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烏桓分裂

昌黎城外,烏桓突騎大營。

蹋頓臉色鐵青,一字一句的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樣的罪名,蹋頓感覺無法忍受。

不是說好的兄友弟恭的嗎?

怎麼才一個晚上的功夫,就什麼都改變了呢?

這樣的問罪王詔一出,蹋頓連辯解的餘地都沒有了。

是回去接受命運的審判呢?

還是拒絕樓班的王詔,自立爲王好呢?

蹋頓陷入了糾結之中。

按照部落長老的意思,回昌黎城就等於送死,還得忍受奇恥大辱。

然而不回去的話,就只能針鋒相對的揭竿而起了。

在這樣的關頭,是顧全大局而死,還是堅持信念永不動搖呢?

蹋頓難以抉擇,只好看了一眼麾下最得力的兩個人——蘇僕延和烏僕延。

蘇僕延說:“大王子,樓班王子一力主和,交出烏桓突騎,就等於交出了烏桓人獨立自主的命運。”

咱們這些人倒也沒有什麼,官照做,酒照喝,漢室東西和人口照樣搶。

然而作爲烏桓突騎統帥的您,就只能在興漢王劉正的虎威之下瑟瑟發抖了。

這還只是最好的結果。

更壞的結果——是大王子您前腳剛交出烏桓突騎的兵權,樓班二王子就會在部落長老們的慫恿之下,害了您的性命。

以部落長老們的貪婪,咱們這些人的利益,肯定會被他們瓜分的。

這已經不是大王子您一個人的事情了。

我們這些人的利益,都繫於大王子一身。

大王子頂天立地,我們這些人就可以揚眉吐氣。

您要是俯首送命,咱們這些人都得死。

大王子三思,十萬烏桓突騎的命運,就由您一言而決。

烏僕延也說:“大王子,樓班稱王之後,肯定會死心塌地的投奔燕王劉虞。”

現如今的幽州局勢一觸即發,燕王劉虞和白馬王公孫瓚之間必有一戰。

聽說燕王劉虞因爲交好咱們和鮮卑人,所以被漢室百姓給拋棄了。

燕國控制區域之內的總人口,已經不足五十萬了。

幽州鐵騎也只剩下不到五萬,還有就是鮮卑人拿馬匹,換走了薊城的百年庫存。

燕王劉虞已經是窮光蛋一個了。

現如今白馬王公孫瓚的大軍,已經控制了整個右北平郡,烏桓人與燕國之間的聯繫,已經被切斷了。

白馬王公孫瓚的立場堅定,肯定不會與烏桓人講和的。

面對咄咄逼人的興漢軍,烏桓人只能孤軍奮戰了。

可笑的是部落長老們,爲了一己之私竟然想要殺害大王子。

先王丘力居曾經說過——蹋頓大王子,是烏桓人崛起的唯一希望。

部落長老們如此這般的不顧全大局,這是想要帶着烏桓人往絕路上走呀。

大王子,爲了身後的十萬烏桓突騎,咱們不能認命。

蹋頓聽了烏僕延的話之後,把目光看向了,坐在角落裡數螞蟻的難樓。

蹋頓問:“難樓,你的意思呢?”

難樓擡起頭,一字一句的問:“大王子,面對興漢軍,您有把握嗎?”

我曾經也是天之驕子,然而與興漢軍一戰之後,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屁。

井底之蛙而已,又怎麼有資格說三道四的呢?

想當年的遼東屬國,西侵上谷郡,北逐公孫瓚。

向東挑釁公孫度,向南抗拒興漢軍。

興漢王劉正爲了穩定局勢,不得不派麾下的第一大將,徵東將軍趙雲坐鎮扶黎城。

白馬軍與烏桓突騎的對抗,也只能是千人級別的規模。

這纔過去幾年的時間,興漢國地跨四州,實力超羣。

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僅僅是面對扶黎大將徐榮的一支偏師,就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如今興漢軍主力出動,對昌黎城志在必得。

我不反對造反,只是與昌黎城中的烏桓人決裂之後,咱們的出路在什麼地方呢?

難樓的意見十分中肯,大家都想找到新的出路。

至於投靠興漢軍,烏桓突騎從來都沒有想過。

畢竟“講漢語,進漢食,行漢禮”的結果,就是在百十年之後,烏桓人就會成爲歷史。

“烏桓”這兩個字,也只會存在於族人們的記憶之中。

看看那些與忠勇集團做生意的部落長老們,漢語講得好。

至於烏桓話,那是下里巴人使用的語言。

作爲一名高貴的烏桓貴族,講漢語纔是高人一等的象徵。

蹋頓說:“大家的意見,我已經清楚了。”

其實成爲興漢國的百姓,我的內心深處是不抗拒的。

然而作爲一名烏桓人,我們總得保留一些自己的東西。

興漢王劉正提倡的一視同仁,我可不敢苟同。

要是烏桓人完全與漢室百姓一樣了,拿起手中的彎刀砍柴割草,靠自己賺錢吃飯,再也不搶掠了。

這樣的日子,大家能忍受嗎?

烏桓突騎手中的彎刀,就是爲了搶掠漢室百姓而存在的。

咱們烏桓人想要吃飽穿暖,不搶掠漢室百姓行嗎?

要是有一天,咱們烏桓人不用搶掠也能吃飽穿暖了。

那咱們就不再是烏桓人,而是興漢國的百姓。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烏桓人都“以自食其力爲榮,以搶掠他人爲恥”。

這樣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烏桓人的意志就崩了。

到時候大家雖然外貌不同,但是講着同樣的話,吃着同樣的東西。

見了面的時候,連打招呼都是清一色的——“您吃了嗎?”

烏桓人穿着特色的獸皮衣服,也得被別人稱作“老土”。

烏桓人與漢人,大家見了面也不再拔刀相向,而是互相推銷。

烏桓人會說——我的毛皮是最上等的,得這個價。

漢人百姓也能理直氣壯的討價還價——這可是“女兒國”最新出品,買回去送夫人小妾,那絕對是非一般的感覺。

夫人小妾感動了,那好日子就來了。

到時候咱們都得爲了討好家中的女人而殫精竭慮,至於搶掠漢室百姓,哪裡有那個閒功夫呀。

你們說說看,這樣的烏桓人還配叫做烏桓人嗎?

蹋頓的話,引起了蘇僕延的共鳴。

蘇僕延說:“大王子,一年多以前,我化妝前往扶黎城中,那份記憶讓我至今都無法忘記。”

生活在扶黎城中的烏桓人,已經不穿獸皮了。

有錢人都穿上等的蜀錦衣服,沒錢的也穿上了女兒國精製的麻布衣服。

至於烏桓人的傳統服飾,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裡才穿。

我有一個族人名字叫做蘇僕伸。

以前做烏桓人的時候,他是窮得叮噹響。

迫不得已纔去扶黎城淘金。

這人挪活,樹挪死。

蘇僕伸進了扶黎城,憑藉着忠厚老實的模樣,以及靈活機變的頭腦,居然成了忠勇集團的夥計。

才幹了三個月,蘇僕伸就辭職不幹了,轉而開了一家烏桓皮店,與老東家做起了生意。

蘇僕伸憑藉着“薄利多銷,誠信經營”八個字的理念,很快就打出了名號。

我去拜訪蘇僕伸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變了。

蘇僕伸對我說,不如兩人一起幹,強強聯手,好日子很快就會到來的。

我堂堂正正的烏桓勇士,怎麼可能操持商旅賤業呢?

蘇僕伸說:“蘇僕延大哥,別看你是牛皮哄哄的烏桓三王之一,可日子鐵定沒有我過得舒坦。”

蘇僕延說:“口說無憑!”

蘇僕伸直接命令搞起了烤羊腿,至於羊身上的肉,那是留給僕人夥計們吃的。

蘇僕伸說:“這人心都是肉長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羊肉雖然精貴,但是沒有夥計重要。

用一頓肉換來夥計的忠誠,那收益可是口碑。

蘇僕延問:“蘇僕伸,這口碑是什麼?”

蘇僕伸回答說:“一開始我也不明白,後來總算是知道了。”

所謂的口碑,就是夥計和僕人對東家的看法。

一個好的東家,會獲得夥計們的忠誠。

更是吸引人才的標誌。

如今只需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就可以坐等着收錢了。

蘇僕延說:“蘇僕伸,我這次來扶黎城,就是要搞到徐榮的兵力配置圖。”

你有辦法搞到手嗎?

我可以重金求購,反正你把這當成是一個交易,怎麼樣呀?

蘇僕伸拒絕說:“蘇僕延,我當你是兄弟,纔好吃好喝的招待你。”

沒有想到你居然想要害我,這可是一錘子買賣。

能不能成功先不說,即便是僥倖的完成了交易。

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而我呢?

不僅要面臨興漢軍情報部的追殺,還得搭上“烏桓皮店”這份產業。

蘇僕延說:“可你是烏桓人,就得爲烏桓人的大業做出犧牲。”

蘇僕伸說:“蘇僕延,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要是你們一心爲烏桓人謀福祉,我付出一切也是心甘情願的。

然而你們卻是爲了一己之私,居然想要讓無數的烏桓人去死,我怎麼可能助紂爲虐呢?

我勸你不要白費功夫了,興漢軍已經鐵了心,要徹徹底底的解決遼東屬國的問題了。

烏桓人要麼反抗到底,死在戰場之上。

要麼放下武器,承認自己是興漢國的一員。

我勸你還是不要白費心思了,扶黎城中的烏桓人,已經過上了好日子。

他們絕對不會允許,搶掠成性的烏桓突騎,前來破壞扶黎城的安寧。

你我之間的交情,也到此爲止了。

你回去吧!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扶黎城已經是興漢軍的地盤了。

烏桓人也適應了興漢軍的統治,至於昌黎城中的烏桓王族,已經永久性的失去了扶黎城中的烏桓人的效忠。

要是換了其他的人,恐怕會把你送到興漢軍中換取物資獎勵,用來改善生活。

我勸你還是儘早離開扶黎城,想想如何應對興漢軍的進攻吧!

至於烏桓人想要主動進攻,已經不可能了。

蘇僕延講到這裡的時候,臉上已經掛滿了淚珠。

蘇僕延問:“大王子,是烏桓人變了呢?”

還是咱們的堅持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呀?

蹋頓想了想,纔回答說:“興漢軍控制區域內的烏桓人,確實過上了好日子。”

然而他們都忘了本,一羣數典忘祖的敗類。

他們的自甘墮落和唯利是圖,已經摧毀了做爲一個烏桓人的根本。

我們這些人,以及身後的十萬烏桓突騎,必須要承擔起喚醒烏桓人的責任。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蘇僕延說:“大王子,可是反抗就意味着戰亂。”

如今的戰場就在烏桓人的腹地,不管戰爭的結果如何,受傷的還是烏桓人呀。

更何況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的漢室百姓,烏桓人有必要爲了保持個性,而傷害遼東屬國的漢室百姓嗎?

蹋頓說:“烏桓人是狼,而不是狗。”

狼是要吃肉的,沒有肉就得搶,至於是不是符合道義——烏桓人需要道義嗎?

蹋頓決定:

烏桓突騎誓死與興漢軍周旋到底,不死不休。

……

義縣,興漢軍大營。

龐統問:“王爺,對於烏桓突騎的選擇,你怎麼看呢?”

劉正回答說:“士元,我們可以一分爲二的看待這個問題。”

對於接受興漢國統治的人,就是興漢國的百姓。

記住:講漢語,進漢食,行漢禮,這就是自己人的標誌,而不是所謂的朋友。

興漢軍管轄範圍之內,都是興漢國的百姓,絕對沒有另類的存在。

同樣的法律標準,適用於所有的興漢國民衆。

法律面前,沒有特殊羣體,烏桓人也不能例外。

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2065章 圖窮匕見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1245章 巴谷之義第1048章 神女挖天第1815章 統帥標籤第974章 成都事件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1752章 和光同塵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761章 龍馬待命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063章 再戰成皋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41章 黃巾力士第2086章 替父報仇第1291章 弱水三千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1068章 責任於心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941章 僵持不下第734章 思想問題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635章 曹彰戰死第608章 荀府大軍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798章 伏鳳之戰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931章 孫權自立第1016章 龍紋星蝶第581章 百年大計第857章 韓安大婚第1515章 重器之名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918章 獨孤刀陣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105章 夜會張角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446章 水煮城牆第1章 族譜事件第826章 引源活水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1250章 十面埋伏第115章 程昱盜首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1944章 女扮男裝第1331章 金剛境界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1017章 九黎聖王第1394章 挾棺自重第1450章 翻雲覆雨第647章 情何以堪第963章 成績公佈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299章 再遇奇案第524章 進軍烏巢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1342章 於氏道脈第320章 戰慕容南第698章 公平對決第599章 飛龍在天第1432章 任務完成第629章 猛虎出籠第610章 增援煤山第1027章 秦楚之爭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1187章 首山格局第1716章 馳援新羅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1410章 三路襲營第772章 九品定官第917章 堅昆八部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1179章 爲愛癡狂第95章 狼女小妖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561章 九州神鼎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436章 蕪湖水戰
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2065章 圖窮匕見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1245章 巴谷之義第1048章 神女挖天第1815章 統帥標籤第974章 成都事件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2088章 蛋糕思想第871章 西平號角第1752章 和光同塵第271章 技術轉讓第1761章 龍馬待命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063章 再戰成皋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721章 乘風破浪第41章 黃巾力士第2086章 替父報仇第1291章 弱水三千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452章 破投石寨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1068章 責任於心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941章 僵持不下第734章 思想問題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635章 曹彰戰死第608章 荀府大軍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726章 史富之死第798章 伏鳳之戰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931章 孫權自立第1016章 龍紋星蝶第581章 百年大計第857章 韓安大婚第1515章 重器之名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918章 獨孤刀陣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295章 建設丹東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105章 夜會張角第443章 袁術稱帝第446章 水煮城牆第1章 族譜事件第826章 引源活水第793章 老將的心第1250章 十面埋伏第115章 程昱盜首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1246章 工友之家第1944章 女扮男裝第1331章 金剛境界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1017章 九黎聖王第1394章 挾棺自重第1450章 翻雲覆雨第647章 情何以堪第963章 成績公佈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299章 再遇奇案第524章 進軍烏巢第1887章 與子偕作第1342章 於氏道脈第320章 戰慕容南第698章 公平對決第599章 飛龍在天第1432章 任務完成第629章 猛虎出籠第610章 增援煤山第1027章 秦楚之爭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2158章 項雲棄楚第1187章 首山格局第1716章 馳援新羅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1410章 三路襲營第772章 九品定官第917章 堅昆八部第646章 馭獸家族第1179章 爲愛癡狂第95章 狼女小妖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561章 九州神鼎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436章 蕪湖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