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

第二天各位宰相到政事堂。

這一次李治很巧妙地用了人,讓裴薛崔三人謹見,因此詔書得以通過。若是喊了劉仁軌與李義談,此詔就不會通過了。

何謂平章事,李治作了解釋,爲了破格提撥賢能,時資歷淺與四品以下者,遷爲參知政事的名號。破格提撥賢能,劉仁軌與李義談不會反對的。但破格撥宰相劉仁軌與李義談那就反對了。不是他們熬了很久,才做了宰相,別人也一定要熬一熬。何是宰輔,那是決策國家事務的,沒有多年的打熬,就沒有相關的經驗。沒有多年的察看,就不能斷定他有沒有才幹。有了這個平章事,好了,以後說不定是貓是狗,也能做宰相。

這可是宰相,處理國家的所有事航但是二人力微,只好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幕發生。

幾位宰相落坐,裴炎說道:“各位相公,這裡有幾份關於西北邊陲的軍報,西突厥人一直不得安寧。正好裴行儉回京,因此,我想起奏,請兩位聖上,讓裴行儉擔任安西大總管,將西北徹底平定,各位意下如何?”

這項提議本身沒有錯的。

唐朝發展到現在,在李治手上就出現了許多弊端。第一個就是對人才的任用,李治能爲了平衡朝堂,來了一個平章事,可是一直沒有真正任用人才。所用的人才,要麼是名門世家子弟,要麼是官宦人家子弟,真正從普通老百姓提撥出來的人才在朝堂上十不足一。包括狄仁傑,與魏元忠,同樣是官宦子弟。

這些都是唐朝的權貴階層,不能說這些權貴子弟不好。多出紈絝子,或者仗着父親的力量,喊我爸是李剛之流的敗家子。但他們家世好,受父母親薰陶有一些優秀的弟子能自幼就開始接受學習,並且不愁經濟。因此,同樣也多出精英人士。按照比例分攤,出精英人士的概念,會是平民的多少倍。甚至因爲家世好不會貪污受賄。

咱不缺這個錢,何必貪?

當然,不是一概而論的有的家中錢再多,還會繼續貪污。

但無論他們出精英人士概率是多少可是代表着總是他們這一階層,也會替他們這一階層說話。比如各個大戶的併吞,朝堂坐而默視,正是因爲官員的默契。可作爲封建帝王本身,卻不希望這種貧富兩極嚴重分化。不然何必來一個均田制。就連論氏父子,同樣也學着唐朝來了一個均田制。這就是化解貧富巨大差距,造成的社會矛盾。

底層沒有人爲官,自然沒有人替底層說話。破曉神靈提供百度

而且作爲一個國家,本身應當不拘一格用人才,這樣才能蒐羅更多的人才,爲國家效力。同時使用一些貧民人才士子爲官,也是多少化解社會矛盾。看到沒有,只要你們有出息,朝廷依然讓你們擔任官職。大家不要抱怨了,好好努力。

шωш ●ttκá n ●¢ Ο

所以魏元同曾上書論選舉,對門蔭入仕的親貴子弟“課試既淺,藝能亦薄,而門閥有素,資望自高”對“刀筆以量才,按薄書而察行”對以文學進身的庶民出身的官吏不得升遷,表示了強烈的不滿。魏元忠也曾“當今朝廷用人,類取將門子弟,亦有死士之家而蒙抽摧者”選不到真正有用的將領。

又說“有志之士,在富貴之與貧賤,皆思立於功名,冀傳芳於竹帛”。可是李治皆不聽。

最明顯一個例子,薛仁貴立下多少戰功,正是因爲農民出身,居然讓一個郭待封不服,有什麼資格不服,正是因爲薛仁貴老子是一個普通人,郭待封老子是李剛。

另外就是府兵制。

不是李威帶着穿越的知識看到的,劉仁軌在李威穿之前,就在高麗說過,認爲府兵制和臨時募兵制都不能適應國家的軍事需要,如果突然發生戰爭,唐朝將是沒有兵備的國家,一蹴而倒。看一看,大規模出征一次,動作慢需要一年多時間才能將兵員召齊,動作快,也需要幾個月時間。

實際上府兵制開始在崩潰。它建立的機制,就是有足夠的永業田,又免稅,讓府兵本身一家不愁溫飽,所以自備武器物資,甚至自備糧草牲畜,到了戰場上也會勇躍作戰。

然而現在田地不夠,甚至某些官員照樣徵稅,有的官員將士前面一死,後面將分封的永業田收回。在這個情況下,將士會不會再不顧忌自己生命去作戰?況且都徵了稅,就是沒有徵稅,還不知道家中能有三畝地,或者十畝地,少了自己這個勞力,家人會有什麼情況。況且還要自備武器物資糧草。所以許多府兵紛紛逃亡。

咱爲了家人,寧肯做逃戶,也不去當兵。

因此,大規模作戰,只好臨時募兵。實際土迫於無奈,朝廷也漸漸主動提供物資武器糧草,減輕府兵的負擔。

但劉仁軌看到了這條弊端,卻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李威在青海屯田,似乎是一條道路。但也不能讓士兵一駐紮就是十年八年不回去,所以讓一部分將士家屬遷移到青海,然後讓一些光棍娶羌女胡女爲妻,安家立業。這解決了兩萬多將士的永久屯邊的難題。家就在青海了,可以戰時爲兵,閒時爲民,又有充足的永業田,將士不怨。然後今年秋後,糧食豐收,再遷一些家屬過去,再召一些貧困人家,但子弟強壯的百姓到青海爲兵。以熟帶生,反正吐谷渾與羌人打廢了,有一個活靶子。這樣一步步將不願意留在青海很長時間的將士替換下來。但還是沒有解決,現在戰場只是放在河謹九曲與積石山一帶,最遠的地方不過幾百里路,多是騎兵不耽擱行程。一旦青海拿下來,最遠的到了海烏海伏羅川,如何駐守?

邊將又怎麼辦?時間長了邊將有野心有兵有糧,會不會出現一些不好的事?

這是青海,西域與漠北又怎麼辦?駐兵少了不管用,有可能一敗連同家屬都遭到胡人的殺害。駐兵多了那個願意到西域與漠北墾田?再說漠北又能種什麼?

不但府兵,因爲這種制度,朝廷也漸漸缺少將才。

西域大戰,薛仁貴等人暫時駐守在青海,是不敢離開了。劉仁軌年已高又不好前去,也不能讓太子再行出征,也只有裴行儼一人適合。

但建議沒有錯可說話的方式是錯誤的。

朝中肯定不止一名宰相的,真相使相大多數在五六人,六七人之間。可總有一個爲首的,原來是閻立本、張文灌、戴至德、郝處俊輪流爲首相,幾人先後去世,或者年老,轉到郝處俊爲首相。現在又輪到了劉仁軌。

然後在政事堂發言,第一個發言的皆是首相。就象早朝一樣,皇上會讓太監宣奏一下,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然後大臣們舉着牙笏,開始進奏事務。沒有那一個還沒有等皇帝沒有開腔,就開始說道:“臣有本要奏。”

武則天這一手很是漂亮。

李治讓劉仁軌做首相,可是劉仁軌目爲青海之事,多少背上一些污點。功勞大,可因爲這個污點,有的大臣也是不恥的。但是裴炎呢,家世、政績、作風、無一瑕疵。

而且此人做得很高明,暗中投奔了自己,明面上卻沒有流露出來,只有少數人知道,裴炎相幫皇后的,可具體又說不出來。武則天對他也容忍,放縱他做出這種假清高。

因此連李治都認爲裴炎,有可能倒向武則天,但倒得不厲害,能顧全大局。甚至裴炎正是李治一手拉上來的,心中對裴炎還抱着希望。李治這個想法,更不要說其他大臣。

郝處俊一退,裴炎的名聲已經凌駕於劉仁軌之上。

裴炎說完了,看着衆人。首先眼睛盯着薛元超,薛元超會意,心中苦澀,剛剛象皇后做過表態,只好無奈說道:“裴相公言之有理。”

不是說裴炎話說得對,是支持裴炎來搶班子。

這二人表態,郭待舉與郭正一也跟着表態,甚至他們纔來政事堂,恐怕這中間的關門過節,都不清楚,稀裡糊塗地說了對。

於是又將眼睛盯向魏玄同與岑長倩。

魏玄同與裴炎關係莫逆,人稱耐久朋,也就是無論什麼情況,他們還是朋友,只好說道:“裴相公言之有理,但裴侍郎剛剛回來,也不能立即就離開……”

這是委婉的點醒裴炎。

爲了國事,讓裴行儉平定西域可以的,若是爲了削弱太子的勢力,刻意爲之,恕我不能贊成了。咱朋友歸朋友,可不能因私廢公。

“只是安排一個人選,不是讓裴侍郎走,再說,還在徵兵,謀劃,也要過一段時間。”

這!說,魏玄同沒有反對,默認下來。

又到了岑長倩,五人往一起一站隊,岑長倩只好說道:“我也同意。”

崔知溫不會理睬裴炎的,皇后拉了我一把,我不反對就是。但你這個裴炎,休想我站隊。不吭聲。可這已經足夠,至少以後在議論政事時,證明了裴炎,比劉仁軌掌控更多話語權。

這一次裴炎在政事堂成功地搶到了班子,終於流傳出去。

當時只是眨眼之間的事,岑長倩都沒有時間來想明白,回想過來,已經晚了,身上打着裴炎的標記。

可是傳出去,朝中的重臣就有時間慢慢細想,細分析。一想,立即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太子雖然回來,可是朝堂上的風向,並不是舌向太子的,而是多半刮向皇后的。破曉神靈提供百度

這不是行軍作戰,再會用兵,到了朝堂土,也沒有作用。

朝堂上要會權謀。太子無論怎麼聰明,權謀之術不及皇后的,再加上皇后手中掌控着批閱政事的實權,又掌控着內宮。太子無法掣肘。

於是在面見李治時,李義談數次欲言欲止,又不大好說清楚。然而李治半昏半明,此時忽然變得昏庸起來,居然沒有聽出李義談的話音。倒是不想給她聽的人聽了出來。

幾相退出,李治睏乏,到後面休息。

武則天對李首成說道:“這個李義談不簡單哪。”

“天后,不必擔心,他不及郝處俊遠矣。”

“派人盯一盯,有此人在,以後我們母子必然不和。”

“喏。”李首成下去安排了,不是跟蹤李義談,是找李義談的把柄,將李義談也頂下去。

郝處俊聽了心急,然而他罷了政事,卻束手無策,找到了劉仁軌,問道:“劉相公,爲什麼你居然讓裴炎策反了幾位平章事?”

李義談和郝處俊很急的,劉仁軌卻是不急,說道:“那也未必。幾位平章事纔來政事堂,不大懂規矩,四人當中,魏玄同、郭正一與岑長倩對太子同樣抱着好感。就是郭待舉與太子沒有來往,可他對皇后也沒有多少好印象。裴炎此人虛僞無恥,但現在披着道堊德的外衣。一旦真相揭破,就是魏玄同也會與他割席而分。再等等吧,馬上太子就要回來,太子一回來,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但是郝處俊不相信。

縱然太子回來,撿的也只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攤子。

正在說話間,僕役進來稟報道:“郝相公,阿郎,太子殿下到了東都。”(

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62章 啓航(八)第118章 問琴(中)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50章 巧匠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01章 會戰(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11章 渡(上)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01章 會戰(二)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223章 將軍歸第132章 春雷(四)第143章 定(五)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63章 和親(下)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59章 啓航(五)第170章 探(八)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82章 曙光(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2章 問鼎(四)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168章 探(六)第86章 前夕(三)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264章 曲江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144章 定(六)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54章 問鼎(六)第248章 親事(下)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43章 定(五)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85章 前夕(二)第50章 攤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276章 煮青蛙第288章 名門動第176章 合(四)第211章 渡(上)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章 願春暫留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38章 春雷(十)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57章 啓航(三)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250章 巧匠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73章 合(一)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
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62章 啓航(八)第118章 問琴(中)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50章 巧匠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01章 會戰(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11章 渡(上)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01章 會戰(二)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223章 將軍歸第132章 春雷(四)第143章 定(五)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63章 和親(下)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59章 啓航(五)第170章 探(八)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82章 曙光(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2章 問鼎(四)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168章 探(六)第86章 前夕(三)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264章 曲江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144章 定(六)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54章 問鼎(六)第248章 親事(下)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43章 定(五)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85章 前夕(二)第50章 攤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276章 煮青蛙第288章 名門動第176章 合(四)第211章 渡(上)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章 願春暫留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138章 春雷(十)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57章 啓航(三)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250章 巧匠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73章 合(一)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