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徐州會戰(四)

八百里加急。

徐州戰報傳來南京時,正值夜幕悄然降臨,金帝完顏守緒剛剛在山東靖安和約上簽字加璽。

封振威軍主帥李思業爲齊魯郡公、樞密院副使、山東路總管府總管、振威軍大將軍。

承認振威軍軍制,屬官與金國軍制對應,軍務皆由總管府自處,駐防山東。

封張信之爲禮部侍郎、山東路總管府參軍事,主管山東政務

開恩科,置百官表,備山東總管府考選,由吏部統一任命。

這個結局應該是雙贏,山東的歸降也就意味着延綿了數十年的紅襖軍造反終於劃上了句號。

另一方面山東的李思業也由此走出土匪的狹隘,在他的面前突然打開了一扇寬大的、充滿光明的大門,他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仔細謀劃山東的、振威軍的和自己的未來。

完顏守緒長長地吁了口氣,雙手輕輕地捏捏太陽穴,懸劍在他頭頂上近一年的山東北部問題終於解決了,不管是否實質性控制,但畢竟歸於金國版圖,尤其是文官的讓步,朝廷在政務方面的控制實際並沒有減弱。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

“皇上,徐州急報!”

完顏守緒剛剛放下的心猛地又被提起來,他昨日才知道,完顏陳和尚的求救信早在十天前便到了,但因爲當值者疏忽,這封信竟然一直躺在樞密院睡大覺。

“這幫大膽的奴才!”

他手忙腳亂的打開急報,定睛細看,又惟恐這不是真的一樣使勁揉了揉眼睛。

徐州慘敗,完顏陳和尚陣亡,金兵退守歸德府。

他只覺眼前一陣發黑,手無力地劃過桌子,掀翻一大堆奏摺。

“這、這是怎麼回事?”

完顏守緒心中大亂,他不停地坐下、站起,仔細地盯着奏摺上的每一字,狠不得能鑽進這些字裡,自己親自跑到慘烈的徐州戰場上去走一遭,看看金兵爲什麼會敗。

我金朝真贏弱至此了嗎?連一向軟弱的宋人都可以騎上頭來。不!不是這樣的,百年積弱,怎能一朝翻身。別急!要好好想想。

他穩住了心神,腦海飛快地轉念着補救之策!南京還有五萬合扎謀克軍可用,加上歸德府的水軍和敗軍還有十萬,元氣尚存,如今之計,只能善用大將,方可有所挽回。

......

“來人!速召東面元帥完顏阿虎進宮。”

完顏阿虎在李思業前腳逃離臨安,後腳便趕回了南京,得到山東重要的情報,已經沒有必要呆在宋國了。徐州之戰結果,他其實早就料到,以完顏陳和尚的布兵,失敗是鐵定無疑的,貪多求大,面面俱到,這樣最容易被敵人集中兵力,逐個擊破,何況是趙範這樣足智多謀的老將。他也多次上書指出嚴重性,只是遭樞密院使官奴的強烈反對而作罷。今天完顏守緒緊急召他進宮時,他心中已經瞭然一切。

“朕悔不聽阿虎所言導致今日之敗,朕想命卿爲主將,不知能否挽回如今之勢?”

“皇上,亡羊補牢,未爲不晚,我金兵元氣尚存,臣以爲只要善用詭道,此局未必不能扳回。”

“什麼詭道?”

“皇上想一想,宋國這次派將,可否有異常?”

完顏守緒細細一想,突然大悟:

“是了,這次宋國是以武將爲主帥,違反了宋國文官掌印、武官輔之的祖制,雖有太監監軍,卻權不在彼,阿虎的意思是?”

“用反間計!除去趙範,只要趙範不在,臣就有把握打贏後面的戰役。”

“可詳細給朕說說。”

“臣這次去宋國,發現其帝是一個好高騖遠之人,此次徐州勝利,他焉能不命趙範西進之理,只要我們能利用趙範的謹慎,想法把他絆在徐州,就能憑空製造出兩人間的矛盾,再把這種矛盾擴大加深,宋朝皇帝極可能換將,而且換的必定是文官,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只要趙範不在,臣就有計可施。”

“你可有腹案?”

“臣有兩個方案:其一在歸德府布疑兵,以迷惑趙範,同時再命山東李思業出兵南下,如此雙管齊下,以趙範用兵之謹慎,他必不肯離開徐州。”

“可李思業會那麼乖乖聽話出兵嗎?”

“皇上放心,臣已經寫信給他,臣瞭解他,如他此時再不出兵,他就不是李思業了。”

完顏阿虎說到這,眼睛裡閃過一絲懾人的冷光,在他看來,李思業雖然還有些年輕,毛刺未去,但其奸雄的本色已經彰然顯現,他不信此時李思業會有婦人之仁,坐視宋國吞掉山東。

“那其二呢?”

“其二就是在宋國內部做文章,臣知道宋國有一人,極貪賄賂。”

......

徐州

宋軍主帥趙範挺着他那略略佝僂的後背慢慢地走過一片軍營,不時地和向他敬禮的官兵們打着招呼。軍營到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息,一羣神勇營的士兵圍成一圈,看兩個年輕的士卒在圈內捉撲,下注聲、嘆息聲、嬉罵聲喊成一片。是啊!自採石大戰以來,宋軍還從來沒有這樣揚眉吐氣過。

但趙範的的眼睛裡卻充滿了憂鬱,皇上催他進兵歸德府的銀牌已經到了四面。

進攻歸德府?他趙範不是沒有想過,可是徐州一戰後,自身也損失慘重,可用之兵不到十萬,現在糧草、補給、援兵都還未到,若貿然出兵,勝負難料。他昨天得報山東李思業已經從密州出兵,山東局勢更加複雜,何況金兵並未全部投入戰鬥,歸德府的水軍還在,皇上怎麼就不考慮這些呢?。

戰略計劃的改變應該是通盤考慮的:兵力的安排、武器的補充、後勤的保障,官員的跟進甚至軍功的獎勵等等。爲這個徐州會戰,朝廷從上到下足足準備了半年。可現在一夜之間,計劃就變了,要進攻歸德府,那下一步不用說,肯定是光復汴京。然後呢?會不會讓他趙範繼而再收復金國全境。

趙範突然有些惱怒起來,這是誰在皇上面前獻的讒言!

“上將軍!朝中聖旨到了,請速回去接旨。”

趙範的眼睛裡閃過一絲怒意,突然這怒意卻轉化成了驚懼,他轉念間猛地記起岳飛來,一個是進軍,一個是退兵,但實質都是一樣,皇帝的意志。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莫須有’的罪名他可背不起。

沒有聖旨,只是一面金牌,催他進軍的銀牌已經變成了金牌,說明皇上已經真惱了。

趙範再不敢耽誤,立刻大聲命道:

“擂鼓聚將!”

但趙範的兵最終沒有發出去,他剛剛收到二份急報:

‘一、金國命完顏阿虎爲主將,再向歸德府增兵五萬;二、山東李思業已經攻破莒州。’

此時歸德府金兵的兵力已經恢復到十三萬人,數量上已經超過的己軍,又是以逸待勞,這仗可怎麼打?

已經高高舉起的令箭終於還是頹然地放下。

“臣趙範稟告皇帝陛下,並非臣不願西進,以雪靖康之恥,實在是臣憂慮金兵元氣並未大傷,山東局勢多變,臣以爲應先穩固徐州防守,集結兵力,若貿然西進....."

趙範嘆了口氣,他不知道這樣寫皇上能否滿意,可是他又能怎樣說呢?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

封好摺奏,交給了親兵,又細心地囑咐道:“發八百里加急,火速送往臨安!”

......

臨安

命宋軍西進的念頭是皇帝趙昀在用晚膳時突發的奇想,連他本人都被這個念頭激動得扔掉了飯碗,圍着桌子一圈圈地打着轉,嚇得當值太監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不知是哪道菜反了皇上的胃口。

當晚趙昀就做了一夢,夢中他光復了汴京,接受金國皇帝的乞降,太祖將他召到太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對其他各位先帝讚許地說道:“此子最肖!”然後命坐在第三把交椅的高宗站起來將位子讓給他。

趙昀被這個夢笑醒,他出身的低微而高居皇位,內心一直有一種極深的自卑感,也正是源於這種自卑感,他纔要急於證明自己。

徐州獲勝,金廷震動,正是進軍的大好時機,可這個趙範卻思前想後,裹足不前,讓趙昀心急如焚。

“啪!”

趙範的苦口良言被皇帝趙昀狠狠地摔到地上,他鐵青着臉罵道:

“貽誤戰機!這天下之事是朕做主還是他做主!朕已經發金牌給他了,難道他也想拿十二面嗎?”

“皇上息怒,或許趙大人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皇上不是派有監軍嗎?可召他來問問情況。”

樞密使喬行簡小心翼翼地說道,他不敢多嘴,惟恐引火燒身。

提到盧允升趙昀突然感到一絲寒意,他剛剛得到宣旨太監的回報,自開戰以來,那盧允升便一直臥牀不起,原因竟然是騎馬摔傷了脖子,那軍權豈不是全在趙範一人的手中嗎?自己當初是衝動了一點,真的不應該讓武將掌正印的。

這時心中一直冷笑的丁大全終於發話了,他在前天夜裡秘密受了金國一萬兩黃金的賄賂,豈能不爲其解憂,再說副將趙善湘是他的骨幹心腹,若這次能趁機掌軍權的話,......。

丁大全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皇上,兵家之機在於瞬息之間,若依喬相公之言,派人去確認,再來回復,這路上的一來一去恐怕軍機早已經喪失。臣以爲軍隊是皇上的軍隊,真正的主帥應該是皇上,既然手下將不聽令,要麼殺之,要麼另派大將,沒有什麼可商量的,太祖有言,武將不能掌兵,並非沒有道理。臣建議立即將趙範調回,改趙善湘爲主將,命其即刻進兵歸德府。”

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章 饑荒之禍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章 天上餡餅第6章 重獲自由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5章 做大買賣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8章 艱難創業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3章 篝火夜話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4章 高等官學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8章 艱難創業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9章 銅礦新脈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0章 小乙小乙第10章 蒲家撤資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1章 海權思想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10章 事業初成第8章 挽月之心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6章 重獲自由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章 天上餡餅第11章 面臨抉擇第10章 議和(一)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威逼利誘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4章 思業降妖第4章 耶律到來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0章 事業初成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20章 江山如棋(八)
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1章 饑荒之禍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章 天上餡餅第6章 重獲自由第4章 行商新主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5章 做大買賣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8章 艱難創業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4章 蒲家再來(下)第3章 篝火夜話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14章 高等官學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8章 艱難創業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9章 銅礦新脈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0章 小乙小乙第10章 蒲家撤資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1章 海權思想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10章 事業初成第8章 挽月之心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1章 海權思想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4章 皇宮國宴(下)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6章 重獲自由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9章 爾虞我詐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章 天上餡餅第11章 面臨抉擇第10章 議和(一)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威逼利誘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4章 思業降妖第4章 耶律到來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0章 事業初成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35章 金都之旅(九)第20章 江山如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