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

‘元祐大典’這個大餅,在一開始,其實是趙煦畫出來吸引支持的。

噱頭大於實際!

甚至可以說,就是個態度而已!

這個事情,其實過後不久,很多朝臣也都反應了過來。

所以,熱度很快就降了下去。

甚至都沒有人再提這個事情。

因爲,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完成這樣一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的皇皇鉅著。

以彼時大宋捉襟見肘的財政和高度市場化的藏書經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爲世面上,隨便一本上些年頭的古書,價格都在十幾貫以上。

若是孤本、珍品……

那就只能看開價的人的心情以及購買者的財力。

大相國寺每月初一十五的萬姓交易大會上,孤本古籍和珍本的價格,就從未低於一百貫。

更不要說編書本就是耗費巨大的工程。

旁的不說,元祐字典書局成立兩年多就花掉了十八萬貫!

就這還是張方平節省着花的緣故,不然,要換個類似蒲宗孟這樣的大臣來主持書局。

別說兩年十八萬貫了!

一年都未必夠!

而元祐字典這樣的文化工程的開銷,少說也是元祐字典的十倍以上!

彼時的大宋財政,拿得出這筆錢嗎?

拿不出!

打死都拿不出!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從今年開始,大宋的財政收入明顯增加。

別看章衡天天哭窮,這也沒錢,那也沒錢。

但事實就是,今年大宋的財政淨收入,很有可能突破七千萬貫!

比之去年六千五百餘萬貫,再次增加了將近五百萬!

大宋財政將實現了連續三年的淨增長!增速之快,更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雖然,依然需要將超過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拿來養軍隊和官員。

還得拿出一大筆錢去填去年陝西各路因爲戰爭、賞賜導致的虧空。

但,按照這個增速,可能明年朝廷就有錢來搞元祐大典了。

曾經遙不可及的大餅,眼看着就要變成現實。

朝野內外,誰還坐得住?

士大夫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

而元祐字典這個餅,全部囊括!

只要參與其中,哪怕有個名字,也足可讓族譜單開一頁!

若能在其中佔據一個重要位置,那麼……與歷代名臣比肩,不在話下。

倘若能成爲書局的核心,那麼太廟在召喚,甚至……還有機會在未來進文廟,與孔子、孟子等先聖並列,接受萬世香火祭祀!

從而實現,士大夫們的最終理想——真正的永垂不朽!

這誰頂得住?

反正,馮京是頂不住一點的!

在心中深深吸了一口氣,馮京迅速的覆盤了一遍,這些日子他在家看過的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上刊載的文章。

從六月丙戊開始,一個個標題,在他腦海中劃過。

忽地……

馮京的腦中浮現了一篇刊載在汴京義報上的文章標題——胥吏害民何時休?

作者署名是‘恩祖’。

而傻子都知道,呂惠卿號恩祖。

所以,這篇文章是呂惠卿的手筆。

馮京之所以想到這篇文章,是因爲他對這篇文章的印象很深刻。

不是因爲他說的有道理。

而是太怪了!

一直以來,呂惠卿此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當簡單直接——殺,殺就完事了。

就像他在對西賊問題上的態度——殺光所有党項人,西賊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也如他當年在變法上的激進態度——只要把所有反對派,統統趕出朝堂,那麼,變法就一定能夠成功!

而那篇文章,署名恩祖的呂惠卿,卻不復曾經的激進。

他甚至沒有喊打喊殺。

而是提出了一個關切的問題——自古以來,胥吏害民,弊病已久,歷代皆無良策!

原因是什麼呢?

這實在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啊!

且,他還認爲,即使將開封府的公考制度,推行到整個開封府,也未必能夠真的革除胥吏的弊病。

至於推廣到整個天下?

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爲,沒有這麼多的士子!

於是,他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爲什麼,汴京城的公考能夠成功?

幾乎通篇都是在提問題,很少下結論。

這很不呂惠卿!

所以,當時馮京看完後就感覺奇怪:“這福建子怎麼改性了?”

是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呂惠卿這個福建子,居然不喊打喊殺,反而開始探討胥吏的弊病和思考解決之道了。

怪!

太怪了!

如今想來……

文章大概肯定是呂惠卿寫的!

因爲用詞習慣和文風有着濃濃的呂惠卿風格。

但,內容恐怕並非呂惠卿的思考。

而是……

馮京擡起頭,看向自己身前,他嚥了咽口水,感覺心臟在撲通撲通的劇烈跳動着。

就像當年,他在禮部試後的放榜日,與諸多士子,一起擠在皇榜下,等着朝廷公佈禮部試的名次一樣。

而馮京知道,時不我待,他必須爭分奪秒。

不然,一旦張安道那老匹夫反應過來,他就完蛋了!

因爲,沒有人能在引經據典的爲天子的政策論證合法性方面超過這個老匹夫!

人家是行走的崇文院!

腦子裡裝滿了,大宋一朝歷代故事和歷代先帝的寶訓!

於是,他來不及思考清楚,就持芴拜道:“陛下……”

“老臣以爲,公考之制,固然是千古聖政……”

“然而,若要推廣到整個開封府,臣恐難以施行!”

“因爲……”他擡起頭,毫不猶豫的抄了呂惠卿的作業:“很可能,並無這許多士子可用!”

“臣曾於仁廟嘉佑八年,任爲權知開封府,對開封府府界之中的情弊,略有了解……”

“臣乞對於陛下!”

然後,他就看到了身前的少年官家,微微頷首,溫柔的說道:“有勞節度……”

馮京大喜,他知道,自己賭對了!

於是長身而拜後,開始在御前掰着手指頭,將開封府府界諸縣、鎮的胥吏數量,做起了介紹。

儘管如今距離他擔任權知開封府,已過去了二十幾年。

但大宋朝的情況就是,很多事情,幾十年都可能不會有什麼變化!

即使這中間經歷王安石變法和元豐改制這樣的歷史大變局。

但基層的情況,卻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化。

畢竟,過去要多少人幹活,現在應該也要這麼多人才能把活幹完。

不可能王安石一來,官府效率就能夠憑空提高。

馮京一邊說,一邊高速運轉着自己的大腦。

當他說完最後一組數據的時候,他就已經有答案了。

“陛下,開封府府界諸縣、鎮,需吏員數以千計……”

“且多數吏員,不似汴京城這般,只需要在汴京內外諸廂用事……”

汴京城纔多大?

哪怕算上新城外的九廂十四坊,面積也不如府界的一個縣。

“況汴京百姓,皆爲城郭戶,而府界百姓,則多爲農戶……”

“城郭戶,見多識廣……農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數目不識丁……”

趙煦聽着馮京的話,在心中暗暗點頭。

不得不說,這老登確實是懂基層的。

城市與農村,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兩個世界!

用城市的思維去思考農村的問題。

等於刻舟求劍,註定沒有結果。

所以……

公考這個目前只適合在汴京城這種人口衆多,經濟發達,商業興盛的城市中實行的制度,註定無法落實到廣大以小農經濟爲核心的州縣。

旁的不提,就一個事情,就足以讓那些公考出來的士子望而卻步——那些偏遠貧困,窮山惡水的鄉村!

想叫士人們,進入鄉村基層,去與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打交道?

怎麼可能?

就算有人願意,那也必然只是少數。

而在這少數人中,又只有少數能適應他們的工作。

同時,公考制度的特殊性,也將使得,公考招錄的士人,存在極大的流動性。

他們不是胥吏,不會一直留在基層。

如今的農村,也缺乏留下人才的理由。

趙煦用着希冀的眼神,看向馮京,輕聲問道:“所以……”

“節度可有良策救此弊病?”

“臣萬死斗膽進言……”馮京持芴頓首再拜:“臣愚以爲,若要救此弊病,非兩足並舉不可!”

“一者,公考也!”

“以公考拔擢道德之士,進用君子正人,而用於諸縣、鎮,用於諸吏之首……”

“所用者,正風氣,倡仁義,宣教化於鄉野,布聖德於四方!”

“還有呢?”趙煦上前一步,目光灼灼,盯着馮京,鼓勵着他說出他想說的話。

馮京腦海中回憶着,呂惠卿的文章中所發出來的問題。

爲什麼公考可以在汴京城成功?

除了呂惠卿所列出來的原因外,年輕的時候,曾在飢寒中游歷四方,在顯貴後,又差點把京兆府的地皮都刮乾淨,讓自己落下一個‘錦毛鼠’的外號的馮京心中清清楚楚。

胥吏,爲什麼無人能制?

除了他們肯幹那些士大夫不肯幹的髒活累活,填補了權力的真空外。

最大的原因,是因爲他們無敵!

在政治上無敵!

因爲他們幾乎沒有上升空間!

於是,有司只能拿捏某個胥吏個體,卻無法拿捏胥吏這個羣體。

所以,必須要破除胥吏這個羣體的無敵金身!

那要怎麼才能破除掉胥吏們身上的無敵金身呢?

馮京知道答案。

但……

他同樣知道,一旦說出口,他就很可能被無數人指斥。

所以,選擇就在他心中!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

怎麼選呢?

馮京輕笑一聲,這還需要考慮嗎?

第945章 輿論(3)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93.第91章 烈火烹油213.第203章 養女第965章 文彥博:這是撥亂反正!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922章 鐵錢與鉅艦第944章 輿論(2)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433.第410章 宋誓(2)第628章 輿論造勢第920章 蔡京履任廣西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968章 人事第501章 出幸文府(2)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931章 扶持買辦(3)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第5章 心動的皇后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469.第445章 戰後(1)第617章 御前會議(2)第892章 諸部歸心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882章 崩壞的日本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944章 輿論(2)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959章 民心第43章 茶藝大師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952章 蔡確回京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第756章 除拜(2)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第1004章 進擊的呂惠卿(2)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885章 王大斧,王舜臣!人形自走加特林?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第789章 最佳的使遼人選:蘇軾第568章 見賢思齊第675章 默許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第561章 封賞(2)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97章 西北狼煙(2)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856章 孤家寡人第662章 作爲調查員的趙煦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第843章 流血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184.第175章 迂迴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第993章 宋用臣回京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1015章 放榜(1)288.第274章 兩宮:又有人要來欺負我們孤兒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959章 民心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第761章 判律學第607章 戰局(1)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第805章 呂惠卿的恐懼第930章 扶持買辦(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
第945章 輿論(3)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93.第91章 烈火烹油213.第203章 養女第965章 文彥博:這是撥亂反正!第1025章 向高王學習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922章 鐵錢與鉅艦第944章 輿論(2)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433.第410章 宋誓(2)第628章 輿論造勢第920章 蔡京履任廣西第887章 向太后要撤簾第968章 人事第501章 出幸文府(2)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931章 扶持買辦(3)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第5章 心動的皇后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469.第445章 戰後(1)第617章 御前會議(2)第892章 諸部歸心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882章 崩壞的日本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944章 輿論(2)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959章 民心第43章 茶藝大師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952章 蔡確回京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第756章 除拜(2)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第1004章 進擊的呂惠卿(2)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885章 王大斧,王舜臣!人形自走加特林?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第789章 最佳的使遼人選:蘇軾第568章 見賢思齊第675章 默許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第869章 文彥博成了工商業鼓吹者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第561章 封賞(2)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97章 西北狼煙(2)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856章 孤家寡人第662章 作爲調查員的趙煦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第843章 流血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184.第175章 迂迴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第993章 宋用臣回京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1015章 放榜(1)288.第274章 兩宮:又有人要來欺負我們孤兒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959章 民心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第761章 判律學第607章 戰局(1)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第805章 呂惠卿的恐懼第930章 扶持買辦(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