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婚(上)

懷德坊雖屬於長安的西側,但地勢絕不偏遠,僅挨着西市。離太極宮又不算太遠,因此有許多官員將府邸選擇在這裡。

東南隅正是鉅商鄒鳳熾的府邸,因爲有許多忌諱,府邸沒有敢建造得有多高,可是飛樓連宇,不亞於許敬宗在洛陽的那個豪府。看到的只是外面,裡面裝修更是奢侈到了極點,連客廳的地面都鋪上精美的漢白欲石,有許多傢俱竟用珍稀的紅木打製,這是真正的紅木傢俱,不是後來冒牌刷上紅漆的“紅木傢俱”。他自己居住的房間裡,牆壁上鑲着幾十粒夜明珠,每到夜晚來臨,出幽綠的光芒。其他的房間也打上了光滑的油蠟,時不時冒出一兩件金欲或者象牙飾物。

奢侈度,連皇宮內部的裝修都多有不及。

此時鄒鳳熾坐在院中葡萄架下,喝的茶,也是峽州老樹茶,也就是李威平時都捨不得喝的,那種珍貴的進貢茶。

也不能說他地位低下,對朝堂來說,他還是一個隨時能被踩死的螞蟻,可畢竟是螞蟻,能讓朝中諸臣看在眼裡了。老百姓以及其他商人,在官員眼中連螞蟻也不是,是不知名的砂礫。

此時,正在與管家說着話。管家很恭敬地看着主人,因爲鄒鳳熾肩高曲背,所以人們又稱他爲鄒駱駝。駱駝大,能負重,駝的貨又多,鄒鳳熾不以爲恥,而以這外號爲榮。

鄒鳳熾說道:“給某備三萬緡錢。”

“阿郎,你要這麼多錢做什麼?”管家不解,三萬緡錢不是三萬錢,就是做生意,也不用了這麼多本錢。以鄒鳳熾之富,三萬緡錢同樣不是一個小數目。

“某要出海。”

也就是竟爭太子所說的那一百個名額,管家更是不解,道:“阿郎,雖然你家產遍佈全國,但重心仍在關中,不在東南。而且阿郎,你的財富是在絲織,與航運並沒有關係。WWW.21”

長安城中富商很多,有的靠航運,有的靠走私,有的靠放高利貸,有的也經營房產,坐擁無數商鋪徵租,有的家致富很是古怪,居然有人靠賣粥財的,或者收拉圾財的,還有人靠掏馬糞財的,但鄒鳳熾家致富倒是很正統,開設了無數絲綢作坊,靠主流生絲業財的。也有其他的產業,或者田地,可在他財富中所佔的份額皆不大。

鄒鳳熾搖頭,說道:“太子之新渠主要是財政。他又不想傷民,不以徭力役使百姓開渠,而以出資募民形式開渠,財政朝廷更是不足。所以想出允可商賈出海,募集款項的辦法,可不是商賈不踊躍,而是新渠除了財政,另一個就是開渠的難度,昔日隋朝都沒有辦法解決三門之險。又加上丹水渠,不知需財多少。所有人都擔心,成了無底洞,今朝捐了,明朝還有。空擔了良商之名,卻掏空了自己的家底。”

“阿郎,正是。”

“羣情激憤,又讓大家很是擔心。”鼓勵富商捐款給朝廷,不是李威開的頭,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不算,他在李淵沒有起事之前就與李淵交好,爲唐朝開國與治國,除了捐款外,也立過許多功勞的。但在李世民手中,安州商人彭通獻布五千段供遼東軍費,讓李世民賜於文散官宣義郎(從七品)的名號。到了李治徵東時,安州商人彭志筠又獻出三萬段布贊助軍費,賜奉議郎(從六品),某種意義上也等於授官爵。

不過有的諫臣卻認爲商賈爲官不好,畢竟有了金錢已經力量很大了,再獲得官職,更是如虎添翼,利於剝削。正規的商人還好些,象有的商人本來就靠不良之財,或走私,或者放高利貸積攢起來的。獲得官位危害更大。可作爲商人本身也有他們的想法,我割了肉的,多少得有好處。即便是出海,還設了許多框框條條限制,再加上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所以商人膽怯了。

兩人交談,自始至終沒有談島主。那個島主框條更多,又是在海外,誰個感興趣。如果明確規定,一等島主是七品,二等島主是八品,三等島主是九品,馬上商人就會趨之若鶩。一個品階都沒有,經營幾十年後,還要交還朝廷,所以都沒有將它當作一回事。當然,不是那樣的,真要大航海出現,這些島主同樣十分尊貴,甚至這十分之一的永繼權,都可以重新造就一個世家。世紀文學可李威都不確定了,誰個商人有這個眼力?

但鄒鳳熾話題一轉,道:“可是有了採石技術,新渠不是不能實現的,太子又將言官配到了三門參觀,可見太子的決心。新渠一成,太子繼位,已經無人可擋。縱然昔日許敬宗在世,都妨礙不了。我等只是低下商人,一朝君王一朝臣子,某富裕之度,冠於京城之,如果在此不表態,恐禍及將來。再說出海也有利,且試一試看。”

“可是樑陸二人只拿出兩萬緡錢。”

“不能這樣說的,他們此次拿出兩萬緡錢,已經向朝廷捐助過多次,遠遠不止這個數。雖說他們這幾年生意興隆,多少沾了太子的光,所以沒有人敢碰他們的利益,但總的來說,他們家產依然不足我十分之一。如果捐得太少,不如不捐。”

不能用捐字形容的,實際上兩利,有可能將來的收益遠遠出他們今天的付出。但對航海不懂,甚至都不知道大食以及南海各國的具體情況,所以心中沒有底。這些錢拿出來,就當作了捐款了。(注,唐商任令方因放高利貸苛民被罰沒家產,查獲的有六十多萬緡家產。捐款最多有可能是晚唐商人王酒胡,僅爲朝廷修朱雀門與安國寺,兩次捐款就達四十萬緡錢)

說完了心中羨慕,如果能攀上太子這條線索,那怕就是捐款十萬緡,也是值得的。可鄒鳳熾也沒有想到,李威是考慮過他的,爲人不算太惡劣,又是長安富,可是爲人膽小慎爲,所以到處撒錢,留做交情。固然使他門路變得更寬廣,然而用一句不好聽的話來形容,一雙欲臂千人枕,半點朱脣萬人償。門路太雜,不利於守口如瓶,最終錯過。

……

言官從三門回來,有的嘴軟了,可還有的言官嘴依然很硬,寫的上疏裡說道,水利可以數年而就,但王化纔是治國之本。不能因爲些許籌集款項,丟棄王化不守,云云。

但看到有了兩條採石新法,使治三門與開丹水漕運成爲可能,反對的聲音終是弱了下去。這些言官乃是反對聲音的羣,一弱,跟着朝野上下安靜了許多。

並且經過仔細的探測,在三門北岸東行十六七里路的地區,有一個*平臺,三面環山,南面臨水,地勢也比較低平,到了這裡,水流也不急,又能建倉,又能泊船。三門往西四五里路的地區,又有一段地勢比較平緩的河灘。兩地拉直了,也不過修建裡的道路,轉運的陸路不是很遠,運費也能節省下去。

並且修建時,還能將就一段,原褚朗失敗的那條陸路。但總的來說,也要開少許的山道,工程不算大,也不算說到底,簡易的開石之法,還是非常需要的,能有簡易之法,打通這條道路度會快,用費也省,又節約了民力。

同時鄒鳳熾參與竟聃航海,帶動了兩京許多客商。樑陸二人不算,賺得一片吆喝之聲,但在商賈羣體當中,十分憎恨,畢竟開了商稅之頭。鄒鳳熾名聲卻是很好,至少現在看起來,不會出現一百個名額最後能空置幾十名悽慘的後果。

對此,李威倒是不急,這是開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工程量龐大之極,遠遠過他的想像,如不能象楊廣那樣亂來,三年兩年只是夢想了,縱然有了黑火藥,恐怕也得五年六年時間,甚至更長。

今年主要是重掘廣通渠,用費不大,到了開山鑿嶺時,用費才貴。大規模開鑿山道時,最少有可能到後年,到了後年,看到航海所帶的利潤,參加的商人才會真正踊躍起來。

漸漸十月將要到來,廣通渠全渠工程測量好了。李威與閻立本的推薦,用了韋弘機監工,並且涉及到拆遷房屋,折毀耕地等等,又讓朱敬則監督工程。有了這個直官監督,不會出現強拆隊,或者貪墨,即使有,也會很少。大約也是閻立本最後的進諫,諫過後,閻立本病情開始加重,臥牀不起。對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得了如此重的病,結果可想而知的。

然後開始通過募民與徵民兩種形式,徵集民夫。渠水開始低下去,這時候正是開工的好時光。再過一段時間,水位更低,然而天氣冷下來,終是不便。甚至到了臘月,因爲所有河泥結成厚冰,不得不中止。

然而又有好消息傳來,李威給了熊交言的兩千緡錢,也許對某些人來說不算什麼,鄒鳳熾那次轟動京城的嫁女,花費了多少,世人不知,有人說二十萬緡錢,有人說三十萬緡錢,可肯定不止十萬緡錢的。後來李裹兒一件裙子竟花費十萬緡錢。但對於普通的百姓或者官吏來說,意味着今天大豐收之年,能買下四萬石糧食,就是前年平均糧價,也能買下三千多石糧食,供七八百人一年食用。或者換一種算法,能買下五千多匹棉布,或者京城一棟象樣的房屋,或者一百名精壯的部曲,或者一百多畝良地。因此,許多百姓與低層官員皆感到眼熱,在家中苦思冥想。

一個姓朱的都水臨的九品小官河渠丞就想出一個辦法。不是新方法,是在原有的燒石開石之法做了改進。

先將整體的石頭鑿出一個井字狀,井字的一端留下三個入火口,井字壕溝用泥土覆上,另一端樹立兩個高大的煙囪,入火口做成一個冶鐵時火爐狀,用風箱拉風,使火在壕溝裡流動。這個原理是朱渠丞看到自家妻子在做飯時想起來的。以前的種種燒石,只是放在空氣外面燒,所用的木炭多,又不聚火。使用這種方法,溫度更高,而且會節約大量木炭。

然後一邊燒一邊用一些管子噴射白醋,也就是燒石沃醯之法,特別是有了炮錘,熊交言明的很原始,後來放在軍器監做了修改。因爲威力大,有人喜愛地稱呼它爲炮錘。開鑿石溝難度降低了,使這一法子能夠輕易實現。燒過白醋後,石頭已軟。井字的另一端通上水源,等到石頭燒紅後,滅掉木炭,打開水閥,將水放入壕溝中,再一邊立即噴灑冷水。使石頭不但變軟,也出現爆裂。再施用火藥來炸,開石難度更爲減輕。

說着還遞過來一張圖紙。

李威看着圖紙沉思,沃醯法,其實就是一種化學反應,使用成本很大,作用並不大,當然也有一些作用。主要還是熱脹冷縮,水利施工一般都在秋末到初春,水勢小,便於施工,此時水的溫度很低。一冷一勢相激之下,石頭才爆裂的。

木炭放在封閉的火爐裡溫度能達到近千度,放在露天燃燒,只有三四百度,所以朱渠丞這條方法也很好的。不過他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熱脹冷縮了,豈不是溫度越高越好?

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242章 高度第141章 定(三)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83章 曙光(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36章 春雷(八)第98章 等(下)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61章 和親(上)第241章 誤會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61章 啓航(七)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69章 煙塵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278章 種惡因第152章 問鼎(四)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82章 曙光(上)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43章 祥瑞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98章 等(下)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31章 春雷(三)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53章 問鼎(五)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262章 衝突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249章 亮劍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66章 去紈絝吧第176章 合(四)第265章 兒戲第56章 莫愁樂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66章 探(四)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68章 探(六)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69章 煙塵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31章 春雷(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276章 煮青蛙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01章 會戰(二)第212章 渡(中)
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242章 高度第141章 定(三)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83章 曙光(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36章 春雷(八)第98章 等(下)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61章 和親(上)第241章 誤會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161章 啓航(七)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69章 煙塵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278章 種惡因第152章 問鼎(四)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82章 曙光(上)第66章 去紈絝吧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43章 祥瑞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98章 等(下)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31章 春雷(三)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53章 問鼎(五)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262章 衝突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249章 亮劍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66章 去紈絝吧第176章 合(四)第265章 兒戲第56章 莫愁樂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66章 探(四)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68章 探(六)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69章 煙塵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31章 春雷(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276章 煮青蛙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01章 會戰(二)第212章 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