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山東格局

李思業出兵佔領益都府的消息傳來濟南,李全大叫一聲,便覺得眼前昏黑,腿發軟,心裡卻象火燒。他本能地扶住了帥椅,便癱軟在椅子裡了。他的幾根稀疏的鬍子簌簌地抖動着。

“大帥!大帥!”

一名親兵站在帥案前急急的喊道。

這時李全猛地睜開眼來,眼裡兇狠狠地閃着紅光,臉色也已經變成鐵青。他突然跳了起來,隨手抓起案上的令箭氣吼吼地搶前一步,照準親兵的頭上打去,發狂似的罵了起來。

良久,他罵累了,這才頹然的躺進椅子裡,心裡突然深深地恐懼起來,他爲李思業時機捏拿之準而恐懼,此時他與東平的夏全及博州的彭義斌剛剛戰成膠着狀態,彷彿一個三人角力的比賽,任何一方只要稍爲放鬆便立遭淘汰。若是再早個十天,他也能分出二萬人馬去支援益都,可現在他連一千人馬都拿不出來,而且只要消息一泄露,軍心即變。

李全腦子裡一片空白,他思量不出對策,只得派人去將妻子楊妙真和大哥李福請來商議。

楊妙真幾乎是和李全同時知道了益都府及北方大部被襲佔,她的第一個反映便是悔恨,並不是爲出兵而悔恨,而是爲周翰海的無信而傷心,她生平最恨無信的男人,可偏偏她生命中重要的兩個男人都佔了這一條。

“小姐!你就吃點東西吧!”

楊妙真的兩名貼身丫鬟在她的寢帳前低低的喊着,從昨天下午,她就把自己關在帳裡,已經一天一夜了。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一名丫鬟實在忍不住,端着放食走了進去。

“滾出去!”

丫鬟跌跌撞撞地逃了出來,緊接着所有的飯菜碗碟都一齊被扔了出來。

此後再沒有誰敢走進帳內一步。

時間漸漸地到了下午,突然帳簾一掀,一臉寒霜的楊妙真走了出來,她已經恢復了平時的冷靜和理智,只有從她那微微紅腫的眼角,才能猜出她或許曾經痛哭過。

她默默地吃了晚飯,重新又回到了帥帳裡,望着沙盤陷入了沉思。

黃昏時,李全派來請她的親兵也到了,楊妙真便翻身上馬直向李全的營帳奔去。在擺脫了兒女情長的心態後,楊妙真又重新變成了叱吒風雲主帥。

對益都的丟失她卻沒有周翰海想的那樣氣急,畢竟也是女中豪傑,在答應幫助周翰海的當夜,楊妙真便恢復了理智,出兵東平府是她一夜深思的結果,如果她不出兵,一旦李全急攻密州不下,很可能就會被夏全從背後偷襲。而且從大局上講,她也並不贊同丈夫過於看重李思業,她始終認爲東平府的夏全才是自己的真正對手,重彼輕此,必然會造成戰略上的決策失誤,而最終被夏全所敗。如果不是李思業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楊妙真的考慮都完全是正確的,現在的實力對比夏全是一頭惡狼,而李思業不過是剛剛長成的幼犬而已。

但楊妙真的失誤便是在於她看錯了人,李思業絕不是剛剛長成的幼犬,他是一條龍,一條一遇風雲便會騰空九天的巨龍。

很快,楊妙真和李福都先後趕到了李全的大帳。

“現在怎麼辦?你們說說,眼看老巢要失,我們卻不能分身,而且一但消息讓士兵知道,那極有可能是我李全敗亡之日。”

“三弟、弟妹,趁現在消息還沒有泄露,我們趕快回攻益都,趁李思業立足未穩或許還能來得及。”

這三人中最窩火的就是李福,因爲李思業便是他親自招攬的,現在卻讓他大失面子。

“不可!現在若撤軍,那夏全怎會放掉這個千載難逢之機,三面同時夾攻,這仗不打也輸了。”

楊妙真當即否定李福的建議。

“那怎麼辦!我們最多隻能向士兵隱瞞十天,難道就這樣乾等不成。”

“那倒不必!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僵局,如果那彭義斌能撤兵就好了。”

楊妙真陷入沉思。

“或許我有辦法讓彭義斌撤兵!”

這時一直沉默的李全突然開口,他走到大帳門口望着北方咬牙切齒地說道:

“有人剛剛教會我一招!”

三天後,沂州趙必勝接到李全密信突然出兵莒州,但卻被趙邦永示弱所迷惑,在日照鎮遭到了趙邦永的火攻,二萬人馬只逃出五千殘兵。趙邦永趁勢追擊,這時沂州也發生兵變,全城軍民自發組織起來阻止趙必勝的敗軍入城,眼看追兵已至,趙必勝無奈只好率敗軍逃至海州,投靠了劉慶福,天興二年一月,劉慶福見李全大勢已去,便向宋國的沿江制置使趙善湘投降,使得宋國的版圖北擴到了海州,一百年的故土重歸宋朝。

趙邦永見魯南空虛便動了佔據之心,立刻寫信給博州的彭義斌,要求其往南發展。彭義斌接信大喜,隨即放棄博州率兵南下,一舉攻破藤、邳、兗、泰安四州,和北面的李思業遙相呼應。

博州即空,李全軍壓力大減,他一方面派其兄李福進駐博州,另一方面分兵想奪回益都府,不料還未出兵,夏全便大舉來攻,李全只得暫時放棄回攻益都府,全力抵禦夏全的進攻。

如果以李思業佔領密州爲導火線,山東兩路的形勢在短短的兩個月內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使原來北李南夏的兩雄對峙局面演變成了‘北李南彭中兩全’的羣雄爭霸的格局.

北李,指李思業。新起之秀,僅用大半年時間便從五十人發展到四萬軍,佔據益都府、德州、密州、濰州、登州、萊州、濱州等山東北部和山東半島。“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成龍”便是對李思業最好的評價。

南彭,指彭義斌。卓有遠見的軍閥,原夏全手下的增長天王,善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利用李思業造成的山東混亂,一舉戰據夏全的大半領地,據有山東南部的莒、沂、藤、邳、兗、泰安六州。

中全一,指夏全。山東最殘暴的軍閥,手下的四大天王除曹州的多聞天王嚴實還在外,其餘皆散亡,‘敗於民’便是其衰落的根由,現據有東平府、曹州兩地,但其身後有金國的支持。

中全二,指李全。曾經縱橫山東、淮東的梟雄,曾是除宋、蒙、金三國外的天下第四大勢力,現倒變成了山東四強中最弱的一方,‘失於信’則是他衰落的起因,現據濟南府和博州兩郡。

自此山東進入了諸強爭霸的時代,但這樣的格局能維持多久,李思業將遇到什麼新的挑戰,又將怎樣面對自己的故國。請看本書第三卷—抉擇。

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5章 完顏心事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6章 再見宋國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8章 艱難創業第15章 重返臨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5章 宋十壯士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1章 議和(二)第1章 饑荒之禍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9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5章 完顏心事第1章 落草爲寇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7章 難唸的經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初露鋒芒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4章 高等官學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4章 內鄉空虛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6章 重獲自由第8章 貨幣政策第11章 面臨抉擇第14章 奸雄之色第7章 計取李文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2章 思業娶親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落草爲寇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0章 議和(一)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突火槍問世序言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4章 吞噬金國(四)
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5章 完顏心事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6章 再見宋國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8章 艱難創業第15章 重返臨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5章 宋十壯士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1章 議和(二)第1章 饑荒之禍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9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5章 完顏心事第1章 落草爲寇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7章 難唸的經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初露鋒芒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4章 高等官學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4章 內鄉空虛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6章 重獲自由第8章 貨幣政策第11章 面臨抉擇第14章 奸雄之色第7章 計取李文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2章 思業娶親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落草爲寇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0章 議和(一)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突火槍問世序言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4章 吞噬金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