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等官學

中進士者披紅戴花誇官遊街,極盡榮耀,這是老事,卻不提了。

且說十日後,便是弘文館的落成儀式,益都百官皆要參加,一早,柴煥便尋到李思業,想商量演武堂之事,卻被李思一把扯進馬車,笑道:“思齊到登州視察軍港去了,我正愁振威軍無人代表,可巧你來了。”

柴煥掙脫李思業魔爪,忿忿道:“下官乃戶部司馬,怎好代表振威軍,你且去尋那周瀚海,豈不更威猛些。”

聽到周瀚海的名字,李思業的臉竟冷了下來,半天才淡淡道:“郝思溫乃當世大儒,他腿腳不便,自不能親自到軍中送貼,讓你代表振威軍,就不想讓別人總把我們軍隊瞧成莽夫野人,你雖主管戶部司,但你尚未完全卸下振威軍務,否則何須你來籌建演武堂。”

見李思業臉色漸變,柴煥也收斂他的嘻笑,腰一挺,肅然道:“演武堂已經快建成了,這學正的人選依然沒影,盯此位的人不在少數,我勸思業趕緊宣佈了吧!免得爭急了,傷了弟兄們的感情。”

李思業聞言冷笑道:“不就是周翰海老婆和李思齊在爭嗎?那楊妙真的武藝是不錯,但最多做個教習,我的演武堂豈能整天舞刀弄槍!”

擡眼見柴煥不解,遂嘆氣道:“明光,我設演武堂的目的,難道就這麼簡單?還有我不讓你放手軍務,難道你也不明白我的苦心麼?”

李思業不再說話,他眼睛盯着窗外,臉色陰沉似水,最近周翰海和李思齊兩人竟生了矛盾,小事爲自己心腹爭奪徐州團練使一職,大事就是這演武堂學正之爭,雖然現在只是苗頭,但若縱容下去,早晚必出大亂,尤其周翰海,自娶了楊妙真後,就彷彿變了個人,驕橫享樂,置振威軍規於腦後,聽說前日因一小卒向他敬禮遲了些,竟當衆將他亂棍打死。

“翰海,難道你真是隻可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之人麼?”李思業緊握車把,指節捏得發白。

漢末軍權失控,漢亡;唐末軍權失控,唐亡;以及後來天平天國楊秀清與韋昌輝火併,太平軍精銳盡失;宋雖控住軍權,卻以弱其一朝爲代價,前後車之鑑,歷歷在目。

然而此時又不可能‘黨支部建在連上’;所以建立軍校,控制中下層軍官,雖不是治本之源,卻是有效的舉措;還有就是軍銜制,以銜領兵,而不是以人領兵,卻因周翰海強烈抵制,軍銜制在蒼龍衛竟徒有其表,只是當下無人可用,倒不能太操之過急,且徐徐削之。

想到此,李思業淡淡道:“演武堂副學正的人選,我決定用張柔,至於學正,非我莫屬!”

自李思業從南京返回後,柴煥等人便開始感覺到他威嚴漸起,素日雖也說笑,卻不能象從前那樣肆無忌憚,而且涉及公事,愈加嚴厲,嘴上雖常和衆人開玩笑,但心卻漸漸遠了。

“思業,我想問你一事。”柴煥沉默片刻,突然道。

李思業也察覺到車廂內空氣緊張,便努力擠出一絲笑容道:“什麼事?

又沉默一會兒,柴煥這才緩緩問道:“思業打算何時稱帝?”

目光凌厲如刀,直射柴煥,慢慢地又變得柔和起來,半晌,李思業方淡淡道:“山東敢問我此事之人,唯你和千鐸,我只告訴你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你自己想吧!”

說完也不理柴煥,眼皮微微合上,開始構思等會兒發言之詞。

山東弘文館建在牛山風景秀麗之處,佔地千畝,耗費二百萬貫錢,仿唐朝國子監風格,是李思業掌山東以來所建的工程之最,其中孔孟堂氣勢恢宏,可容萬人就讀,另外韓非堂、不韋堂、仲景堂等十幾所館堂,皆可容千人以上。

李思業建弘文館的真實目的,卻是爲自己將來爭天下時,建立起足夠的人才儲備,而且考慮到民族地區治理的複雜性,他在招生的時候,特地留意將一些少數民族學生也招入官學。又出高薪和誠意從金國各地請來不少名望之士爲教,如劉祁、雷淵、竇默、麻知幾、常仲明等等,又命已任官職的元好問、李汾等人客串教授,不定期來官學和學生研討學問。

弘文館入口處爲一方形白色花崗石碑,上刻有李思業親書的校名:弘文館。

校名下方則是四字校訓:“學以致用”,卻是郝思溫所書,寫得龍飛鳳舞,頗具功力。

李思業嚴令,校園內不得馳馬,各人皆須下車步行,進得校園,但見小橋流水,紅蓮綠柳,滿目蔥鬱之色,十幾棟建築掩映其中,偶然露出白牆黑瓦或琉璃飛檐,雖是大暑前後,也不覺炎熱,較益都城內,卻是清涼很多。

一班官員早早到來,衆人都是飽學之士,感於官學的宏偉,見李思業如此重教,皆心下欣慰,官學課程所設雖雜,但金人務實,卻不以爲怪,反而盛讚李思業考慮周到,事關百姓民生,那能人人學儒,但李思業也知道凡事有限度,所以又設百工堂,象冶煉、造船、造紙、釀酒、選礦、織紡、軍火、簿記、貿易等等進不了大雅之堂的東西都放到百工堂,且不需考試,只要從啓蒙院出來的生徒,皆可報名就讀,雖也食宿免費,卻不屬於官吏範疇,不過這等有學問懂技術的人出來,就象新出爐的燒餅,在哪裡都是搶手貨,不愁出路,畢業時幾乎全被各官辦工場搶光,待遇豐厚,而民間企業只能望而興嘆,無奈之下,只得自辦學校,培養人才。

如此分學制,既重視了自然科學,又不與儒家的正統思想爭利,可謂一舉兩得。

郝思溫聞李思業親至,急坐軟轎來迎,遠遠便笑道:“大將軍公務繁忙,卻親來揭幕,令思溫感動。”

“百年大計,教育爲先,思業安敢懈怠,只是以後官學要有勞郝先生了。”又道:“衆人都來齊了麼?”

“還差幾人。”

“那就開始吧!這毒日頭的,沒必要爲幾個人晚來讓學生挨曬。”他卻忘了自己也是來遲之人。

說話間,李思業便登上主席臺,見元好問等人皆已在座,點頭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弘文館現有學生三千五百餘人,除了童生試錄取的三千人外,還有部分落榜的舉人,揭幕式其實也簡單,和現代相似,無非是祭酒致詞、長史講話,最後是李思業的訓話。

郝思溫和元好問平時雖隨意,但到這正規場所發言,都不敢簡慢,怕人恥笑去,所寫致詞皆駢四驪六,古奧難懂,饒是李思業少時讀過官學,還是聽得頭暈眼花,不知其所以然,好容易輪到自己時,路上想的詞卻早已忘光。

也懶得再想,扯開喉嚨便喊道:“廢話就不多說,今兒揭幕式後,先放假二十天,各自回去安頓家小,每人發二十貫安家費,家在宋國的,發四十貫;以後無家室的,每月發一貫錢,要養家的每月五貫,這在益都也算是中等水平了,但我有言在先,這錢不准你們拿去嫖妓宿娼,有被查到的,一律趕出官學。”

旁邊請來的教授皆是文人儒士,聽李思業說得市儈,皆暗暗想:“此人果然是商人出身,說話好沒水平。”不過看在李思業所給薪水豐厚的份上,且不計較他的失禮,而一班官員卻因奉他爲主公,都百般替他解釋,只說這纔是務實耿直之人,比那口蜜腹劍的,卻要好上百倍。

但臺下一班學生卻聽得津津有味,個個伸長脖子,全神貫注,惟恐聽漏一個字,自己便短去幾貫錢,又聽見不準嫖妓,有些心花的便暗暗打起養小的主意。

又聽李思業道:“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飯,既然進了我的官學,就得按我的規矩辦,我也沒有什麼過份的要求,就四個字:學以致用,我說的學以致用不是讓你們整天呆在官學裡空談天下大事,每年中必須有半年時間給我到百姓中去,去調查民生、去賑災、去底層吏所見習,不光眼看嘴說,還要動手寫,把你們的所見所聞,寫成報告,內容要詳盡務實,每年寫得好的,畢業時我可以選優去做地方實缺知縣。”

此規定,衆官員都大大讚成,不深入百姓,不瞭解民情,這羣年輕人焉能成爲得力的下屬,衆教授卻暗想,這三年時間一半都在外面,還搞個屁學問。

“還有!弓馬也要練的,雖然不是讓你們上陣殺敵,但蒙古人殺來時,也須掄得動刀子保護自己父母妻女。”

李思業又幹咳兩聲,正思量要不要讓他們自己種糧,卻見一般文士雖然沒有動怒,但臉上明顯不自然起來,個個坐立不安,和適才自己的模樣一般,又笑笑道:“今天先講到這,等你們讀明白了聖人的教誨,再安排大家耕讀。”他卻忘了,孔聖人最鄙種田之人。

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8章 挽月之心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1章 議和(二)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6章 分道揚鑣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14章 巧奪益都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奴隸生涯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8章 貨幣政策第7章 被逼釀酒第10章 事業初成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章 落草爲寇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14章 思業降妖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4章 思業降妖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6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議和(二)第1章 落草爲寇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8章 挽月之心第13章 手足情斷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章 篝火夜話第7章 圍魏救趙第6章 分道揚鑣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14章 高等官學第6章 重獲自由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6章 分道揚鑣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9章 聲名鵲起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
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8章 挽月之心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1章 議和(二)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6章 分道揚鑣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14章 巧奪益都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奴隸生涯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8章 貨幣政策第7章 被逼釀酒第10章 事業初成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章 落草爲寇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14章 思業降妖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4章 思業降妖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6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議和(二)第1章 落草爲寇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8章 挽月之心第13章 手足情斷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章 篝火夜話第7章 圍魏救趙第6章 分道揚鑣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14章 高等官學第6章 重獲自由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6章 分道揚鑣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9章 聲名鵲起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