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傍晚的時候,在奴僕們的幫助下,所有的香腸都已經做完了,而且是樣按照姬發的吩咐來做的,這樣的事情,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能夠學得會。
“今天先掛在外面晾曬一晚上,吹一吹風,然後明天再晾曬一天,就差不多了。”要不是時間來不及,姬發還想要更多的時間。
不過姬發的想法倒是歪打正着的變成了現實,在當天傍晚的時候,姬發便帶着諸女回去了,只剩下青雲山莊那瀰漫的肉香味,就算是離得很遠都能夠聞得到,不過卻沒有一個人敢在這裡偷吃偷拿,甚至姬發還安排了人在這裡給自己看護好,千萬不能被山裡面的野貓,老鷹給吃了。
上林苑裡的這些動物還是很多的,野貓,雲豹,猞猁,甚至還有一些猢猻,他們有的時候會來青雲山莊光顧,這樣的事情發生的也不是一次兩次。
最後,夏巽決定自己不回去了,就在這裡看護,不就是一兩天的時間嘛,再說了,姬發也大了,也不用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處處幫忙了,人總是要學着長大,只有經歷的事情多了,纔會成熟。
等到姬發回到祈年宮的時候,已經是太陽落山了,姬發敢在關城門前回來,其實姬發也不用那麼的擔心,就算是關城門了,他也可以進來,不過,姬發卻不想去違背那些律法,自己是皇子,要做帶頭的作用,不能做那些不好的事情。
“殿下,高公公在府中等你一段時間了。”剛剛回到祈年宮,曹化淳就跑了過來說道。
“高公公?他來幹什麼?”曹化淳口中的高公公就是高力士,他是父皇的大太監,就像是曹正淳是自己的大太監一樣。
不過姬發還是沒有耽擱一分鐘的時間,找到了高力士,“武王殿下,我這裡有一份聖旨,還請接旨吧!”高力士拿出一份明黃色的綢緞,這是聖旨。
按照流程,姬發恭恭敬敬的跪下接旨,不過聖旨上的東西,卻出乎了姬發的意料,竟然是讓他在前往皇宮,父皇要見他。
“高公公還請前面帶路,我就跟着來。”姬發說着就要跟着高力士一塊去,至於刑天,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
“小子,你父皇有找你了?是不是和我有關係?”刑天還以爲姬昌找姬發是和自己有關係。
“我也不知道,聖旨又沒說。”姬發哪知道自己的父皇找自己有什麼事情,至於是不是和刑天有關係,自己就更不清楚了。
“特奶奶的,老子也要跟着你去,省的你父親對你不利。”刑天的話並沒有隱瞞,高力士聽得一清二楚。
“刑天前輩,武王殿下是陛下的兒子,怎麼可能出現那樣的事情,虎毒尚且不會食子,更何況是人?”高力士連忙的解釋道。
至於他叫刑天前輩,那都是有規矩的,如果和一個人不熟悉,那麼想要叫他就只能按照修爲來,修爲高的就是前輩,修爲低的,那就是晚輩。
“老子纔不管你們這個什麼東西,反正我就要去,你們自己看着辦,你要是敢攔着我,老子就打死你,到時候再去皇宮和姬昌打一架。”刑天對於姬昌從來都不感冒,畢竟他是沒有經歷過地球商周時代的人的。
封神大劫的事情,他也只是一知半解,並不知道姬昌是誰,更不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有誰是自己的對手,要是看着不爽,一斧頭劈下去,管他是誰,直接砍死。
刑天一項就是如此的暴力,就是如此的簡單,“師兄,師兄,不用不用,父皇只是找我有事情要商量,怎麼可能會對我不利,你想得太多了!”姬發連忙解釋道。
“你小子,你讓我說什麼好呢?難道那麼多的書你都忘了?天傢什麼時候有感情了?”刑天也讀過書的人,經歷的事情更多,他知道,皇室中想要有感情,門都沒有。
“師兄,不必如此,我相信會沒事情的,你就放心吧。”經過姬發不斷的勸解,最後刑天只能暗中的跟隨姬發,不在搞事情。
高力士看着這場面,頭上都是汗水,他知道,刑天非常非常的看重姬發,甚至不惜和陛下打一架,真要是這樣的話,那姬發的這個太子之位就是穩得了,畢竟,刑天連陛下都敢打一架,其他人還有誰湖會被他放在眼中?沒有一個人的。
等到姬發來到皇宮的時候,天色有已經徹底的黑了,來到尚書房的時候,父親還是坐在椅子上在看書。
姬發也不知道父皇到底在看什麼書,反正就是在看書,而且有的時候還會寫寫畫畫,似乎在寫着讀後感。
“仲發,你來了,這一個多月的西行有什麼收穫嗎?”姬昌放下書,對着姬發和藹可親的問到。
“父皇,兒臣這一次西行,還是有一些收穫的。”這一次西行,姬發倒是真的有不少的收穫。
“有什麼收穫,可以和我講一講嗎?”姬昌也來了興致,他也想聽聽姬發到底有什麼收穫。
“父皇,這一次的西行,我的第一個收穫就是,咱們大周帝國的道路實在是太爛了,在鎬京城附近還好,等來到陳倉的時候,道路就不行了,不過,從陳倉到鎬京,這一段路程畢竟人很多,經常的人來人往,道路還可以,倒是從陳倉往西去,一直到天水,到河湟谷地,那邊甚至都沒有道路,就算是有道路因爲長時間不行人,路上都長滿了荒草。”姬發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到了道路交通的事情。
姬發從小就聽過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交通不行的話,無論是誰什麼情況,都不會富起來。
後世的華夏之所以能夠騰飛,就是因爲再做打大規模的基礎建設,甚至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在後世,這村村通公路已經修到了山裡面的山村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泥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電。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華夏的經濟才能夠不斷地騰飛,在人家的經濟衰落的時候,自己的經濟就可以憑藉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而維持起來。
當然,姬發也知道,這基礎建設早晚有一天是要幹完的,姬發就不相信了,二十年三十年還行,難道還能堅持一百年?
不過姬發還真的是小覷了那些官員,他們對於基礎建設的壽命一般只維持十年就足夠了,等十年以後,便開始重新來一次,這樣的話,就可以不斷的進行基礎建設了。
姬發知道,想要在大周帝國搞基礎建設,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最近的五十年裡都是不可能的,最多隻能做一些主幹道,畢竟在沒有工業化生產的時候,無論是鋼筋還是水泥的產量都不會高,產量低就意味着這些道路的修建會很慢。
姬發也不會着急,有什麼好着急的,自己永遠也不會學習秦始皇,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這樣的事情姬發知道很多,等到自己當上了皇帝,反正自己的壽命會很長,十年不行就花二十年,五十年不行就花一百年,姬發就不相信了,自己在這裡幹一千年,還能幹不完?
“仲發,那你有什麼辦法呢?”姬昌當然知道大周帝國的交通不行,否則也不會大規模的開發水運,畢竟水運的成本比起陸運要低的太多
甚至姬昌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從鎬京城的附近的河流,也就是滻河,灞河,灃水等等直接連通到渭水中去。
就算是滻河灞河不大,但是咱可以加寬啊,咱可以加深啊,只要加寬加深不就行了。
姬昌也想過這樣的一個想法,甚至還想過自己親手去做,畢竟自己要是去做的話,速度絕對很快,甚至半個月的時間都不需要。
聖元境的武士的能力不是平常人能夠想象得到的,翻江倒海那都是可以做到的。
“父皇,兒臣最近在研究古書,曾經發現了一個很不錯的方子,這種東西的產生很容易,就是一種石頭進行煅燒,等這些石頭煅燒成灰色的粉末的時候就可以了,這些灰色的粉末加上河中的河沙,和石子,就可以凝固,它們在三個時辰中就可以凝固完成,而凝固完成的東西堪比石頭,那是非常的堅硬的,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鋼鐵的話,效果會更好。”姬發說的不是其他,正是黃沙水泥石子所產生的混凝土。
當然,這混凝土加上鋼鐵會非常的不錯,後世的那些建築不都都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甚至就連幾百米的高樓都是如此。
“什麼?還有這樣的東西?”姬昌倒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你可曾研究出來?”姬昌連忙的詢問道。
他知道如果姬發說的是真的,如果這種東西生產出來,對於大周帝國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強大的一個助力的。
“父皇,這個東西我至今也在尋找,不過並沒有多大的收穫,書上只有寥寥幾個字的描述,具體長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只能讓人一點一點的實驗,至今都還沒有找到。”
原本興奮的姬昌又坐在了椅子上,白高興了,不過她還是很希望姬發能夠把這個東西給做出來,“仲發,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出這樣的東西,我會大大的賞賜。”姬昌也只能先開空頭支票。
姬發對此沒有任何的意見,他的想法和目的就是要吧大周帝國變強,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是在父皇的位子上變強還是在自己的位子上變強,那都無所謂。
“仲發,你還有什麼收穫嗎?”除了交通道路之外,姬昌又繼續問到。
“父皇,兒臣在西行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一些發現。”
“你說說。”姬昌又恢復了之前的波瀾不驚。
“父皇,兒臣這一路西行,發現往來西域的行商很多,可是咱們大周對於他們卻沒有進行合適的收稅,這就導致了,大周的財政收入減少了一塊。”
姬發說道這裡的時候,姬昌又來了興致,“仲發,你可知道國內對於行商的看法?”
“父皇,兒臣也是有所未聞,國內的一些讀書人對於行商的看法很差,認爲他們就是從東邊販賣東西去西邊,根本就不事生產,一旦發生了天災,他們手中的金銀珠玉既不能吃又不能穿,所以這些行商是無用的,兒臣只想說一句話,他們錯了,大大的錯了。”
要說商人有沒有用?姬發知道肯定是有用的,怎麼可能沒有用呢,要是沒有用,那後世也不會有資本主義國家了,當然,商人要用,但是要控制着用,要讓他們自己的手中運行,不能超出自己的手掌心。
“父皇,你想想,如果沒有商人,我關中的百姓如何才能夠吃到鹽巴?單單憑藉花馬池的鹽巴根本就不足以供給整個關中,更何況,就算是花馬池的鹽巴也是商人們運輸來到鎬京城的。”
“如果沒有商人,那漠北的牛羊驢馬又如何而來?難道它們還能飛過來?如果沒有商人,關中的老百姓們有如何品嚐的到來自於百越的特產?如果沒有商人,我們吃的小麥都不會存在,這些小麥原產地是遙遠的西方,而不是大周。”
姬發一連幾個問題,問的姬昌都有一些懵逼了,她還從來沒有往深層次的想過這個問題。
“父皇,商人們不是沒有用,他們的作用就是互通有無,把一些物資運輸到不生產的地方,這就是他們的責任,怎能說他們沒有用呢?”
姬發知道儒家等諸子百家對於商人那是一個看不起,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自己當商人掙錢,就好像是孔丘的門徒端木賜,他就是一個大商人,家產上億,也沒見孔丘要把他逐出師門。
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麼,又是怎麼做的。
“父皇,這些商人雖然是很掙錢,利潤很高,但是這都是無序的結果,如果我們在其中收取一定的稅賦,那麼我們大周的財政就會大大的增加。”
研究古代經濟的都知道有個名詞叫榷關,古代的關稅也就是榷關的關稅,畢竟在古代是沒有什麼消費稅的,也沒有什麼增值稅,只能按照這些貨物的估價來收取一定的稅金,有的時候是百分之十,有的時候是百分之五,不過甭管是多少,都能夠增加大周帝國的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