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

“喏。”考場內一百四十人齊聲應下。

“髮捲。”隨着喬玄帶着一大羣文吏走入考場之中,立即便有軍士上前,小心翼翼地接過試卷,一張一張地沿着庭院四周的考間順序發放。

陸議小心翼翼地接過考卷,將其在身前的案上放平,一開始,他對座下足有小腿高的椅子有些不適,但這已是第三場,在這等緊張的氣氛之下,他只能全神貫注地留意着試卷上的考題。

仍舊是十道題,只是,第一道,便讓他眉毛一挑。

“南海郡四會縣,正值晌午,兩名婦人互相拉扯着,摟着一個襁褓衝進縣衙。高瘦婦人言,這賤婦搶她兒子,矮胖婦人言,這兒子是她所生。縣長几番詢問考證,此二人無論嬰兒身上胎記、身長體重都能一一作答,縣長無法斷案,視爲鐵案。”

“鐺”擺放在庭院內的銅鑼一聲響,示意可以答題。

位居上座的喬玄一手撫須,含笑環視一眼庭院四周的士子,卻發現,這些傢伙大多都陷入苦思。

後院,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圍着一張石桌,在石桌上,擺着一張空白的試卷。

“世間哪有如此湊巧之事,此二婦必有內情,可將他們的夫君請來,分開審問,此案當可真相大白。”黃承彥一手撫須道。

龐德公一手撫須,“以吾看,這兩名婦人必是相熟相知之人,此孩童尚在襁褓之中,怕是出生不過一月。”

司馬徽饒有興致地看了他一眼,“龐兄此言有理,此二人倘若不是近鄰便是產婦與產婆,亦或者,奪子之婦,對其子早有覬覦之心。”

黃承彥眯着眼,“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怕是這婦人是想要其子延續血脈,當然,亦有可能,是因積年之間隙。”

“如何破之?”司馬徽不動聲色地問詢道。

聞言,龐德公和黃承彥眼中俱是一動。

司馬徽回身命侍者取來一盆清水,“不若,汝吾三人都將破題之策,默於桌上,如何?”

“善。”龐德公撫須大笑。

“善。”黃承彥拂袖擡手,將一根手指點落在清水之中,一隻手指落到石桌上。

另外兩人,俱是依樣畫瓢。

——

考場上,第一個含笑落筆的吾粲,他本是烏程縣的刀筆小吏,已在任上混過數載,自然通曉刑名之事。

“先遣人喚來二人夫君,分開詢問究竟,再命人往二人屋舍所在,詢問街坊緣由,論斷二人秉性……”只是,他答題有些過於謹慎,也難以跳出刀筆吏層層上稟的枷鎖。

第二個落筆答題的是顧邵,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斜對面的陸議,提筆寫下:“懸賞街坊鄰里,考察二人秉性,再以嚴刑逼供即可,欲奪子之婦,心中必有忌憚憂慮……”

第三人落筆的,赫然便是王基,他回想着腦中家兄往日裡對他的提點,提筆寫道:“可將其子交由二婦,各自撫養十餘日,命官吏於院外監視,明察暗訪,從旁人之口,知曉詳情……”

陸議思忖頃刻之後,徐徐提筆沾墨,緩緩落於漢紙上,“母子之情,血濃於水,此二婦之中,必有人心繫此子,若以刀斧加身,則可破之。”

與此同時,後院石桌上,三人停下寫字的手指,俱是看向另外兩人身前所寫。

黃承彥面色肅然地寫了一個“斬”字,龐德公寫了一個“情”字,司馬徽雙手環抱於胸前,卻是寫了一個“子”字。

“吾之斬字,殺心雖衆,卻可早日斷案。”黃承彥一手端着熱氣騰騰的茶杯笑道。

龐德公眯着眼,“吾這情字,若是時間母子,都逃之不過。”

司馬徽表情十分平靜,“看來,汝吾三人,俱是想到破案關鍵。”

“縣長爲一縣百姓之父母,若要明察暗訪,懸賞破案,假以時日,必能功成,只是,此乃春闈大考,若是長篇大論,怕是反倒落了下乘。”

“是極是極,此案考不倒那些飽讀多聞之輩,卻能爲吾江東諸郡尋覓治獄之才。”

三人沒有去追問各自應對的方法,他們三人的學問,互知深淺,淡淡地解釋一句,便心知對方斷案之法。

目光一轉,三人看向了第二題。

“龍川一村,戶八百,民兩千八百餘衆,附有三寨一部,偏居山林之中,祖輩生養一二百載,因缺水而常年爆發刀兵之爭,外來干涉無效,今龍山一寨居於小河上游,龍水一寨居於下游,今年大旱,爲耕田用水之爭,龍山一寨派人於上游截流開始,三天一小鬥,五天一大斗,直到南海都尉全柔到任,方纔止戈。”

三人擡起頭來,互相看了一眼。

司馬徽:“這一題是治乾旱,解山民刀兵之禍,只是山民蠻橫,此案既已上呈一郡太守,怕也是屢試不果後不得已而爲之了。”

黃承彥眯起雙眼,“自古水源之爭,解決之道,唯有二途。”

龐德公拎着茶壺爲二人滿上,一邊淡然道:“願聞其詳。”

“開源、分流。”

黃承彥瞳孔微微收縮,“分流一法,在於協商、補償,山民過於頑固不化,既爲水源相爭,大打出手,不遵一二百年之約,想來,是因水少而不足兩寨共用。”

兩人俱是頷首,“承彥此言在理。”

“那麼,便只剩開源一法,龍川此村位於山腹,距江河亦不過一山之隔,大可開山、修渠,引水而來便是,如今南海剛剛報捷,俘虜蠻越精壯數萬,大可先用於修渠引水。”黃承彥笑道。

“那汝等以爲,在這考場之上,又該如何作答呢?”司馬徽微微一笑,場上的這些考生,可是還不知道南海大捷的。

黃承彥一手撫須,“無他,利用吾江東水車之便,開山修渠,答出此點即可。”

龐德公:“然也,此番春闈大考,可求爲官治理之才,若能赴任之前先解疑難,放任地方之後,亦能大用。”

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八陣圖第兩百八十六章 攻武關,入關中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三百四十九章 嚴顏第一百三十四章 梅花分瓣計第三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四十六章 城破,巷戰第七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三十章 破賊第三百零二章 自此治學江東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三百八十一章 六部主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五百四十三章 張郃大破西涼鐵騎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四百零四章 時機已到,北伐青州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兩百一十九章 張羨據荊南第五百五十一章 老曹遺詔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三百零一章 劉備三顧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五百三十六章 三氣曹操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五百五十四章 涿縣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甘寧戰黃忠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兩杆銀槍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三百二十七章 凡娶貴嫁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一百九十三章 榮辱與死第兩百五十二章 升官發財不走此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萬馬衝陣,三丈槍林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九十三章 鄱陽水師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四十七章 王朗大敗第兩百四十三章 赤壁!赤壁!第三百二十九章 房陵兵敗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繼續往南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四百四十八章 諸葛布陣,龐統奪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二十五章 折心之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上庸申氏第四十章 傳繳誅賊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三百六十六章 馬良大哥叫什麼?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火燒大營(五更求首訂)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涼薄袁氏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氣袁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四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發明系列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兩百八十七章 華容道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
第五百二十章 司馬,白馬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八陣圖第兩百八十六章 攻武關,入關中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三百四十九章 嚴顏第一百三十四章 梅花分瓣計第三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四十六章 城破,巷戰第七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四百章 孔明:爲你挖座墳第四百九十章 自此行醫不入北魏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三十章 破賊第三百零二章 自此治學江東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三百八十一章 六部主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五百四十三章 張郃大破西涼鐵騎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四百零四章 時機已到,北伐青州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兩百一十九章 張羨據荊南第五百五十一章 老曹遺詔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三百零一章 劉備三顧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五百三十六章 三氣曹操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五百五十四章 涿縣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甘寧戰黃忠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兩杆銀槍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三百二十七章 凡娶貴嫁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曹使入廣陵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一百九十三章 榮辱與死第兩百五十二章 升官發財不走此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萬馬衝陣,三丈槍林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九十三章 鄱陽水師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四十七章 王朗大敗第兩百四十三章 赤壁!赤壁!第三百二十九章 房陵兵敗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繼續往南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四百四十八章 諸葛布陣,龐統奪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二十五章 折心之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上庸申氏第四十章 傳繳誅賊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三百六十六章 馬良大哥叫什麼?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火燒大營(五更求首訂)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涼薄袁氏第一百七十一章 叔父,吾來也第兩百五十八章 問罪堂前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氣袁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兩百五十六章 武試·刀馬石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四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發明系列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兩百八十七章 華容道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