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珍覺得這世上的事真是奇怪,不僅生孩子會傳染,就連成親這種事居然也扎堆。
這裡,三堂姐剛定了親眼看着二堂姐也快了,自家母親正在替大哥挑媳婦聽李寶珠的意思襄陽侯夫人似乎也在給她選未來大嫂,還有宮裡諸如二皇子四皇子之流聽說也要選妃了,如此一來上京城裡真真是熱鬧的不能行。
“想什麼呢,騎在馬上還分心,一會掉下來可不是玩的。。。。。。”
蕭紹皺眉看向坐在馬上,卻明顯神遊天外的周寶珍,心想這孩子真是讓人操不完的心,一時看不到都不行。
周寶珍回頭就見表哥正站在場邊冷臉看向自己,不由的吐了吐舌頭,糟了被表哥發現了,於是忙討好的衝她笑了笑。
示意翻羽將飛奴牽到場邊,蕭紹將周寶珍從馬上抱了下來,關切的問到:“可是累了,還是先歇一歇吧。”
這兩天難得蕭紹有空,每日早間便抽出時間來帶着周寶珍騎馬,可最初的新鮮勁過去後,周寶珍對於每日裡騎在馬上到場中繞圈就覺得有些無趣起來,可偏偏表哥又說她現在技術不過關,不能由着性子跑。
兩人坐在馬場邊的樹蔭下喝茶,蕭紹因問她剛纔在想什麼那樣入神。
周寶珍頗有興致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過後又皺眉嘆了口氣說道:“唉,也不知未來大嫂是什麼人,可千萬要好相處些纔好。”
蕭紹對於她這種孩子氣的擔憂卻有些不以爲然,只見他拿帕子仔細替她擦了汗,又看了丫頭上了上頭澆了酸奶的水果碗給她,這才說到:“管她是誰,還有誰能越你去,給你臉色看不成。”
“看錶哥說的,好像我有多刁蠻一樣。”周寶珍一聽這話不樂意了,不服氣的看了蕭紹一眼,挖了一口水果到嘴裡,酸酸甜甜的很是可口,“我只想着一家人自然是和和氣氣的好,要是說不到一起又要每日見面,那多不自在。”
“你還不自在,這天下也尋不出比你自在的人了。”蕭紹說着有些好笑,萬事不用操心的人,即便將來延青娶了媳婦,又有誰敢得罪她這樣的小姑子?
正好這時純鈞從外頭過來,躬身將一封信呈到蕭紹手上。
蕭紹接過來一看,見上頭火漆完好便知道是父王還沒看過的:“可稟過父王了?”
“小的就是從王府裡過來的,王爺說那邊的事一向都是世子處理的,他也就不插手了。”純鈞自然明白自家主子的意思,便將王爺的意思轉達了。
蕭紹點了點頭,便拆了那信看了起來,原來是他安插在吐蕃的探子來報,說吐蕃內部分成兩派,對於和談之事爭執不下,最後決定由大王子帶隊八月裡啓程來京同皇帝商議和談之事。
蕭紹記得大王子乃前任贊蒙之子,與現任贊蒙所生的頗受贊普疼愛的小王子向來不睦,不過這也不奇怪,沒孃的孩子自然免不得要受些委屈。
可是最後爭執的結果居然是大王子代表吐蕃前來和談,如此看來最近大王子在吐蕃的勢力大增啊。看到這裡,蕭紹微微一笑,看來自己的人這段日子在吐蕃的活動頗見成效。
“讓那邊再加把勁。”蕭紹將信遞迴給純鈞,如此吩咐一句便不再多說什麼了。
二姑娘思量再三,覺得還是不能光等着父親那裡的消息,可是又該拜託誰去替她打聽消息呢?
自家哥哥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哥哥同她一樣也纔回京不久,就是想打聽恐怕也無從下手。再說就哥哥那迂腐又呆板的性子,只怕自己剛說出想讓他幫着打聽未來夫家的情形,就會被他不分青紅皁白的教訓一頓,諸如“成親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有姑娘家自個打聽的道理“,又或者一副痛心疾首的摸樣覺得她不知廉恥。
一想起自家哥哥的性子,就連一貫從容的二姑娘也有些頭疼,母親還一心巴望了哥哥能金榜題名,殊不知就算哥哥能高中,要他做官只怕也勉強的很。如今只盼着母親在替哥哥相看親事時,能不拘門第,尋那聰明通透能掌家的女子纔好。
二姑娘思來想去,終於被她想到了合適的人選,那人便是三堂哥周延明,原本大堂哥也是可以的,只是他有傷在身二姑娘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煩他。
因爲周延青在家養傷,二姑娘作爲堂妹便時常做些小點心或燉了湯過去看望,因此知道這個時候三堂哥多半都在大堂哥院子裡,兩人或談古論今或看書下棋。
讓丫頭準備了兩道精緻的小點心又選了兩樣時令鮮果拿食盒裝了,二姑娘帶着人便往周延青的院子裡去了。沒想到卻撲了個空,周延青的丫頭說這幾日定南王世子每日都在跑馬場看着七姑娘騎馬,因此今日幾位小爺也一同往跑馬場去了。
二姑娘聽了心下一動,明知道現在應該做的是回去,等下午或別的什麼時候再來,可是在留下東西給周延青的丫頭後,二姑娘的腳步卻不由自主的往跑馬場的方向而去。
這一路她走的極慢,觸目滿園草木錦繡葳蕤,滿眼皆是繁華浪漫,她自來知道日子要怎麼過,只是時日平淡漫長,路上偶爾邂逅的風景,也足以成爲日後甜蜜又朦朧的回憶聊以自**了。
路再長也有走完的時候,跑馬場的入口近在咫尺,一眼就能望見裡頭的情形。
周寶珍手裡拿了一張小弓,是蕭紹前些日子特意爲她定製的,黃楊木做成的弓身上還裝飾了各色花紋和寶石,很是好看。在蕭紹看來這不過是一件哄她開心的小玩具,倒是周寶珍自己得意非常,說是九月裡去西山,她就背了這個去。
只見她在蕭紹的指導下襬好姿勢彎弓搭箭,只是臂力實在不濟,就連這樣一張特製的小弓也拉不滿,那箭向前飛不到十步,便輕飄飄的落到了地上。
可是周寶珍自己倒是蠻高興,到底把箭射出去了不是,因擡頭看向蕭紹:“表哥,你看飛出去了。。。。。。”
蕭紹心下好笑,心想這孩子倒是容易滿足。可珍姐兒這樣的要是上了戰場可該如何是好?到時候與其射箭或許還不如這小丫頭一笑管用些。只是珍姐兒又如何會有機會上戰場,自己這也是被小丫頭傳染了,每每想些不靠譜的事。
周延安在一旁看了笑的直打跌,直言到:“珍姐兒,我看你不如直接用手扔那箭或許還遠些。。。。。。”
周寶珍聽了這話倒也不氣惱,只對着周延安笑到:“自然比不過六哥生來就能百步穿楊。”
蕭紹聽了這話更是一樂,看了周寶珍笑眯眯的小摸樣,心道真是個伶牙俐齒的小丫頭。
周延青和周延明兩兄弟倒不像弟弟那樣刻薄,反倒覺得妹妹射箭的摸樣架勢十足,至少賞析悅目不是。
“珍姐兒,別搭理你六哥,力氣和準頭這東西只要多練練也就有了。”周延青頗有大哥風範的安慰了妹妹一句,不過心裡也覺得自家妹妹能學個花架子到時候同別家小姐們玩樂時不至於不合羣也就是了。
場上氣氛歡愉又輕鬆,定南王世子臉上的笑容和眼裡的光彩甚至比那陽光還耀眼。就連作爲看客的二姑娘自己也面帶微笑,七妹妹這樣純真嬌憨的小姑娘,又有誰能不喜歡呢?
二姑娘收回目光轉身準備回去,卻見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有一抹粉色的身影一閃而過。
雖然很快,可二姑娘還是看清楚了,是二房庶出的六姑娘,只比七妹妹大一歲,平日裡總是一副膽小怯弱的摸樣,只是如今看來怕也不是個老實的。
說不上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一家子姐妹,只因出生不同,境遇也就天差地別,那一個尚且天真童稚不知世事,而這一個卻已經學會帶着面具過日子,並且小心翼翼的爲自己的籌謀未來了。
二姑娘微微一笑,轉身向來路行去,一個定南王世子,倒像是那投進湖裡的石子,攪亂了一池春水。
擡頭醉花蔭,徑上逢少年,不肯比肩過,含羞立花前。
(原諒作者功力有限,這首詩改編自宋陳鬱的)
而時刻,同樣有着一腔少女心事無處訴的還有大理寺卿魏大人家的大小姐魏綰。
魏夫人明顯感覺到女兒自從長公主壽宴歸來之後,這些日子明顯像是有心事的樣子。只是她每每追問,女兒卻又都避而不言,看着她這些日子明顯消瘦下來的臉龐,魏夫人覺得事情嚴重了。十四五歲的官家少女,吃穿不愁那麼能讓她糾結難言的大概也就是一腔少女心事了。
想到這裡,魏夫人大驚失色,難道女兒在壽宴上遇上了誰不成?雖說本朝朝於那女大防上遠不如前朝嚴苛,甚至對女貴族少年男女來說自由度還頗大,如此說來女兒要是看上個門當戶對的,如果他們彼此有意倒也不失爲一段佳話。
可看女兒如今這摸樣,難道那男子的身份與她並不相配,又或者有別的難言之事,如此想來魏夫人簡直如坐鍼氈,恨不得一時三刻從女兒嘴裡問出點什麼纔好。
正想着呢,就聽丫頭報說“大小姐來了”,魏夫人先是一喜,想着正好可以向女兒問個究竟,繼而又有些猶疑不知該如何開口。
“母親,女兒想着明日上靖國公府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