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無懼流言蜚語

帶着衛隊離開李朝的趙孝錫,也有種歸心似箭般的感覺。```得知父親趙顥,已經先他一步返回新南城,去感受一個當爺爺的滋味,趙孝錫直接乘座戰船往琉球方向趕。

看着飄蕩於大海之上的戰船,以前還覺得這船速度不慢的趙孝錫,此刻卻覺得船太慢。爲何這時代,就沒有能從空中飛行的交通工具呢?

想到自己不知爲何,又懷念起前世乘座飛機的味道。趙孝錫卻清楚,任何科技都需要時間去積累去鑽研。想坐上飛機,只怕這輩子他是沒機會了。

不過看到戰船的動力風帆,趙孝錫卻覺得,以目前他手下的工業基礎,研究一下蒸汽機不知行不行。對於這種古董蒸汽機,趙孝錫知道的同樣不多。

只是他多少知道,正是蒸汽機的出現,讓世界工業開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果戰船能安裝上蒸汽機輪,那麼速度肯定能大幅提升。

可他同樣知道,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眼下他的重心,都將用在務征戰四方的準備上,想來這種事情要放到真正問鼎天下那時才行。

到時齊天下能工巧匠,有他的講解跟理論灌輸,相信研究出一臺蒸汽車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如果能將這種東西研究出來,很多新生事物也將伴隨它而誕生。

當人力被機器之力所取代,就意味着農業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這種跨度雖然比較大,可趙孝錫相信,科技的進步,也會促進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眼界。

不過,有些事情急是急不來。想着這些事情的趙孝錫,心情也慢慢的平復了下來。不管如何,趙孝錫希望將來等他閉眼之時,能無愧於今生他的離奇穿越。

在他乘船返回琉球之時,從友誼關出發的大宋驛卒,又將一封令大宋軍民沸騰的戰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赴京城。

一個李朝的彊域雖然不大,卻是大宋建國後第一次擴充領土。這是趙孝錫的功勞,卻是大宋軍民的自豪。一時間,趙孝錫在民間的威望,自然也是急速提升。

隨着李朝的覆滅,李朝李氏皇族全部押解進京,當一個未奉旨不得出京的質子皇族。真臘跟占城,這些與李朝接壤的小國皇族,同樣也是人心惶惶。

那怕瓊州府派出的使者。很明確的告訴他們,大宋無意吞併整個西南諸國。此次征討李朝,更多還是李朝蔑視了大宋的威嚴,才導致之種亡國之禍。

可還是生怕瓊州軍會打來的他們,同樣第一時間派出了使團,前往大宋國都進貢。而這次進貢的東西,是他們歷年來最豐裕的一次,只會得到大宋皇帝的承認。

就算當個國王。他們也心甘情願。沒人再會幻想着,將本國的領土擴大。此次趙孝錫展現的力量。已然讓他們爲此畏懼,生怕大宋的大軍會兵臨城下。

相比陸路的報捷,在海上飄了近兩天的趙孝錫,終於在新南城百姓的期待中,重新迴歸到新南城。而趙孝錫覆滅李朝的消息,已然在海外引起一片喧譁之聲。

在此戰當中。拉開戰幕的宋朝炮船,此刻也在各基地還有琉球海軍中正式出現。很多以往感覺,船堅寨固的海盜,在這次全面的清理當中,被化爲灰燼。

炮船的出現。讓沿海各番邦國,都意識到宋朝海軍勢不可擋的存在。這種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能憑藉人力去對抗的武器,也讓他們在聽到趙孝錫有子後,紛紛而來慶賀。

這段時間的新南城,因爲趙孝錫添丁的喜訊,再次變得熱鬧了起來。這座建議在琉球的商貿之城,在此刻也喜迎四方客,展現着天朝上國的威嚴。

每個慕名而來的大宋人還有番邦人,看到這座毅立在海外孤島的城市,也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更令他們覺得感嘆的是,這座城市的人臉上,都揚抑着壓抑不住的微笑與自信。

在很多未出過海的人眼裡,琉球島無疑是蠻荒之地。可正是這樣的蠻荒之地,卻上演着這樣一場商貿奇蹟。每天從這裡運走或運來的商船,幾乎都沒怎麼停止過。

雖然有不少海商,想過自己造船。可相比造船的成本,租用新南城的海船更靠譜。甚至這種租用過程中,出現貨物遺失,新南城都會給予賠付。

漸漸的,很多人都沒意識到,商業流通環節中,最主要的一環已然被趙孝錫給掌控。如果有一天,趙孝錫有需要航運隊的時候,他一個命令便能讓一些國家無船可進。

在趙孝錫看來,武力並非瓦解吞併一個國家的唯一方式。這種經濟手段,滲透的更加神不知鬼不覺。現在那些商人,覺得新南城做了筆虧本的買賣。

等到將來趙孝錫動用這些渠道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本國的船運工坊,已然被擠垮。一旦失去趙孝錫的援助,他們連一條出海的船都沒有。

當然,現在各國都沉浸於商貿帶給他們致富的幸福中,沒人會去想,單單租用這些海船,爲何會發生這麼多的連鎖反應。而這恰恰正是趙孝錫所希望的!

看到來到城外碼頭迎接的新南城百姓,趙孝錫卻沒怎麼駐步,直接騎着馬略顯急切,朝城中百姓揮揮手,便往城主府所在的方向趕去。

原本去碼頭迎接他的城主府傭人們,反倒比趙孝錫晚到城主。看到趙孝錫出現,守護城主府的武衛們,同樣恭敬的單膝下跪行禮。

拋下一句‘諸位幸苦’,趙孝錫下馬便往後院奔去。等到看到那些女人,驚喜交集的眼神,趙孝錫略顯抱歉的道:“清兒呢?”

知道趙孝錫如此快返回琉球,是爲了見一下,他生命中第一個兒子。對於這些王妃們而言,木婉清順利產子,則意味着他正宮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同一時間,順利領兵進入升龍的段譽,得知木婉清產子。也第一時間,讓人分奔回大理,一來跟大理君臣通報戰事結束,二來便是給父親還有姨娘報喜。

做爲大理公主,順利的替趙孝錫產下世子,這無疑也是大理的喜事。得知消息的段正淳跟秦紅棉,聽到母子平安的奏報,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第一時間,準備好前往琉球的行程。隨着李朝被滅,大理跟大宋的融合,似乎又更近了一步。而在這點上面,段正明也開始放寬了邊境的管控。

以往在李朝邊境聚結的大軍,此刻只許安居一些彈壓地方的兵卒便行。其它的精兵強將,則開始往吐蕃還有其它邊境聚集,讓大理邊防也安穩了不少。

雖然李朝只是一個西南小國,可它在西南卻是一霸。現在這個霸主,被趙孝錫領兵,在短短一月時間便覆滅,消息傳開令番邦也是大驚失色。

尤其是跟趙孝錫有衝突的吐蕃,更是擔心趙孝錫將來,會不會領兵進攻吐蕃。在他們看來,吐蕃雖然地處高原,一般外來部隊,很難在這裡待住腳跟。

可他們都清楚,如果趙孝錫有能力覆滅李朝,很難說他沒實力覆滅吐蕃。一時間,別說吐蕃這種番邦小國,就連大遼方面也十分緊張。

在趙孝錫幾乎從他們視線中消失的這段時間,他們似乎將這個前巴蜀郡王給遺忘了。現在猛然聽說,趙孝錫領兵消滅了李朝,他們自然非常擔心。

如今活躍在宋遼邊境的大宋精騎,已然給遼國帶來了不少壓力。加上遼西方面的亂局,一直就沒怎麼平息,遼國此刻也失去了以往的輝煌一般。

被立爲遼國太子的耶律圖,想起當年在西夏的事情,也一直爲此耿耿於懷。原本以爲趙孝錫失勢,被大宋皇帝顧慮,流放到瓊州那樣的荒野之地,失去了威脅的本錢。

可誰也不會想到,短短一年的時間裡,趙孝錫便以這種方式,跟所有認識他的人宣佈他的強勢迴歸。有這樣一個對手,對遼國而言無疑是致命的威脅。

只是做爲草原人,他們騎馬射箭是好手。可讓他派人到瓊州,做出刺殺趙孝錫的舉動。先不說趙孝錫本身武功高強,單單坐船前往瓊州,便會要了他們的命。

針對這種情況,耶律圖聽從謀士的建議。開始派遣細作,前往大宋散播對趙孝錫不利的消息。想借此機會,離間宋朝皇帝趙煦,跟趙孝錫之間的關係。

歷史上,大宋有能力的將領,不都是因爲功高蓋主,而被君王忌憚。以至他們最後,沒能死在敵人的刀箭下,卻死在流言蜚語之中。

對於兒子提出的建議,已然蒼老許多的耶律洪基,也覺得這個兒子長大了。知道有些事情,不一定要依靠武力去解決。有時候,流言也是可以殺人的。

儘管他們的細作,對西南的局勢不太清楚。可對於大宋境內的情況,他們還是比較熟悉的。這也導致,趙孝錫享受着當父親的滋味時,京城開始流傳不利於他的消息。

原本布衣閣將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彙報於他,同時也捕殺了不少散播消息的遼國細作。可這些事情,在趙孝錫看來,根本就是無用功,相反還能省他不少事。

既然遼國的細作,也覺得他有機會謀朝篡位,那早點讓這個消息散佈出去,其實也沒什麼關係。畢竟,他確實是這樣打算的,只是時機尚未成熟罷了!(未完待續。。)u

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義爲先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聽話的後果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近期更新說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邊關狼煙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五章 君弟與臣兄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牛皮吹大了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婉清的憂慮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一百六十八章 牽一髮動全局第五十九章 平靜下的亂象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慕容家的**煩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佈置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八十三章 一切爲了打贏第三百一十一章 找麻煩跟找鬱悶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八十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時入城用膳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七十一章 太宗祖訓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十六章 海盜團的新任務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家出走的郡主第七十九章 王爺駕臨嶽府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十五章 長遠規劃與整編第一百七十七章 段譽的羨慕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第二百八十五章 你就是個壞胚!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九十六章 攻擊接連受挫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五章 姐妹起爭執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一百零七章 無懼流言蜚語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五十章 拳術換劍術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九十三章 火馬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斷的議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二十六章 白疊子與熱鬧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六十三章 茶樓約見
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義爲先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聽話的後果第三百三十三章 求仇人幫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一百五十二章 以血鑄軍魂近期更新說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逝去的畫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邊關狼煙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五章 君弟與臣兄第二十四章 奴隸的巨大作用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牛皮吹大了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婉清的憂慮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一百六十八章 牽一髮動全局第五十九章 平靜下的亂象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慕容家的**煩第五十一章 雙魂潛龍之相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佈置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八十三章 一切爲了打贏第三百一十一章 找麻煩跟找鬱悶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八十五章 皇帝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時入城用膳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七十一章 太宗祖訓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十六章 海盜團的新任務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家出走的郡主第七十九章 王爺駕臨嶽府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六十九章 老太爺的算計第十五章 長遠規劃與整編第一百七十七章 段譽的羨慕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第二百八十五章 你就是個壞胚!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奔杭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七十八章 夜航突襲第九十六章 攻擊接連受挫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一百二十章 夜花園敘酒話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一十五章 姐妹起爭執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一百九十一章 土皇帝VS郡王爺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一百零七章 無懼流言蜚語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五十章 拳術換劍術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九十三章 火馬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斷的議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二十二章 醜漢也有春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十八章 到底誰放不下!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二十六章 白疊子與熱鬧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四十八章 痛斥蕭遠山第六十三章 茶樓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