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亂點桃蹊(一)

.鄭宮楚就昕李盛說道:“來人哪,將武全子帶上來。

武全子帶了過來,李盛指着地上這團香粉,說道:“你可認識這是什麼東西?”

每一個人的智商不同的,再加上見識,看到這困香粉,李盛與劉仁軌,甚至鄭連叔與韋弘機都露出笑容,但武全子沒有反應過來,沾了一點在手上,看了看,隱隱有些不安,想了想道:“大約是懷州姻芳齋產的脂粉。”[

不大確定,但看到他的妻妾用過類似的脂粉。

“你確定此二人是自殺?”

“是,陛下,臣民早上聽僕役稟報,又是在莊園裡,又是如此的死狀,不會是他殺。”

說完後,他心中也害怕皇帝看出破綻,用眼睛看了看懷州的官員。然而幾個重要的官員,皆閉上眼睛。有幾個官員與他交好的,卻同他一樣,莫明其妙。求饒地看着張君羨。

張君羨就象是沒有看到。

李盛繼續說道:“我吃晚飯時說你是一個人才,果然是一個人才,以一個普通的管事身份,能視我,視兩位宰柏若無物,讓我們這數百人,晚上都跑了幾十里路趕過來,你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人。”

“臣民不敢哪。”武全子兩條腿都嚇軟了,他一個管事,大不了能仗着主子的盛風,在懷州作威作福,怎麼敢稱爲天下第一人。

沒有理他,李威來到張君羨面前,說道:“有人說京畿要地最難治理,此言過矣,只要皇帝清明,京畿要地雖多權囘貴子弟,然而卻在天子的腳底下,不但天子,還有許多大臣眼睛盯着,想治理說難也難,說易也易若是能自身端正,反而是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

此言非虛,光武時,湖陽公主僕役殺人洛陽令董宣強行執法,強頂令名傳千古,若不是在天子腳底下,董宣如何能脫穎而出?但最重要的前提,是皇帝英明,若是皇帝昏暗,京畿的官員反而是天下最難做的官員。

李盛繼續說道:“因此最難擔任官職的反而是京畿附近的州縣官員,特別是懷州這樣的平原大州境內多名門望姓僅懷州就是司馬、常、向、賀等十六上姓又多有權囘貴功勳子弟的封田。這些人若是遵守國法,你們不會爲難。若不遵守法紀,暴虐鄉里,官員都不是很好處理。我能理解,然而是我親自前來,你爲何又要首鼠兩端?若不是你……”

看了一眼那困脂粉,又道:“今天晚上我將命人立即扒去你的官服。”

“是,是”張君羨再次流下滿頭的汗水。

“再給你一次機會,本案交與你查看,一定替我查一個水落石出不僅是此案,涉及到此案的事,全部給我查清楚,寫一份卷宗,交給我親自過目。

“喏。”

李盛還是不大放心,自己在,這一羣官員留了一些後手,若不在,又不知如何敷衍了事。正好此次巡幸也到了結束的時候,到滎陽不是,那是與滎陽鄭家的會談。於是又下詔道:“李卿,我讓你擔任山南道與淮南道大使,巡撫兩道。劉卿,你辛苦一下,我讓你擔任江南道大使,巡撫江南道。還有韋卿,我讓你擔任河北與河東兩道巡撫處置使,替我巡撫河北河東兩道。年底返京。”

“喏。”

韋弘機給狄仁傑強諫之下,到現在依是布衣之身,所以李劉二人是大使,他只是巡撫處置使,這是有區別的。但有了這個官職在身,也可以監督此案。不可能李戚爲了此案,留在懷州十天八天來斷案的,況且對偵破案子他也不善長。

韋弘機即授此職,留了下來。

李戚帶着其他人離開莊園,天都黑了下來,開始紮營休息。

鄭宮楚不解,向她父親問道:“耶耶啊,爲什麼只是一困脂粉,陛下就斷定是他殺,不是自殺?”

“楚兒,你不懂的。若是有了必死之志,那個上吊的少囘婦有沒有心恩搽拭脂粉。就是想美麗的死去,爲何又在她臉上看不到脂粉?”

“孩兒不敢看她的臉。”

“本來你就不該跟過”…”去字沒有說,雖昕說這位皇帝自幼熟讀禮書,然而行起事來,不拘俗禮,比如他的小妹與兩個妻妾就跟了過去,也沒有看到皇帝動怒。又說道:“脂粉正好掉在右手下面,這是不應當出現的事物。”

“爲何?”

“原因很簡單,此二人非是自殺,臨死前,這個叫香芸的小妾正在房內化妝,然後與丈大一道被人活活絞死,因爲事情來得突然,手中還拿着粉帕,被人懸掛在屋樑上,做成自殺的僞裝。殺人者也看到她手中緊握,將她的手掰開,粉帕拿走,又看到她臉上的妝沒有化完,將臉上的妝拭去。但殺人者沒有經驗,又是夜晚作案的,沒有注意粉帕上的脂粉落在地上。僅此一點,就可以用作證明,順這條線查下去,從屍休或者她手中,都能找出更多的答案。但皇帝終是皇帝,不是查案的忤作,因此,沒有繼續查看下去,而是交給了懷州官員。”

“這羣官員也不是好人。”

“孩兒,不是啊,雖然懷州刺史都驚動了,可是背後的角力,是周國公與陛下,甚至是太后,懷州官員首鼠兩端是人之常情。其實已經留下後乎,比如立即通稟陛下,然後那個懷州刺史用眼睛盯着那困脂粉,就是提醒陛下的。不然在燭囘光照射下,即便陛下聰慧,也不會立即看到那團淡淡的脂粉。”

“原來如此,他們是柏幫皇帝的?”

“也不是,那個武全子這件案子破綻很多,隱蓋不住。於是有可能這個刺史接到忤作的稟報後,立即將現場保護起來。給自己一個開脫的機會,寧肯陛下斥責一頓後,才全力破案,這樣也能向太后與周國公交待。不是臣不想不給周國公的面子,是皇帝看到破綻,強行臣破案的。這樣兩面都不會得罪。因此,陛下才對那個刺史說了那些的話,又讓韋弘機留了下來。”

“難道皇帝要向太上皇、太后……”

“切不可亂說楚兒,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恩”,經過一天陪伴,鄭連叔已經知道事情經過道:“其實這一路陛下所行很急,只是對百姓瞭解,並沒有過問什麼冤案與假案,遇到了過問一聲,立即結束,都是從快處理的。京城朝堂上分成了帝黨與後黨,雙方勢力差不多,就是陛下也不想引起糾紛。”

這些話本來不當說的但說不定這個女兒談好了就會進入後宮之中因此今天順便開導一聲。

正是因爲這個形勢,家族裡所有重要的成員聚集商議。這時候最容易與皇帝搭一些協議,畢竟此時無論太后一方或者皇帝一方,皆需要支持。

但在太后與皇帝兩方,家族裡經過再三的商議,還是認定了皇帝會是最後的勝利者。可此一條,沒有必須要向女兒徊說。又道:“這一行,陛下最終無非兩個目的一個走了情百姓的大約情況,不瞭解百姓所需,就無法清楚以治理國家。第二個目的就是興修水利柘耕出更多的耕田,讓百姓有地可耕。目標不是針對吞併與高龘利貸。但是武家這一回做得太狠。

“是啊。”

“但孩兒,你有沒有想過,不這樣麼狠,懷州人多地少,地價昂貴,如何吞併大量的良田。這僅是一個原因,還有利益的交涉。制書已送到東都,但這份制書會不會通過?即便將周國公所有封地與府邸出囘售,也籌集不了兩百萬緡錢償還。要麼周國公倒囘臺,要麼太后做一些讓步,這纔是陛下的目標。然而那個武全子看不透事情的真柏,不但出了人命案,還有其他的事,比如污衊君王,欺君,欺兩位宰柏。事情鬧大了……”

想到這裡,看了看不遠處那頂大帳,心中想到,大約此時皇帝笑得合不攏嘴。

估計得錯俁,李盛沒有笑。

他在帳中與李囘義琰、劉仁軌議事,看到他們二人說道:“明天一早,你們就起程動身。我這次前去滎陽,有可能誒得好,有可能談不好,若是琰不好,特別是李卿,你身爲隴西李家子弟。到時候難以柏處。”

“陛下,臣更是大著的臣子。”

“李卿,五姓七家子弟皆有你這一顆赤誠之心,我又有何憂?”怎麼辦呢?雖然李囘義琰不是隴西李家的嫡系子弟,但確確實實是隴西李家的後人,並不是李敬玄那個冒牌貨。作爲手中重要的得力大將,也要安撫的。

將李囘義琰扶起來,又說道:“劉卿,你最善長軍事,李卿,善長吏治,但水利皆不是你們所長的,因此,前住巡地後,問一問各州縣有什麼善長水利的人才,向他們詢問,若是真正的人才,向我椎薦,帶到朝堂。否則一旦開工,我手中沒有專業性的官員可用。”

“喏。”兩人齊聲答道。劉仁軌又說道:“可是滎陽一行,陛下,還需小心,最好能談得圓滿一點。就是不圓滿,也不要談得分裂。若是鄭家有意聯親,陛下不妨答應下來。讓鄭家有一個盼頭。”

五姓七家的力量不可小視。

但這七大家族力量龐大,成爲唐朝的腫囘瘤,陛下滎陽一行,形勢不容樂觀。

“我知道,爲什麼我說樑金柱功勞很大,幾大家族人口衆多,又想生活得好一點,吞併必然發生,但說來說去,只是想生活得好一點,海上爲他們尋找了另一條恩路。都這樣了,眼睛還盯着貧困百姓那一點可憐巴巴的耕地,劉卿,你說我應當如何去做?”

又想當婊囘子,又想立牌坊,那有那麼好的事。

事實滎陽鄭家與隴西李家都有一條船隊,又有家族的資源,這幾年獲利不菲。從這一點,他們也感謝李盛,也是滎陽鄭家此次示好的原因之一。

“是,但陛下回京後,要小心。”

劉仁軌與李囘義琰兩大重臣一走,裴行儉前去西域,狄仁傑與朱敬則沒有成長起來。魏玄同又不能算是李盛的人,魏知古同樣不算,魏元忠還在江南晃盪,朝堂上力量對李盛很不利。

“我知道,但父皇仍在人世,行囘事低調纔是王囘道。”

商議了很久,三人才離並。

第二天,將李囘義琰與劉仁軌送走。李戚沒有停留了,直接向黃河出發。到了傍晚時分,已能隱隱地看到滎陽古城的身影。

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262章 衝突第285章 當決斷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71章 江談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50章 問鼎(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50章 巧匠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78章 種惡因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133章 春雷(五)第191章 節奏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66章 圖窮(上)第132章 春雷(四)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3章 大非川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62章 和親(中)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51章 砥柱第86章 前夕(三)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60章 啓航(六)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37章 春雷(九)第83章 曙光(下)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76章 試驗第268章 人選第152章 問鼎(四)第223章 將軍歸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58章 啓航(四)第5章 願春暫留第76章 報應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39章 交換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35章 豪放徐儷 通靈燕子第250章 巧匠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83章 曙光(下)第278章 種惡因第74章 火耗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
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262章 衝突第285章 當決斷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56章 出世與入世第271章 江談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50章 問鼎(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50章 巧匠第281章 殺死你(下)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78章 種惡因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133章 春雷(五)第191章 節奏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61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下)第66章 圖窮(上)第132章 春雷(四)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3章 大非川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62章 和親(中)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51章 砥柱第86章 前夕(三)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60章 啓航(六)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37章 春雷(九)第83章 曙光(下)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76章 試驗第268章 人選第152章 問鼎(四)第223章 將軍歸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158章 啓航(四)第5章 願春暫留第76章 報應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39章 交換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35章 豪放徐儷 通靈燕子第250章 巧匠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83章 曙光(下)第278章 種惡因第74章 火耗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