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風起雲涌(六)

嘉熙三年夏,宋帝趙昀駕崩,膝下無子,立年僅一歲的侄趙淳爲帝,由太后謝道清垂簾聽政,丁大全、魏了翁、喬行簡三人爲輔佐大臣。宋帝駕崩的消息傳遍天下,蒙古、金國、山東都爲之震動,紛紛調整了戰略決策。

經過三年的拉鋸戰,忽必烈率二十萬大軍包圍了大瀚耳朵,走投無路的斡兀立海迷失**而亡,北蒙大汗失烈門遂向忽必烈投降,兩蒙終告統一。

隨後蒙哥命阿不裡哥留守大瀚耳朵,命忽必烈率軍十萬返回中興府,商量下一步的戰略部署,三年的戰爭消耗,也使蒙哥的財力幾近枯竭,急需得到補充,按計劃剿滅北蒙後,將滅金國,忽必烈已經出兵在即,可就在這時,宋帝駕崩的消息傳到中興府,蒙哥急命忽必烈火速返回。

一隊軍馬駛進了中興府,爲首將領英氣蓬勃,目光深沉似水,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他就是蒙古大汗之弟忽必烈。

“大汗可在?”忽必烈翻身下馬,將繮繩丟給親兵。

“大汗已經等候親王多時!”

忽必烈推開門,只見大汗蒙哥正凝視着牆上的地圖出神,他不敢打擾,便停住腳步靜立一旁。

“我們手上還有多少可用之兵?”

蒙哥突然轉過頭來,對忽必烈笑笑問道,他已年近四十,相貌威嚴大器,和所有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貴族一樣,歲月在他臉上寫滿了滄桑。

“除留守大瀚耳朵的五萬外,現在我們手上還有二十萬可用,滅金國應不成問題。”

蒙哥笑笑,突然道:“我突然有個想法,趁這次宋帝之死,他國內不穩之機,一舉拿下四川,你看如何?”

忽必烈微微一楞,隨即明白,大哥一定是看上了四川的富庶,以解目前的財政危機,想想,便答道:“當年父汗假道四川,一戰擊潰十萬宋軍,以宋國的嬴弱,實不勘一擊,臣弟擔心的還是金國,臣弟聽說金國大亂,皇帝完顏守緒已病入膏肓,恐怕也不久於人世,他一死,那山東的李思業豈會袖手旁觀,若他先下手,將來我們再奪中原恐怕就難了。”

“我何嘗不知,滅金國勢在必行,至於和李思業的惡戰,那也避免不了。”

說到此,蒙哥有些落寞,當年本可一舉滅金國,卻因窩闊臺大汗的突然去世,蒙古鬧了內訌,卻讓那李思業從山東崛起。

“此人毒殺窩闊臺大汗,又強勢崛起,不可小視,我聽你以前說過,曾和此人打過交道?”

“是!那時他還只是熊耳山的一介土匪,想不到今天竟成了山東的大軍閥,確實不可小瞧啊!我也剛剛得知,斡兀立海迷失支撐了三年,全是此人在後面一直支持的原故,先祖好容易積攢下來的財富,都被他搬回了山東。”說到此,忽必烈拳頭捏得緊緊的,他攻下大瀚耳朵,國庫裡空空蕩蕩,金銀全被那女人換成了火器,自己的一支親兵隊就被一枚震天雷炸中,死傷慘重。

“所以臣弟以爲,還是先取中原,後取四川!”

蒙哥嘆了口氣道:“從軍事上你的策略很對,但我們的財政狀況已經沒有選擇。”他從桌上的文書中找出一本奏摺,扔給忽必烈道:“這是孛魯的財政報告,你看看吧!”

忽必烈默默地翻了翻,爲支撐蒙古統一,財政確實已經嚴重透支,中原雖貧瘠,可此時的良機,如果不早取它,恐怕日後就要付出十倍的代價。

“這樣,我們分兵兩路,我親率左路軍取四川,你率右路軍出潼關取中原,你看如何?”蒙哥笑了笑,他知道自己幼弟的固執,早已想好的兩全的方案,奪四川勢在必行,拿下它,幾乎就是打開了宋國的大門,當年秦國不就是依靠拿下巴蜀,才最終有實力統一全國的嗎?

忽必烈明白大哥的決心,他點點頭道:“就這樣,我儘量速戰速決,包抄川南來接應你!”

一個月後,蒙軍分兵兩路,一路由大汗蒙哥親自率領,經鳳翔府南下入川,另一路由忽必烈率領經京兆府出潼關,直撲洛陽。

金中興元年八月,十萬蒙古軍由忽必烈親率經潼關向金國發動大規模進攻,當先遇到盤踞洛陽的武仙軍,武仙未料到蒙古會突然出兵,不及收回散佈各地的兵力,只得率八萬軍倉促迎戰,但忽必烈只派虛兵應戰,主力則繞過敵軍,奇襲洛陽得手,隨即以逸待勞,在洛陽西一戰全殲張惶回撤的武仙軍,武仙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武仙既死,忽必烈集中兵力北上,將其手下各個擊破,四十萬武仙軍聞蒙色變,或逃或降,十天內全部分崩離析,忽必烈隨即分兵二路,命大將兀良合臺繼續東進,要拿下大名府,割斷南京與北方的聯繫,自己則親率十五萬軍回師洛陽,虎視眈眈南京振威軍。

蒙古人擊潰武仙軍的消息傳到南京,女真貴族和官員立刻陷入極度恐慌,聽說蒙古人所過之處,摧毀了所有女真人的田莊,平日養尊處優的老爺們被抓去做了奴隸,這種恐懼遠遠超過了崔立血洗中都,中都和他們關係不大,可蒙古人的殘暴卻從他們的父輩起就深深刻在了心上。

皇帝只有兩歲,承擔不起他們的恐懼,於是,一大早,丞相府門前就站滿了自發趕來的官員,個個驚惶不已,連招呼也不打,彷彿那蒙古人已經兵臨城下。

李思業的丞相府就是當年李蹊的府第,桃林依舊茂盛,而主人早已命歸黃泉。

‘吱嘎嘎‘府門的開啓還是和從前一樣滯澀刺耳,李思業從裡面疾步走出,迎面便看見上百雙恐懼而期望的目光。

“丞相!蒙古人已佔了洛陽,這可如何是好?”

“駙馬可有把握擊敗那忽必烈?”

......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吵嚷嚷,將丞相府門口儼然變成個菜市場,望着一個個肥頭大耳的皇親國戚,李思業心中憋了一股惡氣,要是這幫人平時收斂些,體諒百姓和朝廷之苦,金國也不會落到如此地步,他這兩天翻看金國的戶部資料,才知道朝廷掌握的土地,還不到私人莊園的二成。

“自己早晚要收拾他們!”

心中犯惡,但臉上卻笑容不減,突然他在人羣裡見到了完顏阿虎,啞然失笑道:“老將軍,怎麼你也來了?”

完顏阿虎臉微微一紅,有些難爲情地笑道:“我是散步路過這兒,看大家都往這裡趕,還以爲出了什麼事,便過來瞧瞧!”

“老將軍既然來了,就請進來喝杯茶!”李思業拱手對衆人笑道:“各位安心回去,忽必烈雖厲害,可我李思業也不是吃素的,我已經從山東又增兵十萬,正在趕來的途中,明後日便到。”

衆人聽他說得鄭重,便信了幾分,有些不信的卻也無可奈何,又叫嚷一陣後,這才逐漸散去。

“駙馬真的增兵了嗎?”完顏阿虎半信半疑道,他和李思業相交多年,實在是瞭解他。

李思業哈哈大笑道:“我若不說增兵了,他們如何肯走!我在南京附近本來就部署了十五萬大軍,何需再增什麼兵!”

“可我聽說駙馬的兵大部都派到鄧州去了,這南京的兵力恐怕最多不過五萬。”

李思業看了他一眼,卻又默默地點點頭,新帝即位後,那武仙堅決不承認,李思業便命李思齊率大軍前往鄧州端武仙的老巢,可剛剛發兵沒多久,蒙古軍便殺來,緊接着武仙軍全軍覆沒。

“老將軍說得不錯,振威軍主力都去了鄧州,我已經派人火速前往傳令,大軍很快便返回,我想那忽必烈雖善用奇兵,可到底還是個謹慎之人,我斷定他決不會貿然進攻南京。”

“在我印象中,駙馬好象並沒有和那忽必烈交過手,但聽你的口氣好象倒知他甚深,這卻是爲何?”

李思業突然不語,忽必烈,一部南宋史上寫滿了他的名字,掩蓋了漢人被屠殺過半的歷史,一羣摧毀了漢文明的蝗蟲的頭領,他李思業能不瞭解嗎?何況,還有多少年前,內鄉那慘烈的一幕,讓他這一生也無法忘懷。

“那忽必烈用兵如神,加之蒙古騎兵驍勇善戰,駙馬切不可輕敵啊!”

李思業自信地一笑,斬釘截鐵道:“我一定會擊敗他的!”

他起身推開窗,歷史已經改變,此忽必烈已非彼忽必烈,他山東兵強馬壯,人才濟濟,武器先進,工商業發達,如此,他還懼什麼!

第10章 小乙小乙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3章 求訪大賢第7章 錢重於山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議和(二)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6章 重獲自由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9章 銅礦新脈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7章 圍魏救趙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5章 重返臨安第3章 巨賈賞識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35章 形勢急轉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1章 海權思想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5章 宋十壯士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7章 圍魏救趙第4章 耶律到來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6章 重獲自由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章 饑荒之禍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3章 巨賈賞識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5章 宋十壯士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7章 被逼釀酒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3章 科舉發榜(下)
第10章 小乙小乙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3章 求訪大賢第7章 錢重於山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6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議和(二)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6章 重獲自由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9章 銅礦新脈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7章 圍魏救趙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5章 重返臨安第3章 巨賈賞識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35章 形勢急轉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1章 海權思想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5章 宋十壯士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7章 圍魏救趙第4章 耶律到來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6章 重獲自由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章 饑荒之禍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3章 巨賈賞識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5章 宋十壯士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7章 被逼釀酒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3章 科舉發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