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孫劉會晤

劉備雙眼一眯,“天子如何迴應?”

“回稟主公,天子以檄文命天下諸侯征討曹操。”

劉備頓時眼前一亮,“青州、徐州可有出兵?”

“報……稟報主公,東吳青州都督臧霸,統帥三萬大軍兵發濟北。”

“報……稟報主公,東吳大都督太史慈統帥一萬鐵騎陳兵彭城國。”

劉備環視一眼左右,目光落向身側的司馬懿,“軍師以爲,此戰都能一舉殲滅曹孟德乎?”

“吳王劉奇,顧惜羽翼,必不會全力出兵伐曹。”司馬懿微微搖頭。

“這是爲何?”

司馬懿站起身來,在沙盤前指了指幾個位置,“衆所周知,東吳強於步卒,強於弓營,山地作戰亦有無當飛軍之勇。”

“若吾乃劉奇,可調徐庶入青州,諸葛亮入徐州,蜀中之兵匯同淮南、徐州之兵,可聚十萬之衆,北地再以遼東陸遜之兵作爲牽制,東海以水師周泰、蔣欽、凌操三路,封鎖沿海島礁與黃河水路,曹軍必敗。”

“但如此一來,戰線延長,比起昔日武都之戰,東吳自蜀道押送糧草更爲艱難。”

“依軍師之見,這不過是吳王劉奇圍魏救趙之計?”劉備雙眉微皺道。

“然也,劉奇此人,於天下諸侯之中,最善師夷長技以制夷,便是昔日公孫瓚、丁原之輩,亦不如他多矣。”

“如今遼東之地,三韓兵敗,不敢再渡河北上。夫餘仍於高句麗國境肆掠,卻只燒殺搶掠,不再奪城,心中必生退意。遼東烏桓,蹋頓在吳,樓班在魏,此二人必有一戰,勝者可得烏桓三部之權柄,卻難逃吳魏掌心矣。”

“軍師以爲,若青徐二州不盡全力,只虛與委蛇,吾軍自潁川發兵直擊陳留,可能取勝乎?”

“孫權覬覦河內,主公不若遣使結盟孫權,讓他命魯肅出兵河內,進取陳留,吾軍攻取陳國、沛國以北之地。”

“如此,曹操回師會救陳留或救樑國濟陰之地?”

司馬懿微微搖頭,“若吾是曹操,則揮師西進,自雁門而取晉陽,奪上黨、西河之地,盡取河北幷州。”

劉備沉吟片刻,“如此孫權勢必死戰。”

司馬懿微微頷首,“吾軍得一州之土,孫權因二郡而失幷州,曹操雖失根基之地,卻能盡取幷州,仰仗黃河天險,坐擁昔日袁本初之雄土。關中弱而強曹劉爾。”

“東吳如何?吾三方混戰,只怕東吳必會出兵攻曹。”

司馬懿微微搖頭,“坐山觀虎鬥,安定天南地北之土,方爲東吳上策,如今西涼、徐州、青州、淮南、遼東之地,皆有東吳騎兵組建,二三載之後,或可成幾支騎兵精銳,到時方纔是他吳王劉奇大舉北伐之良機。”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劉備,鄭重其事地擡手一輯,“主公,二三載之內,若吾軍無法平定中原,積蓄十萬之兵與東吳一戰,到時無論轄中原二州何人,只怕都會爲東吳鐵騎所破。”

劉備揹負雙手,起身在座前走動兩步,“軍師以爲,何人可出使關中?”

“非主公莫屬。”

劉備滿臉狐疑,“孤往長安乎?”

“可於樑縣與其會晤。”

“善。”

——

兩日之後,汝陽城內,陳矯與司馬懿一左一右,相對而坐。

“敢問軍師,豫王何在?”

“別駕此來是爲見豫王敘舊,還是爲與吾豫軍結盟?”司馬懿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

“吾與豫王此乃初見,自是無舊可敘,至於結盟之事,想來軍師亦能做主。”陳矯笑道。

“懿不過是負責接待別駕,商議妥當後,如何處置,還得上稟豫王。”

“理當如此。”

兩人走到堂內,看着中原沙盤,陳矯眼中滿是豪情,“吾此來受吳王之命,與汝軍約定攻取兗州之地。”

司馬懿輕搖着手中羽毛扇,“敢問貴使,汝東吳可出兵幾路,幾萬大軍?”

“自是三路出兵,如今遼東有陸都督麾下五萬大軍牽制魏軍主力,青州以臧都督之兵攻打濟北,與程昱、呂虔爲戰;徐州以大都督率軍攻任成國張郃、高覽所部,兵力當在十萬左右。”

“十萬大軍?”司馬懿輕笑一聲,“土垠之戰持續月餘,爲何東吳此前不出兵?”

“曹操率軍北上,兗州留守亦有五六萬之兵,雖大多乃屯田新卒,但昔日舊部大多亦屯於任成國、濟北一線,是爲防範吾東吳之兵。”

“吳王之意,讓吾軍出兵陳留?”

“不錯,軍師若能說動豫王出兵陳留,吾軍再攻濟北、任成國,魏軍兩面受敵,首尾難顧,則兩面必失。”

“曹操率軍自幽州回師如何?”

“陸都督會率騎兵追擊,吾東吳水師亦會切斷沿海與黃河水路。”

司馬懿一手撫須,“貴使且回稟吳王,吾軍發兵五萬,將取樑國,還請吳王先行出兵,牽制程昱、張郃之兵。”

陳矯面色一喜,“如此,還請軍師將此協定盟約署名後先行呈往豫王面前。”

“可。”

兩人商議妥當,自有侍者將陳矯送走。

司馬懿目送他離去之後,方纔看到屏風後方劉備邁步走出。

“豫王,孫權已有回訊,汝二人當可在樑縣會晤。”

“善,孤這便啓程。”

“豫王切記,若孫權提及幷州,吳王可如實告知。”

劉備腳步一頓,“軍師之意,可是讓他孫權心有顧及,讓魯肅留於幷州?”

“河東有張繡、韓當之兵,足以攻下河內,至於陳留……”司馬懿咧嘴一笑,“主公可想讓這富碩之縣落於孫權之手乎?”

劉備聞言一滯,的確,陳留、譙縣乃是曹操起兵之地,治理多年,早已甲於天下之縣。他此前亦是垂涎三尺,如今若是爲孫權所奪,他即便得了兗州諸郡,可西面門戶已開,他孫權無力奪回涼州、關中之地,會出兵何處?

無非中原之地爾。

他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孤自曉得。”

“此外,主公可將吾軍已與東吳結盟之事告知孫權。”

劉備沉默頃刻,微微頷首,便擡手一輯,大步出門。

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黃祖絕江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五百五十三章 涿縣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阿瞞頭風犯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傷俘營,子龍與張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李異臣服第三百七十九章 劉奇:送君四千二百響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先殺孔融祭旗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一百五十章 皇叔,想煞吾矣(第九更,求首訂!)第四百七十二章 擺了一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七十九章 龐德公與黃承彥第一章 江東劉子興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兩百二十八章 老將無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九十一章 錢糧告竭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千架投石車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三百四十章 萬人敵——張飛第一百四十七章 甘寧歸吳做先鋒(第六更,求首訂)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三百五十二章 朐忍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八十四章 汝可知大禍臨頭矣第兩百二十六章 壯士斷腕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一百七十二章 傷俘營,子龍與張機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三百五十五章 戰平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北之戰——趙雲拜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四百八十章 烏桓蹋頓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難行第兩百四十六章 蔡中的求死欲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一百零三章 陳登定計!呂劉之盟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四百九十九章 請主公赴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末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於大澤鄉第五百六十章 憋死的陳登第兩百三十四章 桂陽太守黃忠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七章 克下縣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火燒大營(五更求首訂)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四百六十五章 丁奉初戰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北之戰——海船入淮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三百三十六章 堵嘴,打暈,帶回去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
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兩百零四章 江東十二營第兩百一十八章 毛太守,有禮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黃祖絕江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五百五十三章 涿縣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阿瞞頭風犯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傷俘營,子龍與張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李異臣服第三百七十九章 劉奇:送君四千二百響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先殺孔融祭旗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一百五十章 皇叔,想煞吾矣(第九更,求首訂!)第四百七十二章 擺了一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操裂土分遼東第七十九章 龐德公與黃承彥第一章 江東劉子興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一百八十二章 算計曹孟德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兩百二十八章 老將無後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九十一章 錢糧告竭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千架投石車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三百四十章 萬人敵——張飛第一百四十七章 甘寧歸吳做先鋒(第六更,求首訂)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兩百三十二章 劉奇勸黃忠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三百五十二章 朐忍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八十四章 汝可知大禍臨頭矣第兩百二十六章 壯士斷腕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一百七十二章 傷俘營,子龍與張機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兩百七十四章 殿試第三百五十五章 戰平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北之戰——趙雲拜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四百八十章 烏桓蹋頓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難行第兩百四十六章 蔡中的求死欲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劉玄德兵至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一百零三章 陳登定計!呂劉之盟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四百九十九章 請主公赴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末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於大澤鄉第五百六十章 憋死的陳登第兩百三十四章 桂陽太守黃忠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七章 克下縣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火燒大營(五更求首訂)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四百六十五章 丁奉初戰第兩百二十四章 魏延的晉升之法第八十三章 阿蒙與彭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北之戰——海船入淮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三百三十六章 堵嘴,打暈,帶回去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兩百八十三章 李通敗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