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議和(一)

洛陽,蒙古軍統帥行轅,忽必烈揹着手在房間裡踱步,他面色沉重,顯得憂心忡忡,他不時地向桌上望去,在那裡放着一支火銃和一枚未爆的炮彈,這是兀良合臺從大名府帶回來,在那裡,他的軍隊遭遇了山東振威軍,最後吃了大虧,五萬兵馬只剩二萬騎逃回。

並不是伏擊,完全就是正面交戰,讓自己軍隊損失慘重的,就是這一長一圓兩件火器,這圓的和震天雷相仿,但射程及殺傷力都要遠高於震天雷,還有那長的,射出的鐵丸竟然四、五百步遠,有它在,弓箭便無用武之地了,忽必烈嘆了口氣,最讓他沮喪的是這兩樣東西居然無法仿製,看來,這山東的發展已經遠遠跑到自己前面了。

敵人也有悍不畏死的騎兵,更有如此犀利的武器,這仗可怎麼打啊!忽必烈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嚴重的錯誤,當年離開內鄉前就應該殺進熊耳山剿滅李思業的,如此也就不會有今天了。

他恨得直搓手,滿腦子的滅金策略,此時一條也用不上,“難道只能硬碰硬不成!”他重重一拳砸在桌上,茶杯跳起來,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稟報王爺,耶律先生求見!”一名軍士推門進來,正看見茶杯落地,臉上刷地嚇得慘白。

忽必烈微微一怔,下午才分手,怎麼又來了?他斜睨桌上的兩件火器,突然明白過來,耶律楚材一定也是爲它而來。

“請先生進來!”

耶律楚材自投奔蒙哥,身體日益衰竭,甚至已不能騎馬,這些年來,他並不任實職,一直充作忽必烈的首席幕僚,協助其處理軍國政務,他也是剛剛得知大名府戰役的情況,他甚至走訪了一些親歷戰鬥的戰士,瞭解每一個戰鬥細節,最後他得出的結論卻是讓自己也大吃一驚,若此時和李思業決戰,他們將慘敗無疑,而今之計,只有爭得一點時間,讓他們努力縮短和振威軍的差距。

“議和?”忽必烈驀然轉過身來,逼視着耶律楚材,“先生竟是讓我和那李思業議和?”

“王爺的意思呢?”耶律楚材不露聲色問道。

“自然是要爭取最大的利益。”忽必烈憤然道:“我損兵折將,所得銀糧不夠果腹,只得這區區十數州,便要我止步不前,和那李思業握手言歡,真不知軍師是怎麼想的,我不贊成!”

耶律楚材淡淡一笑又問道:“那王爺可有把握一戰擊潰振威軍?”

“這—”忽必烈又瞥一眼桌上的火器,頓時語塞。

“王爺,所謂審時度勢,直到這次大名府之戰,我才突然驚覺,我們兩線出兵犯了輕敵的大忌,全仗王爺用兵如神,我們才一舉擊潰武仙軍,取得戰略上的主動,但山東無論在財力、兵力、火器都要超過我們,我們雖士氣正旺,戰力高強,但畢竟是血肉之軀,兵源又不足,時間長了,敵漲我消,這仗早晚會敗。”

說到這,耶律楚材嘆了口氣又道:“若大汗不攻四川,我倒可說服宋國與我們共同滅金,讓那李思業首尾難顧,可如今與和宋國交惡,只得另想他途,所以我便想到和李思業議和,我們按兵不動,讓大汗全力取四川,等拿下四川,大汗再效仿先王,從南迂迴進攻鄧州,我們從洛陽發兵,那時就算李思業再有三頭六臂,也難抵兩面夾攻,王爺,這是上策,請王爺採納。”

“那火器呢?短短時間我們能趕得上嗎?”

“上兵伐謀,敵人既然有了壓倒性的優勢,我們就要想盡一切辦法迎頭趕上,甚至不惜手段!”

“先生的意思是?”

耶律楚材點點頭,他的意思就是偷也要偷來,必須儘快派間諜去山東。

忽必烈頹然坐下,其實他心中已經有議和之念,只是怕挫了士氣,才遲遲下不了決心,他聽耶律楚材之言,竟和自己想到一起,便嘆口氣道:“那先生以爲李思業肯議和嗎?”

“不妨,此人也是有雄才之人,你當他出兵援金當真是救金國嗎?不過是個藉口,他的真實目的還是和我們一樣,問鼎中原,只不過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罷了,他當務之急是要鞏固既得成果,與我們作戰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如果我們再點把火,這議和之勢便已形成,屆時我們再派一能言之人,說服他,便大事可濟。”

“先生所說點把火,我願聞其詳!”

耶律楚材笑笑道:“這把火還是落在宋國身上,鎮守襄陽的是大將杜杲,若我們派人說他,請他與我們共同出兵夾擊金國,有了後顧之憂,李思業能不議和嗎?”

“不妥!”忽必烈突然聽出了問題:“一則沒有宋國朝廷的旨意,那杜杲肯出兵嗎?再者,他也不是傻子,我們不動,他焉肯單獨進攻金國。”

耶律楚材哈哈一笑:“宋國皇帝剛死,朝廷還沒有這個能力控制這些封疆大吏,再說我又何需他真的出兵,只要他調動軍隊,雲集邊境,這後危之勢便已形成,就算不打,李思業也有了後顧之憂,我這把火就已經點起。”

耶律楚材突然又詭秘一笑道:“那杜杲與宋國權相丁大全不和已久,丁大全若抓住他這個把柄,豈會輕易饒他,若杜杲除去,我們將來進攻宋國之路又少了一條攔路惡犬,這豈不是好事?”

“妙!妙!”忽必烈撫掌大笑:“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一切都在先生的掌控之中,最好把那孟拱也想法除去,那就一帆坦途了。”

“放心!孟拱也活不了多久了,他本來就是趙昀用來鉗制丁大全的,以那丁大全的心胸怎會容忍他這根哽中魚刺!”耶律楚材陰陰地笑道,四川之戰,無論勝負,丁大全必定都會向孟拱下手。

他突然又想起一事,急對忽必烈道:“這次和李思業議和,還是臣親自去的好。”

“不可!”忽必烈大驚,“先生是本王的軍師,若有閃失,我何以取得天下?再者先生的體質,委實讓本王放心不下。”

耶律楚材心下感動,徐徐道:“此事非我去不可,王爺請放心,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李思業是不會殺臣的,就算他有心,元好問也會阻止,再者—”耶律楚材突然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回頭笑道:“我是他的故人,我有他家的傳家之寶,有禮前往,他怎麼好打送禮之人。”

......

大名府一戰,振威軍損失六千多人,這是振威軍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而是還是寶貴的水軍,他的一個疏忽,發給晁雄南下的命令晚了劉整二天,便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李思業心情沉重之極,一連幾天茶飯不思,不過很快他的注意力又被轉移,斥候來報,襄陽方面的宋軍出現異動,有大規模集結的態勢,這是準備去援助四川還是想趁火打劫,不得而知,不過振威軍已經高度戒備起來,又將駐防徐州的王恩茂軍也調到許州,命王恩茂任許州團練使。

這日,元好問爲山東弘文館第一批畢業生安置之事找到了李思業,弘文館是山東的高等官學,也是李思業以後爭奪天下建立的人才儲備庫,易進難出,若想順利畢業,必須要經歷兩道坎,一是每年的基層實踐,必須拿到三次乙等以上考評,二則是畢業考試,其難度甚至超過了科舉,這第一次的畢業考試,題目便是治縣,在山東、遼東、徐淮各開出五個縣,問十年之內如何將它治理成望縣,給半年時間,學生可任選一縣,要求二十萬字以上,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學生必須到實地去寫。這兩道坎的結果,使得當初三千多人第一批學生,只有不到五百人能順利畢業,其餘的只能繼續深造。

“主公,我的意思是以提拔的形式,將山東各州的同知提到金國來做州刺史,不夠就破格提拔一批優秀的縣令,再將一些老練的縣丞或縣尉調到金國來做知縣,而將這第一批畢業生都先放到山東或遼東鍛鍊幾年,若直接讓他們到金國來,一是嫩了些,鎮不住人,二則是他們治理能力也差,恐勝任不了金國的凋敝,主公看這樣如何?”

這金國內亂初平後,各州縣竟有六成以上的職位空缺,或死或逃,出現了治理的真空局面,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先搶佔這些基層位置,最好是將所有的金國地方官吏都從山東調來。

李思業沉思片刻,點點頭道:“裕之的想法和我一樣,我也擔心這幫毛頭小子衝勁有餘而沉穩不足,最後鬥不過人家,就按裕之說的辦,只是咱們也不能做得太明顯了,這樣,開一次科舉,和咱們山東一樣,只考詩評和策論,優者也可授官,不過—”

李思業突然又笑笑道:“不過這批新科進士的官要授到山東去!”

元好問撫掌大笑:“主公偷樑換柱之計果然是高明!”

這時,一名親兵跑進來稟報道:“稟報大將軍,城外來了一隊蒙古使者,要見大將軍,爲首之人說是大將軍的故人!”

“故人?”李思業一愣,難道是八刺不成,他回頭問元好問道:“裕之,你看我們是見還是不見。”

“見!他們所來,必有大事。”

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4章 巧奪益都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4章 內鄉空虛第12章 血戰密州(下)序言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4章 行商新主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2章 奴隸生涯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5章 完顏心事第5章 宋十壯士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2章 身份暴露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2章 宋國密使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7章 被逼釀酒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35章 形勢急轉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8章 貨幣政策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章 初露鋒芒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3章 篝火夜話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章 奴隸生涯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4章 內鄉空虛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1章 驚聞母訊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初露鋒芒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5章 完顏心事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章 巨賈賞識第4章 耶律到來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2章 奴隸生涯
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4章 巧奪益都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4章 內鄉空虛第12章 血戰密州(下)序言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4章 行商新主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2章 奴隸生涯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1章 北方來使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5章 完顏心事第5章 宋十壯士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2章 身份暴露第16章 變天之兆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2章 宋國密使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7章 被逼釀酒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35章 形勢急轉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8章 貨幣政策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章 初露鋒芒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3章 篝火夜話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章 奴隸生涯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4章 內鄉空虛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1章 驚聞母訊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初露鋒芒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5章 完顏心事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章 巨賈賞識第4章 耶律到來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2章 奴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