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宮外之音

盧豫的最終讓步是在於他失去了博陵崔氏這個同盟,使他獨木難支,也在於盧豫意識到了楊元慶清洗河北官場的決心,他無力和強權對抗,更在於楊元慶的讓步,承諾在清洗中不觸及盧氏子弟。

妥協是一門藝術,不知妥協的人最終只會變成孤家寡人,而不會掌握妥協的度,那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

而一個會妥協的人,首先是要明白自己的原則,在原則上不讓步的情況下,適當做出一點讓步,給對方一個臺階,儘量不要碰對方的核心利益。

盧家的核心利益是盧氏子弟,楊元慶給了盧豫承諾,這就是妥協,如果沒有這個妥協,那麼盧豫就會害怕楊元慶的清理擴大化,波及到盧氏子弟。

當然,妥協的前提是實力,如果楊元慶沒有強大的實力,沒有足以毀滅盧氏家族和整個河北官場的能力,那麼任何妥協也換不來盧豫放棄抵制。

妥協也是一種技巧,如果沒有事先瓦解崔、盧聯盟,如果沒有抓住魏郡太守趙本章縱容家人違規多佔良田的事實,將盧豫逼到牆角,盧豫最終也不會被迫答應讓步。

下午,紫微閣在半圓堂召開了楊元慶回京城後的第一次廷議,廷議的內容就是關於義倉糧食的清查。

“這一次房子縣義倉案只是一次巧合,是我偶然遇到,一個小小的縣令竟敢貪污六千石糧食,尤其在糧食缺口極大,朝廷上下都爲之節衣縮食之時,我相信這件事會讓每一個人都憤怒。”

半圓堂內,七名相國身着紫袍,頭戴高冠。正襟危坐。包括崔弘元也前來出席了,不過座位變得有些微妙,原本是他坐在盧豫身旁。而現在盧豫卻遠遠坐在另一邊,崔弘元的背叛使他們之間的聯盟徹底決裂,河北系也隨之煙消雲散。

盧豫雖然被迫向楊元慶讓步。但他心中的怒火併沒有平息,他不敢招惹楊元慶,卻把所有的怒火都對準了崔弘元,他認爲歸根到底,都是因爲崔弘元的背叛。

自始自終,盧豫都陰沉着臉,沒有看崔弘元一眼,更沒有和他說一句話。

楊元慶此時已經完全掌握的主動,他把所有的反對障礙都清除了。接下來,紫微閣的決議就必須按照他的思路走。

“我一直在考慮,爲什麼房子縣縣令有這麼大的膽子。就是他一人有這個問題嗎?顯然不是!”

楊元慶取出張北冀的供詞。對衆人晃了晃,“這份供詞想必大家都看過了。雖然還沒有確認,但上面揭露的各種事情卻令人觸目驚心,趙郡十一個縣,有七個縣的義倉有問題,難道這還不足讓各位深思嗎?”

楊元慶的目光向衆人一一望去,又緩緩道:“我終於想通了,爲什麼房子縣縣令的膽子有這麼大,就是因爲這裡面有漏洞,他可以藉口戰亂,把爛帳栽到竇建德身上,可事實上,竇建德並沒有動義倉糧食,連竇建德都懂得收買民心,我們更不能賴帳,所以義倉這筆帳我們得認,這個民心我們不能失去。”

這時,杜如晦接口道:“殿下,義倉糧從十幾年前就有,如果清查時間太長,真的會是一筆糊塗帳,而且人工時間也耗費巨大。”

“我知道,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說以兩年爲限,我相信民衆也能理解。”

楊師道遲疑一下,舉起了手,“殿下,這樣其實還是一筆糊塗帳,兩年前糧食又該怎麼辦?還是存在有漏洞。”

楊元慶清查義倉糧食當然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目的是爲了清洗河北官場,但這話不能說,還得光面堂皇地說義倉糧之事。

“戰亂年代死了這麼多人,很多死去的人也還有糧食存在義倉,所以帳是不可能算清,我也不可能要求地方官個個清廉正直,一塵不染,關鍵是不要過分,讓我們能給民衆一個交代。”

停一下,他又道:“清查義倉糧食,我可以給一個期限,就在今年年底之前,各地官府必須做到帳實相符,如果真沒有了糧食,或者糧食出現虧損,那麼可以專門上奏戶部,把原因說清楚,只要不是因爲失職或者貪瀆所致,朝廷可以把欠缺補上。”

半圓堂內鴉雀無聲,只聽楊元慶果斷而嚴厲的聲音在大堂內迴盪:“前朝滅亡就在於失去民心,教訓不可謂不深,我們絕不能再重蹈覆轍,要想得民心,首先要吏治嚴,從現在開始,我決定擴大御史臺,將御史人數再擴增一倍,使監察御史在各地的巡查成爲一種制度,每一個瀆職犯罪的官員都必須接受相應的懲處。”

三天後,張北冀案件以大三司會審的方式定案,卷宗移交紫微閣,紫微閣經過協商後判處張北冀死罪,最後上報楚王楊元慶,楊元慶覈准了紫微閣的定罪,下旨將張北冀斬首。

隨即十六名御史各帶侍衛分赴河北各郡縣,覈查張北冀所招供的各條線索,第一場清洗河北官場的風暴開始掀起,消息迅速傳出,不等御史到來,便有九名縣令棄官潛逃,魏郡太守趙本章也聞訊逃往長安。

隨即,各地清查義倉糧的旨意正式下發,傳遍了河東、河北、中原及關北各郡縣,責令各地官府在年底前清查完畢,上報朝廷。

二十名巡視御史也分赴各地,聆聽民聲,監察義倉糧食的清查……

這天下午,一輛馬車在數十名侍衛的護衛下緩緩駛進了晉陽宮啓輝門,啓輝門也就是晉陽宮東門,一般宮人進出宮門和大臣覲見皇帝太后,都是從這裡出入。

馬車停在臺階前,幾名宦官已事先等候在這裡,車門開了,一名侍女扶着楚王妃從馬車出來。

“王妃當心!”侍女小心地提醒裴敏秋注意腳下。

裴敏秋點點頭,從馬車裡走了出來,幾名宦官連忙迎上來,一名年老的宦官躬身施禮,“老奴奉太后之命在此迎接王妃,請王妃隨我們進宮。”

裴敏秋微微笑道:“麻煩你們幾位了,那就走吧!”

幾名宦官在前面引路,貼身侍女抱着一隻匣子跟在身邊,在裴敏秋身後,兩名貼身女護衛手按刀柄,一左一右,警惕地注視兩邊情況,跟着裴敏秋向內宮走去。

一直走到蕭後所住的寢宮,宮內女侍衛自然不敢有任何搜查的舉動,直接領着裴敏秋進了養心殿。

剛走進大門,蕭後便迎了出來,滿臉堆笑,“王妃怎麼親自來了,有什麼事,讓侍女來說一聲便是了。”

雖然裴敏秋此時已是母儀天下,早已成爲大隋臣民公認的國後,在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但禮不可廢,蕭後畢竟還是太后。

裴敏秋盈盈施一禮,“給太后請安!”

蕭後連忙挽住她的胳膊,笑道:“我們之間就不必多禮了,就隨意一點,就當是朋友見面一樣。”

蕭後的謙卑使裴敏秋想起了當年她第一次入宮見蕭後的情形,那時楊元慶被封爲縣公,她成爲最年輕的一品夫人。

光是進宮前,便有女官來教她習禮,足足教了三天,後來進宮時,她便覺得自己成爲木偶一樣,一舉一動都在注意禮節該怎麼做,以致於蕭後說什麼,她都沒有注意到,還差點惹惱了蕭後。

時移世易,今天她再次進宮,卻宛如一種居高臨下的探望,讓她不得不感慨世事難料。

但裴敏秋是一個低調且極有教養的女子,就算是蕭後已經落魄,她佔據權力的上端,但她也並不居傲,依然保持恭敬有禮的姿態。

“一直想來看看太后,只是事情實在太多,抽不出時間,最近佩華又生了孩子,更是忙得昏頭脹腦,失禮之處,請太后見諒。”

“王妃沒有失禮,我理解的,管一大家子的事情,真的不容易,楚王忙於公務,家中的一切都要由你操心,哎!真是難爲你了。”

蕭後很會說話,曲意奉承裴敏秋,雙方的關係立刻變得融洽起來,蕭後當然知道裴敏秋是爲什麼來,前幾天她送出一件珍寶作爲賀禮,就是爲了讓裴敏秋上門。

蕭後極爲熱情,請裴敏秋在偏殿坐下,又命宮女上茶,兩人就像拉家常一樣,在一張坐榻兩邊面對面坐下,裴敏秋命侍女把象牙盒拿來,放在桌上,推給了蕭後。

“多謝太后給佩華的賀禮,她還在坐月子,不方便出門,只能由我代表她表示謝意,這是我的一點回禮,請太后笑納。”

“這怎麼好意思呢!我給她賀禮,是我做長輩給孩子的一點心意,她怎麼又拿來回禮,哎!這怎麼說呢?”

裴敏秋笑道:“這其實是楚王給太后之禮,是一支瑪瑙筆,雖然談不上貴重,但也是楚王的心愛之物,太后收下吧!”

蕭後聽說是楊元慶的心愛之物,頓時覺得有了面子,便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了。”

裴敏秋又打量一下宮殿,問道:“太后生活上有什麼需要之物嗎?若有不足,儘管告訴我,我會命人送來。”

“多謝王妃關心,我不缺什麼,朝廷每月撥五千吊錢給我,飲食起居,衣裙用具都及時配備,照顧得無微不至,又準宮女出入,若有什麼需要,我會讓宮女去採辦。”

兩人正說着,忽然殿外傳來一陣叫喊聲,“丹陽是我大隋公主,無親無故,住在楚王府裡算什麼?想要謀她就明着說……”

()

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9章 臨危下船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8章 關鍵小賊第8章 弔孝風波第29章 出爾反爾第61章 動之以情第7章 世情冷暖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章 異牀同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壟斷漕運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章 齊郡召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綠茶疑蹤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章 反客爲主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5章 唐相之危第27章 回府風波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章 誰是兇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7章 線娘夜奔第12章 最後攤牌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9章 朝局悄變第3章 盜馬風波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34章 知己知彼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64章 趁火打劫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2章 有喜有憂第8章 暗鬥不息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5章 少年雙猛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9章 重甲破術
第39章 意外來客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9章 臨危下船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8章 關鍵小賊第8章 弔孝風波第29章 出爾反爾第61章 動之以情第7章 世情冷暖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引君入甕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章 異牀同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壟斷漕運第84章 連夜出擊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0章 蛇蠍毒心第30章 尉遲抉擇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章 齊郡召將第42章 是功是過第9章 綠茶疑蹤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章 反客爲主第39章 重要情報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5章 唐相之危第27章 回府風波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章 誰是兇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7章 線娘夜奔第12章 最後攤牌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9章 朝局悄變第3章 盜馬風波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34章 知己知彼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64章 趁火打劫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2章 有喜有憂第8章 暗鬥不息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5章 少年雙猛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9章 重甲破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