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中毒刺(二)

李思業長吁一口氣,頭重重地擱在椅背上,在他面前橫七豎八堆了十幾本戰報,已經一個月了,潼關依然聳立,儘管唐軍武器犀利,但潼關天險,巍然不動。

“不知餘階的軍隊行軍到哪裡了?”

wωω ●ttκá n ●C○

攻潼關是虛,走蜀道是實,李思業也明白史天澤能看破自己的計策,但對方兵少,裝備遠遜自己,這就是唐軍獲勝的依憑,對於餘階他完全信任,這個歷史上的名將在三封山大敗史天澤,顯示出他高超的軍事才能,雖然李思業知道餘階不會讓他失望,但他的心依然每天都繃得緊緊的,畢竟關中戰略悠關全局,不拔掉這顆背上的毒刺,中原永不得寧。

他即位已經半年了,除稱呼上有些改變外,他並沒有感覺到生活有多大的變化,他不效仿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他廢除一切繁冗的禮儀,用強硬的手腕改變着人們的習慣,沒有三叩九拜、沒有選妃、沒有大興土木,他生活簡樸,依然使用山東時的膳食標準,堅持每天晚上和全家人一起吃飯,享受忙碌之後的寧靜,他的後宮異常冷清,只用幾個年老的太監和幾十名宮女,他的孩子沒有三呼六擁,甚至每天起牀時的被子都要自己疊,皇帝的簡樸生活影響着這個國家風氣,雖然屢經蒙難,傷痕累累,但它的精神面貌卻煥然一新,顯露出勃勃的生機。

今天是日曜日(即今天的週日),每週的這一天早在山東就被他定爲法定假日,現在推廣到了全國,但他卻無心休息,一早便來到書房裡盯着牆上的地圖發怔。

書桌上的一串琉璃風鈴輕輕地被響起,發出清脆的丁冬聲,打斷了李思業沉思,這是李秋宜親手製作,送給他的生日禮物,用作門鈴,李思業回頭,卻見是趙敏一手牽着兒子李恆,一手牽着女兒李冰笑吟吟地站在門口,李冰是趙敏生的第二個孩子,今年才三歲,長得酷似其母,也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個,最被李思業所疼愛。

“爹爹!”李冰和李恆都撲了上來,李思業哈哈大笑,一把將李冰高高抱起,任憑她的口水糊自己一臉,眼一瞥,卻見跑在後面李恆的腳步慢了下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自己身旁,神情嚴肅,李思業暗暗嘆息,這就是太子嗎?坐有規行有矩,眼不斜口不笑,他突然想起當年那個拿小弓箭射自己,博取雲騎尉的小頑童,心中一酸,眼中流露出無限愛憐,伸手在他頭上摸了摸笑道:“小子,你不是想學騎馬嗎?今天爹爹就帶你去。”

燦爛的笑容在李恆臉上綻放,可瞬間又恢復平靜,淡淡躬身謝道:“多謝父皇!”

李思業心中怒意張狂,他的兒子應是自由而無憂無慮,決不應是這樣,象個小老頭,他暗暗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要將他的先生換掉!

“冰兒也要騎!”李冰聽說騎馬,眼睛頓時冒出喜悅的光芒。

“好!妞妞也去。”李思業怒氣稍斂,一手拉着一個孩子朝門口走去。

這時趙敏緩緩走到他身邊笑道:“讓大家也一起去吧!”

歲月非但沒有使她蒼老,她依舊美麗明豔,更添了幾分成熟的魅力,她貴爲皇后,母儀天下,偶爾也親自下廚給自己的丈夫燒幾樣他最喜歡的小菜,成爲天下美談。

“好!大家一起去。”李思業點頭,又對趙敏道:“明天開始,我打算先停止恆兒的學業,先停兩個月。”

趙敏大驚:“這是爲何?”

“你不覺得恆兒太可憐了嗎?他首先是孩子,其次纔是太子,等他什麼時候恢復了孩童的本性,再什麼時候讀書,這段時間,可要辛苦你了。”

趙敏默默地點點頭,丈夫的話,她的感觸更深,她更明白兒子的可憐。

李思業見趙敏答應,心下高興,索性一手一個將兩個孩子抱起,大步走出門去。

“晁將軍!”

“陛下,末將在。”

不遠處閃出高大魁偉的羽林軍統領晁虎,他身着銀甲銀盔,威風凜凜。

“去準備車駕,今天朕要帶全家去御園騎馬。”

“是!”

晁虎低頭匆匆而去,心中一陣苦笑,這本是一個小太監應做的事,卻讓堂堂的中郎將來打雜,他看過無數戲文,連小小的戲班子都還有幾個客串的太監,可偌大金國的皇宮纔有四、五個老得掉牙的太監,可恨那幫狗屁文人還連聲叫好,什麼閹人禍國,什麼杜絕中狷,他們卻不替陛下想想,自古以來還有自己穿衣疊被的太子嗎?

意見歸意見,但晁虎卻也明白,讓太子勤儉是陛下有意爲之,想想陛下當年只有數十人,從密州起兵,與士卒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牀,一步步奪取天下,是何其艱辛,讓太子適當辛勞,陛下做的是對的。

御園在皇宮正北,和皇宮只有一牆之隔,自遷都回大都後,就只剩十幾個老太監在裡面打理,賣光了奇花異草,改種了瓜豆,吃光了池中名貴魚種,昔日的水光山色變成蛙鳴蛇遊的野塘。

李思業即位後,除闢出一角做個精緻園林,其餘的全部推平,種樹植草,形成個數百畝的大草坪,一望無垠,平時羽林軍在此訓練,偶爾他的家人孩子也會來此遊玩。

李思業和三個妻子坐在邊上興致勃勃地望着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歡笑,自有侍衛牽來十幾匹矮種馬教孩子們騎馬,這些馬是遼東專門進獻給李思業的孩子,性格溫順,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此刻,笑聲、尖叫聲,草地上到處充滿了無憂無慮的快樂,連太子李恆也騎馬四處奔跑,哈哈大笑不止,拋去了拘謹和沉穩,李思業和全家都沉浸在溫暖的陽光之下。

突然,遠處一匹戰馬疾駛而來,急促的馬蹄聲驚破了短暫的寧靜,馬上騎士風塵僕僕,眼睛裡閃爍着激動和喜悅。

“是關中的戰報!”

李思業‘騰!’地站了起來——

一支黑色無邊的大軍在羣山中蜿蜒疾行,這是曾經被稱爲難於上青天的金牛蜀道,千年來歷經風雨,卻從未衰落,這支一萬人的軍隊便是餘階的先頭部隊,在他們身後百里外,近十萬人的大軍正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向北推進。

黛色山巒綿延廣袤,融進灰色的天際,雨點隨風而來,如飄落的片片輕簾,西面的天空電閃雷命,風雨如磐,而他們的頭頂上雖也烏雲密佈,卻有幾束陽光如利劍劃破天空,從雲端的縫隙裡射下來,照得一注陣雨似銀光飛濺。

“晁將軍,咱們這樣大張旗鼓前進,敵人豈不是早有準備!”

說話的是都尉副將楊立,自餘階將蒙古人趕出四川后,在向士壁的帶動下,四川境內的所有原宋軍將領都投靠了振威軍,王堅、張鈺、楊立等人都得到重用,所有的宋軍都換上振威軍的軍服後,立刻象脫胎換骨一般,振威軍嚴明的軍紀、公正的賞罰、充裕的糧餉使得他們個個變得強悍威猛,也使得降將們心服口服。

晁雄見問,側頭看了他一眼,突然笑道:“我在演武堂中學過,要兵不厭詐,又說:兵者詭道也!我這樣大彰旗鼓過去,必然讓敵軍大將疑惑,到底我們主力走的是金牛道還是荔枝道,我若悄聲前往,他反倒會以爲主力在我後面,從而重軍佈防劍門關,所以我大彰旗鼓,再加上王堅將軍率五千疑兵走荔枝道,這樣纔會讓敵軍疑惑不不定,要麼將重軍佈防到荔枝道去,要麼將分兵佈防,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會使它本來已經不足的兵力更加稀薄,這纔是餘將軍的真正目的所在。”

“餘將軍果然名不須傳!”楊立慨然歎服:“善用已之長,攻敵之短,這纔是長勝不敗的秘訣,看來餘將軍是早已運用自如。”

“哼!”晁雄連冷笑兩聲道:“你以爲號稱我振威軍第一名將的餘階就只有這點本事嗎?如果就這一點的話,那我們振威軍的大部份將軍都能做到,甚至包括我,餘將軍的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用兵的奇”

“奇?”

“對!”晁雄左右看看,這才壓低聲音道:“其實不管是我們這支先鋒,還是後面的十萬主力,都是虛兵,都不過是誘餌,真正的作戰部隊,是精心挑選出的五千精兵,由余將軍親自率領,半月前已經出發,他走的是廢棄的米倉道,繞過漢中,再走子午道,經子午谷直撲駐防空虛的京兆。”

楊立猛地呆住了,用十萬人爲餌,這麼大的手筆,他還是今生首次聽聞。

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0章 議和(一)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17章 難唸的經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8章 挽月之心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2章 思業娶親第9章 聲名鵲起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34章 假道滅虢第5章 宋十壯士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1章 城破家碎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13章 再見舊人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7章 圍魏救趙第8章 挽月之心第2章 天上餡餅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9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6章 分道揚鑣第12章 小鎮鬧鬼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3章 巨賈賞識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5章 蕭府疑雲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2章 奴隸生涯第5章 蕭府疑雲第9章 愛恨情仇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2章 初露鋒芒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2章 初露鋒芒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25章 做大買賣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8章 貨幣政策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16章 變天之兆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3章 手足情斷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章 徐州會戰(一)
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0章 議和(一)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8章 科舉考試(三)第17章 難唸的經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8章 挽月之心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2章 思業娶親第9章 聲名鵲起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34章 假道滅虢第5章 宋十壯士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8章 蛇吞大象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3章 巨賈賞識第1章 城破家碎第34章 假道滅虢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21章 王府夜宴(四)第13章 再見舊人第7章 科舉考試(二)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7章 圍魏救趙第8章 挽月之心第2章 天上餡餅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9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6章 分道揚鑣第12章 小鎮鬧鬼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3章 巨賈賞識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5章 蕭府疑雲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2章 奴隸生涯第5章 蕭府疑雲第9章 愛恨情仇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2章 初露鋒芒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2章 初露鋒芒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7章 難唸的經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25章 做大買賣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8章 貨幣政策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16章 變天之兆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3章 手足情斷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章 徐州會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