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

與此同時,隨着各地鎮守的司馬、都督各自回返建業城內,在吳王府的大殿之內,舉行了一場小朝會。

“吾等拜見吳王。”堂中,一衆文武紛紛俯身下拜。

陸子崢一眼看去,揚州司馬徐庶、徐州都督張遼、青州都督臧霸、荊州司馬呂蒙、益州司馬蒯越、交州司馬吳憲、涼州刺史韋誕,水師大都督朱桓、漢中都督趙雲、長江水師都督周泰,淮河水師都督朱治,南陽都督徐晃,幾乎都是一方封疆大吏。

此刻他們全部匯聚在此處,劉奇第一件事情便是命戴良宣讀對他們的封賞,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將隨行從各州攜來的貢品呈上,足足堆滿了吳王府一個後院的貢品。

“諸位免禮平身罷。”劉奇雙手虛擡一下,一衆羣臣便紛紛起身。

戴良上前一步,高聲道:“坐。”

一衆羣臣紛紛落座兩側,左側內閣四名大臣,六部尚書爲首,右側則是以太史慈爲首的一衆武將。

“今日孤邀諸位前來,非要讓爾等之中一些人等候到爾等全部回返建業再舉行議事,只是爲一件大事。”

場中文武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卻都不做聲,靜靜地聽着劉奇的下文。

“這頭等大事便是五年不戰。”

“五年不戰?”聞言,一衆武將面色紛紛大變。

卻見徐晃擡腳出列,“主公,吾軍今歲橫掃益州、涼州、青州、南陽之地,劉備、孫權、馬騰、韓遂、袁譚、曹操皆非吾軍之地,如今正是進軍中原,橫掃天下,匡扶漢室的大好良機,爲何要放任北地諸侯休養生息?”

堂下,一名兵部主事出列答道:“公明將軍,汝可知,吾軍欲進軍關中、中原之地,須得至少數萬鐵騎,而訓練鐵騎,製造騎兵所用的制式甲冑和兵器便須兩三載,更何況吾軍並無過多善騎的士卒,尚需軍中諸位善統帥騎兵的將軍操練方可,這一來二去,怕是便要三四載方可一戰罷。”

徐晃冷冷地掃了他一眼,“荒謬,在堂內的都是吾江東上將,文遠將軍、子龍將軍、子義將軍,哪一位不是擅長統帥騎兵之猛將,他們操練騎兵,不過一年半載便可成軍,二三載之內,必可一戰,吾以爲最多三載,吾軍便可囤積糧草,整頓大軍,揮師北上,若是再晚,等曹操攻下幽州,孫權整合幷州、關中之力,劉備得豫州之後休養生息,吾軍再次北伐,三面受敵,必將深陷今歲多面受敵之危。”

“末將附議,自古征戰,多面作戰便是兵家大忌,主公,吾等軍中戰將皆以爲可戰,主公昔日亦是沙場勇將,應當知曉吾江東軍百戰百勝全賴吾等不畏死亡,用於先登之故。”臧霸抱拳出列喝道。

“主公,吾等請戰。”

“主公,莫要休整五載,吾軍兒郎,二三載便可再赴疆場。”

聞言後,便是朱治也踏步出列,“主公,吾淮河水師二三載之後便可得兩萬水師精銳,到時可掩護大軍北上,提前搶佔汝南各縣,吾軍長驅直入,幾面出兵,可順勢強取淮北之地,隨後進佔中原。”

劉奇苦笑一聲,他的目光轉向張昭,卻見張昭出列,“諸位將軍且稍安無燥,吾等並非阻攔諸位將軍沙場建功,諸位將軍能征善戰,天下皆知。可吾江東各州之地,青州飽受黃巾之亂,如今因新建水師、鐵騎之因,財政短缺,此前一月由國債劵得來的一萬萬錢已經撥往青州,屯田和組建騎兵、水師之事,當提上行程,更何況,還有沿海的造船坊和工匠坊需要開支,怕是這一萬萬錢亦不過杯水車薪,如今吾江東治下早已錢糧短缺,若非吳王將府內日常所用全部捐出,怕是早就入不敷出。”

“此外,涼州之地,土地貧瘠,水稻不能種植,大多隻能從蜀州、西域尋來耐旱之物種植,但涼州一二百萬之民仍舊缺衣少食,糧食大多全靠益州、荊州調撥。”

說着,張昭擡腳走到堂內,當着一衆武將從袖子裡取出一份奏摺,攤開之後朗聲念道:“今歲三月,由吾吾部自各州郡統計百姓糧食和各州郡府庫存糧情況,涼州之地,今後兩載還需各州提供三十萬石糧草。”

“青州之地,尚需此後二載每歲提供二十五萬石糧草,交州各地此後二載尚需每歲提供三十萬糧草。”

“此外,吾荊州、益州、徐州三州之地所耕種餘糧方可供給數州所用,揚州六郡之地餘糧方纔可入庫作爲軍需所用。”

“此外,吾江東已有近三十萬大軍,常備兵馬大多都是屯田兵卒,可戰時大多都已徵調,徵調之後,錢糧負擔太大,吾軍倘若幾面爲戰,只怕吾軍財政仍然撐不過太久。”

話音剛落,便見張遼雙眉微皺着出聲,“張尚書,交州爲朱桓將軍發現野生水稻之後,培育出不少水稻,如今大面積種植,二十餘萬蠻越之民負責耕種,開拓馳道,如今有海魚、有稻米,有慄米,已種植一二載,爲何還不夠交州一二百萬之民所需?”

張昭淡淡地看着張遼,“文遠將軍可知,如今交州已有近三百萬之民,吾軍此前一二載先後從交州山林之中遷移數十萬之民入交州各郡安置,開墾山林,田畝增多,但修建馳道的二三十萬蠻越精壯,每日要吃多少糧食,文遠將軍可知?”

“三十萬石糧草,還是交州之地商稅除外之說,若是細算之下,每歲調入交州糧草只怕不下於七十萬石。”

聞言,場中一衆武將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吾張子布所言不爲其他,只是告誡諸位將軍,主公如今之意,是不輕易與北地諸侯開戰,一旦開戰,必先以雷霆之勢攻下一家,曹操渡黃河北去,陳留僅留荀攸鎮守,棄天子於不顧,吾軍頭等大敵便是那劉備、孫權,爾等以爲,這兩家,吾軍該先滅何人?”

聞言,堂內又掀起了一陣爭論。

“孫權南陽以北有武關、函谷關,漢中西面有陳倉天險,吾軍想從左馮翎攻入長安,亦需與孫權鏖戰一場,可歷經武都之戰後,西涼鐵騎元氣大傷,想來他們也不會輕易出戰纔是。”

“然也。”

“如此倒不如攻打劉備,吾軍一路以呂蒙都督五萬荊州大軍匯同南陽徐晃都督之兵,兵發潁川,一路渡河北上,以淮南軍攻打淮北,再引一軍從青州南下濟北郡,一路大軍從彭城國殺向豫州腹地,四路匯合,足以滅劉。”

劉奇頓時哭笑不得,這羣將軍,又將這朝堂之上當成了議事的軍帳。

“諸位,五年不成開戰,是爲籌備吾軍軍糧,組建騎兵、水師,而當務之急,亦有兩件。”

隨着劉奇一開口,殿內再次陷入沉默。

“其一,便是打通西域商道。”說着,他掃視一眼堂下武將末座的一人,“張任出列。”

“末將在。”穿戴着甲冑的張任面上一臉嚴肅,他投靠劉奇,還是因爲那半道上被人劫持的老驛卒。

“孤拜汝爲西域都護使,自行組建羌人騎兵和漢人大軍出涼州,往西域而去,於舊址駐紮西域,配合涼州之兵,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回稟主公,涼州羌人勢大,更何況北地還有不少胡人部落,若是吾出涼州西去,只怕會面臨不少胡人圍攻,涼州兵鎮守安定、武都、之地,分兵把守已是疲憊,那孫權命馬騰韓遂屯兵於涼州之地,若是抽調涼州之兵,只怕他們勢必來襲。”

劉奇輕笑一聲,目光一掃,落到殿內趙雲身上,“子龍,吾且問汝,倘若敵軍一路出陳倉,一路出左馮翎,分兵攻打安定、武都,汝該如何?”

趙雲輕笑一聲,“一二載之內,末將只能策應涼州之兵,三載之後,末將或可憑漢中之兵與其交戰,倘若孫權並非舉二州之地兵馬而來,末將必能勝之。”

西涼鐵騎善戰,但趙雲並不認爲自己靠着白馬義從操練之法操練了三四年的騎兵還不能和他們一戰,他擁有更爲精良的甲冑兵器,還有馬鐙馬蹄鐵,還有在馬背上作戰更爲犀利的連弩。

“至於西涼軍,在整合這個歸降的郡縣之兵後,韋刺史,如今涼州之兵有多少?”

韋誕一臉忐忑地出列朝着劉奇一輯,“回稟吳王,此前龐統都督麾下之兵便有五萬之衆,如今整合各郡縣之兵當有六萬餘衆,其中剔除了不少屯田兵和老弱病殘,但吳王此前已命各羌族部落徵召五萬胡騎,那涼州可調動之兵便達十一萬之衆。”

“其中能抽調的也就是那五萬胡騎罷。”劉奇一手撫須,目光看向張任,“若再給汝五萬胡騎隨行護送商隊,若有危難之際給汝援助,張任,汝可敢嘗試收復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某將願往。”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張任心知這是一件不下於諸葛亮開拓南蠻的戰功,他自然滿心歡喜地接下來。

“此外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諸國,還有東海遼東以東,尚有三韓之國,大海以東,尚有邪馬臺國,都可商貿往來,作爲吾江東軍海上絲綢之路,此事朱桓、周泰、蔣欽、爾等水師都督須得好生護送沿海商船,平日裡操練士卒,便拿那些劫船的海盜下手。”

“喏。”

“兵甲一項,還有一事,便是吾軍的甲冑,原本老舊的甲冑,益州軍有藤甲、布甲、鐵甲、木甲,涼州軍更是多襖甲,今後吾軍統一配備鐵甲,至於棉花,從西域而來,如今已在涼州之地和江東各州適宜之地栽種,五年之內,必定讓常備的各營主力換上棉服,以禦寒冬。”

“財政一項,國債劵發行之後,可多組織商隊來往於兩河之間,通行於大海之上,絲綢之路打通之後,多派商隊,吾江東近兩千萬之民尚且缺衣少食,那何不將這些無用的玉石、鹽、茶葉、絲綢販賣往國門之外,換來金錢供養吾大漢子民?”

此言,原本在這些都督還未回返之前,吳王府的小朝堂之上還有不少年邁的儒士反對,畢竟重用商賈,會讓天下士族、百姓不滿。也有違大漢歷代制定的律法,只是,在毛玠從命之後,律法一項便失去了作用,在劉奇奪爵奪官十餘人之後,他們的田畝家宅空出來了,這吳王府內,也就無人反對了。

“牛耕、井車,打造水井之法,新式農具,新式稻種,但凡農用之物,需五載之內配備吾江東之下七州之地,此外,告訴諸位一件好事,吾揚州境內,除卻不能開墾的山林、湖泊、河流之外,所有耕地都已開墾完畢,如今揚州境內,幾乎每戶每家都已配備田畝。”

聞言,殿內文武羣臣紛紛朝着劉奇一輯,“恭喜主公。”

劉奇擺了擺手,“除此之外,水師改造戰船之事,亦要提上行程,吾軍水師,用於江河之中的戰船已難覓敵手,但行於大海之上的戰船,還需改進,不過此乃一二十載之功,或許歷代君臣亦難以彌補缺陷,但孤爲吾大漢日後繁榮昌盛,不得不爲之。”

“啪”,劉奇一隻手拍在案,目光看向堂外,“且將沙盤擡上來。”

“喏。”

不多時,擡着一個巨大沙盤的數十名軍士便先後入列,隨後,陸續走進來上百名軍士,他們先後將幾個沙盤拼接在一起,在堂內,赫然出現了一個幾丈方圓的巨型沙盤。

“諸位,這便是吾大漢疆域周邊的王朝,有夷人,有胡騎,亦有邪馬臺國這般島國,亦有極遠西域大陸之上強大的帝國。”

“孤在此五載之內,只需水師和鐵騎行經圖上與吾大漢疆域接壤的國土,爾等可能做到?”

一衆武將紛紛出列,“吾等遵命。”

“待匡扶漢室,天下一統之後,整頓河山,這些蠻夷宵小,都將如昔日之匈奴,將臣服於吾大漢鐵蹄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劉氏戰旗所制之處,孤要讓萬朝俯首。”

劉奇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之內,以戰養戰非他所願,休養生息,尋覓戰機方纔是他取勝之道。

第四百一十二章 哀牢侯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五百二十三章 魏太祖兵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淮北之戰——斥候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火爆場面第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逢林莫入,逢城莫困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戰孫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仁之死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兩百三十六章 鳳雛出仕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五百四十九章 去見曹操最後一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二十五章 折心之計第兩百四十二章 接舷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一陣,吾再相勸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一百二十章 曹操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二十一章 步鷙說許昭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五百三十四章 平亂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請主公赴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綿竹關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一百五十八章 烏雲踏雪知誰來!第四百零八章 望風而降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兩百四十五章 火燒赤壁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五百五十四章 涿縣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第兩百三十四章 桂陽太守黃忠第五百二十八章 明曹暗劉第七十章 太僕韓融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涿縣之戰(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四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發明系列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四百六十二章 轟動天下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兩百七十章 八歲讓梨的主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涿縣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十五章 被窩有人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兩百四十二章 接舷戰!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第一百一十六章 連環計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四百三十四章 諸葛灌湯包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陣營,進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
第四百一十二章 哀牢侯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五百二十三章 魏太祖兵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淮北之戰——斥候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火爆場面第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逢林莫入,逢城莫困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戰孫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仁之死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兩百三十六章 鳳雛出仕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五百四十九章 去見曹操最後一面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二十五章 折心之計第兩百四十二章 接舷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一陣,吾再相勸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一百二十章 曹操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二十一章 步鷙說許昭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五百三十四章 平亂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請主公赴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綿竹關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一百五十八章 烏雲踏雪知誰來!第四百零八章 望風而降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兩百四十五章 火燒赤壁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五百五十四章 涿縣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臥病中的周瑜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第兩百三十四章 桂陽太守黃忠第五百二十八章 明曹暗劉第七十章 太僕韓融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涿縣之戰(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四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發明系列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四百六十二章 轟動天下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將文丑第兩百七十章 八歲讓梨的主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涿縣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十五章 被窩有人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兩百四十二章 接舷戰!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第一百一十六章 連環計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四百三十四章 諸葛灌湯包第兩百六十六章 考場如官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陣營,進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