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虎賁徐盛

不知道過了多久,徐盛終於睜開了雙眼,身上傳來了劇烈的疼痛,才讓他感覺到了——活着真好。

負責照顧徐盛的,是一連的戰士項牧,據說是霸王項羽的後人,不過無法考證,也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兒。

項牧見徐盛醒了過來,忙替他倒上一杯熱水,才伸手扶住他說:“連長,你醒了?醫部的人說,要是再不醒,就有可能一輩子醒不過來了,真是老天保佑,連長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昨天晚上,校尉大人親自來看你,還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救回連長,一直呆了一個多時辰才離開,臨走前還留下了很多慰問品。校尉大人還說了,等連長醒了,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徐盛剛醒,腦袋還是迷迷糊糊的,根本就聽不清項牧在說些什麼。努力的回憶了一會兒,才問他:“小牧,屈申關守住了嗎?”

項牧回答說:“連長,援軍及時趕到,屈申關,保住了,可是咱們的兄弟……”

徐盛急了,抓住了項牧的手大聲的喝問:“快說,一連的兄弟們都怎麼樣了?”

項牧嘆了口氣,緩緩的說:“除了城牆上的一個排以及修整營地的那個班之外,參加城門洞血戰的人就只剩下連長一個人了。”

……

徐盛沉默了,戰爭真的好殘酷,一百多個丹陽團的戰士,就那樣在缺少護甲的情況下投入了戰鬥。

他們已經用生命和鮮血證明了對興漢軍的忠誠。然而作爲指揮官的徐盛,卻不由自主的對自己卸甲輕裝的決策感到懷疑。

城門洞血戰中,徐盛是唯一的幸運兒,身上所受的傷也全部是皮外傷。

徐盛恢復得很快,體力恢復之後就能下地行走了。

劉正帶着郭嘉來到醫者行營看望徐盛,負責的醫者建議說:“校尉大人,把這裡叫做醫者行營,實在是太麻煩了,普通的興漢軍戰士認字不多,不利於救治傷員。這裡就是醫者駐守的院子,簡稱醫院。醫院的負責人,就叫做院長。負責望聞問切的醫者,就叫醫生。從事雜務的醫者,就叫做護士。這樣就可以把優秀的醫者從雜亂無章的既要診病開方,又要抓藥包紮等雜務中解脫出來。興漢軍的醫部發展至今,舊的管理辦法已經不適應形勢的需要了。畢竟要考慮的東西太多,對優秀的醫生資源是一種浪費,這是對生命的輕視,必須要改革。”

劉正看了一眼郭嘉,問道:“奉孝,你認爲呢?”

郭嘉說:“校尉大人,我們的醫者隊伍已經突破了五萬人,平均五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名是醫者。確實應該再一次分工了。”

劉正說:“這樣吧,把醫部的細化分爲兩步走。興漢軍中率先實行改革:醫部行營正式命名爲興漢軍醫院,負責人爲院長,主治醫者爲醫生,專門負責與病人相關的雜務就叫做護士。醫院共分兩級,軍部設立總醫院,負責人爲總院院長。團級設立分院,負責人爲分院長。營級進駐二十人以上的醫療隊。每個排需要有一名懂得急救的醫護人員。每個班的班長必須要配備醫藥箱。平時都集中在興漢軍駐地醫院,戰時隨軍行動,一律稱爲戰地醫院。先在討逆校尉部進行試點,總結出相關經驗之後立即通報南山城,在各軍之中推廣。”

郭嘉說:“校尉大人放心,我已經記下了。”

劉正又問醫院的負責人:“對了,你叫什麼名字?”

醫院的負責人回答說:“校尉大人,末將董奉字君異,侯官縣董墘村人,人送雅號拔墘。”

劉正說:“奉孝,記錄:任命董奉爲興漢軍討逆校尉部總醫院的院長,負責統籌規劃各級興漢軍醫院的建設。”

郭嘉建議說:“校尉大人,這個名字太長了,不利於宣傳和推廣。既然醫院的設立是在博望坡,不如叫做博望坡軍醫院。”

劉正想了想,對郭嘉說:“今天是中平元年七月初一,又是在博望坡。不如就分成兩種叫法,民間一律叫做博望醫院,總部設立在南山城。軍中一律以成立日期命名。這第一個興漢軍總醫院就叫做七零一醫院,院長董奉。你拿出一個章程來,向子敬報備一下,形成相關制度。”

郭嘉說:“校尉大人放心,我記下了!”

劉正對董奉說:“董院長,帶我們去看看咱們的戰鬥英雄吧!”

董奉帶着兩人走向了徐盛休養的院子。

董奉朝一個渾身上下裹着繃帶的年輕人喊道:“文向,今天感覺怎麼樣?”

徐盛回答說:“醫者大人,好多了,再有兩天,我就可以回到前線繼續戰鬥了。”

董奉說:“文向,醫部要着手改革,以後這裡就是七零一醫院了,我是院長,你直接叫我董院長,或者是院長都行。醫生不應該存在地位上的差別,而是以醫術水平論高下。來我再替你檢查一下,小牧過來扶文向坐下!”

徐盛在項牧的幫助下坐好,對董奉說:“董院長,有勞了!”

董奉檢查得很細緻,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徐盛說:“恢復得不錯,沒有留下暗傷,靜養三天之後該幹嘛幹嘛去,不要再來煩我。”

徐盛聞言大喜,忙說:“謝謝院長!”

正在這個時候,項牧突然看見了劉正和郭嘉,忙起身立正,分別敬了一個軍禮並大聲說:“校尉大人好,郭司馬好!”

徐盛見到劉正,忙起身立正,莊重的敬了軍禮,大聲吼道:“校長好!”

禮畢之後,才向郭嘉問好。

劉正問:“你就是城門洞血戰的那個連長?”

徐盛回答說:“末將正是!”

劉正突然來了興趣,就問徐盛:“文向,城門洞血戰的經過,我已經收到了丹陽團的戰報。我來問你,你覺得自己是有功呢,還是有罪?”

徐盛說:“末將不知,全憑校長做主。”

劉正搖了搖頭說:“不,我要你自己來說!”

徐盛說:“從興漢軍的角度來說,末將自認爲有功,畢竟成功的阻止了黃巾軍進入屈申關,順利的完成了上級交給一連的任務。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說,全連戰士在沒有護甲的情況下與優勢的黃巾軍展開了浴血奮戰,導致了大部分戰友犧牲,並且還斬殺了兩百一十匹與一連戰士並肩戰鬥近一年的戰馬。確實罪大惡極。”

劉正說:“文向。軍部關於城門洞血戰的判定是:作爲指揮官,徐盛戰前當機立斷,卸甲輕裝,爲阻止趙慈部黃巾軍進入屈申關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寶貴時間。戰時頭腦冷靜,指揮若定。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遲滯敵人,爲主力的進駐贏得了最爲關鍵的戰略空間。軍部決定:幽州興漢軍討逆校尉部丹陽團一連連長徐盛,榮立個人一等功。一連榮獲集體一等功,爲了紀念城門洞血戰的英雄,一連特別授予屈申關英雄連,編制五百人。徐盛授予興漢軍勇士勳章,任屈申關英雄連連長。”

徐盛說:“校長,我……”

劉正說:“文向不必多說,我知道你的心結。作爲帶兵打仗的人,必須要牢記一個原則——戰場之上,勝負之間,沒有如果。勝就是勝,敗就是敗。人總是不滿足的,局外人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誰都希望一個盡善盡美的結果,可是世界上不盡人意的事情十之八九,秋後算賬只能寒了人心。你必須要承擔起這份榮耀,它是屬於整個一連的,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誰敢質疑你的指揮,就是對陣亡烈士們的褻瀆,你自己也不行,聽明白了嗎?”

徐盛說:“校長放心,文向知錯了!”

劉正說:“每一位烈士的犧牲,都是值得的,誰也不允許給他們的挺身而出潑髒水,興漢軍上下必須要尊重每一位付出生命的英雄。”

徐盛說:“校長,我想去看看兄弟們!”

劉正說:“醫院外面的後山上,天氣太熱了,就沒有等你醒來,去告訴他們,興漢軍上下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的血沒有白流。”

徐盛大聲說:“是!”

徐盛離開之後,郭嘉問:“校尉大人,城門洞血戰的前後,真的沒有值得討論的地方嗎?”

劉正說:“奉孝,各部都可以討論總結,咱們卻不能存在這樣的思想。作爲興漢軍的高層,不要輕易的評判犧牲的烈士,苛責前線指揮官,其實就是在質疑烈士的犧牲是不是值得。一旦埋下了懷疑的種子,就會有人認爲烈士的犧牲是前線指揮官的失誤造成的。這樣一來,那犧牲者的價值就會大大的降低,甚至會被故意貶低。爲有犧牲多壯志,咱們可不能做出這種自毀長城的行爲。”

郭嘉問:“那以後對敗軍之將應該如何處理?”

劉正說:“承認烈士的價值,對於活着的責任人回爐重造,解除兵權之後送入軍校進修,什麼時候想明白了,什麼時候再回部隊。”

再說徐盛在項牧的攙扶之下,來到了屈申關城門洞血戰犧牲烈士公墓前。

徐盛推開了項牧,努力的站好對着衆兄弟敬了一個軍禮,大聲的說:“兄弟們,你們用生命替一連掙來了榮譽。校長獎勵屈申關英雄連一份商機。作爲連長,我決定:拿出總收益的三成,作爲永久性的烈士家屬撫卹金。錢不多,只是想給大傢伙一個念想,我們永遠記得每一位犧牲的兄弟。小牧,你記下了:烈士撫卹金,一個銅板都不能昧下,否則屈申關英雄連只要還存在一個人,都會與貪污者不死不休。”

徐盛沒有說太多,只是許下了這個一直持續了幾千年的承諾。每一位接手這份產業的人,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閱歷代犧牲的烈士及其相關後人的資料,以免發生錯漏。

興漢軍第一支英雄部隊終於誕生了,他們的犧牲很悲壯。

這是討逆校尉部第一次成排建制的犧牲。讓劉正終於明白了,興漢軍也是普通人。上了戰場之後,也會大範圍的流血犧牲。

徐盛揹負着烈士的榮耀成了戰鬥英雄,開啓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695章 霍篤之死第499章 圍而不攻第892章 勿言放棄第35章 簡雍獻策第381章 修路攻關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291章 趙雲扒甲第2006章 文人相輕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1624章 犧牲之說第1159章 合作談判第474章 銜尾追擊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327章 劉正入冊第1310章 國力比拼第1385章 道元機槍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842章 西平之亂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1903章 人盡其才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778章 梅花從軍第63章 蘇飛破城第1461章 艱難一戰第1975章 暗戰爭鋒第130章 司徒陳耽第2章 初晤劉備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377章 烈火鐵騎第1355章 配置技能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799章 程武撤兵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547章 成濟弒君第1403章 分糧入戶第1686章 平等分家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1886章 朝堂發難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719章 孫策攪局第2149章 討伐不臣第2218章 文章鎮世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2062章 三軍用命第1358章 玉清敗績第1383章 道元炸彈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279章 瓦蘭投誠第569章 兒子大了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113章 曹軍無功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1581章 認知極限第1500章 剝殼新生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26章 海上風雲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244章 義縣之戰第650章 指揮混亂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830章 打着倒退第1913章 公主來投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622章 金陵龍盤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383章 智鬥左校第890章 任務至上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683章 強制觀戰第1881章 武吉之死第1017章 九黎聖王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41章 黃巾力士第633章 花樣作死第1299章 鴻安之死
第1750章 耶夢之死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695章 霍篤之死第499章 圍而不攻第892章 勿言放棄第35章 簡雍獻策第381章 修路攻關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456軍 孫權稱王第1699章 苟元讀書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514章 大戰陽城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291章 趙雲扒甲第2006章 文人相輕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1624章 犧牲之說第1159章 合作談判第474章 銜尾追擊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327章 劉正入冊第1310章 國力比拼第1385章 道元機槍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842章 西平之亂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1903章 人盡其才第1713章 快速投放第1838章 奇鼠認慫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2007章 文人封侯第778章 梅花從軍第63章 蘇飛破城第1461章 艱難一戰第1975章 暗戰爭鋒第130章 司徒陳耽第2章 初晤劉備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377章 烈火鐵騎第1355章 配置技能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799章 程武撤兵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547章 成濟弒君第1403章 分糧入戶第1686章 平等分家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1886章 朝堂發難第1715章 勇崑崙奴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719章 孫策攪局第2149章 討伐不臣第2218章 文章鎮世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1672章 涼州恢復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2062章 三軍用命第1358章 玉清敗績第1383章 道元炸彈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279章 瓦蘭投誠第569章 兒子大了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113章 曹軍無功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1581章 認知極限第1500章 剝殼新生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26章 海上風雲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244章 義縣之戰第650章 指揮混亂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830章 打着倒退第1913章 公主來投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622章 金陵龍盤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2087章 破壞規矩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383章 智鬥左校第890章 任務至上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683章 強制觀戰第1881章 武吉之死第1017章 九黎聖王第243章 帥才徐榮第41章 黃巾力士第633章 花樣作死第1299章 鴻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