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羣臣激辯國策,蘇曜力推均田,忠誠終獲回報(合5K4)

傍晚,安邑城。

與城中喧囂歡呼的場面相反,郡守府中一片沉寂。

在聽到蘇曜說均田一詞之後,衆人臉上皆露出震驚惶恐之色。

井田和屯田,身爲飽讀經文的士人,他們都很清楚。

而這均田則是聞所未聞,顧名思義

“難道大將軍是想要平分天下土地嗎?”

司馬朗驚呼一聲。

這屯田在他看來都是有失偏頗的行爲,如今再聽聞“均田”一說,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便是將天下土地不分貴賤、不論貧富,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他的心臟便不受控制地劇烈跳動起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惶然在心底蔓延。

“萬萬不可啊大將軍!”

司馬朗聲音發顫,忙不迭說:

“朗以爲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爵之制,而郡國無搜狩習戰之備故也。”

“今雖五等未可復行,但大將軍廣置衛所,屯兵地方,也不失爲好事一件。”

“但均田之說,卻亙古未聞!”

說話間,司馬朗面色激動,手舞足蹈說:

“古聖之道,乃井田之制,昔周公制禮樂,依循井田,天下大治,成周八百年盛世,此乃萬世楷模也。”

“想那時是鄰里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病相扶持,百姓安居樂業,風俗淳樸。”

“而經秦漢之後,土地在民間世代相傳,爲累世之業,難中奪之,是以至今井田不復之有,方纔有今亂世不治之厄。”

“如今大將軍赫赫武功,破賊寇,除奸妄,收官田無數,再加之民人離散,土業無主多矣,正該及時恢復井田,以鑄萬世之基也!”

井田,沒錯。

司馬朗雖然爲人寬厚,處事得體,非迂腐之人,但是他的意識形態卻是標準的崇古派儒者。

不過這其實也很正常。

兩漢延續至今,王朝積弊繁多,天下有識之人無不竭盡全力,尋找救國治國之策。

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便成爲世之正統。

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以禮樂治天下,表現在敬天、法祖、崇聖之上。

因此,厚古薄今之風甚重,其言必稱堯舜,認爲上古聖賢們所制定的制度與道德準則,是解決當下一切問題的不二法門。

這司馬朗便是其中代表,只不過嘛.

“井田之說,恐不可行。”

說話的乃是荀攸。

同爲儒生,顯然他並非司馬朗那般的崇古之人,原因也很簡單:

“伯達推崇井田制,其心可鑑,然古制雖好,卻未必適用於當下。”

只見荀攸走上前來,目光凝重的從衆人臉上掃過,搖了搖頭,緩緩開口:

“昔年王莽篡漢,一心復古,推行王田之制,欲仿井田之法,將天下田畝收歸國有,再按人口重新分配,美其名曰‘王田’。”

“其禁止土地買賣,意圖藉此解決土地兼併之弊,重現上古太平盛世。”

他微微頓了頓,語氣愈發沉重:

“當時,王莽是打着恢復古聖之道的旗號,天下士人擁護者衆,可結果呢?大家都知道的:此制一頒,那是天下大亂!”

“那些世家豪強大族,本就視土地爲命根子,怎肯輕易交出手中田產?他們明裡暗裡抵制,使得政令難以推行。”

“而普通百姓,雖初聞能得田產,滿心歡喜,可實際執行過程中,貪官污吏們上下其手,隨意丈量土地,強行剝奪百姓私產,致使民怨沸騰。”

“王莽託古改制,非但沒能解決積弊,反而讓本就動盪的局勢雪上加霜,最終天下揭竿而起,新朝短短數年便土崩瓦解。”

荀攸看向蘇曜,眼中滿是憂慮:

“大將軍,如今您欲行均田,雖不知其與王田制有何不同,但僅是觸動土地這一根本,便必須慎之又慎,若不能吸取王莽的教訓,只怕重蹈覆轍,引發更大的禍亂啊。”

“大將軍拳拳愛民之心,某深感佩服,但荀先生所言確有道理啊。”

荀攸說完後,衛覬也站了出來,他拱着手,小心翼翼的表示反對:

“且不說那些世家大族會如何抵制,單是這土地丈量、分配的細則,便繁雜無比。”

“天下之大,土地肥瘦、優劣各異,又該如何制定出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標準?”

“倘若有所差池,便會引發新的紛爭,還望大將軍慎重行事啊。”

“好傢伙,我一句話,你們三個人能回我這麼多。”

面對這重重反對之聲,蘇曜面色平靜,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郭嘉和王凌:

“你們兩個又怎麼看?”

“也覺得我在異想天開?”

兩人對視一眼,皆露出一絲苦笑之色。

兩人身爲蘇曜一手提拔的親信,這時候自然不會反對蘇曜。

但是,你要說他們對這所謂均田有什麼信心,那也純是扯淡。

於是乎想了一下,王凌率先開口:

“大將軍,軍國大事,凌不敢妄言,只是此事關乎重大,牽扯各方利益,推行起來恐有諸多阻礙。”

“不過,只要大將軍決定了,那凌定當全力支持。”

王凌說的直白,郭嘉就滑頭了許多:

“嘉以爲,大將軍既然提出均田,必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比之屯田更有益處,還望大將軍明示。”

蘇曜見兩人態度,輕笑一聲講道:

“我所謂均田,並非是簡單的平分土地,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

說罷,蘇曜他站起身來,目光掃過之前發言的司馬朗、荀攸等人,緩緩說道:

“諸位所言之困難,我又如何不知呢?”

“古人云:智者因時而變,明者隨事而制,治國之道亦當如此。”

“井田制雖好,但那是先周之時的國策,至今時過境遷,業已不適應當今時代,那王莽託古改制的慘敗便是其明證。”

“但是,其中土地國有以及抑制兼併的思路,仍有可取之處。”

說話間,蘇曜閉上眼,看了眼自己系統裡政策的簡介,侃侃而談:

“我所謂之均田,便是在汲取古制精華、考量當下局勢後,精心謀劃而就。”

“諸位試想,如今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動盪不安所爲何來?無外乎是貧富之差懸殊,土地兼併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

“此次叛亂,已經讓我們親眼看到了世家豪強的危害,他們壟斷土地,欺壓百姓,甚至不惜勾結外敵,謀逆作亂,若不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天下將永無寧日!”

蘇曜睜開雙眼,目光炯炯有神:

“而我推行的均田制,便是要打破這一局面,將無主荒地與所納官田,按人口、勞力等因素,合理分配給無地少地的百姓,以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如此,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百姓自然能安心生產,社會也能趨於穩定。”

“而且,有王莽先例在前,我自知改革當徐徐圖之。”

“故而,這均田制眼下的核心便放在授田而非奪田之上。”

“對於那些於國有功,以及遵紀守法之人,我們不但不會強行剝奪他們的土地,還會通過清查田畝,重新進行土地確權,保護其私有權益。”

“什麼?!”

“土地確權?”

“保護私有權益?”

蘇曜的話把衆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土地確權和保護私有權益,這些概念對他們來說太過新奇,一時之間竟難以理解。

也就只有王凌,聽慣了蘇曜那些稀奇古怪的詞彙,沒有過於震驚。

最終,還是司馬朗皺着眉頭開口:

“大將軍,這土地確權,究竟又是何意啊?”

“所謂土地確權,便是明確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其他權利的統稱。”

蘇曜說完,衆人臉上神情各異,多是似懂非懂之神色。

“這與那平常人家的地卷又有何不同?”荀攸問。

地卷,乃是秦漢時期土地和房屋交易的憑證。

由於當時紙張極爲珍貴,地券的製作也就更爲不易。

故而,當時的窮人多用木板,而富人則以石板刻制,再請當地亭長和主簿等司掌文墨的小吏見證後埋於地下,屬於早期的地契和房證。

但是,他既然是早期,那自然就着其極大的侷限性。

在打下了這麼多地盤,也處理過很多土地分配的問題後,蘇曜便一眼看出了其門道:

“現今民間所用地券,只是交易的憑證,而土地確權,是由官府出面,對所有土地進行全面清查、丈量、登記,給每一塊土地都確定合法的歸屬,並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契文書。”

“這可不是簡單的更新一下地券,而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更加規範和嚴謹的土地管理制度。”

衆人聽了,若有所思,那研究土地最多的司馬朗最先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大將軍,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百姓對其土地擁劃分有更明確的認識,朝廷還能借此機會摸清全天下土地的底細,便於日後的賦稅徵收和土地調配,真乃一舉多得的良策啊!”

郭嘉聽了也連忙點頭:

“而且,這土地確權,在我看來有效遏制土地兼併。”

“以往那些世家豪強,仗着自己在本地的權勢,翻雲覆雨,視地券如無物,肆意改動、侵吞百姓土地,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通過官府出面,立契留檔,明確土地歸屬,他們再想巧取豪奪,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面對郭嘉的興奮,荀攸則依然眉頭緊鎖:

“大將軍這計策雖好,但推行起來恐怕還是困難重重啊。”

主司文書工作的荀攸,幾乎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

“這天下土地何其之多,要進行全面清查、丈量,談何容易,更別提每戶都要立契留檔需要消耗的簡牘紙張了。”

“這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的消耗,哪裡是現在動盪時候咱們能實施起來的?”

“諸位可別忘了,眼下我們能控制的也就是這兩京司州之地罷了。”

“就這中原世家和關中的世家們也未必會全心配合。”

“到時候咱們外面火還沒滅,家裡再生一些戰火,別說推行改革了,這新朝廷能不能立住那怕還要兩說。”

“依在下之間,眼下還是應以穩字當先,一切可能引起爭端的政策都要不急推行,待到天下平定的時候再實施纔是明智之策啊。”

蘇曜靜靜地聽完荀攸的話,並未立刻反駁,而是走到窗邊,望着窗外逐漸恢復生機的安邑城,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公達所言,不無道理。”

蘇曜緩緩開口:

“推行均田制與土地確權,建立一套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確實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非一日之功,而且可能會讓本就心存不滿的那些世家更加反對激進。”

“但是呢,我們也絕不能因噎廢食,眼睜睜看着土地兼併的問題日益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不加以干涉。”

“這個問題絕不能拖到天下平定後才着手解決,因爲土地兼併正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源之一。”

“昔年世祖重興漢室,挽狂瀾於既倒,在短短十二年便掃平四方割據,開光武中興,功勳卓著,功業彪炳。”

“但是,在這其中,他便是爲了穩固統治,爭取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土地問題上多有妥協,以至於矛盾積累至今,終釀這不可挽回之禍也。”

言畢,蘇曜轉過身,目光依次掃過衆人,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如今,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

“倘若不趁現在我們手握兵權、民心所向的時候進行改革,日後待天下安定,世家豪強重新站穩腳跟,我們想要推行改革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蘇曜的話語擲地有聲,他的決心讓在場衆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王凌。

這位年輕的錦衣衛長官,先整了整衣冠,然後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

“凌才疏學淺,承蒙大將軍錯愛,委以重任,本不敢妄言。”

“然今聞大將軍壯志雄心,傾慕不已,此真乃救萬民於水火、挽大漢於將傾之良策也。”

“我錦衣衛人雖不多,卻皆是忠勇之士,凌願爲大將軍先驅,率麾下弟兄,深入民間,探查世家動向,但凡有敢違抗改革、暗中使壞者,定將其揪出,以正國法,爲將軍之志,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錦衣衛的率先表態把衆人看的都是一驚。

在這次平定河內與河東的亂局中,錦衣衛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尤其是荀攸,他更是摸着鬍子暗暗盤算。

大將軍蘇曜雖然看似行事不羈,常有跳脫之舉。

但是在大事決策上,卻常常多能先人一步。

這錦衣衛的設置,莫非就是爲了改革而做?

那大將軍這想法,怕還真不是一時興起之事啊

一念及此,荀攸頓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變換下立場了。

而就在荀攸沉思的時候,郭嘉則又先他一步,上前說道:

“大將軍高瞻遠矚,嘉深感佩服,推行均田制與土地確權,實乃扭轉幹坤、解民倒懸之宏略,然荀先生所慮亦有道理。”

“故而,依嘉之見我們不妨先在河東一地試行鋪開。”

“河東之地剛剛經歷戰爭和叛亂,土地大量荒蕪,世家豪強也幾乎都被連根拔起,正是推行大將軍政策的絕佳時機。”

“我們可以將抄沒的叛黨田產以及無主荒地都統籌起來,按照均田制的規則分配給百姓,同時開展土地確權工作。”

“如此一來,政策執行輕鬆,所耗資源也不至於無法承擔,待此地初見成效後,我們再河內、洛陽,以及其他地區推行,則事半功倍也。”

政策試點,這是蘇曜在過去就已經做過的事情。

對於新收服郡縣,改革三權分立,開設衛所等等蘇曜皆是一郡一策,防止出現劇烈動盪。

如今郭嘉提出均田制也先在河東試點,可謂正和蘇曜心意,他當即贊曰:

“奉孝此計,正合吾意也!”

“河東之地,經此大亂,百廢待興,恰是新政試行的上佳之選。”

“而且,想要更好的推行均田制,吏治清明尤其重要。必須要有一批清正廉潔、熟悉農事的官員負責具體實施,確保土地分配公平公正,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

“而之後開科舉考試,選拔出的官員正好可以派出一部分來這裡負責此事。”

“他們新官上任,尚無太多利益糾葛,更容易秉持公正之心。同時,輔以咱們現有的能臣幹吏,相互配合,必能將這試點工作做好。”

“大將軍英明。”

荀攸一拱手,讚歎道:

“新政初行,人心惶惶,這些新官初來乍到,行事無所顧忌,正可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而老臣們則能從旁輔佐,及時糾偏,確保新政平穩施行。”

“如此一來,既能爲科舉之途正名,新官經此歷練之後,亦將成爲新政擁磊,成爲新政日後推廣各地的中流砥柱。”

一見之前最反對此事的荀攸都轉變了態度,衆人紛紛點頭,對這一安排表示贊同。

見大家終於達成共識,蘇曜便立刻下令,緊鑼密鼓的在河東展開新政試點工作:

“爲了確保清丈田畝和人口普查的順利展開,我意在戶部之下,設統計司,專權負責此事。”

說話間,就在衆人震驚的目光下,蘇曜直接點名衛覬:

“河東之亂,衛氏一門立場堅定,忠心可嘉,伯覦功不可沒,且素有賢明,對河東當地也甚爲了解。”

“故,本將軍決定,由你來擔任這首任統計司司長,負責統籌河東地區的田畝與人口清查事務,你可願擔此重任?”

“我?統計司司長?!”

身爲河東本地世家,在這個聽衆人討論怎麼打壓世家豪強的會議上,他的立場不得不說是頗爲尷尬的。

故而,剛剛衛覬一直是提着小心,也不怎麼敢隨意發表看法,生怕惹來災禍,被人秋後算賬。

結果,他萬萬想不到,這時居然蘇曜會提起他的名字。

但很快,他眼中驚惶就被堅定與激昂所取代。

他定了定神,撩起衣襬,“撲通”一聲跪地,聲音洪亮且透着幾分激動:

“覬才疏學淺,承蒙大將軍厚愛,必當肝腦塗地,不負所托!”

第102章 死了?第784章 改旗易幟迎天兵第30章 想跑?第93章 嗜血的梟首魔第63章 亂起第1022章 蘇曜的真意第136章 發老婆第350章 勢不可擋,蘇君侯一力克城第971章 三路出擊討烏孫第39章 開路第439章 天兵掃四方第116章 咱們投了第681章 冠軍侯,酒池肉林?第775章 白波軍淒厲慘敗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918章 另有安排第139章 初露鋒芒第304章 蘇曜得神駿,月下斬張純(合章4K6)第59章 根本勸不住第117章 跪,都可以跪(加更)第276章 何進插手,強軍之路再起風雲波瀾第1083章 大漢中亞新城第233章 徐晃戰呂布第346章 驚聞噩耗,白馬長史受困第647章 終成空一場?第680章 才女的苦惱第423章 奇巧技震驚京師第67章 作用第1036章 女王的請求第778章 諸侯反蘇風氣,北方狼煙遍地第841章 再奪城第887章 陪你玩玩(合4K4)第154章 送驚喜第314章 後方震驚,蘇曜速推無懼兵糧寸斷(第334章 聚英豪羣星薈萃第725章 羣臣被困陷阱,董卓公開弒君第308章 蘇君侯北伐當先鋒,王國相身陷河間第937章 表裡世界第713章 神兵天降,殘肢斷臂橫飛第820章 法不容情,蘇曜拒不妥協第315章 盧奴危機,反賊人心惶惶兄弟鬩牆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331章 大加封賞,蘇曜督戰北疆(4K5)第362章 前線將士拼殺敵,後方人員考慮多第304章 蘇曜得神駿,月下斬張純(合章4K6)第180章 黑山張燕第13章 發財的煩惱第454章 太陽底下無奇事第86章 空手套白狼第511章 袁氏借力施策,宦官一敗塗地第177章 山窮水盡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744章 當街施暴,紅兒英勇負傷第333章 蘇君侯開府設官第128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加更)第561章 真滑頭也第631章 這天變了第943章 要西域永爲漢土第164章 激戰向陽道第625章 蘇曜的小手段第127章 沒有那個必要第325章 蘇曜英名遠播,幽州望風而降第205章 亡命第720章 西涼軍自相殘殺第640章 袁紹變臉,洛陽事終(5K6)第448章 蘇君侯戰後探訪第1032章 稍許的歡愉第356章 烏桓歹計斷腹心,漢將兇猛破敵陣第607章 殺戮時間到!第828章 定鼎之戰爆發(合章)第102章 死了?第1042章 大獲全勝,安息北路大軍折戟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522章 董卓的拉攏第664章 猛虎落網?第103章 勸你不要不識好歹!第687章 青春風暴第709章 董越設伏天險,蘇曜提刀上陣第440章 公孫昭大逃亡第825章 此誠乃聖王之策也第494章 給你一個機會第81章 懂事第495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451章 掃胡除賊第881章 一點小禮第570章 噩夢再現,血崩時刻到來第166章 屠戮第266章 關內侯神威破敵陣,三兄弟合力戰烏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536章 風雲際會羣雄起(上)第1083章 大漢中亞新城第755章 公主臨朝,羣臣圖窮匕見第67章 作用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889章 袁忠絕望第242章 甕中捉鱉?第997章 進擊的巨獸第251章 百官逼宮求迴鑾,君臣對峙夜未央第312章 威脅無效,蘇曜一箭定乾坤第684章 冠軍侯,濾鏡深重
第102章 死了?第784章 改旗易幟迎天兵第30章 想跑?第93章 嗜血的梟首魔第63章 亂起第1022章 蘇曜的真意第136章 發老婆第350章 勢不可擋,蘇君侯一力克城第971章 三路出擊討烏孫第39章 開路第439章 天兵掃四方第116章 咱們投了第681章 冠軍侯,酒池肉林?第775章 白波軍淒厲慘敗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918章 另有安排第139章 初露鋒芒第304章 蘇曜得神駿,月下斬張純(合章4K6)第59章 根本勸不住第117章 跪,都可以跪(加更)第276章 何進插手,強軍之路再起風雲波瀾第1083章 大漢中亞新城第233章 徐晃戰呂布第346章 驚聞噩耗,白馬長史受困第647章 終成空一場?第680章 才女的苦惱第423章 奇巧技震驚京師第67章 作用第1036章 女王的請求第778章 諸侯反蘇風氣,北方狼煙遍地第841章 再奪城第887章 陪你玩玩(合4K4)第154章 送驚喜第314章 後方震驚,蘇曜速推無懼兵糧寸斷(第334章 聚英豪羣星薈萃第725章 羣臣被困陷阱,董卓公開弒君第308章 蘇君侯北伐當先鋒,王國相身陷河間第937章 表裡世界第713章 神兵天降,殘肢斷臂橫飛第820章 法不容情,蘇曜拒不妥協第315章 盧奴危機,反賊人心惶惶兄弟鬩牆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331章 大加封賞,蘇曜督戰北疆(4K5)第362章 前線將士拼殺敵,後方人員考慮多第304章 蘇曜得神駿,月下斬張純(合章4K6)第180章 黑山張燕第13章 發財的煩惱第454章 太陽底下無奇事第86章 空手套白狼第511章 袁氏借力施策,宦官一敗塗地第177章 山窮水盡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744章 當街施暴,紅兒英勇負傷第333章 蘇君侯開府設官第128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加更)第561章 真滑頭也第631章 這天變了第943章 要西域永爲漢土第164章 激戰向陽道第625章 蘇曜的小手段第127章 沒有那個必要第325章 蘇曜英名遠播,幽州望風而降第205章 亡命第720章 西涼軍自相殘殺第640章 袁紹變臉,洛陽事終(5K6)第448章 蘇君侯戰後探訪第1032章 稍許的歡愉第356章 烏桓歹計斷腹心,漢將兇猛破敵陣第607章 殺戮時間到!第828章 定鼎之戰爆發(合章)第102章 死了?第1042章 大獲全勝,安息北路大軍折戟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522章 董卓的拉攏第664章 猛虎落網?第103章 勸你不要不識好歹!第687章 青春風暴第709章 董越設伏天險,蘇曜提刀上陣第440章 公孫昭大逃亡第825章 此誠乃聖王之策也第494章 給你一個機會第81章 懂事第495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451章 掃胡除賊第881章 一點小禮第570章 噩夢再現,血崩時刻到來第166章 屠戮第266章 關內侯神威破敵陣,三兄弟合力戰烏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536章 風雲際會羣雄起(上)第1083章 大漢中亞新城第755章 公主臨朝,羣臣圖窮匕見第67章 作用第480章 英雄遲暮第889章 袁忠絕望第242章 甕中捉鱉?第997章 進擊的巨獸第251章 百官逼宮求迴鑾,君臣對峙夜未央第312章 威脅無效,蘇曜一箭定乾坤第684章 冠軍侯,濾鏡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