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剿滅海匪(上)

接着李思業親爲那校尉發獎,將自己所用弓箭賞賜給他,並發表了鼓動人心的講話,允許士兵將家屬接到琉求,若願定居琉求的,可授五十畝糧田和五十畝蔗田作爲永業田,終身免稅。另外,在琉求駐滿五年的,可授羽騎尉一爵,軍爵對於普通士卒是很難得到的,除非立有殺敵五人以上的軍功,可現在並無戰事,軍爵更顯寶貴,所以這一條卻是最讓士卒動心。

山東的規定,在役軍人獲得軍爵,不僅可享受民爵的尊榮,而且更實惠,退伍時有優厚的安置費,更有五十畝永業田和十年免稅的待遇。

此條新規一宣佈,頓時在士兵中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下午,李思業又命人將船上的物資家信卸下來,一一分發給了衆官兵,官兵得了家信,又見犒賞極厚,軍營裡歡聲雷動,人人稱頌自己的李思業體恤下情,不愧是值得效命的主公,這話卻混帳,難道李思業不來,他們就要在琉求反了不成。

李思業剛剛回到行轅,直拉着衣襟嚷道:“這琉求的隆冬季節竟也這麼熱麼?”

晁虎急送來一碗剛剛做好的冰鎮酸梅湯,李思業咕嘟咕嘟喝下,這才長舒一口氣,見晁虎笑得怪異,便笑罵道:“鬼鬼祟祟,有什麼好笑的?”

“屬下見這島上之人都穿着單衫,而大將軍卻還穿着山東的厚夾襖,當然要熱一些。”

李思業頓悟,趕緊脫下厚夾襖,一轉眼卻瞥見一名親兵,站在帳前,欲言又止。

“什麼事?”

親兵趕緊上前報道:“平安縣吳知縣率縣中官吏來求見,已等了快一個時辰了。”

“哦!讓他們進來。”

親兵引進了一羣人,站成兩排,向李思業躬身行官禮,前排居中的便是知縣。

這知縣姓吳名太,原是金國進士,當日無人肯來琉求,只有他一人報名,到任後倒也兢兢業業、日夜操勞,竟將這平安縣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李思業在數年前他赴任時曾見過他一面,見他和幾年前比皮膚明顯粗糙了許多,又想起宋大有的報告中也多次提到他勤勉務實,便笑笑對衆人道:“我倒反客爲主了,大家請坐。”又命親兵給衆人一人端上碗冰鎮酸梅湯來。

這羣官吏除了知縣外都是本地人,皆是初次見他,衆人見李思業爲人隨和,毫無架子,暗暗尋思道:“都說此人土匪出生,殘忍暴戾,如今看來,卻也親切和善,可見傳言並不足信。”

吳太坐下,啜了大口酸湯,只覺的渾身冰涼舒坦,這纔將這幾年琉求的發展一一向李思業彙報,最後道:“這琉求資源充沛,土地肥沃,當前就是苦於人口不足,若總管大人能再從山東移十萬戶百姓來,我可保證山東所有的糧食都由琉求提供。”

說完他眼巴巴地看着李思業,只盼他一爽快便應了這個要求。

李思業心中暗道:“這琉求是我將來攻宋的跳板,規模搞大了,豈不讓那宋國警惕?”

便笑笑道:“我山東也人口不足,實在無能爲力,不如我以後將那些犯事的囚犯送來琉求做苦力,吳知縣看這樣可好?”

吳太見李思業敷衍,便不再提此事,他倒第一次喝這酸湯,見冰涼之氣要去了,趕緊端起再喝一口,嘴角倒流出一些,急用袖子拭去,卻被李思業看見他的袖子上壞了大口子,尚未縫補。

便笑笑道:“我記得吳知縣是攜妻女赴任的,他們可適應這裡的氣候?”

不料吳太眼睛卻微微一紅,低頭不語,旁邊縣尉嘆口氣道:“吳大人的妻子來這裡沒多久便染病去世,不久他的女兒也走了。”

李思業只覺鼻腔猛地一陣辛辣,眼睛也跟着紅了,急站起身來,背對衆人,半晌他纔回過頭來徐徐道:“是我不好,這種人倫慘事吏部司也必有陳條,我卻沒注意。吳知縣一心爲公,可謂百官楷模,我記下了,回頭我讓公主留意一下,尋個大戶人家小姐與吳知縣續絃,生個兒子,不要斷了煙火纔好。”

吳太正心中難過,聽主公說得誠懇,心中感動之極,他想起這幾年來的辛勞,竟控制不住,片刻間已淚流滿面,耳邊又聽李思業道:“過幾天你就隨我回去吧!我讓你去個望縣,這平安縣我另派人來。”

衆人大駭,早跪倒一片,皆泣道:“吳大人是百姓眼中的生佛,總管大人可不能調走他啊!”

吳太也急道:“屬下心中有千般計劃尚未實施,實不想走,再說,屬下的妻女皆葬在此處,我已決定終身不離琉求。”

李思業望着他半天,方纔揮揮手道:“好吧!將來琉求人口若過三萬戶,我便將平安縣升格爲州,讓你做這第一任刺史!”

送走吳太一行,李思業凝視着北方,自己的兩個孩子也快出世,不知道會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心中柔情繞起,竟生了思鄉之意。

......

晚間,宋大有殺豬宰牛,犒勞三軍,又解了軍中不許飲酒的規矩,允許將士今夜可痛飲一番。

在中軍帳內,命校尉以上軍官皆來做陪,給李思業接風,琉求野味極多,一道道叫不上名的山珍海味,竟將每人面前都擺得滿滿當當,肉香酒烈,只喝了一個時辰,在座諸將都面紅耳赤,慢慢地放開了手腳,一一上前來與李思業敬酒。

李思業醉眼熏熏,盯着衆將問道:“大家最想之事,可是想早日當完這苦差,返回山東?”

衆人面面相視,皆不知該如何回答,席間一名最年長的果毅都尉站起來道:“回稟大將軍,這駐紮不過兩年時間,中間又有二個月年假,倒不是大家最想之事。”

“那是什麼?”李思業猛喝一大晚涼茶,腰一挺,坐直了盯着他問道。

“打仗!”那果毅都尉回頭看了看大家,毅然道:“作爲軍人,最渴望的就是衝鋒陷陣,建功立業,現在卻無仗可打,整日裡操練種田,把大夥兒可憋壞了,我們都知道,對岸泉州那邊的駐軍不過三千人,軍紀鬆弛,戰力低下,只要大將軍一聲令下,我們這八千兒郎定連那福建路也給大將軍奪下來。”他越說越激動,下面的其他將官也紛紛大聲應和起來,個個摩拳擦掌,在酒精催化下,恨不得立刻就回營披上戰甲出征。

李思業見下面氣氛火暴,而旁邊的宋大有卻無聲無息,扭頭看去,見他也目光激動,盯着天花板發怔,不知道他想到哪裡去了。

心中苦笑一聲,擺擺手讓大家安靜下來,他起身走了幾步,問大家道:“拿下福建路又該如何?誰能告訴我,又怎樣才能抵擋住宋國大軍的反撲?就算我振威軍傾巢來援,那山東怎麼辦?金國、蒙古趁勢而入?誰來抵擋?”他長長噴出口酒氣,又道:“我知道大家急於打仗,可山東剛剛得到喘息之機,需要苦修內政,積蓄力量,將來打起來,也不是一年二年所能結束,沒有雄厚的物資保障怎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千日少說也要三年,可現在遼東戰役結束僅兩年,大家就急了,我不好辦啊!”

此言一出,大帳裡都安靜下來,主公說的是實情,打仗打的是國力,這個大家都懂。

“末將衝動,請大將軍恕罪!”那果毅都尉見李思業的口氣雖然和善,但話卻很硬,趕緊出列左膝跪下請罪。

宋大有見場面有些尷尬,急站起笑着打圓場道:“俺早也給大家說過,不把刀子磨亮一點,是殺不死敵人的,其實大家只是手癢,想找個好捏的軟柿子出出火。”

李思業急將那果毅都尉扶起,笑道:“你說得也有道理,唯有打仗才能保持士氣,且讓我想一想。”宋大有一句話倒提醒了李思業,他暗暗尋思道:“就算不打宋國,也可以找些別的國家來捏捏,給士兵活動活動筋骨,久不打仗,身子倒真變庸懶了。”

想到這,他的腦海裡迅速搜索宋國附近的軟柿子,日本的實力與山東相仿,現在打起來未必能佔便宜,高麗倒不錯,只是需要進行戰爭動員,就準備起碼也要半年的時間,這一來一去,只怕士兵的心都等涼了,況且也只是想提提琉求駐軍的士氣,沒必要搞大。

李思業又想到了呂宋,但立刻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這呂宋不過是住了些土人,實在沒有練兵的效果,此時距歐洲的殖民風潮興起尚早,不必太過看重,拿下它倒是可以,只是爲了砍伐木頭用於造船。

正在千思百轉之際,李思業瞥見了劉整,見他也是一臉好戰的渴望,突然想起那幫海盜來,這倒可以用來練兵,腦中突然象電光石火般閃過一件事,琉求的東北部不就是琉求羣島嗎?他記得後世曾有個琉求國,不知這宋朝時情況怎樣?若能拿下它,倒可以建個基地,派人扮做海盜,襲擾宋國的貨船,斷了它去日本、高麗的商路。

想到這,李思業便高聲問道:“各位將官,我曾聽說這琉求東北部有一串海島,叫小琉求島,不知在坐有誰知道它的情況?”

一名軍官高高舉手,李思業認識他就是自己早上在琉求港口碰到的那個果毅都尉,便笑道:“楊廉將軍請說!”

那楊廉站起來道:“屬下祖輩是密州漁民,年少時隨父親出海,曾遇風暴流落到小流求的其中一個島上,那裡荒蠻落後,首領叫什麼按司,各島都有一個,幾十年前被人統一了,那人自稱舜天王,約有幾萬人,生產條件極端落後,軍隊裡面甚至還有用竹刀木槍。”

李思業聞言暗暗忖道:“看來那流求國的實力確實不濟,否則他們早該來搶佔這臺灣島了,這等戰略之地,自己不取倒是傻了。”

先滅海匪,再取小流求,他心中打定主意,便對衆將笑道:“現在不談此事,大家吃飽喝足,明兒校尉以上都來開個會。”

衆人大喜,個個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胸中豪氣頓生,憋了多久的刀子終於又可以飲血了。

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2章 奴隸生涯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15章 山東格局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1章 議和(二)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14章 思業降妖第4章 蒲家再來(下)序言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8章 貨幣政策第15章 山東格局第4章 行商新主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8章 蛇吞大象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7章 被逼釀酒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奸雄之色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1章 北方來使第9章 銅礦新脈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31章 北方來使第6章 重獲自由第4章 行商新主第3章 篝火夜話第7章 被逼釀酒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5章 宋十壯士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1章 北方來使第6章 分道揚鑣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6章 德州易手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1章 北方來使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2章 奴隸生涯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3章 求訪大賢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7章 計取李文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4章 行商新主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8章 貨幣政策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0章 事業初成第4章 耶律到來第13章 擦槍走火(二)
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2章 奴隸生涯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15章 山東格局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1章 議和(二)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14章 思業降妖第4章 蒲家再來(下)序言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8章 貨幣政策第15章 山東格局第4章 行商新主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8章 蛇吞大象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7章 被逼釀酒第5章 吞噬金國(五)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奸雄之色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31章 北方來使第9章 銅礦新脈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31章 北方來使第6章 重獲自由第4章 行商新主第3章 篝火夜話第7章 被逼釀酒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5章 宋十壯士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1章 北方來使第6章 分道揚鑣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6章 德州易手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31章 北方來使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2章 奴隸生涯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0章 小乙小乙第23章 織布工場(上)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4章 渤海戰略(七)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3章 求訪大賢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7章 計取李文第12章 小鎮鬧鬼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4章 行商新主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8章 貨幣政策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0章 事業初成第4章 耶律到來第13章 擦槍走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