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安撫江南

夜色中,一羣羣蕭樑軍士兵在隋軍騎兵的督促下茫然地走出了軍營,他們赤手空拳,盔甲和武器都不準攜帶,每個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命運?

也沒有人反抗,主要將領皆不知所蹤,而中低級將領都聚集在中軍大帳內聽楚王訓話,數萬士兵羣龍無首,只能聽從隋軍的指揮,前往大營外的曠野裡集中。

冷風呼嘯的曠野裡,已經站滿了黑壓壓的蕭樑士兵,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聊天,談論着各自的命運,四周分佈着數千隋軍騎兵,在不遠處監視他們,一隊隊隋軍伙頭軍挑着擔,將尚有熱氣的胡餅送到蕭樑士兵手中,安撫着蕭樑軍士兵們忐忑不安的內心。。。。。

中軍大營內,站滿了上百名校尉以上的中級軍官,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威名赫赫的楚王,每個人都神情肅穆地聆聽着楚王對他們訓話。

“從現在開始,蕭樑軍就不存在了,你們都是隋軍,是大隋的南方軍隊,包括杜伏威的軍隊也一樣是隋軍,在座的諸位都是骨幹軍官,也將成爲大隋南方軍隊的棟樑,跟我楊元慶打天下之人,我從來不會虧待,也包括你們,你們將得到做夢也想不到的榮華富貴。”

楊元慶用淺顯直白的語言和看得見實惠誘惑着這些中層軍官們,每個軍官的眼中都閃爍着亮光,那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天下平定後,論功行賞,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你們每個人都會成爲自己家鄉的顯貴,不光有豐厚的賞賜,還有良田美宅,還有高人一等的地位,這些,只有我楊元慶能給你們。而我只要你們一樣東西。”

楊元慶銳利的目光掃向每一個人的臉龐,緩緩道:“那就是忠誠!”

大帳內一片寂靜,每個人心中的熱血都被點燃了,不知是誰帶頭單膝跪下。大帳內一百多名軍官一起跪下,異口同聲道:“願爲殿下效力!”

楊元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笑着擺擺手,“各位將軍請起!請起!”

將領們紛紛站了起來,楊元慶又對衆人道:“樑公已經高升爲太子少保,替我坐鎮江都,其他高級將領也都另有去處。但兵無將儼如龍無首,所以我宣佈在座諸位每人皆升一級,偏將升爲將軍,校尉升爲偏將,每人賞絹百匹。”

如果說剛纔是對未來的憧憬,那麼現在的升職賞賜就是看得見的利益了,大帳裡一片沸騰,所以人都興奮萬分地議論着。在楊元慶的重利誘惑之下,這些中層將領們便漸漸將本來就和他們接觸不多的樑公蕭銑拋之腦後了。

楊元慶又擺了擺手,大帳內再次安靜下來。時機已經成熟,楊元慶又對衆人笑道:“我作爲楚王,自然是不能直接統領諸位,所以我要任命兩員大將,以後他們就是諸位的正副統帥。”

楊元慶一招手,謝映登快步走上前,向衆人拱手施一禮,楊元慶笑着給衆人介紹道:“這位是謝映登將軍,出身江南謝氏名門,現爲我大隋右武衛大將軍。我已任命他爲江南西道總管,將來他就是大家的主將。”

緊接着後面又走上一人,引起衆人一片驚呼,第二人便是來護兒的次子來弘,在場軍官們都認識他,當初來氏父子曾控制了荊襄軍。後被蕭銑逼迫而離開南方北投隋朝,儘管如此,來氏父子在蕭樑軍中依然有着很高的威望。

“這位來將軍,我就不多介紹了,大家都應該認識,他將出任江南西道副總管,主管水軍,以協助謝將軍。”

介紹完兩人,楊元慶便離開了大帳,讓謝映登二人和衆將溝通,走出大帳,隱隱聽見大帳裡傳來衆人的聲音,‘願聽謝將軍之令!’

楊元慶不由笑了笑,他相信謝映登的能力,足以統帥這支軍隊,這時,岑文本走上前施禮道:“殿下,士兵們都已在外面集合了。”

“岑長史,多謝你了。”

“爲殿下效力,是我的榮幸。”

岑文本嘴脣動了動,他想問問自己的安排,可是他又問不出口,楊元慶彷彿明白他的心思,便微微笑道:“武將只是征戰,但治理地方,安撫民衆,還需要用文臣,岑長史是相才,我焉能不知,如果岑長史不嫌棄,就暫時出任江南西道安撫使,兼任豫章郡太守,替我穩住民情,安撫官員,將來一統天下,我會另有重用。”

岑文本心中明白楊元慶的意思,讓自己替他穩住荊襄,將來自己必將進入朝廷,爲荊襄派系的官員代表,入相都有可能,他心中大喜,深深行一禮,“願爲殿下效力!”

楊元慶點點頭,“長史先去協助謝將軍控制軍隊,隨後出任地方官。”

“卑職明白了!”

岑文本施一禮,便進帳去了,楊元慶翻身上馬,留下三千騎兵暫助謝映登,他則率領一萬七千騎兵向隋軍大營奔去。

大軍經過赤龍崗時,楊元慶放慢了馬速,遂令左右:“讓王君廓來見我!”

片刻,王君廓催馬上前,躬身施禮道:“參見殿下!”

楊元慶沉思片刻,緩緩道:“現在剛剛剿滅李密,江南事務繁多,我一時無暇再顧兵事,然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你可率一萬騎兵火速西進,繞過荊襄唐軍,佔領夷陵郡,只要你守住夷陵,那你將是荊襄戰役的第一功臣。”

王君廓明白了楊元慶的戰略,下一步必然是攻打荊襄了,而夷陵郡正好扼住荊襄和巴蜀之間的通道,拿下夷陵,也就切斷了荊襄唐軍的退路,戰略意義十分重大,他立刻躬身道:“卑職絕不會讓殿下失望!”

。。。。。。。

當天晚上,王君廓便率一萬騎兵渡江南下,從南面繞道向夷陵郡進發,兩天後,謝映登整軍完畢,楊元慶用江陽倉的兵甲重新武裝了杜伏威的江淮軍和謝映登的荊襄軍,兩支軍共計十萬人。

楊元慶隨即命他們從長江兩岸向西進發,杜伏威軍進兵永安郡,謝映登軍進兵江夏郡,同時任命韋雲起西征元帥長史,代行元帥令,率三百艘大船滿載糧草順江而進,協調指揮兩軍,兩支軍隊一南一北,互相呼應,互爲犄角。

而楊元慶本人則渡江到了丹陽郡內,他需要親自安撫江南各郡,使民心向隋。

。。。。。。

丹陽郡也就是從前陳朝都城健康及其以西地區,隋軍在攻克南朝後,楊堅下令夷平健康城,燒燬宮殿,從前繁華的健康城毀於一旦,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城池,改名爲江寧縣。

雖然只剩下一部分城池,但依舊是江南繁華之地,有人口三十餘萬,很大一部分都是北方大亂後,南逃的北方平民。

儘管南方也有沈法興、李子通等人興兵作亂,但比起北方的民不聊生、赤野千里,還是要好得多,再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一年兩次的收穫,這就保證了底層民衆最起碼的生活。

正是種種優越條件不斷地吸引北方民衆南逃,在隋末動亂後,南方再次成爲人口衆多的富庶之地,歷史上正因爲有了南方的經濟支撐和大運河便利的運輸,才使得唐朝迅速度過了建國初期的困境,很快便進入了貞觀之治的繁盛之世。

早在赤龍崗大戰之前,楊元慶便派裴蘊、虞世基和蕭鉅三人爲江南安撫使,招降江南各郡,儘管在一段時間內,江南各郡名義上都投降了魏國,但畢竟李密南下時間不長,並沒有真正使南方各郡臣服,江南各郡縣只是懼於魏軍之威,不得不表面上應付。

但隋軍南下卻完全不一樣,隋朝本身就是正統,加上它推行的輕徭薄賦和休養生息良策完全符合江南各郡利益,再加上楊元慶親自來南方安撫郡縣官員,這便使隋朝南下得到了江南各郡的熱烈歡迎。

當楊元慶乘坐的大船緩緩靠近了江寧縣碼頭,碼頭上頓時歡騰起來,敲鑼打鼓,舞獅舞龍,遠方的數萬民衆爆發出一片激動地吶喊聲,熱烈地鼓掌起來。

wωω◆ tt kan◆ C○ 在碼頭上,裴蘊帶着丹陽郡太守張晉南,以及曲阿郡太守王漱,還有一衆長史、司馬、縣令等等屬官,另外還有丹陽郡的三百餘士族名門縉紳,衆人早已等候多時了。

楊元慶在親兵的護衛下走下了船板,他立刻感受到熱烈的歡迎氣氛,裴蘊帶領衆人迎了上來,兩名太守一起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裴蘊給楊元慶介紹衆人,楊元慶也一一拱手施禮,他對衆人揮揮手,場面再次沸騰起來。

楊元慶走上一座臨時搭建的高臺,碼頭上數萬人頓時安靜下來,他提高聲音對衆人道:“感謝大家的熱烈歡迎,各位的熱情讓我彷彿置身於太原,也讓我感受到了江南官員和民衆們對迴歸大隋的期盼,這次我親自來江南,就是爲了讓大家明白朝廷對江南的重視,我希望各位官員能和朝廷一起,共同治理好江南,使江南能夠政通人和,富庶繁榮,同時我也向大家保證,江南民衆和北方民衆一樣,同樣是大隋的子民,同樣享受輕徭薄賦,繁衍生息,永不加稅。”

楊元慶的講話迎來了一片雷鳴般的掌聲,數萬民衆大聲高呼起來,“楚王萬歲!萬歲!”()

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6章 駕臨江夏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8章 觸犯利益第96章 舉國兵策第7章 國事家事第44章 江陵蕭氏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9章 一封信件第2章 老奸巨猾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5章 搶人事件第8章 贖回屍體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1章 月圓之夜第9章 應對危機第37章 南郡出事第6章 夜襲柔遠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章 等待消息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章 唐魏結盟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8章 關鍵小賊第39章 重要情報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章 江淮伏威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6章 伴君如虎第6章 戰前會議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如期而至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0章 驕將爭功第8章 怒極生誓第4章 假手於賀第72章 闊綽請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7章 戰略對抗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5章 安撫江都第68章 羅藝之慮第3章 意外相遇第8章 趁亂突圍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8章 臨戰前夜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8章 百戰之功第57章 高調姿態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章 中元新夜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軒然大波第9章 攻心爲上第2章 世充登基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7章 被迫決戰
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6章 駕臨江夏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8章 觸犯利益第96章 舉國兵策第7章 國事家事第44章 江陵蕭氏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9章 一封信件第2章 老奸巨猾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5章 搶人事件第8章 贖回屍體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8章 楊廣之怒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1章 月圓之夜第9章 應對危機第37章 南郡出事第6章 夜襲柔遠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章 等待消息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章 唐魏結盟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8章 關鍵小賊第39章 重要情報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章 江淮伏威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6章 伴君如虎第6章 戰前會議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如期而至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0章 驕將爭功第8章 怒極生誓第4章 假手於賀第72章 闊綽請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7章 戰略對抗第20章 夜入武房第15章 安撫江都第68章 羅藝之慮第3章 意外相遇第8章 趁亂突圍第37章 致命一箭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8章 臨戰前夜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8章 百戰之功第57章 高調姿態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章 中元新夜第33章 棒打貴客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軒然大波第9章 攻心爲上第2章 世充登基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7章 被迫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