎將虞振伍,匠頭張龍、張虎兄弟,十幾名官員紛紛迎了出來。

楊元慶微微一笑,“各位請免禮,我已不是第一次來了。”

衆人興奮異常,紛紛請楊元慶進縣城休息,楊元慶遠遠望見海面上桅杆如林,一艘艘大海船儼如小山般的矗立在海面和濡河口。

楊元慶心中情緒開始高漲,他馬鞭一指遠處海岸,“先去看戰船!”

他策馬向船所內奔去,造船所內依然是一片空曠,但比從前熱鬧了很多,到處是一隊隊船匠在忙碌,幾十名船匠扛着一個巨大的龍骨從他們面前走過。

當年隋朝爲攻打高麗。大規模造船,在船廠內堆積了無數的造船材料,但這些材料大部分都沒有派上用場,堆放在倉庫內。此時已被充分利用起來。

這裡只是造船所,而隋軍的戰船都集中在河間郡和涿郡交界處的潞水河口,可以通過運河直接抵達,那個河口也就是今天的天津位置。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造船所的工匠又陸續修復了從各地拖來的數百艘大海船,又改造了部分內河大船,使它們能承受海上風浪。

此時隋軍海上戰船達到八百餘艘。但楊元慶的目標是千艘戰船,他來這裡就是要視察造船所還有多少戰船即將修復。

“在一個月內,還可以修復多少艘戰船?”楊元慶回頭問署丞趙廣才。

趙廣才連忙上前答道:“自從接到殿下的命令,船匠們便分爲兩班,晝夜不停修船,一個月內,我們可以保證再交付兩百艘大船,”

楊元慶點了點頭。又對張龍張虎兄弟道:“讓所有船匠在修完船隻後,一起跟隨大船去潞河口,和上次一樣。我需要他們做船員。”

停一下,楊元慶又問:“可以召集多少有經驗的船匠?”

張龍躬身道:“回稟殿下,約三千人左右。”

楊元慶一顆心放了下來,他手指一艘大船笑道:“上船去看看……太原,紫微閣通過了楚王楊元慶的建議,備戰青州,一舉殲滅竇建德部,這個消息傳出,頓時震動了朝廷,不少大臣紛紛表示發對。

隋軍奪取河北和中原已經給隋朝帶來了巨大的包袱。眼看秋糧歉收已成定局,在這種局勢下,紫微閣竟然決定攻打青州,無異於雪上加霜,朝野上下反對聲一片。

但也有贊成之聲,主要是河北派系官員。青州民衆生活困苦,正渴盼隋軍前去解救,如果收復青州,那麼難民就不會涌入河北,能夠就地賑濟。

消息很快從朝廷流向民間,在太原城內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到處是在議論這次戰役的人們,這甚至比中原大戰還要引人矚目。

不管是反對還是贊成,都改變不了紫微閣作出了決定,軍隊開始大規模集結,太原糧倉的糧食搬上了船隻,一艘艘滿載糧食的大船向河北方向駛去,經過汾水、黃河和運河,駛往河間郡。

中午時分,太原北市外的一座酒肆內客人盈門,熱鬧異常,一張張桌前都在熱議這次征伐竇建德的戰事,爭論已從朝堂蔓延到了民間。

“河北災情解決了嗎?中原的饑民安撫了嗎?兩大負擔還不知該如何解決,現在又要把青州拉進來,這就麼個小小的河東,能負擔得起這麼大的包袱嗎?”一名老者痛心疾首,斥責朝廷的這次決定。

另一名中年男子脾氣和緩,勸說老者,“戚翁,話不能這麼說,青州不拿下就沒有負擔嗎?眼看秋糧歉收已成定局,到時大量的青州饑民必然會涌入河北或者中原,與其背井離鄉來討飯,不如就把他們安置在家鄉,我覺得隋軍攻打青州就是這個目的。”

另一名酒客嘆道:“關鍵是我們有多少糧食?戰爭打響,軍隊調動,錢糧嘩嘩地就要出去了,如果糧食不多,一場戰爭就耗完了,還拿什麼賑災?”

“糧食應該多的是,聽說上次和唐朝談判,狠狠宰了唐朝一刀,應該糧食充足,否則楚王殿下不會做出這個決定……到處都是議論聲,其中一名中年酒客慢慢喝着果酒,耳朵卻豎得筆直,將衆人的議論全部聽進耳中。

他不露聲色地結了帳,迅速離開了酒肆,此人走進北市,來到一家藥鋪前,一名夥計迎了出來,“掌櫃回來了!”

中年男子點點頭,走進了藥鋪中。

正如隋朝將情報堂設在了平壤,高麗人也同樣將觸角伸進太原,半年前的王妃遇刺事件後,高麗堂被一網打盡,但兩個月前,蓋蘇文又派來一批高麗堂成員,繼續收集隋朝的情報。

和上次殺手型情報人員不同,這一次換成了商人風格,中年男子叫高文景,是一名平壤有名的醫生,他成爲了這批高麗堂情報人員的頭目。

他帶領十幾名手下,以位於北市的這家藥鋪爲據點,花費高價蒐集各種情報,然後用鷹信中轉到遼東,最後送往高麗國內城,送到蓋蘇文手中。

高文景約四十歲左右,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僅從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他是一名高麗人。

高文景匆匆走進後院,走進一間屋子,他在桌前坐下,鋪開絹紙,用細筆一點點寫着最新的情報,‘隋軍將發動對青州的戰役,引來民間普遍不滿。’

當然,這種重大情報,他不可能在酒肆裡聽幾聲議論就當真,事實上他已經從朝廷內得到確切消息,隋朝要進攻青州竇建德,在秋收前完成戰役。

他去酒肆,只是想聽聽民意。

寫完情報,等墨跡乾透了,這才小心捲起,裝進一隻細竹筒中,這是他們向隋軍學來的通信辦法,訓練信鷹來傳遞消息,他們的放鷹點在城外,先送去遼東,再從遼東送去高麗國內。

高文景走出房間,將竹筒交給一名夥計,“速將此信送出,不可耽誤!”

夥計接過信筒便匆匆走了,高景文這纔不緊不慢向藥鋪前堂走去……在隋朝紫微閣做出決議次日,長安李世民也得到了唐風的緊急情報。

秦王府內堂,李世民揹着手在堂上來回踱步,在桌上放着唐風的緊急情報,另一旁坐着李世民的軍師房玄齡。

“殿下,我覺得很奇怪,隋朝的軍事行動從來都和紫微閣無關,由楊元慶直接部署,這是隋朝的軍政分家原則,一向如此,怎麼這一次居然要紫微閣批准?”

“或許這是隋朝開始改制也說不定。”另一邊的長孫無忌接口道。

“不可能!”

房玄齡毫不猶豫否定了長孫無忌的想法,“就算楊元慶登基,他也絕不會把軍權分給紫微閣,更何況現在他還是楚王,王緒的前車之鑑剛剛不遠,他絕不可能把軍權交給紫微閣。”

李世民停住了腳步,房玄齡的判斷確實有道理,其實他也覺得不太可能,居然由紫微閣批准,就算是走形式,楊元慶也不會在軍權上有半點含糊。

“那先生認爲是爲什麼?”李世民注視着房玄齡問道。

房玄齡沉思半晌道:“我覺得這樣做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根本沒有這回事!”

李世民一驚,“此話怎麼說?”

房玄齡冷笑一聲,緩緩道:“說實話,我不相信楊元慶會在這個時候攻打青州,青州大旱,他這時攻打青州只會惹來民怨沸騰,隋朝民衆恨他又添負擔,青州民衆恨他兵災勝旱,如果他聰明一點,利用青州大旱賑濟災民,那他得到的是青州民心,把賑災不力的惡名留給竇建德,我相信楊元慶心裡也明白。”

旁邊長孫無忌贊同地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如果真要攻打青州,應該無聲無息,用雷霆手段結束戰役,等我們得到消息,戰爭便已結束,這纔是楊元慶該採取的方案,而不是這樣大張旗鼓,讓我們抓住機會。”

“那楊元慶這樣做,又是什麼用意呢?”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6章 駕臨江夏第4章 秦母教子第38章 觸犯利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7章 義成公主第49章 唐軍西撤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章 上洛隱梟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章 突厥異變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3章 揚帆出海第9章 玄感之憂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章 意外之箭第8章 趁亂突圍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章 意外相逢第8章 弔孝風波第3章 南華之會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7章 路遇李淵第49章 重甲破術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0章 白衣渡江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2章 誰有骨氣第9章 挖掘線索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8章 少童何人?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2章 大事化小?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5章 貌合神離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引導消費第7章 不徇私情第6章 牽制荊襄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7章 尋找線索第5章 重返大利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5章 兩個使者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章 突厥異變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4章 臨戰增帥第9章 恆山之亂第22章 南壓李淵
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6章 駕臨江夏第4章 秦母教子第38章 觸犯利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7章 義成公主第49章 唐軍西撤第34章 裴矩之策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章 上洛隱梟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章 突厥異變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3章 揚帆出海第9章 玄感之憂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2章 要何封賞第4章 秦母教子第14章 意外之箭第8章 趁亂突圍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章 意外相逢第8章 弔孝風波第3章 南華之會第24章 遼東反擊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7章 路遇李淵第49章 重甲破術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0章 白衣渡江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2章 誰有骨氣第9章 挖掘線索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8章 少童何人?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2章 大事化小?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8章 血腥鎮壓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5章 貌合神離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8章 局勢複雜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3章 關鍵人物第13章 引導消費第7章 不徇私情第6章 牽制荊襄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8章 交換戰俘第17章 尋找線索第5章 重返大利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5章 兩個使者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章 突厥異變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5章 少年雙猛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4章 臨戰增帥第9章 恆山之亂第22章 南壓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