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

“于禁,聽聞汝於鄴城屯田數載,這些軍士都是汝一手選拔操練,他們都是汝之心腹,莫非汝就甘願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慘死在汝面前不成?爲將者,當與士卒同釜而食,同營而寢,衣食與同,榮辱與共。此處有兩三萬軍士,他們身後便有數萬,乃至十餘萬妻兒老小,倘若他們戰死於此處,那河北之地,又會有多少家縞素?”

于禁雙手緊捏着手上的長槍,此刻他所在的軍陣已經開始收縮,在龐統開始勸降開始,雙方統軍的武將都下意識地各自收縮了兵力。

一衆吳將也都下令後撤十餘步,停下了進攻的步伐,此刻於禁的後軍和中軍已經被攔腰截斷,樂進被黃忠一刀斬殺之後,前軍更是全軍覆沒,倘若繼續僵持下去,他于禁身後這數萬軍士也唯有敗亡一途。

“陛下對於禁恩重如山,龐士元,某敬汝乃天下名士,爲大漢開疆拓土亦有功勞,今日汝又何必咄咄逼人。”

“於文則,汝不願降,是因爲曹操舊誼,可汝方纔自認漢臣,可他曹操卻是篡漢自立之輩,汝效忠於他,圖的不就是一個知遇之恩?”

“可汝追隨他南征北戰十餘載,大小戰役數十場,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此恩早已報答,汝此刻若願歸降,自有吳衛從鄴城內救出汝之子女,某可保汝全家安然無憂,此外,某還會上表吳王,請天子加封汝爲鉅平侯,豫州都督,今後這豫州一州兵馬仍歸汝調度,汝麾下的舊部也將整編成豫州兵,今後仍隸屬於汝麾下,汝可好生思量。”

于禁輕咬着牙齒,渾身都在顫抖,龐統給他的禮遇可謂厚重,可見吳王劉奇對他也是格外看重,可他當真能捨棄與曹魏一干武將共事十餘載的情誼,當真能斷絕和曹操十餘載的君臣之誼嗎?

“於文則。”不知何時,龐統已經徒步來到了于禁對面幾裡開外的斜坡之上,他身前有着三排持盾的軍士護佑着,身側站着幾名文士,此刻龐德已經策馬帶着護衛行至龐統身前,也是爲了以防萬一。

于禁聞聲擡頭朝着龐統看去,卻見龐統指着北面,“吾家主公本可在五六載之前便興兵北伐,征討中原,那時曹操面臨官渡之戰,汝可知,吳王爲何不興兵北上?”

于禁默然,便聽龐統扯着嗓子高喝道:“汝曹魏之兵,爲呂布敗者良多,死於官渡之戰時亦有不少,而後征戰數載,先後卒於劉備、孫權者甚衆。每一載汝曹魏都在徵兵,少時三五萬屯田之兵,多時十餘萬,挑精壯入伍,羸弱少許者爲民夫,可如此一來,整個中原之地十室九空,這大漢繁華之中原,還有幾分昔日靈帝之時盛景?”

“中原兩州之地,足有兩三千萬之民,可如今還剩多少?只怕一千萬人也數不上了罷。”

于禁滿臉苦澀,愣在了原地。

四周勁風嘶吼,不少戰馬還在原地踱步,龐統的嗓子已經變得有些沙啞,他本就不是張飛那等天生的大嗓門,登高遠望,站在高處長喝,也是格外費力的事兒。

“於文則,吳王有言,這天下之治,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吾大漢風雨飄搖二十餘載,如今幸有一統之機,汝莫非便當真要做那千古罪人乎?”

“汝且問問,汝麾下這些軍士,有多少是被汝麾下的軍士強徵入伍,有多少人是家中獨子,有多少人尚未娶妻生子便不遠千里投汝帳內?”

“吾江東屯田兵如今已不再徵召,僅靠蠻越三十餘萬精壯編練的老卒便可爲戰,可爲這天下,吾江東治下十州之地,如今還有軍士六七十萬,可戰之兵便過五十萬之衆,可他們大多都戍守在各地,北伐之戰之後,吳王已向內閣下詔,舉國上下,當廢除近半屯田兵役,是爲吾大漢黎民百姓家中多一二人勞力,是爲老人婦孺減小負擔,汝以爲,此策可善乎?”

于禁長嘆一聲,環視一眼四周的軍士,見着他們迎上自己的目光後,都神情複雜地低下了頭。

“于禁,汝若願降,汝麾下這些軍士可接受整編,傷者運送傷兵營,交由軍醫診治,喪者焚燒之後,骨灰將寄回家中,更有錢糧撫卹。並且汝和汝麾下這些軍士,也不必參與覆滅曹魏之戰。”

“于禁,汝可願降?”

隨着龐統最後一聲長喝,四面八方的吳軍將士紛紛扯着嗓子跟着吼道:“于禁,汝可願降?”

“于禁,汝可願降?”

百里方圓的闊野之上,迴盪着數萬軍士齊聲高喝的聲音。

“準備。”半盞茶功夫過去,于禁仍舊沉默地立於戰馬之上,而四周的幾員吳軍上將對視一眼,黃忠當先舉起了手中長刀。

“虎衛營,朝前推進。”徐晃拎着手中長斧,猛地朝前一指,身後穿着重甲的虎衛營軍士便齊刷刷踩踏着震天動地的聲勢逼近於禁的軍陣。

“驍騎營,隨吾出擊。”李嚴率領陳應、陳生等將指揮着上萬鐵騎衝下斜坡,襲向于禁的後軍。

“且慢。”也就在這時,闊野之上,傳來了于禁急迫的聲音。

“軍師有令,全軍止步。”龐統立即朝着身側看了一眼,龐德踏前一步,朗聲傳令。

“譁”,令行禁止,參與這幷州之戰的,都是東吳精銳,屯田兵分爲兩部,一部推動着此前的步戰車,一隊跟在衆軍之後,手持長槍列陣推進,此刻數萬大軍交戰,根本就輪不到他們登場,是故,即將要接戰的前軍軍陣在聽到命令之後,便整齊劃一地停下了腳步。

不少已經張弓搭箭,手指繃得很緊的軍士不由自主地長長呼出一口氣,不用交戰,自然是最好不過。

于禁治軍之才,可排入當世前十,吳軍上下,也沒有一個人膽敢小覷他。

圍殺這數萬軍士,只怕東吳軍也得死傷上萬,他們之中,站在軍陣之前,或許也就是其中之一的倒黴鬼。

于禁環視一眼四周,突然開口高喝道:“衆軍之中,家中有父母者舉刃。”

“譁”,下一刻,齊刷刷一兩萬件兵刃高舉而起。

“家中獨子者仍舉刃。”

“唰”,不少兵刃放下,但于禁放眼望去,偌大的闊野之中,至少還有數千人舉着手中兵刃,在寒風中,他們面色蒼白,有些羞愧地低下了頭。

“放下。”

于禁的聲音仍然是那麼平靜如常,他指了指四周,“家有妻室而未得子嗣者舉刃。”

這一次,軍中只舉起了零星一兩百把兵器。

他面色一沉,“吾軍軍法,知情不報者當斬,爾等莫非還要隱瞞本都督不成?”

“譁”,這一次,仍有幾千兵刃舉起。

于禁沒有繼續發問,因爲他已經猜到了事實。

“吾徵召爾等入伍之前,爾等都是屯田兵,可到了營中某才察覺,爾等之中,年幼不過十五六歲者多矣,其中四五十老叟亦有不少,可汝等大多都是未經戰火之輩,陛下想來是不知情,那便是底下的各郡縣官吏胡作非爲矣。”

“可爾等是吾大魏之基石,長者當在家中種田顧家,幼者當入私塾,當進縣學,當在家中生養幾年骨骼再來投軍。”

“是某於文則對不住爾等,此前幾戰,吾軍已陣亡近兩萬軍士,爾等剩下的,亦有不少人渾身是傷。軍中糧草早已枯竭,唯有清水,卻也不多。可爾等未曾拋棄本都督,爾等不失忠義,乃是曹魏忠良之士爾。”

龐統瞳孔微微收縮,他似乎已經猜到了于禁接下來想做的事情,不等他開口,軍中已經有人從親衛手中取來了弓箭。

“今日,某于禁願歸降東吳,是爲天下黎民百姓,爲爾等家中妻兒老小。”

“都督,不要啊。”

“都督,吾等願死戰於此,也絕不辱沒都督威名。”

“都督戎馬半生,征戰沙場,每逢戰陣,勢必身先士卒,從未退縮半步,吾等焉能讓都督蒙羞。”

將軍征戰疆場,惋惜不過馬革裹屍;恥辱不過陣前投敵,若是戰敗昏迷被俘也罷,可若是直接領着數萬大軍棄械投敵,如此罵名,即便曹魏日後滅絕,只怕他于禁也在東吳軍中難以站穩腳跟,畢竟棄主投榮之輩,沒有人會看重他。

甚至日後在史記之上,也會有史官在他于禁的履歷上留下一筆,曹魏降將於禁。

“某心意已決,爾等無須再勸,不過龐軍師,某也有幾件事情相求,還請軍師應允。”

龐統臉上涌現幾分喜色,擡腳走到坡前,手中羽毛扇一舉,聲音嘶啞着吼道:“都督但講無妨。”

“某于禁對不住身後這些兒郎,倘若他們之中有人願意解甲歸田,還請軍師應允。”

龐統微微頷首,“吾東吳軍收編豫州、兗州劉備降卒的規矩便是,有願意從行伍者,可整編成軍,聽候吾東吳調令,若不願者,可發放路費,遣返回鄉。”

“可吾身後這些兒郎大多都是來自同一鄉同一縣,他們即便是沒了兵器,回返家中,也不免有所走動,此事不知軍師當如何解決?”

龐統心知于禁是想當着這麼多人在這裡將這些事情全部都說清楚,他思忖頃刻,身側的龐德有意代他發言,龐統卻揮手示意他退下。

此刻他的嗓子極其不適,但他心知,如今這幷州戰場上,也就只有他可以代表吳王,即便是大將龐德也不成。

此刻招降於禁的,畢竟是他,而他龐統的威名,于禁麾下這數萬軍士也都信服,喚作他人,即便是此刻允諾,只怕他們也會擔心日後會變卦。

“還請將軍軍中刀筆吏將一衆軍士登記造冊,遣返回鄉之後,自有當地派遣官吏留意二三載,若無作奸犯科等違法之舉,日後也不會因近日之事責怪。”

于禁鬆了口氣,他指了指身側環繞的數十名將校,“某麾下有不少將校都參與過昔日淮南、徐州之戰,也曾殺戮過汝江東士卒,其中便有龐軍師此刻麾下舊部的父親、兄弟,表親,倘若吾軍歸降東吳,他們尋機報復,又將如何是好?”

“按軍法,主動尋隙挑事者,斬。”龐統沉聲喝道。

“甚好。”于禁朝着龐統大笑一聲,環視一眼四周,“衆軍聽令,將手中兵器放到一側,退回原地雙手抱頭蹲下。”

龐統忍不住發笑,“這于禁倒是知曉吾軍招降的法子。”

龐德不免哭笑不得地看了一眼龐統,心中暗忖道:“軍師此前還一臉嚴肅,如今卻又發笑,還真是三花臉。”

“龐德,汝率軍入陣,看管這些軍械,隨後命各營將於禁麾下的軍士帶往晉陽大營。”

“喏。”

隨後,龐統便看到于禁和棄了兵刃的一衆將校策馬走過軍中,奔向他所在的坡前。

“此前明珠暗投,承蒙軍師不棄,今後禁麾下這些兒郎便全部託付給軍師矣。”

“都督之才,吳王與吾都十分信重,日後南征北戰,對付塞外蠻夷,還得仰仗都督勇武纔是。”

于禁連稱不敢。

半個多時辰之後,陸續幾將歸來,黃忠、徐晃、魏延等人各自和于禁交談一番,便看到下方的軍士分作幾批,數千人一隊,朝着晉陽方向走去,他們卸甲棄了兵刃,此刻走動的速度並不快,此外,龐統還下令輜重隊在途中派發饅頭和熱粥。

“文則,汝也莫要內疚,今後整編之事還得汝多多費心。”龐統深深地看了一眼于禁,他已經看出這人已經心存死志。

“喏。”于禁苦笑一聲,他這些小伎倆焉能瞞過龐統這等當世鬼才。

“公明,汝且領虎衛營隨同李嚴所部先拔,南下攻掠冀州郡縣,儘早與大軍匯合於鄴城之下。”

“喏。”

想到自己歸降東吳的消息即將傳出去,于禁眼神黯淡,倘若陛下知曉,只怕他的頭風病會再次復發吧。想到曹操此刻老態龍鍾的模樣,于禁又是一陣心痛,若非是爲了保全麾下那一干忠心耿耿的軍士,他又豈願歸降。

如此一來,他爲曹魏盡忠十餘載之忠義,只怕也一遭喪盡。

當然,倘若數十載後,有人問其此事,他應該也毫無悔意地回答,倘若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也會這般去做,畢竟那可是兩三萬條性命。

第兩百六十八章 迴歸秣陵第八十章 天子東歸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五百五十一章 老曹遺詔第六十三章 大漢養士四百年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四十三章 錦衣衆,先登(二更求首訂)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吾恐霸王之絕唱第兩百三十三章 劉表遞戰表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兩百五十四章 武試·默武經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曹與二劉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純甘爲誘餌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三百八十九章 丹陽兵,不懼死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忠的狙擊陣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魏太祖兵法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三百九十章 竹邑斬夏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綿竹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納降,袁氏雙姝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甘寧歸吳做先鋒(第六更,求首訂)第四百九十七章 軟禁第二十七章 鄱陽宗帥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兩百二十七章 劉奇納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兩百零二章 神將殺手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三百九十九章 他們如附骨之疽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兩百九十一章 白馬義從的戰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九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兩百九十章 六路援軍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四百零八章 望風而降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五百一十五章 夜話子龍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兩杆銀槍第三百一十三章 拖刀計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兩百一十七章 士族爲牢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曹丕眼中的美人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四百八十三章 襄平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三百二十章 郭嘉:扶我起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九章 喜怒交加的劉繇第兩百四十一章 遭遇水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
第兩百六十八章 迴歸秣陵第八十章 天子東歸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五百五十一章 老曹遺詔第六十三章 大漢養士四百年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四十三章 錦衣衆,先登(二更求首訂)第三十六章 宛陵之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吾恐霸王之絕唱第兩百三十三章 劉表遞戰表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兩百五十四章 武試·默武經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不佑我第兩百四十九章 血染長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曹與二劉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五百四十七章 名將血,阿瞞哭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純甘爲誘餌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三百八十九章 丹陽兵,不懼死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忠的狙擊陣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魏太祖兵法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三百九十章 竹邑斬夏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綿竹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納降,袁氏雙姝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甘寧歸吳做先鋒(第六更,求首訂)第四百九十七章 軟禁第二十七章 鄱陽宗帥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兩百二十七章 劉奇納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兩百零二章 神將殺手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一百零五章 尋陽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三百九十九章 他們如附骨之疽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兩百九十一章 白馬義從的戰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四百九十四章 壯士斷腕第兩百九十章 六路援軍第九十章 歙縣之戰(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四百零八章 望風而降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五百一十五章 夜話子龍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兩杆銀槍第三百一十三章 拖刀計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兩百四十八章 千帆過江,片舟不存第兩百一十七章 士族爲牢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兩百五十章 甘寧醒來第四百七十章 甄氏三姝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曹丕眼中的美人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汝乃劉氏子否?第四百八十三章 襄平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史之圍第三百二十章 郭嘉:扶我起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九章 喜怒交加的劉繇第兩百四十一章 遭遇水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曹操:頭疼欲裂第一百二十一章 勸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