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木鹿城,花園廣場。
當尼薩城之戰大捷的消息傳來時,蘇曜正與阿米娜和莎菲婭兩人騎乘在獅鷲背上,剛剛檢視完東方新開闢的西域商道。
蘇曜左擁右抱着大小兩個美人,坐在近日纔打造好的可以乘坐三人的特製鞍座上,剛一降落就見舉城歡騰,百姓們自發涌上街頭,敲鑼打鼓,高呼“萬王之王萬歲”。
張遼、魯肅等文武重臣早已在廣場等候,見蘇曜落地,立刻上前見禮稟報:
“啓稟聖主,巴赫拉姆將軍不負衆望,九日時間即破尼薩城,斬安息親王首級,獻俘八千餘衆”
蘇曜伸手接過魯肅雙手呈上的戰報,目光掃過上面那密密麻麻的戰果清單後,頓時哈哈一笑:
“好好好!”
“巴赫拉姆將軍果然不愧亞美尼亞雄獅之名,乾的漂亮!”
莎菲婭聽到父親攻破安息故都的消息,也是激動得紅了眼眶,緊緊攥着蘇曜的衣角:“做到了,父親他他做到了!”
蘇曜低頭看向莎菲婭泛紅的眼眶,揉了揉她的腦袋:“怎麼樣,我早說過你無須擔心吧。”
“孤的眼光,從來就沒有不準的時候!”
其實早在數日前,也即巴赫拉姆破城的當天,蘇曜便從系統地圖上知道了這個消息,故而他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今日無非是等一個確定的戰果清單罷了。
但這份戰報對莎菲婭來說卻是意義非凡。
少女用力點頭,眼眶淚珠悄然滑落——那既是喜悅之淚,也是釋然之水。
自其父親歸順以來,她日夜懸心,生怕這位“亞美尼亞雄獅”會折戟沉沙,尤其是父親出征前還信誓旦旦的立下是日之限的軍令狀,更是讓她提心吊膽,這幾日幾乎是茶飯不思。
而如今大捷傳來,懸在心頭的巨石總算是落了地。
阿米娜適時握住莎菲婭的手,柔聲道:“妹妹該高興纔是。將軍立下如此大功,聖主定會重重有賞,往後咱們腰桿也能挺得更直些。”
阿米娜用的是我們一詞,這倒沒有用錯。
相比於強勢和陌生的,甚至無法正常溝通的漢人與東方遊牧民,巴赫拉姆對於木鹿城的這些安息歸降者來說,纔是真正的自己人。
即便是安莫提和德納姆等對巴赫拉姆不對付的人,在這時也不得不承認,這支綠營軍的勝利總算是挽回了些安息人的面子,讓他們能擡起頭來,不再是一事無成的廢物形象。
僅就這一點來說,所有安息人都是利害一致的。
“謝謝聖主,謝謝王妃。”
莎菲婭拭去淚痕,從獅鷲上下來,對着蘇曜深深一揖:
“若非聖主信任,父親斷無今日之功。小女代父親謝過聖主隆恩!”
蘇曜抱着阿米娜跳下獅鷲,扶起少女,目光穿過了廣場上歡呼的人羣,投向西方連綿的科佩特山脈:“巴赫拉姆將軍大捷,乃是我大漢聯軍的榮耀!傳令下去,全城歡慶一日,次日即遷移行營,孤要親自在尼薩城舉行慶功大典,爲巴赫拉姆將軍授勳!”
什麼?!
遷移行營?
蘇曜話音一落,文武百官俱是神色一愣。
所謂遷移行營,不過是個簡要的說法,在安息人的翻譯口中,這句話說的則是遷移行宮。
沒錯,隨着尼薩城這座安息舊都的攻克,蘇曜準備把中亞的統治中心由木鹿遷移過去。
這對於許多剛在木鹿城安頓下來的人來說,不吝於一個重大打擊。
而且遷移行政中心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眼下正值冬季,實在不是個好時機。
但蘇曜下一道命令則直接堵死了他們。
對安息帝國首戰,也將隨着“遷都”暫時告終。“哦?”
“要停戰了?”
衆人竊竊私語,許多家在泰西封的人則臉色蒼白。
確實,這裡離已經夠遠,再往西跨越山脈的進攻將非常困難。
漢人就此止步,那也是情理之中。
只不過這樣一來,那些之前歸降的人,地位就將變得非常尷尬。
“停戰並非終戰,只是暫時中場休息。”
在蘇曜發言後,魯肅當即出面解釋。
尼薩城攻克後,漢軍短期戰略目標已經達成,隨着深冬臨近,正好給大軍放假休整一下。
同時,隨着統治中心的遷移,要全力將尼薩城建成一個合格的後勤基地,把尼薩-木鹿-貴霜和西域的幾條補給線建立起來,以爲開春後的全面滅國戰爭做好準備。
魯肅的話音剛落,廣場上的議論聲便漸漸平息。衆人這才明白,所謂的“停戰”並非退縮,而是一場更深遠的佈局。那些家在泰西封的歸降貴族臉上的蒼白褪去些許,眼神中多了幾分思索——若漢軍真能在開春後一舉蕩平安息殘部,他們這些“前朝遺民”反而能借着歸降的先機,在新朝謀得一席之地。
於是乎,在一日的放縱之後,蘇曜宮廷的便開始了大遷移的行動。
除了發往遠東漢地獻於皇帝的奇珍和典籍文物外,一車車糧草、黃金還有各種文牘資料,被源源不斷地起運,送往尼薩城。
張遼騎着戰馬,率領幷州騎士們在前開路,爲遷徙的隊伍指引方向,魯肅與安莫提和德納姆等安息降官們坐鎮中軍,調度隊伍,同時監督命令工匠們沿途修建一個個漢家驛站,將源自洛陽的路網一路鋪展到漢軍所及的地方。
這套驛站系統是絕對領先時代的軍事後勤體系,每三十里設一驛站,配備快馬、補給和驛卒。
在大量遊牧良馬的支持和北方草原平定的功效下,這套驛站網絡運轉效率驚人,軍情傳遞速度終於達到了平均六百里速度和極限的八百里加急。
蘇曜騎在獅鷲背上,俯瞰着這條逐漸成形的“絲綢之路”,眼中露出自信的笑容。
莎菲婭坐在他身前,興奮地指着地面蜿蜒的隊伍:“聖主您看!那些商隊也跟上來了!”
果然,在軍隊後方,除了他從中原帶來的西域開發公司商隊外,自發跟隨的商隊已經形成長龍。
西域胡商、粟特人、甚至遠道而來的天竺商人,都敏銳地嗅到了新商機的氣息。
“這就是孤要的效果。”蘇曜滿意地點頭,“戰爭開路,商貿跟進,勝利不止,財富不絕。”
“只要我們能保證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那麼這些商人們就會自發的爲我大軍提供補給,將世界各地的糧食帶來我的軍營。”
“而我付給他們的,不過是繳獲的戰利品和戰敗者的財富罷了。”
這就是蘇曜的滾雪球。
仗打到今天,蘇曜已經完全不需要漢地的補給,純靠當地周邊的支持就可以自立。
不過也正因此,他差不多也是時候該回一次洛陽了。
而這次冬季休戰期,就是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