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羣臣諫

衆位宰相以及一干重要大臣,終於面見李治。

首先發言的是李敬玄,擔任宰相多年,品性如何,沒有幾個人真正瞭解的,但平時極重名聲,是僞君子也好,還是真君子也好,至少表面上自愛羽毛。所以皇室與隴西李家攀血脈不得入,李敬玄舉族併入隴西李得功。也是與他個名的名聲有關。

如不是太子掀開此事,亦可裝聾作啞,本來是內宮的事,與外邊關連不大。但太子起事了,又落到這樣的下場,宰輔也失職的,因此感到壓力。不僅如此,如若不公道解決此事,可以想像,那個更忠於太子的老匹夫回來,是如何嘲諷譏笑自己。

不得不說了。

道:“陛下,臣有一議。”

“說來”,李治皺着眉頭說。病又稍稍好了些,被這幾個宰相強行喊來,知道諫無好諫。但兒子這一手,太狠了,就是這些宰相不進諫,自己已經進退維谷。

“陛下,立即下詔書,讓殿下停止建造兩渠。”

“李卿何來此言,朕從來沒有說過。”

“陛下是沒有說過,然而太子兩渠越是完工,功越大,名聲越重。此乃江山之幸也,萬民之福也,高祖太宗若九泉之下有知,也要含笑瞑目。然而陛下忌憚之心益重。”

反正太子已經間接將話挑明,不再索性一起挑明瞭的說,裴行儉等人皆低頭想笑。李敬玄又說道:“陛下總是君,殿下總是太子。爭是爭不過陛下的,忌性越重,越爲小人所乘,臣猜測不久殿下將遭不則矣。唯今之計,新渠必須停工,江山社稷只是小事,陛下多病,也不是早年雄姿英發,有作爲的陛下,渠一停,太子就不能立功。然後又有兩策,陛下想太子周全一生,調西域之歌伎爲太子整日鼓彈琵琶琴瑟,內外教坊之歌舞者舞南陳之靡靡之音,南海珊瑚夜晚珠懸之於東宮之殿,崑崙美玉掛之太子之寢居,娛太子之耳目。再從遼東用快乘徵飛龍之肉,東海役民捕海蔘魚翅,獻於東宮,快馬挾閩南之鮮荔,虎賁奔弛進高昌駱峰,以娛太子之嘴舌。然後再從江浙選美,調西子之色,荊楚撥秀,選昭君之貌女,或者河東河北,或者西域或者波斯,挑撥各族麗人,進入東宮,以娛太子之身心。讓太子渾渾不明,忘記其職所爲,此方保太子性命唯一途徑也。若不然,太子一去,兩渠修工不大可能,不如將東宮餘下之錢調出,作一宮名曰輪臺宮。然後陛下登於其上,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向時愚惑,爲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記性很好,將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一字不漏地記下。

然後衝記錄皇帝與大臣談的兩個史臣說道:“請將今天我與陛下的這段談話記下來,留載千古。”

這個能留麼?

但這本來就是史臣的本職,李世民都主動讓史官將他弒兄弒弟的歷史記錄下來,況且只是一段進諫!史臣開始刷刷做着記錄,李治額頭上微微涔出汗水。

李敬玄說完,第二個人上場了,生性耿直的李義琰也開始說話,道:“陛下,臣還有一議。周王妃只是一名幼女,說起來比小公主也長不了幾歲。小公主還在陛下天后與太子懷中撒嬌,周王妃又能明白幾分事理。僅因爲不還禮就被活活餓死。周國公權焰如此,何必用虛名作僞?不若陛下下詔書,讓周王貶爲周國公,讓周國公升爲周王。各位相公,意下如何?”

“李侍郎所言有理”,幾位大佬立即附和。

李治:“……”

“還有,當年太宗選陛下爲太子,正是陛下仁愛。就連荊王吳王高陽公主等人謀反被斬,陛下也痛哭零涕。所以臣有一議,昔日常樂公主爲陛下所寵,時常誇之,今只因子虛烏有的誣告,流放出京。他日必有遂良之禍,於其落得周王妃那樣慘死的下場,不若陛下下詔書,將他們處斬,來得痛快,以全陛下仁愛之名。”

“……”

這一句,終於連史臣都記不下去,但忍不住背過身想發笑。李義琰說完,郝處俊接着說道:“陛下爲懲昏暴君主危害社稷,太子幾歲時送入東宮,廣請天下大儒教導。太子長成,格物待人,彬彬有禮。自臣至民,皆交口稱讚也。此也是陛下之本意,更不負陛下所望也。然陛下一聲令下,立即遠赴西南不毛瘴癘之地,將西南各叛部與吐蕃聯軍擊敗。返回朝堂,陛下病發,又替陛下開鑿兩渠,不費國家財政,又親自輕裝便行,輾轉奔波千里。以太子聲望,足以開府納士。然而太子沒有,非但沒有,就連幾名近臣也因爲陛下之故,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甚至只要與太子沾上關係的臣僚,也沒有重用。然而太子功成立退,進入東宮,只是讀書,也不與大臣交際,爲避嫌也。進退如此,爲何陛下總是疑心重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過猶不及,故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老子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陛下,請三思。”

三人之中,郝處俊所進之諫最爲中平,這是作長遠之想。無論李敬玄或者李義琰的進諫,陛下未必能聽得進去。也許現在陛下爲迫,說聽了,可事實上也看得清楚,陛下是忌憚,不肯放權所至。如果陛下肯放權,就不如有這些矛盾。皇后縱然睿智,權利讓太子抓住,也無可奈何。

又說道:“而且禮記多次說尊老愛幼。孝道不僅是上對上的關係,也是上對下的關係,作爲太子,不僅要對陛下天后孝順,同樣也要關愛兄弟。昔日太宗與魏王交談,說殺其子傳位於弟,太宗即否魏王立陛下,亦爲此故。連兒子都不愛護了,何來愛兄弟?連兄弟都不愛護了,何來愛陛下?周王妃的處執,本來是天后執掌內宮所爲,與臣等有干係,皆不大。但天后非是其他皇后,陛下多次因爲生病,將政事交給天后處理。今年又有北門學士,再分國事。功過不談,對錯臣也無法得知。可是處理內宮不持公平之心,如何處理外事?太子爲周王妃發怒,合乎情理,一是兄弟之情,二是有關國家體統,今天周王妃因過錯立遭慘死,明天諸位王子也有可能繼其後塵,再說周王有辱於外戚,終不是善事。若陛下一心想百年之後,想國家有呂氏之禍,臣等不談。臣還請陛下再次三思。”

“……”

“臣等也知陛下心中疑慮,古今雖有逆子弒父弒君之例,可終是少之。民間據傳隋煬帝毒鴆文帝繼位,真堊實不知。南朝劉邵弒文帝倒是史實。可是太子連兄弟都如此關愛,會不會是揚廣與劉邵之流?今年陛下種種,機深莫測,臣等想規諫都無從諫起。然而民間多有議論,小人紛紛捋袖觀看,坐等大變到來。臣等很是害怕,陛下百年之後,江山會生無數的變化。陛下若不信,可以翻看史書,有許多歷史與陛下今天之舉頗爲相似……”

下句話不好說了,除非你不要姓李的做皇上,而讓你妻子與外戚統治唐朝。

“……”

過了好久,李治才答道:“非是諸位愛卿所言。此事乃是內侍誤會天后意旨,胡作非爲導致。國家難得幾年昇平,各位何必與朕那個兒子一樣,無事生波。”

沒有作答,只好推卸責任。

張文瓘一聽此言,說道:“若如此,臣爲何聽聞那幾名內侍居然平安無事。臣不知周王妃幽禁於內侍省哪裡,可是內侍省不象皇宮其他各處,裡面居住着許多內侍,人多嘈雜之所,無論每一角落,都有內侍走動。爲何一個大活人活活餓死,居然沒有一個人察覺稟報?臣雖然不才,可持法也算公平,辦案也敢說從不牽連無辜,大理寺也可以有權管轄內宮案件,陛下,請準允臣查破此案。”

張文瓘用了不才是謙虛的說法,他執掌大理寺不到十天,就處理了四百餘件積案,使許多冤案平反昭雪,最主要持法公平,治罪的罪犯居然也無怨言。現在還沒有,以後改爲侍中,大理寺所轄各獄在押囚犯,聽到他改任,皆放聲大哭,痛悲不己。經他審理定罪的囚犯,對主審之人居然有些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奇事。能做到這一點,恐怕只有後世包拯能相比,狄仁傑辦案能力有的,持平二字,也多有不及。

用張文瓘主審此案,世上再無第二個能媲美的人選了,但這個案子能審麼?

李治嘴張了張,又不能回答。

但不能說他是昏君,就是此時,作爲皇帝,也不算惡劣,至少能聽進去,一般皇帝還是做不到的。只是病,失去了判斷能力,久沒有理朝,讓妻子說一說,覺得有理,於是聽從妻子安排。現在幾位宰相勸一勸,也覺得有理,於是又怨恨妻子。

其實李威將事情張揚開後,仔細想了一想,也覺得餓死老三的正牌兒媳婦做得惡劣了。不是王皇后她們,不是你殺掉我,就是我殺掉你,當真不知道王皇后她們命運?知道,可沒有辦法調和了,既然殺也殺了,於是隨了妻子心。

現在對兒媳婦動手,不是生死之敵,多少有些不滿。

還有妻子留着那幾個混賬太監,也讓他不滿,如果全部處死了,再風光地將常樂公主的女兒重新下葬,事情一了也百了。這樣想着,便緩緩地道:“各位愛卿,此事朕來處理。”

既然皇上答應過問,各個宰相不能再說,只好拭目以待,看皇上如何處理此案的。()

第154章 問鼎(六)第76章 報應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260章 大婚(中)第271章 江談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70章 探(八)第132章 春雷(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58章 啓航(四)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438章 抱銅仙(三)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91章 象墓(下)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50章 巧匠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84章 前夕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9章 她是誰?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261章 大婚(下)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36章 春雷(八)第82章 曙光(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146章 定(八)第173章 合(一)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189章 一年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99章 圍城第118章 問琴(中)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46章 定(八)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43章 定(五)第256章 圈地第167章 探(五)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
第154章 問鼎(六)第76章 報應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260章 大婚(中)第271章 江談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70章 探(八)第132章 春雷(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58章 啓航(四)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438章 抱銅仙(三)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91章 象墓(下)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250章 巧匠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84章 前夕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9章 她是誰?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261章 大婚(下)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36章 春雷(八)第82章 曙光(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146章 定(八)第173章 合(一)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189章 一年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99章 圍城第118章 問琴(中)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46章 定(八)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43章 定(五)第256章 圈地第167章 探(五)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06章 積壽請罪 少女助醫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