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背棘去

武承嗣自然不會承認,道:“什麼周王妃?”

“別要低估別人的智慧!”說着用劍背又狠狠地擊了一下他的脖子,這一次用的力量很大,武承嗣痛得脖子忍不住縮了一下。然後又說道:“不相信你試試看,孤殺了你,會不會妨礙孤的地位!”

武承嗣讓這一句話驚醒過來。

太子真要殺他,有些不好辦的。現在母親種種就讓羣臣反對,自己是外戚,更成了眼中的釘子。皇上要降旨怪罪,恐怕各個大臣都會強行保護太子。皇上也不是暴主,犯不着爲了自己這個外戚,會冒着天下百姓的看法,文武羣臣的看法,強行將太子廢去。

而且這個太子看似所謂的仁愛,可犯起渾來,手腕也狠的,賀蘭敏之那陀小‘肉’,就是讓他親手割掉的。

李威說完了,也離開了。

走出來,嘆了一口氣,一直與父親在鬥智鬥勇,對母親還是採取迴避討好的態度,甚至取悅。或者這世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纔不會真正低估母親,可事情發展……

有了人手了,這個武承嗣又不是善良之輩,中間挑唆離間,母親手又有些辣,大殺宗室還是有可能的,甚至自己有可能首當其衝,畢竟想要抓住更多的權利,自己已成了她最大的妨礙。

今天此行,不得不做了。

路兩邊有許多高大茂盛的槐樹,耐不住,紛紛揚起了雪白的莢‘花’,風一吹,便銷魂般地落下。

李威道:“好大雪!”

……

第二天還沒有等到音訊,被母親喊進內宮。

當然,武則天聽到消息,暴跳如雷,自己外戚中可沒有幾個侄子,如果兒子真一個個對付,沒有了外戚相助,自己力量立即被削弱,別以爲武承嗣沒有作用,有他在外面伺探消息,如同自己多長了一副眼睛耳朵。

沉聲說道:“弘兒,本宮問你,本宮不放周王妃,你是不是真要殺武承嗣。”

到了這地步,李威也不會退縮了,當然,求情也能求下來的,可不僅是趙氏‘女’,是遏制母親這一顆不斷擴張的“抱負”,以及爲了自己,不擇手段的作爲。因此,同樣沉聲說道:“是。作爲外戚,本來要知榮而止。文德聖皇后讓太宗不重用外戚,太宗不聽,由是禍生。若安份守己,各安本德,兒臣自當敬重之。但不安份守己,挑唆離間,兒臣自當爲社稷將其擊殺,以便國家安寧。”

“你好大的膽子,當年本宮與蟒梟氏二人爭執,各位宰輔,長孫無忌在世,都對本宮無可奈何,你還想能翻過天來!”

惡寒!

大寒!

太赤‘裸’‘裸’了。

當年的事具體的不清楚,大約的還知道,父親‘欲’立母親爲後,長孫無忌等重臣皆不肯,於是母親讓榮國夫人到長孫無忌府上求情,幾乎將好話說盡了,沒有起作用。直到李績說了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不僅於此,不是皇帝真正天下老子第一的,如果下詔,所有大臣皆反對,詔書也未必下得通。不然李治都不會爲了武則天,在與羣臣求情。能這麼做,可那就是暴君昏君了。正是李績相助,最後詔書得以通過。

然後對王皇后與蕭淑妃種種,李績相助,又將許敬宗與李義府捧了上來,即使是長孫無忌,只好愧對此事,裝聾作啞。

但母親將此事翻出來,意思是說,王皇后與蕭淑妃,我都敢那樣殺,削斷了手足放在酒甕裡殺,況且趙氏‘女’只是一名小小的王妃,只是餓死。

這一刻母子相視,皆不那麼可愛了,李威心中冷氣直冒,武則天心中怨恨不止。

但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威從容答道:“母后,當年之事,兒臣不知。如不是母后當機立斷,蟒氏與梟氏也會加害母后,不僅母后,就連兒臣也沒有今天。”

武則天冷哼一聲,怒聲道:“本宮還以爲你不知道!”

“但是兒臣還是要說。蟒氏與梟氏與母后勢不兩立,可是我們兄弟數人,卻是你的親生兒子,武承嗣是你侄子不錯,可兒子與侄子到底是誰親誰疏?”

雖是姓武,可血緣又隔了一代。武元爽與武元慶種種不提了,武承嗣父親武元爽與武元慶同母親不是一母所生,這樣算起來,血緣又隔了一代。倒是賀蘭敏之的母親與自己母親是實打實的親生姐妹。

又說道:“其子未必似父。可是其父之舉,母后應當銘心刻骨,今天母后地位,是母后艱辛奮鬥而來的,成爲天下之母,可這中間有多少艱難曲折。然而因爲母后貴了,所以武承嗣阿諛奉承。或者兒臣假設一句,如果母后不是皇后,只是普通人,武承嗣會象他父親那樣待我們母子,或者象今天這樣,爲母后效勞?做得比你幾個兒臣更孝順?”

“本宮看你纔是那個挑唆的人!”

“天知,地知,母后知,兒臣知。”

武則天氣樂了,道:“那麼本宮什麼時候想傷害過你們兄弟四人?”

“沒有,可是周王妃是你的兒媳‘婦’,其母又是常樂公主。”

Wωω t t k a n C〇

“你這個夯貨,回去問一問你那一羣更蠢笨的手下,然後再來見本宮。”武則天氣極,將他轟了出去。

李威就有些狐疑了,難道是趙氏‘女’的母親常樂公主有什麼不對?回到東宮,派人秘密找到王彩年,讓他打聽事情的真相。大約王彩年也對此事關注了,一會就帶來消息。

李治說常樂公主是胞妹,其實也對也不對。真實身份常樂公主是李淵的親生‘女’兒,最小的‘女’兒。李治不行,李淵與李世民皆特能生孩子,連夭折的孩子在內,李淵一共二十二個兒子,十九個‘女’兒。李世民稍差一些,一共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這就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間年齡差異很大,常樂公主比李治長了一輩子,可出生時間卻更晚。也是李淵所有‘女’兒當中,唯一一個比李治小的人。因此,李治從小將這個小姑姑當作了妹妹看待。又因爲這個怪異的關係,李治反而更加寵愛了。

老小的孩子格外嬌慣些,加上出身高貴,平時就有些傲氣。這個李威雖與這個小姑‘奶’‘奶’沒有什麼來往,大約能從她‘女’兒身上看到一些影子。李治有些寵,經常進入宮中,對武則天呢,態度不算很友好。一是出身賤,二是武則天本身是太宗的才人,現在做了李治的妻子,讓她瞧不習慣。矛盾很早就有了。接下來是王彩年的猜測,去年下詔還長孫無忌爵位之前,常樂公主偏巧進了一趟皇宮,與李治密談了良久。其後不但下了詔書,復長孫無忌之爵,還讓其‘女’嫁給了李顯做王妃。

未必就是常樂公主授意的,但很讓人懷疑。

其實按照輩份,也不應當有這次婚姻,畢竟趙氏‘女’也長了李顯一輩,然而只是王妃,再說,李治連父親的‘女’人都娶了,這不算什麼的。但終是有些不合禮度,所以更讓人懷疑猜測。

趙氏‘女’幽禁大約就是李威聽到李顯的稟報。在幽禁時,武則天沒有下命令,可派了她親信太監,叫鍾青石的,前來監督。鍾青石就讓手下送生食進去,並且派人看幽禁的宮殿囪是否冒煙。這是耐人尋味的命令了。冒煙了,證明趙氏‘女’爲了活命,會做飯了。那麼就‘弄’不死她了,另想他法。如不會冒煙,趙氏‘女’嬌生慣養,大約就能活活餓死。

追究起來,只是禁閉,又不是不給食物的,都犯下過錯了,難道還會派人服‘侍’你?你自己寧肯餓死,都不做飯,又能怪誰?

這一條李威用心記下了。

即使不冒煙了,爲什麼不派人進去查看?也能反問一句的。

然後監督了幾天,煙囪半點菸也沒有冒出。正好李威到武承嗣家中鬧,於是武則天下令開‘門’查看。但趙氏‘女’都餓死了幾天,天氣又暖和,屍體略略開始腐爛。

大約武則天爲李威鬧事着惱,人都死了,武則天還沒有罷休,加上以前的積怨,將趙氏‘女’草草埋葬了事。又說趙家的下人舉報,說趙瓌與常樂公主以前‘交’談時,曾說過一段話,說皇上虛僞,說是痛愛你,可至今我的官位不高,爵位不大云云。是不是說過這句話,大約天知道了。或者再次觸怒母親底線,將這個下人抓捕,‘交’給周興一審,什麼真相都能出來。

這又讓李威驚心。

後來的秘報危害多大,李威可是清楚的,全國上下都在咬,那個咬得厲害,那個官就做得大。民告官不算,奴告主的數不勝數。這一咬將全國上下咬得血淋淋的,不僅是宗室子弟,一處罰有可能幾百人幾千人的流,這中間大多數卻是無辜老百姓的。

於是李治下詔,以教‘女’不嚴,坐望,將趙瓌從定州刺史貶爲栝州刺史。定州現在唐朝一等一的州府,栝州在後來的浙江麗水,後世也許是一個好地方,現在卻是偏夷之地。然後又命令常樂公主立即離開京城,不許他們回京師。

但還沒有結束,李顯跑來了,哭號一番。

李威只好安慰道:“三弟,是奴才馬虎了,才讓你的王妃餓死的。如你早對我說一下,也許還能將人救回來。”

只能這樣說了,否則以老三的火暴脾氣鬧將起來,母親已經開始殺氣凜然,對自己還有許多顧忌的,但對老三顧忌卻是很少。再說,自己還留了一些恩的,可是老三留過什麼恩?如是老二李賢,死得更快,以前與自己那個李弘一樣,對母親放過許多怨言。

李顯只好回去。

當然,以他這個‘性’格,過了幾天,也許就忘記此事。不過李威心中卻很不開心,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

李治就他前去周國公府,說殺死武承嗣,大發雷霆,着‘侍’衛將他禁閉在東宮,閉‘門’思過。準確是閉宮思過,只能在東宮活動,也不會象趙氏‘女’那樣悽慘。

碧兒都不樂意了,道:“殿下,皇上怎麼下了這道詔書?”

常樂公主的故事,她不知,只知道僅是武承嗣向周王妃施禮,周王妃沒有還禮,將人活活餓死了不算,還禁閉了太子!

李威只是皺眉頭,頭上還有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高懸着,不知道什麼時候掉下來,取自己這條小命。想了想,坐以待斃不行了,母親這一招接着一招,自己沒有反擊成,反而被重重打壓,會使許多大臣失去希望。而且都到了這地步,還繼續隱忍,支持的人同樣更失望。而且隱忍下去,母親一賭狠了,也來一個既得隴,復望蜀,自己就是在東宮,也有危險。於是寫了一封書信給母親,說自己錯了,應當與周國公和好,希望母親允許自己出宮,向周國公陪禮道歉去。

以前,爲父親所‘逼’,自己也向裴炎陪過禮的。同樣武則天也面臨各方壓力,見到兒子這封信,真心陪禮與假心陪禮不提,只要一去陪禮,以後這個兒子也不能殺武承嗣。於是允准。

碧兒傻了眼,道:“殿下,你真陪禮道歉啊?”

“真陪。”李威說完了,還從東宮找了幾根棘條,帶上車輦,來到武承嗣府邸‘門’前,打老遠就下了車輦了,然後將這幾根棘條系在後背上。道歉嘛,還什麼比負棘請罪來得誠意。武承嗣也早早得到消息,其實也很爲難,無論陪不陪禮,太子這是恨上自己了。還是不讓太子來陪禮吧,等太子到了府‘門’前,我來主動陪禮。

於是站在‘門’口,彎着腰,迎接太子的到來,就看到那幾根青碧的棘條了,還有幾片嫩葉,在四月下旬開始熱烈的陽光中,隨着李威走動,不停地隨風搖擺着。看到這幕怪異的場景,已經有了許多老百姓立即停了下來,一看,是太子,現在認識太子的老百姓不要太多,一起開始議論紛紛。他的臉立即變得蒼白起來,額頭的汗珠大滴大滴落下。

第9章 她是誰?第265章 兒戲第250章 巧匠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91章 節奏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49章 問鼎(一)第62章 和親(中)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250章 巧匠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54章 進宮(上)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42章 成嘆息(一)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151章 問鼎(三)第129章 春雷(一)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13章 渡(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41章 定(三)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141章 定(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87章 前夕(五)第263章 中了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77章 合(五)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48章 定(十)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66章 圖窮(上)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162章 啓航(八)第190章 象墓(上)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
第9章 她是誰?第265章 兒戲第250章 巧匠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91章 節奏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49章 問鼎(一)第62章 和親(中)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250章 巧匠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54章 進宮(上)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42章 成嘆息(一)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151章 問鼎(三)第129章 春雷(一)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118章 問琴(中)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13章 渡(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141章 定(三)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141章 定(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87章 前夕(五)第263章 中了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77章 合(五)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48章 定(十)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66章 圖窮(上)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162章 啓航(八)第190章 象墓(上)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