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

“你是什麼人?”李令月警惕地看着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被李威帶回來,工作很輕鬆嘀,也不過抹抹他的書房什麼,然後就沒有了,剩下的時間讓她看書。正趴在書架邊上看書呢。

“你又是什麼人?”

“我是小公主。”

“見過小公主,”上官婉兒在掖庭宮見的貴人不多,可見過的惡奴卻是很多。立即伏下施禮,全然沒有任何底氣與李令月VS一番。

“我問你,你爲什麼到了東宮,還到了大哥的寢宮。”

“是太子,太子喊奴婢過來侍候的。”

“那你不做事,現在躲在這裡,看什麼書?”

李威已經閃了出來,將李令月拉住了,說道:“小妹,不得無禮,是我允許她看書的。”

“大哥,我不喜歡她,”李令月撒着嬌道。

這分明是一種小孩子心理,東宮寢宮裡的所有僕役都比她大得多,不緊張,然而這個小姑娘與她年齡相彷彿,又偏偏生得俏麗嬌小,看着就惹人痛愛,害怕分走李威對她的寵愛。

“爲什麼不喜歡她?人家只比你大一歲,《詩經》裡的詩最少能背出來八九十首,《離騷》能背出來一大半,你要向人家學習。”上官婉兒的聰明,最少在文學上的聰明,讓李威都感到吃驚。

教她的是她母親鄭氏,雖然說是上官儀的兒媳婦,本人還來自河南滎陽鄭家,但終是一個女人,能知道多少?再說,還要做粗重的活計。閒暇的時間並不多,就是到了晚上,點着油燈,還要按時將油燈吹滅的。

書本也是偷來的,就是這樣,小姑娘學的東西,都遠遠超過了弘文館那些低年級的貴族皇家子弟學的知識。

只能用一點來形容,天才!

所以李威起了憐才之心,最後幾乎連事情都不讓她做了。這是在裝病期間,否則他都能將這個上官婉兒帶到身邊,一道去崇文館,讓她在邊上聽講。

李令月不相信,她從書架上抽出來《詩經》,現在的《詩經》不是後來的書籍,因爲毛筆字抄寫的,然後用線裝訂起來,分成了幾個小冊子。李令月首先翻開《風》,問道:“那個,上官婉兒,你給我背《黍離》。”

這是《王風》之首,恰恰是上官婉兒熟悉的一首詩。

她還是有些害怕,不過依然背道:“彼黍離離……”

問了七八首,倒只有兩首沒有背出來,就是這兩首還背出了一小部分。李令月無輒了。讓她來背,《風》裡若干首詩,頂多總共背出裡面七八首,就很不錯了,況且這樣抽着出來讓上官小婉背。

不過十五個《風》詩裡,詩的篇幅不長,恰是上官小婉記得最多的,到了《雅》與《頌》裡面的各首詩,大多數篇幅長了起來,卻記不起來多少,至少背不出來多少。這一點李威也知道,將幾本《詩經》放回書架,看着噘着小嘴的李令月,說道:“這一回相信了吧。”

“大哥……”

“你別急,我同你說一件事,沒有幾天,我要去東都了。”

“大哥,我不讓你去。”李令月不滿地道。

受了驚嚇,回到宮中,好幾天都沒有出來,現在孩子也早熟的,知道了一些事了。如果不是李威派人喊她過來,她也許還繼續躲在宮中。

可聽到李威要走,有些急了,《西遊記》還沒有聽完呢。再說,大哥可好了,那天自己受了危險,大哥可是第一個帶人過來營救的。聽宮裡的人說,正是爲了救她,大哥受了父親責罵。心裡很怨氣的,父親是什麼心思?救了自己還不對了?

小腦袋盤算了一下,說道:“大哥,我也要去東都。”

“不行,父皇讓我去東都的,可沒有讓你去東都。”不過李威心中卻是暗暗高興。

李令月有多重要,事情沒有發作之前,劉仁軌就說過,上屋抽梯,人小力大。事情發作後,姚元崇他們多次說,要帶小公主去洛陽。

“大哥,我要去洛陽看牡丹。”

現在去洛陽看牡丹,倒是最佳的時候。不過這是藉口,牡丹洛陽的最有名,也不是洛陽一個地方纔有的,終南山也有,就是長安城中也有,東宮中就有一些牡丹,現在正潑烈烈地開着,只是數量很少罷了。

“不行。”

“大哥,”李令月趴在李威身上,象樹袋熊,吊着李威,搖着他的胳膊肘兒。

“好,怕了你了,如果你想去,我帶你去,不過你要去,必須好好讀書,最少有婉兒一半的本領。”

“耶!”李令月高興地跳着,小姑娘嘛,又是一個喜動不喜靜的小姑娘,出遠門自然很開心的,而且又不是跟父母親出門,跟老好人大哥出門,有很多樂趣的。高興地又蹦又跳,然後來到上官婉兒面前,比劃了一下,說道:“你比我大一歲,爲什麼沒有我高呢?”

在背詩上沒的比了,只好比劃個頭。

上官婉兒只是低頭,不吭聲。

………………

許越等人先後調離了京城,他們先後向太子惜別。

知道父親忌諱,李威用病回絕了。別以爲接見他們是禮數,反而有可能害了他們的前程。當然了,許越他們不知。

人調走差不多了,又有一道聖旨下了過來。

這纔是關於大雩祭祀的,聖旨說,因爲太子生病了,所以西京大雩祭取消,改在了東都,李治與武則天二聖親自主持。正常的旨意,可在許越他們離開後,才下了這道聖旨,就有些讓人回味了。

用姚崇的話來說,李威與狄仁傑他們來往,甚至劉仁軌十分看好李威,皇上都未必會生氣。但拱衛皇城的羽林軍,卻是讓皇上很忌憚的。

這是皇上判斷出來,羽林軍只是軍憤,否則這一次調動的人會更多。

李威只是苦笑,自己以爲父親是生氣,才忘記了大雩祭祀,原來不是生氣忘記了,是害怕取消了大雩祭,自己會產生什麼誤會,京城中又有許越等羽林軍的“親信”,會出什麼不好的事。於是壓到許越等人離開,才宣讀這份聖旨。

誰說父親懦弱了?

古書上說皇家親情最薄的,果然……

此次洛陽之行,沒有那麼簡單啊。

但大雩祭也是李威心中的心病,大雩祭取消了,真到了病好的時間。

於是再次邀請窺基大和尚前來,不但他,因爲大慈恩寺的法會,窺基這一次不但將它當作了慈善事業,也當作了一次寵揚佛門,特別是他們法相宗的機會。請了許多大和尚前來。

高僧是有不少的,可辨論經義,唐僧在天竺打遍天竺無敵手,現在唐朝同樣沒有幾個大和尚能辨過窺基的。因此,所謂的高僧,大多數卻是法相門中的高僧。其他的,比如天台宗、法相宗,或者禪宗,一個個有名氣的大和尚,有的因爲路途遠,趕不過來,趕得過來的,琢磨了一下,自找無趣,都沒有過來。

其實在民間,禪宗弘忍的兩大弟子,神秀與慧能一南一北,已經綻露頭角了。

走進了寢殿,窺基直接問道:“難道法會,殿下不去參加了?”

知道太子被皇上召去東都,也知道太子這個病,是懼禍僞裝的。現在就讓他們做法事,使病癒,不用說,立即就要去東都了。

這是天家的事,但法會缺少了太子,終是少了一份完美。

就是我不去東都,也不會參加你的法會的。但這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和尚,讓自己做了擋箭牌,並且主動做了擋箭牌,心中有些愧疚,於是拿起筆,寫了一句偈子:

佛在心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

這一個偈子禪宗意味同樣很濃,不過講究自修,卻也不違背法相宗的教義。不是說種子嘛,種子可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又寫道,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點滴做起。

不是想修佛嘛,這個佛不是嘴上念着的,是時時刻刻放在心中的,每時每刻都要修行向善。

這幾行字,會給法會增加很大的效果。也是回報這個善良的大和尚的。

窺基琢磨了一下,道:“殿下,大善。果然殿下有慧根。”

說着長長地嘆息,再有慧根也不行,難不成向李治上奏,太子有慧根,不要做太子吧,跟老衲去做小和尚。

窺基一個人力量小了,但高僧多啊。什麼魂啊魄的,那麼多高僧在收,第二天太子就能在東宮跑步了。

……………

聽到這個消息,在大明宮辦理公務的戴至德,先是一愣,嗯,這麼快病就好了?慢慢地回味着,然後對張文瓘說道:“張相公,太子長大了。”

“嗯。”張文瓘應了一聲。

“對國家對社稷,這是一件好事。只是以後,我們怕夾在中間,更難做人了。”

“戴相公,勿用擔心,太子是仁愛之人,定會體諒臣等難處,也會認識大局。賀蘭敏之府前之事,也不過是太子一怒之言。不能當真的。”

“張相公啊,行人無意沾雨溼,春雨偏溼行人衣。太子年長,越有智慧,越有主見……只怕要不了多久,不是你說的算,不是我說的算,也不是皇上與皇后說的算,到時候大局也不知如何推動……”

PS:與責編交談了許久,甚至準備拖到下個月上架。老大洛大也同意了,可是起點的按排,最後還是強推了。失言了,心是對大家很是慚愧,想辦法多更新一些公衆版吧。另外,看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方法回報大家,比如打賞好的書評,或者上架後,想辦法上一些免費的字,或尾巴拖得大一點的什麼。還有兩更,時間有些晚了。

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259章 大婚(上)第47章 我的國第69章 煙塵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68章 人選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155章 啓航(一)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44章 脫變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75章 合(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76章 試驗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74章 火耗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38章 滅口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31章 春雷(三)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268章 人選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43章 定(五)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52章 決心第142章 定(四)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68章 圖窮(下)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9章 她是誰?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71章 沒得救了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263章 中了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67章 探(五)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47章 定(九)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
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259章 大婚(上)第47章 我的國第69章 煙塵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68章 人選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155章 啓航(一)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44章 脫變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75章 合(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260章 大婚(中)第76章 試驗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74章 火耗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38章 滅口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31章 春雷(三)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268章 人選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43章 定(五)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52章 決心第142章 定(四)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68章 圖窮(下)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9章 她是誰?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71章 沒得救了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263章 中了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67章 探(五)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47章 定(九)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