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

正是野辭明月,羞答答地綴在衆女的身後。一雙大眼睛,不知是該看他,還是不該看他。

身上換了衣服,對這個李威很馬虎的,略略有些大男子主義,想要他做到閨房之中替妻妾畫眉,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心不算壞,對人也平和。當然,在這個年代,作爲一個太子,已經很是不易。

野辭明月的衣着打扮,李威從來也沒過問。略略給了一些錢帛,送給了她的家人,自己兒買去。

現在換了,一身綠色的仕女裙,好象是狄好的一件長裙,臉上還抹着淡粉。除了這一身長裙外,還有一些精緻的首飾,原來的主人是誰,李威有的認出來,有的沒有認出來。三分長相,七分裝扮,略略裝扮了一下,雖然還不及楊敏國色天香,但比原來更加明豔動人。

李威心中卻有了一種做賊的念頭,還有後世人的想法,後世也有家中彩旗不倒,外面紅旗飄飄的說法,不過肯定與他這個講師無緣。

有些心虛,咳嗽兩聲,然後問道:“雨荷,你的身體如何了?”

“還是不大好,也不嚴重。”

“那個……”想說,忍了回去,道:“還是進屋說吧。”

進了屋中,裴雨荷搶在前面,將話題挑開,說道:“也是我們無意聽到侍衛的談論,才知道的。”

“這是青海大計……”後面李威又忍住,這樣說,未必對野辭明月不大公平。看了看野辭明月,懂的世事不多,可懂一點,臉上表情似乎很緊張,更不好說出口。於是將話題岔開,說道:“給孤倒杯茶。”

“我來,”狄蕙搶上前,這個煮茶也有講究的,從煮茶到倒茶,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碧兒雖然經常替李威沏茶,還不及狄蕙動作優雅。於是自動讓位。但未必如此,李威心裡面琢磨着,大約狄蕙在東宮中,是比碧兒更弱勢的女子,讓以碧兒才自覺讓着。

喝了一口茶。

實際上狄蕙與狄好早反應過來了,歲數最大,閱的世故又多,可正是因爲閱的世故多,不敢搶裴雨荷的風頭,隱忍不說。

這時候裴雨荷才反應過來,不錯的一個小姑娘,肚量不是很小,舉止也嫺雅,有教養,心腸也好。然而缺點同樣也有一大堆,心機不深,智慧僅是中平,缺少手腕,缺少對政治的嗅覺。

但世家出身的,一旦反應過來,處理起來,倒是面面俱到,輕聲說道:“殿下,臣妾聽聞這個消息,將明月娘子接到這裡,觀察一下,人倒也不錯,善良淳樸。”

野辭明月眨着大眼睛,讀了一些書,不是當初,知道將來到了長安後,東宮中就是這個少女爲首了。她對自己評價很重要的,聽到這裡,害羞地低下頭。

可是裴雨荷話音一轉,說道:“殿下,但她若是一些名門後代好一些,可卻是党項人,進入東宮卻是很難,反對的人會很多。”

會有多反對,歷史默啜逼唐朝皇孫納他的女兒爲妃就知道了。武則天迫於無奈,只好讓侄孫武延秀迎娶,然而朝堂上幾乎所有大臣全部反對,到了突厥後,默啜又十分不滿,我是讓姓李的娶我家女兒,不是讓你姓武來娶。找了藉口,屢次禍害唐朝邊境。然後李顯無奈,只好讓兒子李重俊娶其女,司馬光恥之,這一段重要的歷史一筆帶過。

從血脈來說,突厥人比現在党項人要高貴得多。又是可汗之女,而野辭明月呢?

但這一句話,不是說給李威聽的,是刻意講給野辭明月聽的,不要以爲太子答應,這中間麻煩事很多。

不過李威這個後宮,確實有些亂,有名門世家的女子,有官宦世家的女子,還有罪臣的後代,有名動長安的清倌人,現在又加上了這個党項少女,若包括沒祿氏,還有吐蕃的王妃、人妻!

李威不答。

裴雨荷看了一眼滿是焦急的野辭明月,又說道:“不過殿下既然能從幾十萬吐蕃大軍中殺出來,一定會想出辦法。”

“不是很難,只要再過一段時間,大約是很快了,有可能就在這一兩年內,奪下九曲,將党項全部籠於我境。到時候還需要党項配合,立的功多,反對的聲音也會弱。操作一下,即可進入東宮。”

李威含糊地說了一下。

其實可以藉機,向党項人施加更多壓力,野辭明月爲難,必然對她父母親說,他父母親會稟報野辭部的長老,野辭部也會與其他各部商議。這份壓力就有了。

可不納便罷,納了就是親人,李威狠不下心來。

又說道:“吃飯吧。”

僕役端上來飯菜,太子說有辦法,野辭明月變得開心起來,興高采烈地吃過飯,告辭離開。

裴雨荷看着她離開,又說道:“殿下,她是党項人。”

這一句話與剛纔意思是兩樣的。

“孤知道,可是迫非得己。青海之局,不僅是吐蕃出動的軍隊,還有吐谷渾與黨項這兩部,吐谷渾部留下來的,基本無藥可醫,特別是上層,與吐蕃多有姻親,甚至吐蕃贊普芒鬆芒贊,就是吐谷渾王妃所生。因此,孤只好拉攏党項人,可他們不信。不得己啊,只好答應他們這個請求。你們不知道,此戰,党項人虛與委蛇,與竭力死戰,這兩個反應,就讓我們唐朝少犧牲了多少將士。更不要說,多次得到他們相助。將來的幫助會更大。正是一個東宮之妃,讓他們看到盼頭。僅是一個東宮之妃子罷了,若是吐蕃降伏,對我大唐忠心,孤同樣也會納吐蕃一個女子爲妃!”

說到這裡,大約不高興,說道:“婉兒,月兒,你們今天晚上陪寢。”

兩個小傢伙眉開眼笑。

“你們在胡想什麼,只是陪寢,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做。”

說着,丟下幾個愕然的妻子,摟着兩個小傢伙進房休息了。

……

諾曷鉢每天來找李威,李威找得不耐煩,只好閃躲。諾曷鉢又想出一個辦法,讓金城縣主,每天到李威幾位妻妾這裡吃晚飯,吃過晚飯不離開,繼續聊天,李威一回來,金城縣主的侍衛就去稟報。

李威逼得沒有辦法,說道:“大汗,孤沒有想出辦法來,你何苦逼我?”

“殿下,一定會想出辦法的,”諾曷鉢說道。

他也沒有辦法,來求他幫助的族人越來越多,他無計可施,只好尋找太子想法解決。

“其實辦法有一個的,可孤卻有很多擔心。”

“什麼辦法?”

“孤不計前嫌,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舉族前來投奔大汗,暫時到靈州安住。等到青海平定下來後,再由大汗帶回青海。”

“這個方法好,”諾曷鉢早就想開這個口,可是雙方樑子結下來,休說是自己吐谷渾人,唐朝軍隊也死了太多,兩次大戰,十幾萬人沒了。還不計前後遭到侵犯的百姓,以及安西四鎮的失守犧牲的將士。

這中間党項人與吐谷渾人可謂功不可沒。

太子也差一點逃不出來,吐谷渾人同樣功不可沒,因此開不出口。

“當真好?孤問你,就算我們唐朝虧欠你們吐谷渾的,然而你能保證這些族人歸順後,以後就不記仇,就能忠於我們唐朝?”

“我敢保證,錯了一次,他們不敢再錯第二次了。若有人對唐朝起謀叛之心,不用朝廷出面,我會將他們全部誅殺。”

“就算如此,孤再問你,赤嶺以西無法生存下去的這羣愚民,可是不少人,吐蕃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來到河湟?那個僞可汗,能夠睜睜睜看到他們跟隨大汗你前往靈州?”

“殿下……”

“大汗,你對唐朝一直很忠心,我說過,我們是親戚,按理你是孤的長輩。孤不打誑語,可以放下成見,讓他們前來投奔。而且孤也承諾,一旦青海平定下來,會讓你們族人返回。”這裡說得很模糊,就是返回,也不是以前的吐谷渾,河湟開耕成功以後,從今年起就要開始遷移大量漢人過來。這裡因爲戰亂,人煙越來越稀少,地又廣,雖說一季,雖說有高原反應,畢竟還不是吐蕃高原那麼可怖。將會有更多百姓貪圖這裡廣大的沃土,遷移於此。

也就是說將來的青海,只能是漢與吐谷渾人共居的地區,沒有國家了,只會是唐朝的一個州府,或者幾個州府。

而且與隋朝時不同,隋朝時平滅了吐谷渾人,可吐谷渾人佔了主體,漢人在這裡生活是弱勢,棉花又沒有普及,不能禦寒。所以楊廣只好發放罪人前來移居,結果呢,這些罪民最後反過來被吐谷渾人融合。

戰後的吐谷渾將會成爲廢墟,時間也是自己前來掌控的,又多是邊卒家屬,漢人將一直強勢下去。

這纔是李威心中的佔有。而不是象波斯、突厥那樣,僅是莫明其妙的羈縻。

諾曷鉢沒有聽出來,說道:“謝過殿下。”

“不用謝,但孤要說的,確實沒有辦法保護他們撤離。除非他們到了赤嶺一帶,孤可以出動大軍掩護。孤的軍隊折損了一半,當然,還要感謝你們吐谷渾人的浴血奮戰,所以孤的兵力變得有限。太遠,同樣鞭長莫及。”

諾曷鉢無言以對。

“並沒有結束。孤再問你,他們想要逃亡,必然丟下大量輜重,本來物資無法度日,又一丟,孤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投奔你,但想來最少會有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前來投奔。這麼多張嘴巴要張嘴吃飯,要衣服穿,要帳蓬住。請問,大汗,你做好準備了嗎?”

“……”

諾曷鉢一下子傻了眼。

“還有,靈州地區就那麼大面積,你率領幾萬人安置比較容易,可是一旦又有十幾萬逃亡到哪裡。請問靈州如何安置?或者挪於河套,可是北河套安置了許多突厥人,南河套安置了許多昭武九姓的人。朝廷到哪裡挪出那麼大的地方?”

弘化公主說道:“殿下,你上書一封,請陛下想辦法解決吧。”

“公主殿下,你是準陽王(李淵五叔李繪之孫)之女,按輩份,孤應當稱呼你一聲姑母。可是孤不瞞你。這一戰打到現在,消耗恐怖。糧草、輜重、武器、盔甲,就是戰士放出的的箭支,那一支箭不需要十幾文錢的造價?這一戰,不但打得糧食漲價,全國的一年只能出產那麼多鐵,鐵也在漲價。河北河南又出現旱情,使國家經濟雪上加霜。就是將士的撫卹,也準備往後拖一拖,拖到秋後各地貢稅上來後,才能發放下去。讓朝廷如何幫助你們?”

“那如何是好?”

“沒有辦法,想要生存,只有兩條道路可走。第一條,立即在靈州耕田,放棄原來的生活習慣,這樣能擠出更大空間,暫時維持生存。第二條,孤可以私人名義,募給你們五萬緡錢,購買糧食。”

既然父親從金內侍知道自己的真相,這筆錢不少的,從去年到今年,分成了兩家,又賺了十幾萬緡錢,得將它的大頭用去,省得父親想入非非。正準備安排,但不可能全部用於吐谷渾人身上。主要還是撫卹烈士家屬。

“關中糧價已漲到每鬥二十多文錢,運到靈州最少得漲到五十文錢。這……”諾曷鉢愁眉不展地說道。

不知道太子從哪裡募得這麼大的資金,可依然於事無補。

“是,所以讓你們立即準備開耕田地,不象青海,靈州小麥到了六月份就能收割。但再過幾個月,孤在河鄯廓三州,以及蘭州與涼州一部分地區,開耕了大量的屯田。就到了收割的時間。要移民,士兵要吃喝,有可能涼甘肅三州還要賑濟一部分,能醞出來的不會多。不過到目前爲止,長勢很好,大約能分出一部分,只能如此了。這也是孤的最後底限!”

但還是沒有放人,用了商議爲藉口。

繼續煎熬。

更沒有承諾,不計將士生命出兵策應。有本事,自己兒逃出來。沒有本事,乖乖在青海坐以待斃。

就在這時候,女兒國來人了。

第5章 願春暫留第215章 烏龜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277章 十萬貫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49章 問鼎(一)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63章 探(一)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65章 甜(上)第110章 會殺人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83章 曙光(下)第171章 探(九)第5章 願春暫留第165章 甜(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146章 定(八)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110章 會殺人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263章 中了第43章 成嘆息(二)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223章 將軍歸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68章 探(六)第97章 等(上)第260章 大婚(中)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164章 探(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24章 羣臣諫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150章 問鼎(二)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46章 輕重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53章 問鼎(五)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44章 脫變第177章 合(五)第132章 春雷(四)第84章 前夕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74章 合(二)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119章 問琴(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106章 奇兵第166章 探(四)第61章 和親(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66章 圖窮(上)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10章 會殺人
第5章 願春暫留第215章 烏龜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277章 十萬貫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49章 問鼎(一)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163章 探(一)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65章 甜(上)第110章 會殺人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83章 曙光(下)第171章 探(九)第5章 願春暫留第165章 甜(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146章 定(八)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110章 會殺人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263章 中了第43章 成嘆息(二)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223章 將軍歸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68章 探(六)第97章 等(上)第260章 大婚(中)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164章 探(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24章 羣臣諫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150章 問鼎(二)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46章 輕重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53章 問鼎(五)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274章 無人聽第44章 脫變第177章 合(五)第132章 春雷(四)第84章 前夕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74章 合(二)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119章 問琴(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106章 奇兵第166章 探(四)第61章 和親(上)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66章 圖窮(上)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10章 會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