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的條件

江南做爲這個時代海鹽的主產地,朝廷實行的鹽鐵專售制度,更多少不了這些鹽商這一環。如果說江南的商業貿易能收到的稅收,佔了江南稅收的一部分,那麼鹽稅則是江南稅賦的重頭戲。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稅賦,都需眼前這些鹽商所貢獻。

歷朝歷代爲了管治鹽鐵這種朝廷專營的物品,都設立了比較嚴苛的制度,販賣私鹽死罪就是其中一項。但這種制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往往都必不可少產生動搖。

爲了賺取更高昂的利潤,這些鹽商採取低價購買,高價賣出的情況,賺取大量的財富。當然,他們也替朝廷貢獻了不少的稅賦,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也令江南這塊富饒之地上,不時都會出現官商勾結倒賣私鹽的事情。

雖說鹽鐵官售,但其中生產運輸銷售中,朝廷更多都需要藉助這些鹽商負責。朝廷更多是起到徵稅跟檢查的作用,只要保證正常的稅賦徵收,往往不會過多在意,這些商人從中賺取了多少利潤。官不與民爭利,很多時候也導致這種問題的發生。

這種只收稅只查私鹽的管理制度,自然導致這些商人會盡可能的希望,在掌控食鹽這種百姓必須品上動心思。只要能收賣到參與其中管控的官員,那麼多獲得一擔的朝廷鹽引,少交了昂貴的鹽稅之餘,還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去跟官鹽爭奪市場跟買家。

鹽稅改革,自宋朝起來至今也進行了無數次,但每次都只能在前期看到效果。後期隨着制度的推行,漸漸又成爲一紙空文。說白了,這跟後世趙孝錫所聽到的話一樣。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只要制度掌握在活的人手中,那制度也不過是掌權者的一種手段。

做爲商人希望利益最大化,趙孝錫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腐蝕朝廷命官,大肆侵吞原本屬於朝廷的稅金,這卻足以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若沒了這些稅金,朝廷如何管理天下,如何扶貧濟貧,如何整頓軍備防禦外敵呢?

其實在趙孝錫看來,不管是那個時代,打仗都離不開經濟。只要朝廷手頭有錢,就能組建強有力的護[***]隊,就能購買戰馬打造兵器訓練部隊。另外出現天災之年,朝廷也能通過儲存的財富,給予這些災區進行賑災,宣揚朝廷跟君主的仁義。

若是朝廷沒錢,就算身爲皇帝也一樣,想做什麼事情都會覺得束手束腳。而做爲歷年飽受戰亂的北方邊陲地區,不讓朝廷每天發放賑災銀就很不錯,想讓他們給朝廷提供稅銀幾乎不太可能。這也意味着,江南的稅賦某種程度上,真的決定朝廷的興衰成敗。

看着謙卑的呂五味,趙孝錫平淡的笑道:“呂會長,坐下說話,本欽差不喜歡擡頭跟人講話。說起來呂家三代經營食鹽生意,也是有功於朝廷的。至於今天本欽差的來意,相信呂會長跟諸位都心知肚明。若說的通道理,則一切好說。若說不通道理,爾等知道後果。”

爾等知道後果!

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此次他們能否倖免於難,很大原因在於接下來的談判中。清楚這種談判很多時候,都是破財消災,但到底破多少財纔是他們所能承受的呢?說到底,眼下這種局面之中,趙孝錫跟這些鹽商,更多都需要拿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來。

老實坐下的呂五味,儘管有種如坐鍼氈的感覺,卻也恭敬道:“多謝欽差大人賜坐,大人若有差遣請儘管吩咐,我等一定恭聽訓示。”

‘說正事前,本欽差覺得還是跟諸位說一下我的身份比較好。諸位也許覺得聖上任命我這樣的年青小子,提調江南稅賦案過於草率孟浪。

但我要告訴諸位的是,本欽差除了擔任此次江南監查使之外,還是當今徐王次子,聖上親封的巴蜀郡王,成都路的節度使。本王跟其它朝廷的朝臣不一樣,不喜歡跟你們講太多的道理,更喜歡用刀槍說話,說簡單點本王就是個武夫。

劉光遷身爲朝廷任命的兩浙路知事州大臣,不思替君王牧守一方百姓,卻貪婪些許銅臭之物,他的下場在昨晚已然註定。若非看在他身爲朝廷一方重臣的份上,昨晚本王就砍了他的腦袋。所以,還指望他站出來替諸位說話,怕是別妄想了。

本王說這番話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本王不喜歡殺戮,卻喜歡殺人。這江山是天下百姓,也是我趙家的。諸位侵吞朝廷稅賦,就是挖我趙家江山根基。這些年朝廷爲抵擋北方外族入侵,花費了多少心血,諸位不會不知道。

若無朝廷興兵保護,爾等還能這樣逍遙的坐在這裡喝茶嗎?若國都不存在,諸位又那來的萬貫家財呢?朝廷需要爾等提供稅賦,爾等也一樣需要朝廷的庇護。若是北方外族入侵中原,諸位也清楚會導致何等後果。’

簡明扼要的說了一通話,呂五味等人聽到眼前這個年青欽差,竟然還有一個皇室成員的身份。尤其剛纔話語中,重點強調他是武人好殺人的話,更令一衆鹽商都覺得脖子有些發涼。不清楚接下來,這位欽差王爺到底打算怎麼處理他們。

覺得額頭有些冒汗的呂五味很誠懇的道:“欽差大人的話令我等汗顏至極,有關鹽稅的事情,我等確實有失妥之處。還請王爺明示,需要我等如何做,才能彌補此次的過錯。能爲朝廷盡一份力,也是我等一芥草民的福份。”

用失妥之處掩飾賄賂貪官的罪過,也變相暗示願意破財消災。此人的世故圓滑,趙孝錫也覺得不枉剛纔他一番口水。儘管他清楚,接下來他所提出來的建議,會讓這些鹽商覺得難受甚至會傷筋動骨。但只要能保住吃飯的傢伙什,他相信這些鹽商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沉浸片刻道:“既然呂會長如此識時務,那本王就給諸位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記住,能否把握這個機會,就看諸位接下來的作法是否能讓本王滿意了。別以爲,躲過今天這一劫,爾等就能逍遙法外。要知道,脫離江南這塊富庶之地,爾等會有何種後果自知。

第一,將鹽商總會歷年所逃這鹽稅,三天之內全部兩倍補交到衙門。不要覺得本王心狠,諸位應該清楚,兩倍鹽稅交給朝廷,相比爾等的賺取的利潤,諸位仍然有剩餘。當然,諸位若覺得錢比命貴重,那悉聽尊便。

第二,將鹽商總會歷年所賄賂的官員名單跟財富數量,全部如數提供給本王。至於如何處置這些官員,本王自有論斷。若諸位覺得要包庇這些收受你們賄賂的官員,那儘可隱瞞不報,少提交一個收受賄賂的官員,本王就會處決一個行賄的鹽商。

第三,此次調查鹽稅之事,若爾等敢做出聚衆鬧事爲禍一方。本王將追究鹽商總會的責任,是殺是罰或是徹底將爾等換一茬,就看爾等做何選擇。不要以爲本王是在嚇唬你們,若不信諸位大可一試,看是你們的能力大,還是本王的刀槍快。

以上三個要求,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本王可以給你們三天時間考慮。若三天之後,看不到本王想要看到的結果。以販賣私鹽之罪,將爾等滅門抄家,相信百姓也不會覺得有何不對。相比你們出售給百姓的鹽價,你們收購的鹽價多少,本王同樣心知肚明。”

拋下這三個條件的趙孝錫,很平靜的飲完一口茶,起身拂衣離開。將鹽商總會當中,所有手持刀劍的護衛,全部押到城中牢房看抽起來。至於這些鹽商,趙孝錫則沒怎麼理會他們。而是命令布衣閣嚴密監視,若有人敢做出聚衆鬧事,立刻以雷霆之勢滅之。

說到底,這些鹽商確實有引起江南動盪的能力,但只要抓住他們的把柄,揪住他們的痛腳,他們同樣不足爲懼。若是這些鹽商不識相,趙孝錫相信給他一些時間,又可重新扶持一批鹽商起來。要知道,鹽商的富裕同樣擁有諸多的羨慕者。

殺了他們換一批新鹽商,相信這江南不少從事其它行業的商人,只怕也會蜂捅而至吧!這也正是,壟斷行業爲何如何賺錢,跟吸引無數商人追捧的原因所在。

看着趙孝錫果然一點不擔心他們逃跑般,將帶來的禁軍又全部帶出了五味會館,望着騎馬而去的趙孝錫,呂五味等人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中。擺在他們的面前,除了需要破財消災之外,最難接受的就是第二條。

提交那些收受賄賂官員的名單,這無疑是徹底杜絕他們將來,再去拉攏跟腐蝕其它官兵的後路。想必那個官員,面對一個曾經出賣過合作伙伴的商人,都不會抱有好感吧!這纔是趙孝錫,想出的釜底抽薪之策,讓將來接任的官員跟鹽商,徹底的形成對立關係。

;

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十一章 廢了雲中鶴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特別說明一下!第十七章 奇特的考覈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三十一章 考查新移民基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二百九十三章 火馬危機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復的突襲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二百四十五章 上少林見神僧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一百一十六章 騎軍待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慰相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母子終相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婉清的憂慮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一百九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九十七章 破曉炮襲營第七十三章 斬殺亡命徒第一百五十三章 鐵漢也有柔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進駐石瓦寨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親的條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機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二百四十四章 少寺山下葉二孃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三十四章 山谷大平原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三百三十六章 鳩摩智跑了!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盛世共盛舉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六章 裝傻充愣謀封地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慰相思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帶兵包圍平江軍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亂之徵兆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邊備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四劍婢的伺候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九十五章 復國之策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
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八十三章 雷霆手段除害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一百九十章 年齡略大的女婿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三百三十三章 拓跋部落來人第五十七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十一章 廢了雲中鶴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特別說明一下!第十七章 奇特的考覈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一百八十九章 嚇癱的師爺第三十三章 勢均力敵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三十一章 考查新移民基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與喜事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二百四十章 劍婢們的未來第三百零一章 皇太后有請第二百九十三章 火馬危機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復的突襲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秋水的密信第二十八章 母女私房話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三十五章 美婉清俏鍾靈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二百四十五章 上少林見神僧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一百一十六章 騎軍待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慰相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母子終相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五十六章 嶽老三的幸福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婉清的憂慮第一百零一章 丐幫麻煩至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一百九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九十七章 破曉炮襲營第七十三章 斬殺亡命徒第一百五十三章 鐵漢也有柔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進駐石瓦寨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零九章 國之根基第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六十章 刻骨銘心的征服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親的條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機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二百四十四章 少寺山下葉二孃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三百零四章 強塞的燙手山芋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一百六十七章 河神之怒第三十四章 山谷大平原第六十一章 視察的用意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三百三十六章 鳩摩智跑了!第十一章 代姑訓孫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盛世共盛舉第七十四章 包圍鹽商總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馬的重要性第六章 裝傻充愣謀封地第八章 汴梁全味樓第一百六十五章 久別重逢慰相思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帶兵包圍平江軍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零二章 喜憂兩重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亂之徵兆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三百章 城門前的衝突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邊備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四劍婢的伺候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九十五章 復國之策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自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