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發行報紙(上)

李思業從學習班出來,心中鬱悶,此番整治,一二年倒是可以消停了,那以後呢?總不能每次都是搞運動吧!朱元璋殺人剝皮都沒能阻止官吏的貪污,俸料過低固然是一個原因,但關鍵還是制度,可他又能建個什麼制度,李思業心中茫然無緒,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還是多問問大夥兒的意見吧!

官轎悄然停在他面前,躬身鑽了進去,悶聲道:“回府!”

天已經擦黑,古時候沒有路燈,夜生活也不象現在這樣豐富,所以又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說法,這卻是因爲普通農家點不起燈油的緣故,只能上炕做完那不用點燈的事,便精疲力竭早早睡了。在益都,燈油早是尋常之物,但早睡的習慣卻依然保持。李思業一路過來,偶然碰到的行人,不是東倒西歪的醉鬼,便是哼着葷曲的嫖客,這食色乃是人之本性,李思業也沒有去幹涉,只是嚴肅了行業規則,若有逼良爲娼或是拐賣幼女的事發生,那是定斬不饒的。

親兵隊護衛着官轎緩緩在大街上行着,馬蹄鐵敲打着青石板,發出清脆的‘踏噠’聲,李思業望着窗外,心裡卻在想那個小縣令說的話:“保護林木,只有讓老百姓清楚它的好處,纔能有好的效果。”

說得很好,其實不僅是林木保護,引伸開來,任何法律不都是這樣麼?只有讓百姓都知法懂法,律法纔會發揮它的作用,法爲社會穩定之本,西方用自由、博愛的思想發展成後來的繁榮世界,其根本還是建立在平等的法制之上。

但中國的權制社會已延續數千年,權大於法的思想早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以權制國也並非沒有優點,最典型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象那後世的印度,自詡民主社會,法制健全,修個機場也要在議會裡吵嚷幾十年,機場的球毛都沒見一根,所以這權制也好,法制也好,關鍵是不要過了頭,權和法保持一種平衡,這便是中國中庸思想的精髓,用個流行的詞,就叫“和諧”。

李思業望着萬家燈火,心裡卻沒有半點頭緒,“或許我要做的事只是平整一塊土地,再種下一顆種子”他苦笑一聲:“可是這種子又是什麼?開啓民智麼?若有電就好了,家家戶戶都能看電視、聽新聞,豈不比那報紙快捷得多。”

“報紙!”

他想到此,腦中突然如電光火石般掠過“報紙”二個字,心神激盪之下,竟站了起來,幾個轎伕突然失去平衡,轎子險些摔翻在地,李思業連忙穩住身形,腦中急速思索道:“這報紙其實在宋國已經十分普及,自己在臨安賣酒的時候,也曾買過街頭的小報,但內容卻真真假假,信了它有時會害人,不信卻又會誤事。而官方的邸報,無非是皇帝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誰又被提拔了、要麼就是駢四驪六的長篇大論,更是沉悶無聊。但山東卻沒有報紙,自己爲何不辦份面向民衆的官報,內容生動有趣,而且要實用,象什麼各地的糧價、油價,每年該交多少稅,這些都是普通農民感興趣的,就算本人不識字,也可叫上學的娃沒事讀上兩段,到時再把各種律令寫得通俗一些,這關心糧價的同時,也可以順便讀到,久而久之,豈不是開了民智。”

李思業想到此處,不禁手舞足蹈,興奮異常,若不是坐在轎子裡,他真要衝到大街上跑上一兩圈,興奮之餘又想道:“在辦官報的同時,再辦些商報,介紹各地商品、推廣先進技術,再登個廣告什麼的,收些費補貼官報,爲了讓老百姓買份官報象買根蔥似的便宜,這虧本是避免不了的,但也不能總讓他來填這個窟窿吧!”

也不回府了,直接去找元好問,元好問早搬離了那個種菜養雞的小屋,住進了寬敞、幽深的三進大宅,老婆孩子也從老家接來,不過李思業卻知道元好問必然還在官衙裡勤奮補課,那是當然的,他早上才把厚厚一疊地方官的言行錄扔給他。

官衙裡燈火通明,從窗紙上映出元好問高大而略佝僂的身影,時而俯身細讀,時而站起搖頭嘆氣,李思業推開門,看到的卻是一雙滿含怒火的眼睛。

“主公是從哪裡弄來的資料?”元好問只看了不到一半,茶杯便已經摔碎了兩個。

“這些可都屬實?”他又追問道。

“八成是真的!”說實話,李思業也不太相信蕭進忠搞來的資料,畢竟內務府成立不到半年,他急於表現,又被限時完成,這裡面未必沒有冤假錯案。

“錢權勾結、草菅人命!還有這個,販賣兒童,逼良爲娼,簡直是喪盡天良!這、這還是讀書人做的事嗎?”

元好問突然回頭盯着李思業的眼睛,一字一字問道:“你設立了暗查機構?”

李思業緩緩地點了點頭道:“是!就設在內務府下面!”既給他看這些資料,李思業就沒有打算要瞞住他。

元好問鬆了口氣,他點點頭道:“我想也是!”又從裡面翻出一份畫有紅圈的報告微微一笑道:“這裡有你那位可愛的蕭將軍的批註和簽名,竟然是派武林高手潛進書房竊了證據,以後我可得小心了。”

李思業老臉一紅,暗罵蕭進忠不當心,被這老儒抓住了辮子,卻不知這件事是蕭進忠的得意之筆,故意寫上向李思業表功的,不料主公不檢討自己的粗心,反而把責任推給屬下。

元好問嘴上說笑,心裡卻並不在意這些特務機關,歷朝歷代,哪個皇帝沒有窺私的癖好,這山東處於金、宋兩國的夾縫中,若沒有設置,自己反倒要勸勸他了。

顯然是滿意李思業沒有對他隱瞞,元好問小心地把材料放進一隻鐵皮箱,又找來一把銅鎖鎖上,這才笑笑道:“說吧!你找我有何事?”

李思業見他不追問特務營之事,這才放心下來,笑道:“今兒我逛了一圈學習班,竟生了一個念頭......”

他便把下午視察學習班以及辦報的思路一一告訴了元好問,最後道:“我覺得報紙最關鍵是要吸引底層的民衆,報價固然是一方面,但通俗易懂兼實用纔是最要緊的,否則只會被用來擦屁股。”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李思業緊緊盯着元好問,臉頰漲得通紅,那神情,彷彿是一個剛考完試的學童,等待先生的評卷,他真能同意自己的辦報思路嗎?

幾個月的相處,元好問已漸漸開始瞭解這個年輕的主公,他的思想與衆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這個時代,但如果仔細揣摩,就會慢慢發現他的脈路,他並不砸碎舊的東西,而是去試圖改良它,在儒學與雜家、在漢統與異族、在百姓與官紳,在種種矛盾與對立中尋求融合,試圖建立一個物盡其用、人盡其所的社會,這不就是士大夫們追求了千百年的大同社會嗎?

他突然心搖神往,一股熱流從他心中淌過,這是一個值得他鞠躬盡瘁的主公,元好問沒有回答,只低頭整理桌子,以掩飾他內心的激盪。

李思業一陣失望,以爲他不贊成自已的想法,心中嘆一口氣,暗道:“這也難怪,嚴肅正統的官報從來就不對底層百姓,何況還被自己改得面目全非。”

於是,意興蕭索道:“先生如果不同意就算了,實在不行,咱們就先按老傳統辦張邸報吧!”

元好問擡起頭來,眼中熠熠閃着光芒,笑道:“誰說我不同意了?數百萬宋人爲利而來山東,歸屬感並不強,倘若一旦爆發戰爭,這些宋人大半都會拍屁股跑回宋國,斷不會拿刀上陣替主公效死賣命,我這兩天就在想,除了用土地來維繫他們的共同利益外,這精神上的歸屬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巧,主公就提到這辦報之事,這確實是個好法子,天天看報,日子久了自然就把自己當作山東的一份子。”

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5章 重返臨安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6章 重獲自由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4章 耶律到來第11章 海權思想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章 天上餡餅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7章 被逼釀酒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6章 分道揚鑣第32章 身份暴露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9章 爾虞我詐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22章 江山如棋(十)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7章 錢重於山第2章 奴隸生涯第24章 想做買賣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36章 再見宋國第5章 宋十壯士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4章 耶律到來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10章 議和(一)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5章 完顏心事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8章 蛇吞大象第11章 驚聞母訊第7章 圍魏救趙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5章 做大買賣第7章 圍魏救趙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7章 圍魏救趙第7章 被逼釀酒第24章 想做買賣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章 求訪大賢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0章 議和(一)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1章 金國名士第35章 形勢急轉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7章 蒙古商人(下)
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5章 重返臨安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6章 重獲自由第36章 再見宋國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4章 耶律到來第11章 海權思想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3章 江山如棋(一)第2章 天上餡餅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7章 被逼釀酒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6章 分道揚鑣第32章 身份暴露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9章 爾虞我詐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22章 江山如棋(十)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7章 錢重於山第2章 奴隸生涯第24章 想做買賣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36章 再見宋國第5章 宋十壯士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4章 耶律到來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3章 移民風波(上)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8章 發行報紙(上)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10章 議和(一)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5章 完顏心事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8章 蛇吞大象第11章 驚聞母訊第7章 圍魏救趙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5章 做大買賣第7章 圍魏救趙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16章 百年大計(下)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7章 圍魏救趙第7章 被逼釀酒第24章 想做買賣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0章 渤海戰略(三)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6章 再見宋國第3章 求訪大賢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10章 議和(一)第33 章 金都之旅(六)第11章 金國名士第35章 形勢急轉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2章 金都之旅(五)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7章 蒙古商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