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記警告

次日一早,楊元慶的馬車緩緩停在了紫微閣大門口,一名親兵迅速拉開了車門,楊元慶走了下來,又轉身把兒子楊寧從車上抱下,牽着他的手向大門走去,楊寧的心怦怦直跳,他從未來過紫微閣,更不知從政是什麼樣子。

楊元慶之所以決定把長子帶來紫微閣,並是想讓他學會什麼,而是爲了讓他開眼界,他發現長子正好處於一種半懂不懂之間,讓他見識見識從政,他的境界就會上去,這樣他就不會再犯埋玉璽那種幼稚的錯誤。

紫微閣大門口,七名相國都在等候多時了,他們是在歡迎楊元慶的重新歸朝,當楊元慶走下馬車時,七名相國一起迎了上來,蘇威走在最前面,笑呵呵拱手道:“我們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殿下歸來,殿下再不歸來,朝政就無法運作了。”

他說的是真心話,有堆積如山的奏疏文牒需要楊元慶批示,儘管楊元慶放了很多權,但還是堆積了數百本必須要他簽字的奏疏。

楊元慶也歉然笑道:“很抱歉了,給大家添了麻煩,我會兩天之內處理完畢。”

他和衆人一一見禮,這時衆人看見了楊寧,一下子愣住了,殿下怎麼把世子帶來了,楊元慶抱拳對衆人誠懇道:“從今天開始,我準備讓犬子每天在紫微閣學習一個時辰,爲期一年,各位相國都是大才之士,望大家能助我一臂之力,每天指點犬子一二。”

楊元慶說完。楊寧立刻很配合地跪下,給衆人磕頭,“小子楊寧,請各位相國多多指教。”

衆人面面相覷,沒有想到楊元慶居然把長子帶來學習從政,而且是讓他們教授,衆人大喜過望。這是天大的好事啊!楊寧其實就是未來的太子儲君,讓他們來教授政務,不僅對自己的個人利益有好處。更重要是,他們能將自己的治國方略灌輸給太子,使大隋未來能走向盛世。

蘇威連忙上前扶起楊寧。對衆人笑道:“我提一個建議吧!我們七相每天輪流教授世子,八天一輪,其中第八天由世子向殿下報告學習心得,各位同僚以爲如何?”

衆人紛紛贊成,惟獨杜如晦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並不認爲楊元慶讓世子來紫微閣學習從政是良策,但既然楊元慶已經決定,他就不好出言反對。

楊元慶又笑道:“那就麻煩各位相國了,也不用專門教授他什麼,讓他看看奏疏。不明白時再問一問,然後旁聽議事,儘量不要影響各位的正常事務。”

衆人欣然答應,蘇威牽着楊寧的手,笑道:“那第一天就是我了。我把世子帶去了。”

楊元慶點點頭,又吩咐兒子幾句,衆人這才走進了紫微閣,從十月底出兵馬邑郡至今,楊元慶已近兩個月沒有回他的官房,但他的房間裡依舊乾淨整潔。溫暖而明亮,只是他座位旁的櫃架上,放滿了各種待批的奏疏,足足有幾百份之多。

雖然楊元慶保證相國們三天之內批完,但這麼多奏疏牒文還是讓他一陣頭疼,這倒不是他疏於政務,而是他要考慮並部署天下大局,沒有太多的精力批閱奏疏,看樣子,他必須要臨時放權了。

這時,裴青松走了進來,替他脫去外裳,一邊稟報道:“卑職已經整理了一份奏疏目錄,並將奏疏分類編了號,殿下可以先看目錄。”

楊元慶點點頭,他坐了下來,在桌上拾起奏疏看了看,他瞥了一眼裴青松,淡淡笑道:“最近和蕭璡有聯繫嗎?我是說私人聯繫。”

“回稟殿下,寫過幾封信。”

“哦!那他有沒有提到他當太守的威風。”

楊元慶笑眯眯問:“有沒有說到他當父母官的感受?”

“都提到了,他感慨很深,說在朝廷就像在半空中,不明白民間疾苦,真正深入民衆中才會體會到,幾個月時間,他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收穫很大。”

“他說得不錯,我一向認爲,我身邊的官員們都應該去地方郡縣磨練,所以沈春去了敦煌郡,蕭璡去了樑郡,下一步我準備把張亮放去譙郡,他已經向我申請很久了。”

楊元慶嘆了口氣,“我一直忙於軍務,顧不上你們,現在應該關心一下你們了。”

裴青松早已心動,他也想做地方官,掌管一方子民,這是他一直的夢想,他只是他一直不敢提出來,今天難得楊元慶提到此事,他便認爲是機會了,裴青松咬一下嘴脣,躬身道:“殿下,卑職也想去地方郡縣磨練能力,懇請殿下成全?”

楊元慶眼睛眯了起來,淡淡道:“你可要想清楚,以你的資歷,恐怕當不了太守,不能因爲你是記室參軍,就對你特殊待遇。”

“卑職不在意,願爲縣令!”

“那怎麼行,我的記室參軍去當縣令,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楊元慶想了一想,緩緩道:“這樣吧!你去南陽郡出任長史,好好幹幾年,做出政績來,我再提升你爲太守。”

“多謝殿下成全!”

裴青松心中感激不盡,他是年輕人,天天呆在房間裡,心中都生出繭子了,他渴望能出去,做一方父母官,爲民造福謀利,這是他讀書時的遠大志向。

裴青松心中歡喜得要炸開了,他躬身退了下去,走到門口,卻正好遇見杜如晦,杜如晦見他滿臉喜色,不由奇怪地問:“出什麼事了,這麼高興?”

“杜相國有所不知,殿下終於同意把我外放,出任南陽郡長史,這一天我已等待很久了。”

杜如晦一怔,忽然明白過來,心中涌起一股苦澀,“你。。。真想去地方?”

裴青松點了點頭,“這是我的心願!”

杜如晦心中嘆一口氣,只得拍拍他的肩膀,“不管怎樣,既然有調動,總要給家主說一聲。”

杜如晦提到家主,頓時使裴青松呆了一下,他忽然也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這個消息家主未必會高興,剛纔喜悅的心情頓時又變得沉重起來。

杜如晦敲了敲門,“殿下,是我!”

“見來吧!”

杜如晦走了進去,只見楊元慶正在批閱第一份奏疏,他連忙上前深施一禮,“殿下辛苦了。”

楊元慶放下筆,“杜相國有什麼事嗎?”

“卑職想說說世子之事。”

楊元慶笑了笑,“你覺得我把兒子帶來學政,不妥嗎?”

“殿下的想法是不錯,這樣可以讓世子見識一下政務,只是卑職覺得,一年時間太長了一點。”

楊元慶聽出他的弦外之音,便道:“你就直接說吧!到底有哪裡不妥?”

杜如晦嘆息一聲道:“卑職只是覺得每個相國的治國方略都有所不同,比如說有的相國選才偏重於世家名門子弟,有的相國又覺得應公平選擇,偏重於寒門子弟,他們會把各自的想法灌輸給世子,思路相左,而世子年少,卑職擔心他可能難以接受。”

杜如晦說得很含蓄,他其實就是在提醒楊元慶,當心相國們各懷私心,誤導了世子。

杜如晦的話倒提醒了楊元慶,這一點他確實沒有想到,他只是想讓兒子看看奏疏,不懂的地方問問相國們,這樣也不是很影響相國的公務,他卻沒有意識到,相國們會刻意給世子灌輸自己的理念,這倒是件麻煩事。

“那依你之見,該怎麼辦?”

杜如晦心中已有腹案,連忙道:“卑職覺得如果時間短一點,那影響就不大了,畢竟世子只是來長見識,不是真的來學處理政務,卑職建議三個月即可。”

楊元慶沉思片刻,終於點點頭,“就依你的建言,三個月爲限。”

這時,杜如晦遲疑一下又問:“殿下真的決定讓裴參軍去地方爲官嗎?”

楊元慶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這有什麼奇怪,沈春和蕭璡都去了地方,張亮我也打算讓他去譙郡,爲什麼裴青松不行?讓他去地方磨練,對他更有好處。”

“那殿下有沒有考慮讓誰來接裴青松的參軍職務?”

“我打算調褚遂良來出任記室參軍,他這次賑災青州饑民,乾得很出色,能力很強,所以我決定調他入朝廷任職,張亮的空缺就讓韋綸來接任。”

杜如晦雖然明白楊元慶調走裴青松的真正用意,但他卻不好說什麼,只能說是裴矩大意,做了不該做的事,引起了楊元慶的警惕,這算是一個警告吧!

“卑職沒什麼事了,不打擾殿下,卑職告辭。”

杜如晦剛要走,楊元慶卻想起一事,從旁邊棚架裡抽出厚厚幾大疊奏疏,足有三百餘份,佔整個奏疏牒文的八成以上,楊元慶笑道:“這些奏疏你們拿去商議共決吧!”

杜如晦有些愣住了,這是楊元慶在放權啊!

“殿下,這。。。。。”杜如晦有點不知所措。

“沒什麼。”

楊元慶笑了笑,把奏疏推給杜如晦,“主要這些奏疏太多了,我一個人處理不了,怕誤了大事,大家一起幫我處理一下吧!”

楊元慶沒有任何表態,這時杜如晦隱隱有些明白過來,有些話確實不能說出來,恐怕在掃平天下之前,都會遵從此例……()

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章 戍堡聞警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4章 得罪小人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6章 少郎何人第9章 生死之鬥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章 先攻內部第56章 漁翁李密第16章 內部決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8章 八方酒肆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6章 咬金爭功第9章 底線突破第4章 客棧新友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7章 發現契苾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7章 尋找線索第7章 秋風至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2章 死不瞑目第9章 玄感之憂第69章 道高一丈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章 帝王失信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9章 誘敵之計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4章 北市暴亂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章 一戰成名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8章 八方酒肆第43章 郢州祭母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0章 巡視考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48章 東線突破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8章 關鍵小人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4章 引而不發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章 吞併靈武第8章 被迫換帥第3章 勸降建德第5章 意外來客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4章 宮外之音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1章 錢貨漏洞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8章 拋出誘餌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章 營州之變
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章 戍堡聞警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4章 得罪小人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6章 少郎何人第9章 生死之鬥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3章 唐廷決策第2章 先攻內部第56章 漁翁李密第16章 內部決裂第90章 大戰悄至第38章 八方酒肆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6章 咬金爭功第9章 底線突破第4章 客棧新友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7章 發現契苾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7章 尋找線索第7章 秋風至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2章 死不瞑目第9章 玄感之憂第69章 道高一丈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章 帝王失信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9章 誘敵之計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4章 北市暴亂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章 一戰成名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9章 夜審出塵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5章 有失有得第38章 八方酒肆第43章 郢州祭母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0章 巡視考場第70章 突破缺口第48章 東線突破第93章 待君入甕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4章 三個女人第28章 關鍵小人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4章 引而不發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章 吞併靈武第8章 被迫換帥第3章 勸降建德第5章 意外來客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4章 宮外之音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1章 錢貨漏洞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8章 拋出誘餌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章 營州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