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引蛇出洞

郡衙內,一隊胥吏抱着最後一疊的帳本走進了側堂,平時空空的側堂內此時各種帳本、文書堆積如山,十二名御史正在忙碌地最後覈對賬目,盤算錢糧,這次覈查上溯三年,從大業四年到大業七年五月,最後賬目對平後,再去實物盤查。

查帳進行了四天,漸漸接近尾聲,到目前爲止,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恰恰也是楊元慶最擔心的事情。

這時,一名老御史拿着一份清單上前對楊元慶道:“使君,這是這最後的核查結果。”

楊元慶接過清單看了看,所有十二名御史都在上面簽了字,評價是上上,這是最好的一個評價。

“實物去抽查過嗎?”

“回稟使君,昨天去查過了,錢糧布帛都一一清點,完全和賬目一致,糧食誤差二十石,這是正常誤差。”

楊元慶看了一眼其他御史,覈查已經結束,御史們都在忙碌地整理自己的記錄文書,每個人都要寫報告,最後由楊元慶彙總,連同每個人的報告一併報給聖上。

“好吧!最後的報告由你執筆,如果無誤,我就簽字上報。”

老御史點點頭,去寫報告了,楊元慶則走到賑災的文書前,拾起一本厚厚的賑災記錄,這是郡衙的賑災記錄,上面有每個賑災對象的詳細名字住址,還有手印,可以隨意抽查百餘人,覈對具體受糧數額,這是比較嚴密的賑災記錄清冊。

楊元慶又拾起一本章丘縣的賑災記錄清冊,一看就不一樣了,只有一個人名,住址年齡都沒有,然後是歪歪扭扭地印滿了手印,大部分模糊不清,這種記錄清冊一看便知道有很大的操作餘地,明知道有問題,但也無從去核對。

楊元慶搖搖頭,張須陀本人是清白無誤,但他卻不能保證下面縣裡也和他一樣乾淨,他一招手,“大家都過來!”

十二名御史都圍了上來,楊元慶把兩本不一樣的清冊攤在桌上,對衆人道:“寫報告時儘量要詳細到每一個官員,比如郡衙,賑災手續完整嚴密,郡裡可以給上上評,而章丘縣則記錄不完善,縣衙只能給中評,但最後彙總時,我們是針對齊郡,而不是郡衙一地,所以縣裡的不完善則拖了後腿,齊郡不能給上上評,最後只能給上中評,把我說的問題點都寫出來。”

十二名御史一齊答應,都分頭去修改了,這時,一名士兵在門口向楊元慶行一禮,楊元慶快步走出,問道:“什麼事?”

“大將軍,秦都尉請你過去一下,在東城頭上,有緊急情況。”

“我知道了!”楊元慶又吩咐幾句,轉身出了郡衙。

大街上人聲喧譁,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歷城縣內涌進了二十餘萬人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臨時搭建的帳篷,雖然顯得十分擁擠,卻不雜亂,不時有巡邏的士兵在大街上走過,秩序良好。

從這些細節便可看出張須陀治理有方,而且城內已看不見空地,幾乎所有的空地都種滿了蔬菜、瓜、豆子和糧食,就連狹窄的小巷裡也有幾根瓜蔓,種上幾個南瓜,對糧食的恐懼已經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

楊元慶上了城,秦瓊已經在城頭等候他多時了。

“城外的麥子收完了嗎?”楊元慶走到女牆前笑問道,他探頭向外望去,只見大片麥田已經收割完畢,還有靠牆的幾塊麥田未收完,數百人在麥田裡奮力收割。

“元慶,剛剛接到探馬消息,有三萬五千餘長白山的反賊已趁夜下山,正浩浩蕩蕩向歷城縣殺來,離歷城縣只有五十里了。”

秦瓊臉上神情嚴肅,他注視着遠處,眼中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緊張。

楊元慶一怔,回頭問道:“那我師父呢?他的兵馬在哪裡?”

“說實話,我也不知。”

秦瓊嘆了口氣,“現在城內只有五百軍隊,我很擔心城池的安全。”

“可城內有二十萬人,你完全不用擔心,你們不是動員了三萬青壯去城外割麥嗎?把他們組織起來守城,告訴他們,如果城池被攻破,他們的妻女就會被反賊擄走,我相信他們會拼死守城。”

秦瓊有些慚愧的苦笑一聲,“你說得對,我是有點緊張過頭了,我這就去安排!”

秦瓊轉身向城下走去,遠遠聽見他的喊聲傳來,“去把馬縣令找來,還有李司馬也一併請來,我有重要事情和他們商量。”

楊元慶向城外望去,他心中也充滿了期待,如果這一戰張須陀能大敗王薄,那他就有資本對付虞世基。

.........

歷城縣以東的官道上,一望無邊的長白山賊衆在向歷城縣浩浩蕩蕩疾奔,在隊伍中,不時有騎馬的賊將在大聲喝喊,催促行軍,這支隊伍足足有三萬五千餘人,由王薄和孟讓親自率領,山寨中只留下五千人扮作虛兵,吸引張須陀軍隊的注意,三萬五千餘賊兵衣色雜亂,兵器也極爲粗陋,自制的刀、矛,還有鋤頭、木棍,簡陋的弓箭。

此時,大部分賊兵都帶着興奮的目光,就彷彿他們能一舉攻下歷城縣,大肆燒殺搶掠,大戶人家的女兒,官老爺的娘子,這些平時可望而不可及的女人,也將成爲他們的掌中之物。

但也有一部分賊兵心懷期望,攻下歷城縣,說不定能找到他們失散的妻女。

“還有十五里!”

王薄高聲大喊:“大家加把勁,去歷城縣吃晚飯!”

王薄心中也很不踏實,歷城縣雖然只有五百守軍,但城內卻有數十萬人口,一旦動員起來,他未必能攻下城池,他更多的希望是寄託在城外的麥田上,但他又擔心麥田已被收割。

嚴重的缺糧問題已經快把他逼得發瘋了,在去年他起事時,恨不得招募十幾萬人,等他真正招募了幾萬人後,他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簡單,農民是爲了吃飽飯纔來投靠他,可糧食都掌握在官府手中,爲了養活幾萬手下,他每天殫盡竭慮,遠遠比不上他只有百十名手下時快樂。

王薄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下一個極大的錯誤,他不該在齊郡造反,齊郡有個張須陀,死死將他壓住,他應該去魯郡或者彭城郡一帶發展。

就在他思慮萬千時,一名探子從前方疾速奔來,“大將軍!”探子焦急地大喊。

王薄勒住了戰馬,探子的焦急讓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怎麼回事?”

“稟報大將軍,城外的糧食已經收割一空,我們來晚了!”

王薄猛地張大了嘴,這個消息儼如一記悶棍,將他打得呆住了,他忽然意識到,孟讓的話是對的,不是他來晚了,而是張須陀根本就是引他下山。

他霍然地回頭望去,那麼,張須陀的主力就應該跟在自己後面,他就在等自己攻城,然後從後面突擊。

王薄渾身每一塊肌肉都緊張起來,雖然張須陀的兵力只有四千,但他心中很清楚,張須陀的四千人足以擊潰自己的三萬五千人。

王薄額頭上留下了汗水,他緊張思索着退路,張須陀就在身後,長白山他是退不回去了,難道真去攻打城池嗎?

“大將軍!”

孟讓從後面追了上來,他見王薄神情不對,便問道:“出了什麼事?”

“賢弟!”

王薄嘆了口氣,慚愧道:“果然被你說中了,城外糧食已經被收割一空,張須陀就是爲了把我們誘引出來,我悔不該不聽你的話。”

“大哥別這樣說,我們也是糧草窮盡了,要不然你也不會下山。”

“哎!”

王薄苦澀一笑,道:“那賢弟說,我們現在怎麼辦?你比愚兄有眼光,你來拿個主意吧!”

孟讓沉思片刻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大哥可選其一,上策是立刻離開齊郡,轉戰南方,去南方發展;中策是和張須陀背水一戰,如果被擊敗,再去南方;下策是返回長白山。”

王薄痛苦地思索良久,他從內心深處害怕張須陀,他寧可逃走,也不敢和張須陀一戰,可他心裡清楚,手中糧食即將斷絕,又能逃到哪裡去?

他長長嘆息一聲,“長白山已無糧,回去也是死,下策不取,而上策雖有一線生機,可我有十倍於官兵的兵力,卻不戰而逃,傳至天下,我王薄何以立足,不如一戰,勝,我奪歷城縣,敗,再轉戰魯郡。”

王薄和孟讓商議片刻,乾糧只能支持一天半,兩人一致同意,與張須陀軍背水一戰,三萬五千軍隊並沒有殺去歷城縣,而是就地駐營,等待着與張須陀主力一戰。

張須陀的主力確實就在他們身後三十里外,這時,他已接到消息,對方停在半路上,他也立刻下令,“全軍停步,就地駐營!”

隊伍停了下來,羅士信飛奔上前問道:“師父,戰機到來,爲何停步不前?”

張須陀搖搖頭,笑罵道:“你這個有勇無謀的傢伙,這是戰機到來嗎?現在是王孟二人急於和我決戰,我爲什麼要和他打?”

羅士信撓撓頭笑道:“是兄弟們都急於一戰,催我來問師父。”

“再急於一戰也要忍着,現在賊兵最大的敵人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他們沒有輜重,每人只帶了一點乾糧,眼看糧食即將斷絕,最多兩天,他們將不戰自亂,那時,我一戰便可徹底擊潰他們。”

.............

第19章 夜攻河內第6章 王府夜話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4章 緊急應對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0章 太子殺招第4章 天下大變第30章 娶妻當慎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7章 兵壓關內第31章 重磅加碼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6章 重大隱憂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8章 盛名之禍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章 返回太原第5章 路遇貴人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4章 緊急應對第6章 秘密武器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3章 斷絕利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1章 清河崔氏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1章 被迫受命第57章 藥到病除第33章 跨境剿匪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2章 捉虎不易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6章 借兵突厥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章 齊王供奉第6章 北地天鵝第1章 漳南小村第3章 盜馬風波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章 國事家事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章 抽中死籤第1章 重返京城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0章 娶妻當慎第13章 戰爭來臨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6章 宿將抉擇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2章 遼東亂戰第44章 江陵蕭氏第48章 唐朝密使
第19章 夜攻河內第6章 王府夜話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4章 緊急應對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0章 太子殺招第4章 天下大變第30章 娶妻當慎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7章 兵壓關內第31章 重磅加碼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6章 重大隱憂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8章 盛名之禍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章 返回太原第5章 路遇貴人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4章 緊急應對第6章 秘密武器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0章 倉曹參軍第23章 斷絕利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1章 清河崔氏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1章 被迫受命第57章 藥到病除第33章 跨境剿匪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2章 捉虎不易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6章 借兵突厥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章 齊王供奉第6章 北地天鵝第1章 漳南小村第3章 盜馬風波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章 國事家事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章 抽中死籤第1章 重返京城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趙郡太守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3章 南華梟雄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0章 娶妻當慎第13章 戰爭來臨第53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7章 逼出水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6章 宿將抉擇第66章 尋找時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2章 遼東亂戰第44章 江陵蕭氏第48章 唐朝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