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劉丞相

第661章 劉丞相

幷州的戰報陸續向着京城中傳開,在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地震。

而幷州郭嘉,趙雲等人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使得劉儉在京城之中立相的事情更加的穩妥。

廢三公,立丞相,這樣的舉動在整個天下來說,都算是重磅的舉動了,雖然劉儉現在的勢力和士氣空前強大,可以強制推行立丞相制的政策,但是這當中還涉及到很多官員以及強族和士人的利益。

三公制度和讖緯一樣,在大漢朝已經延續了很多年,能夠當上三公的人一直都是很多家族以及士人的終極目標。

成爲三公之後,其個人以及家族在大漢朝對於政治的影響以及利益的延伸也已經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狀態,所以三公制度在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官吏制度,但實際上這個制度已經成了大漢王朝頂級家族接盤這個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人事資源的固定遊戲模式。

劉儉廢除三公立丞相,實際上就是將這些家族的政治利益轉換成自己的政治利益。

因爲能夠當丞相的,畢竟只有他一個人。

從此以後,整個大漢王朝的官員的人事圈子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身爲丞相的劉儉將掌握整個大漢朝堂之中大多數的人事權力與政治資源,而這些人事權力原先則是散落在各個頂級閥閱手中。

但是他們不敢忤逆劉儉。

劉儉現在的實力空前強大,這個天下誰不恐懼他的勢力?

他要廢除三公立丞相制度,雖然有一些人會表示反對,但卻不敢使勁的跟他對着幹。

但是你說這些人私底下不搞小動作嗎?他們肯定是也要搞小動作的。

但是劉儉不可能把所有反對他的人全部誅除或者是罷免不用,因爲這個國家在運轉中所牽涉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一些固有利益家族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固有的利益,也是因爲他們對於大漢王朝還是很重要的。

他們行使着一個一個螺絲的責任,而這些螺絲環環相扣之後,就自然會成爲一個能夠運轉這個國家的巨大齒輪。

所以劉儉固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威望和實力去任意做一些事,但同時他也要時刻提醒那些人,讓這些人不敢輕易的忤逆自己,使他們心中確實是感到不滿。

而用來提醒他們的最佳方式,莫過於通過自己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誅殺王允、楊彪等一衆人,再加上在幷州進行的清剿戰爭的勝利,使得劉儉的威望又再次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這種空前的威望下,下方的人縱然再有不滿,也不敢多說什麼了。

畢竟能夠在幷州邊境之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如此大勝,放眼整個大漢朝建國史上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誰還敢對劉儉成爲丞相這樣的事有所議異?

於是,在建安元年三月,廢除三公制度,立丞相的黃琬奏疏正式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劉儉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這個帝國的丞相,輔佐劉協處理大漢朝所有的事宜。

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軍事上的。

劉儉在成爲丞相之後,以自己的名義,開始在大漢朝行駛了新一輪的政策改革。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所有異議,直接下令恢復新政。

而且這一次的新政力度是空前的!

不管是度田、屯田、印刷、科技、再或是貨幣政策,還有稅收政策、搖役政策,統統全部改革,包括現在河北鄉村所普及的公社制度。

方方面面幾乎都涉及到了!

一時間,整個朝堂空前轟動。

就是那些擁戴劉儉的諸侯王,一看見劉儉上臺,就立刻對整個朝堂政策進行了如此多的改革,也不由大驚。

他們對於劉儉的動作,似乎也有些吃不準了。

劉丞相,他是不是有些太激進了?

……

劉儉並不激進,其實他所行使的這些政策,絕大多數都已經在河北施行多年了,只是一直沒有鋪開用在其他的州郡而已。

原先他的轄境只是限於河北,他管不了這麼多。

但是現在,他的轄境已經從河北而變成了整個大漢,那麼就自然要全面推廣。

不過,嘴上說是要全面推廣,但是這些事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新政的改革在歷朝歷代都要經歷過無數的苦難,同時也要受到無數的挫折。

改革,本身就是一件觸動一部分人利益,去平衡所有人利益的事情。

而被觸動利益的羣體,自然就會爆發出極大的抗性。

劉儉就算是有非常強大的實力,但是他要在整個國家大面積的施行新政,觸動豪強閥閱甚至一些比較強大的地主的利益情況下,必然會受到層層的阻礙。

就算是在朝堂之上沒有人敢對他的政策表示反對,但是大家又會不會陽奉陰違呢?

大漢朝數千萬人,劉儉能挨個照看到嗎?

下面的人表面上對朝廷的新政畢恭畢敬,全盤接納。

但實際上他們卻根本不將新政向下落實,層層設卡。

上面好一番忙活,下方卻紋絲不動,最終的結果就是會導致新政流產,一切又都變回了原樣。

劉儉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並不打算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之後再行新政,

特別是新政剛剛被劉辯廢除沒有多久,劉儉現在將新政重心實行,可以保證中間幾乎沒有間斷,將劉辯廢除新政的影響降到最低。

可一旦他拖延的時間太久,回頭再想將新政重新實施起來,只怕就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了。

董卓當年也是對大漢朝全部州郡下了政令,要求地方落實新政,但是得到的,卻是地方的陽奉陰違,真正實施的地方沒有幾個。

放眼整個大漢朝,除了河北,其他地方依舊還都是實行舊制。

劉儉心中很清楚,若是要把新政順利下達,首先就得得到諸侯王和劉氏宗親們的支持。

所以,他在當上丞相之後,就對長安所有諸侯王和名士們來了一場宴請。

表面上是準備接受這些劉氏宗親對他的祝賀,但實際上他也是提點一下這些諸侯王,讓他們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也讓這些諸侯王們和劉氏宗親們知道,他們今後應該做些什麼?

按照劉協的意思,他本來是要大興土木,在長安城內爲劉儉建一座氣勢恢宏的丞相府的,但是此舉卻被劉儉拒絕了。

劉儉的意思是,現在的關中民生凋零,百姓們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如今朝廷擁立新帝,丞相也剛剛上位,通過一系列的糧食分發和安撫政策,使地方的百姓的生活稍稍安定了下來,但是接下來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用到錢。在這種時刻,若是把大量的金錢用在給自己修建宅邸上,劉儉自己心中過意不去,關中的百姓們也不會原諒他的。

長安城中本來就有一些舊的府邸,這些府邸的主人要麼被處死,要們奔逃,所以自己只需要在這些宅邸中選出沒有歸屬的作爲自己的丞相府就足夠了。

劉儉撿了一座二手的丞相府,這在很多官員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堂堂一國丞相,居然不去修建自己的府邸,而是用二手的……這傳出去多讓天下人笑話呀。

但是,劉儉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可笑的事情,相反,他還命令校事府將這件事廣泛的傳播於轄境之內,讓所有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

而事情也正如劉儉所預料的那樣,新丞相一上來之後就致力於改善民生,將所有的錢和糧食都用在了政策以及百姓的身上,卻不在自己身上花多少錢,甚至還要用長安城中廢棄的二手府邸作爲相府,這件事得到了關中各郡國的百姓們一致稱讚。

所有人都覺得劉儉是一個爲了百姓全身心着想的人,他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一個無私的人,這樣的丞相是值得擁戴的。

所有的百姓都以大漢朝能夠有這樣的丞相爲榮。

而新成立的丞相府也並沒有多麼奢華,劉儉將丞相府內所有的裝潢簡簡單單的重新佈置了一下,最後就在這裡擺下宴席,宴請一衆劉氏宗親。

宴席的規格也不是很高,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菜餚,並不是鋪張浪費。

大漢朝的奢靡之風,劉儉決定好好的改一改。

宴席的流水席案從正廳中擺到了院外,畢竟劉氏宗親和諸侯王們此刻在京城中的人實在太多了,將他們全都找來,光是相府的廳堂之內肯定是坐不下的。

劉儉今天很高興,他端着酒爵與諸位劉氏宗親們推杯還盞,接受着他們對自己的祝賀,不過劉儉也儘量控制自己的酒量,畢竟每一個人都敬他的話,他也實在是喝不了那麼多。

也就是說讓諸侯王們每十個人向他敬一爵酒,他回一爵,這樣一來,他能夠多少維持住自己不醉的狀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儉突然將話題引到了正題上。

“今番我等進京輔政,化解了朝堂危機,諸位覺得,大漢朝之所以經歷了這麼大的變故,到底是因爲什麼呢?”

這話一問出來,在場的劉氏宗親們和諸侯王都愣住了,怎麼好端端的突然問起這麼一句話?

大部分的諸侯王都不明就裡,但是真正清醒的人也並不是沒有。

類似於劉虞、劉繇、趙王劉豫這樣的人物,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劉儉今日找他們,必然是有要事商議的。

河間王道:“回丞相的話,依照寡人看來,大漢朝之所以這些年來屢經動盪,還是因爲大漢朝沒有得到一位英明的皇帝!”

“先帝雖然有宏圖大志,但是能力實在有限,而弘農王更是一個輕佻無禮儀的小子,在治國理政方面差的實在是太遠了。”

“在沒有一位明君的治理下,大漢朝又怎麼能夠好的起來呢?”

“現在的大漢潮,有大將軍能夠輔佐朝政,雖然當今天子也未必會是英明之主,但是有大將軍在旁邊指點輔佐,寡人相信大漢朝的江山一定會比原先更加穩固,也一定會煥然一新,諸位覺得寡人說的可對嗎?”

河間王這話雖然有些道理,但是也不乏拍馬屁的嫌疑,衆人紛紛點頭,表示他這話說的很是正確。

待衆人的話音落下,劉儉方纔開口道:“河間王之言,只是其一,卻未明其二。”

“近年來大漢頗不穩固,一是沒有明君治國,二是沒有良臣輔佐,這第三正是因爲我們這些漢室宗親彼此間不團結,故而才讓外人鑽了空子。”

“自我大漢建國,皇權幾乎無法滲透於縣以下,當然,這也是因爲地方政治和風氣所致,但主因還是因爲地方豪右之勢過甚,而歷代天子也是一直受制於權臣外戚,有什麼雷霆手段,有什麼機謀才智,都施展不出來。”

“就如我這次在朝堂上剛剛確立的新政,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將大漢朝治理的更好,但是隻靠我一個人又有什麼用呢?”

“朝廷那些官員恐懼於我的實力,不敢在明面上與我對抗,但是他們的家族在地方又會不會陽奉陰違呢?說實話,我真的不敢想象。”

“劉某人再是厲害,就是長了三頭六臂,只怕也不能顧及到每一個郡,每一個鄉,朝廷可以出政令,但是在地方落實到何種程度,卻不得而知,沒有人能夠幫我,如此,只怕我這個丞相也未必能當的很隨順。”

劉儉這話說出來,在場的聰明人還是很多的,他們自然能夠明白劉儉的用意。

劉虞站起身來,對着劉儉拱了拱手,道:“丞相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劉氏中心在地方輔佐朝廷,監管地方的新政落實情況,隨時向朝堂彙報,同時,朝廷方面若是對地方有什麼特定的政令,我們這些劉氏宗親在地方也要配合朝廷,使朝廷的政令能夠上下通徹。”

劉儉站起身來,向着劉虞長長的施了一禮。

“伯安公此言甚是,朝廷的新政到底是不是爲了大漢朝天下,又或是爲了我一己之私?想必在場的每一位心中都有數,我劉儉爲的是劉氏的江山,現在的劉氏江山已經是千瘡百孔,根本不堪一擊,只有改革才能讓國家富強,才能讓我們的江山更加穩固,在場每一位都是劉氏宗親,若是我們劉氏江山倒了,你們這些宗親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現在新政剛剛開始,我不指望別人能夠在地方幫我,但是如果我們劉家自己人都不能在地方相助於我的話,這新政只怕實施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

劉儉說罷,來回掃視着一衆人道:“諸公之意如何?”

劉氏宗親們紛紛起身應道。

“喏。”

劉儉端着酒爵,漫步在場中一邊走,一邊說道: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其實與地方豪右望族交情深厚,這麼多年來,彼此利益糾葛,很多豪右之家的利益之中也摻雜着我們劉氏宗親的利益,這些我都清楚,都明白。”

“可我要告訴伱們,特別是諸位諸侯王,利益再多,那都不過是暫時的,一旦沒有了劉氏江山這面最大的後盾,你們在那些望族和地方豪右的眼中,又算得了什麼?到時候,你們恐怕連利用的價值都沒有了。”

“我不反對諸公在地方擴充自己的利益,不過卻也要分分時候,分分情況。”

“現在,是大漢朝江山生死存亡之時,你們若是分不清主次的話,最終會滅亡的,只怕不會是大漢江山,更有可能是你們自己的!”

“劉某人一向是以仁義待人,你們今日對我的恩,我來日都會十倍百倍的返還給你們。”

“這一點,我希望你們牢記!”

這番話一說完,在場的劉氏宗親盡皆動容。

這話,切切實實的說到了要害之處。

就見所有人都朗聲道:“喏!”

眼見諸宗親都如此表態,劉儉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卻聽劉繇突然問了一句關鍵的話。

“丞相,涼州那邊,董卓應如何處置?”

道個歉,昨天的章節之中,關於太原王氏的情節出現了BUG,這是我的疏忽,多謝細心的書友看到,這個確實是我的問題,特此致歉

 

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455章 劉董談判,你想當四州之主?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85章 過猶不及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135章 特來取張君首級第582章 謙亡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509章 咱們一起吃大釜飯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2章 涿縣四虎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755章 陽平亂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12章 人爲利趨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請個假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677章 兩大名將歸朝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00章 太學生分裂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378章 劉家賢內助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303章 趙子龍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
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455章 劉董談判,你想當四州之主?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85章 過猶不及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135章 特來取張君首級第582章 謙亡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509章 咱們一起吃大釜飯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2章 涿縣四虎第643章 主將的志氣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755章 陽平亂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12章 人爲利趨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請個假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677章 兩大名將歸朝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35章 關羽,張飛,劉備都沒想到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00章 太學生分裂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378章 劉家賢內助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303章 趙子龍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