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利益攸關

天不亮,楊元慶便要離開王府,井陘的事情沒有處理完,他不可能就穩坐朝堂,儘管井陘之事他是委託李靖全權負責,但全權負責並不意味着他楊元慶不聞不問,當甩手掌櫃。

這次回太原,他其實只是路過來看看家人,他不是大禹,可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上一次從馬邑南下他就沒有入城,這一次再不回家看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五更時分,正是夜最深之時,楚王府的大門開啓,十幾名丫鬟僕傭打着燈籠出來,橘紅色的燈光將大門前照亮。

府門外,大羣戰馬列隊而立,不時後退幾步,發出噠噠的聲響,數百名親衛頂盔披甲,控制住戰馬,等候出發的命令。

楊元慶被敏秋和出塵送出了府門,儘管裴敏秋臉上帶着笑容,但她眼睛裡卻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憂慮,她一夜未眠,顯得有點憔悴。

昨晚丈夫竟然不來自己的院子,從他們十年成婚至今,元慶每次回來,肯定是先在她的房中過夜,這已經是一種家規,畢竟她是王妃,是正妻,這也是對她的尊重。

但昨天晚上,這條家規被打破了,丈夫去了出塵那裡,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如果他是去探望阿思朵,或許還有一個牽強的理由,但去出塵那裡,明顯是給自己擺臉色了。

這讓裴敏秋心中着實很不滿,丈夫昨晚的做法傷了她的自尊,既然是夫妻,就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爲什麼他不跟自己談一談,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非要弄得滿府人都知道,撕了自己的顏面。

但裴敏秋在感到不滿的同時,心中也同樣充滿了憂慮,她很瞭解自己的丈夫,丈夫不是無情之人。十年恩愛夫妻,如果沒有什麼重大問題,他不至於擺這種臉色給自己。

必然是出了什麼重大事情,裴敏秋也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女子。她聽說楊元慶不願去她院子,便立刻打聽了情況,才知道是杜如晦來過了,這必然是杜如晦說了什麼。

裴敏秋便敏感地意識到,難道是寧兒埋璽之事被丈夫知道?如果僅僅是這樣,丈夫應該怒氣衝衝來找自己纔對。

很有可能是裴家,杜如晦告訴了丈夫。是裴家在幕後主使,所以丈夫才遷怒於自己。

裴敏秋思來想去一夜,心中極爲悲涼,原本恩愛的夫妻因爲有權力這個惡魔在作祟,竟然生出了裂痕,如果給她選擇,她絕不做這個王妃,寧願做她的豐州總管夫人。

“夫人。我走了。”

楊元慶對裴敏秋笑了笑,他心中有點嘆息,其實他也知道妻子或許是無辜。只是她的孃家。。。。。唉!就看她能不能解開這個結。

裴敏秋也勉強一笑,問道:“夫君幾時才歸?”

“少則十天,多則半月,總之過年之前,我一定回來。”

楊元慶翻身上馬,又對出塵點點頭,一抖繮繩,“駕!”戰馬奔出,奔過了護宅河,向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奔去。

裴敏秋望着丈夫奔遠。她有一種被丈夫拋棄的感覺,心中一陣陣絞痛,身體開始發軟了。

一直沉默的出塵注意到了裴敏秋的異常,連忙扶住她,“大姐,你身體。。。。不舒服嗎?”

她當然也知道原因。可是讓她又能怎麼說,難道要她說,‘我不是故意的’或者‘這件事與我無關,我不知情’等等。

這時候說這種話只會更加刺激裴敏秋,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

出塵急忙吩咐丫鬟,“快去把秦御醫請來!”

裴敏秋連忙擺手,“不用去,我沒事,只是昨晚沒有休息好。”

她扶着出塵,慢慢向府內走去,一擡頭,裴敏秋看見了頭頂上的府牌,‘楚王府’,這三個字此時竟是如此刺眼,看得她一陣目眩,心中絞痛到極點,她就恨不得掄起一把斧頭,將這塊牌子劈得粉碎。

天剛亮,裴敏秋怒氣衝衝得向裴家而去……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保證自己一貫正確,就算是老謀深算之人,也不可能做到百無一漏。

尤其在利益攸關之時,智者因爲過於自信,反而會做出一些不明智的決定,從而鑄下大錯。

裴矩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因爲太自信,所以他做了一件極爲冒險之事,是不是蠢事還不得而知,但對裴矩而言,他被形勢所逼,不得不走出這一步。

這兩天裴矩一直在關注瑞兆之事,瑞兆的出現在太原城已鬧得沸沸揚揚,全城上下都在談論楊元慶登基之事,可以說楊元慶登基已經是家喻戶曉,深入民心。

更重要是,他的登基已經成爲天下人的期盼,從他回來時的滿城歡迎,便可以看出,他的登基已是人心所向。

不僅是民間,官場內更是暗流洶涌,光裴矩掌握的情況,已經有三股人在發起登基請願,這個時候,誰都想搶到擁立之功,甚至包括蘇威,裴矩很清楚,蘇威也在策劃擁立楊元慶。

但裴矩之所以製造瑞兆,並不是爲了立下什麼擁立之功,他是有更深的用意,他是希望楊元慶在太原登基,而不是在長安登基。

這涉及到河東世家的最切身利益,如果在太原登基,那麼河東系的官員將分得極大一塊利益,而河東系官員多多少少都和裴家有關,裴家必然是最後的得益者。

相反,如果楊元慶在長安登基,那麼河東系官員必然會被邊緣化,這麼多年來一直跟隨自己的河東系官員,也將對裴家失望,這對裴家未來的前途將產生重大影響。

裴矩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些利益糾葛,這次隋突大戰的勝利確實是一個極好的契機,勸說楊元慶登基,如果楊元慶不肯,那就用民意和朝臣之意逼他登基。

如果說裴矩只是爲了家族利益而推動楊元慶登基的話,他還不至於利用楊元慶的長子楊寧去埋玉璽,畢竟這樣做風險太大,一旦被楊元慶知道,自己很可能就會失去楚王世子這顆最重要的棋子。

主要是一種更大的風險在威脅着裴家的利益,那就是關隴貴族和楊元慶的和解。

他也是不久前才知道軍器監令張雷竟然是獨孤家族之人,真名叫獨孤雷,楊元慶顯然早就知道了,這也就說明獨孤家族和楊元慶早有了勾結。

儘管楊元慶當年是楊廣打擊關隴貴族的急先鋒,和關隴貴族結下了不解之仇,但時移世易,隨着他身份的變化,他和關隴貴族的仇恨也會漸漸消淡,尤其是關隴貴族主動投靠,更會使他們一笑泯恩仇。

獨孤家已經投效了,那麼竇家、長孫家、於家、宇文家、侯莫陳家等等關隴貴族,他們會不投靠楊元慶?

一旦楊元慶拿到關隴貴族,他必然會把關隴貴族和關隴士族整合,用來平衡山東士族的力量,這個時候,楊元慶能否在奪取關隴前登基,對山東士族就顯得尤爲緊迫了。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是不會動用楊寧這顆棋子,裴矩心裡有數,就算被裴敏秋髮現,她也會隱瞞下來,不會告訴楊元慶。

不過裴矩卻沒有料到,楊元慶居然在昨天返回了太原,這便使他的心中有點緊張起來,他以爲楊元慶會先去荊陘,然後再會太原。

就在裴矩坐在書房沉思這件事之時,門外傳來一陣奔跑聲,只聽裴曜在門外急聲稟報:“家主,王妃來了!”

裴矩嚇了一跳,慌忙命道:“快開大門,鋪紅地毯迎接。”

儘管裴敏秋是裴家孫女,但她的身份畢竟是楚王妃,將來還會是皇后,裴矩一點也不敢怠慢,他連忙換了一件衣服,也匆匆迎了出去。

裴敏秋是輕裝而來,沒有事先通告裴府,也沒有送來正式文函,也就是說,裴敏秋是以私人身份回孃家。

她確實是以私人身份回孃家,她要找到祖父,和他把話說清楚。

裴敏秋不等裴家開大門,也不等紅地毯鋪出來,便怒氣衝衝進了裴府,裴曜慌忙上前施禮,“王妃請稍候,裴家不能這樣施禮。”

“我現在不是王妃,我要找祖父,請帶我去。”

裴曜感覺到了裴敏秋語氣中的不滿,他不敢再多說什麼,看了一眼裴敏秋身後跟着的四名女侍衛。

四名女侍衛彷彿明白他的意思,往前走了一步,緊緊護衛在王妃左右,裴曜無奈,只得對裴敏秋拱手道:“去貴客堂吧!祖父在那裡等你。”

事實上裴矩也沒有出迎,他走到半路聽說裴敏秋並沒有帶王府侍衛和官員,只是乘一輛輕便馬車而來,他便知道裴敏秋是以私人身份來裴府,既然如此,自己也沒有必要這麼大張旗鼓歡迎。

他便坐在貴客堂中,耐心地等待孫女到來,片刻,一陣環佩聲響,裴敏秋走上了大堂,四面貼身女侍衛則站在堂下,肅然而立,手握刀柄注視着堂上動靜。

裴矩連忙起身,滿臉慈愛地笑道:“敏秋,今天怎麼有空來了?”

裴敏秋陰沉着臉,一言不發,也不行禮,裴矩一怔,他忽然反應過來,連忙深深施一禮,“臣裴矩,參見王妃……()

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2章 初到突厥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8章 舊情難動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2章 文道武途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3章 猛將須陀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3章 河口反擊第89章 胡馬煙塵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4章 北市暴亂第6章 裴府家宴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章 勸降建德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6章 朝會危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0章 毒心李淵第64章 宮外之音第77章 楊氏希望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章 智取伊吾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章 落魄高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章 欲速不達第7章 士信發威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8章 知微見着第6章 梳理上谷第5章 兩個使者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2章 兵部調令第61章 聯盟分裂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8章 情報之思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9章 邙山遇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0章 玄感回京第54章 齊王之危第9章 挖掘線索第4章 以小欺老第5章 公主承諾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35章 再戰大利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章 微妙來訪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章 一言九鼎第8章 元慶抉擇第50章 局勢漸變
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2章 初到突厥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3章 斷絕利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8章 舊情難動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2章 文道武途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3章 猛將須陀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3章 河口反擊第89章 胡馬煙塵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4章 北市暴亂第6章 裴府家宴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章 勸降建德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9章 金刀贖奴第36章 朝會危機第64章 趁火打劫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0章 毒心李淵第64章 宮外之音第77章 楊氏希望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章 智取伊吾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章 落魄高才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章 欲速不達第7章 士信發威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8章 知微見着第6章 梳理上谷第5章 兩個使者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2章 兵部調令第61章 聯盟分裂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8章 情報之思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1章 河北梟雄第40章 權貴施壓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9章 邙山遇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9章 家族利益第30章 玄感回京第54章 齊王之危第9章 挖掘線索第4章 以小欺老第5章 公主承諾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35章 再戰大利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章 微妙來訪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章 一言九鼎第8章 元慶抉擇第50章 局勢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