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

李威一直沉默,父親下了這份詔書,還是讓他很驚詫的。嗯了很多,不僅僅是削弱自己權利,父親對軍事不懂,對吐蕃輕敵,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因此問道:“李相公,就是我進諫,父皇會不會聽我的?不但不聽,父皇心中會有什麼感想?”

李敬玄在李治面前已經推辭過一回,再託太子求情,即使不到青海,憑這份怯弱之名,仕途也到頭了。很有可能李威一求情,後面一份詔書下達,讓他致仕。

“殿下,那臣該怎麼辦?”

李威很想說一句:“這是你自找的。”

劉仁軌在青海兵少,又面對着吐蕃大將論欽陵的衝擊,說他是當世第一戰神,那是誇張了。無論劉仁軌,還是裴行儉、薛仁貴,並不比他遑讓多少,大食雄起,應當也有猛將,但在青海高原上,論欽陵就是無解之題!不是李敬玄,換作劉仁軌,如輕易出軍,深入大非川烏海之地,同樣凶多吉少。

其實劉仁軌做得還不錯的,憑藉着這些兵力,雖無戰功,可自保了。那麼大家打消耗戰吧,我出兵需消耗,吐蕃出兵也需消耗,那個會笑到最後?這是上兵之道,伐謀!可這個李敬玄在後面掣肘,劉仁軌爲了自保,只好這麼做了。換作自己,也會想辦法脫離青海。無有惡因,那來惡果?

這兩個人……”唉!李威長嘆一口氣,道:“李相公,想不去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說幾條,你稍作注意。”

“請講。”李敬玄皺着臉說。

“兵多將廣是件好事,人多力量大。但換一句話來說,兵越多,指揮的難度越大,沒有才能無法統管。相互的配合調動更繁瑣,而且大軍一多,少了靈活機動,特別是我朝軍隊,以步兵爲主。”換作李威自己,來指揮十八萬軍隊,心中同樣會打退堂鼓。不過跟裴行儉學了很久的兵法,這一回講起來更有條理,繼續說道:“只能步步爲營,不能輕軍易進,讓吐蕃人分而割之。”

“且慢“李敬玄拿來一張紙將李威的話記下來。

“再有,纔有所長有所短,進入軍中,一旦開戰,生死立分,幹萬不能以資歷用將,而要以能力用將,文臣負責軍紀物資,武將行軍作戰。“雖說,可知道很難。什麼是文臣,什麼是武將?武將不一定會統轄指揮,文臣未必沒有裴行儉這樣的人物。比如黑齒常之,用作一道副總管可,作爲一道正總管,未必會有將士誠服。徵高麗時也是分成一道一道的,一道一兩萬人,現在一道大的有三四萬,四五萬人,小的還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評書中說的前軍、後軍、左軍、右路、中軍等等。

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不可能十幾萬人紮在一起,那準得完,得分成幾路,每路又分成幾小路,也就是一道一道的由來。興唐吧更新最快,

想到這裡,李威搖了搖頭,自己領過軍隊,甚至射殺過一人,還學了李靖的兵法,現在腦海裡想像,都有些糊塗了。這個李敬玄率軍……”

“最後更切記了,吐谷渾已經一割爲二,親唐的吐谷渾皆遷居於我大唐領土。現在青海的吐谷渾皆是親吐蕃的部族,上次薛仁貴正是沒有注意,才導致大敗的,論欽陵一共出了四十萬軍隊,其中一半就是從吐谷渾抽調出來的。不能對他們抱以僥倖之心。但有一點,吐谷渾各個部族百姓生活不是很好,這可以利用。就是這也要注意,有的部族百姓生活苦,對酋長依然忠心耿耿,有的部族百姓對酋長不滿。只有後者的才能利用。要麼就是党項人,生活低下,吐蕃人又輕視之。這也可以拉攏。”

但以士大夫居之的李敬玄會不會願意與這些低賤的蕃人交往?

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吩咐,朝廷得準備好戰敗後的撫卹吧!

還是囑咐了一句:“緩進穩防,每進一步,立即紮營,修建城堡,只要防守妥當,火藥投石機就能派上用場。這是我軍之長。若躁兵輕進,必然大敗。”

“但是殿下,朝廷發出大軍,如何能做到緩進穩防?”

十幾萬大軍,每天的消耗,將是驚人的數字。不僅是糧草,還有武器,以及其他物資,朝廷也不容許李敬玄象蝸牛一樣行軍。

李威有些急躁,就這樣,未必不敗,還想急着收復大非川與烏海?喝了一口茶,靜了靜心,說道:“不允許也要這樣做,雖然朝廷會有人彈劾,但比大敗而歸強。戰爭未必非要殺許多敵人,纔是勝利。那麼也沒有了善戰者無赫赫戰功這句話的由來。若你真這樣做了,那個論欽陵非得着急不可。不相信,你可以看一下斥候帶回來的情報,吐蕃因爲窮兵黜武,各部民心皆不穩定。消耗下去,吐蕃準會內亂。但是你戰敗了,挾大勝之勢,朝廷布置許多的反間計也隨之失敗。至於朝廷,由孤來替你抵擋,等劉仁軌回來後,我向他勸說,再勸說裴侍郎,以及其他大臣,合力說服父皇。就是消耗,若你能做到牽制論欽陵大軍兩年,那麼你會看到許多對我們大唐有利的變化。”

又喝了一口茶,對李敬玄講這些很吃力的,必須講得清楚明白,他才能聽懂,不是他笨,是對軍事一竊不通。又說道:“真不行,孤今年繼續開工,明年秋天將兩渠停下來,將海市的稅務撥出來,對你支持。李相公,莫要忘記了,還有氣疫,中原兵纔到青海,無論怎麼勇猛,皆不適應。拖得越長,越能適應青海的天氣。但切記,不能大敗,一旦大敗,軍心不穩,又成了師老兵疲之勢。”

僅是師老兵疲,就夠李敬玄逐磨很久。

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說道:“這個嚴格來說,不是氣疫,也不是毒氣,不是什麼葬氣,冷葬,南詔有瘴氣,是因爲人少,許多地方無人居住,各種植物動物屍體**,隨着陽光照射蒸發,吸者中毒而亡。這是事實。可吐蕃那不是,是因爲地勢高,空中的‘氣,裡少了一種最要緊的東西,叫氧氣,所以呼吸困難,伴隨着各種疾病發生。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能以爲是其他疾病,胡亂治療,派人尋找一種藥材叫紅景天的,在青海與劍南地勢高寒冷之所,這種藥材很常見,吐蕃最多,用來泡水或者泡酒喝。你去了青海詢問一下便知。

李威也沒有

去過青海高原,前世有一個朋友去了後,得了高原反應,開的藥方就是以紅景天爲主,因爲關心,通了電話,詢問了一下,這才記在心中。

李敬玄又記下來,問道:“還有呢?”

“沒有了,再不行,你拋開成見,詢問裴侍郎,他的軍事天賦不亞於劉相公。”

李敬玄才告辭,也真去找裴行儉。

裴行儉將他記下來的紙茶打開看了看,道:“紅景天?”

“是殿下說的,還說了氣裡有一種氧氣,青海少,所以才得的氣疫。”

裴行儉縱然再聰明,也不會知道神馬的氧氣,沉吟道:“殿下天資英慧,昔日粱積壽前去南詔,正是沒有聽從殿下建議,最後倉皇北歸,連姚州城都失守了。”

“是,那麼裴侍郎可有什麼妙策補充?“李敬玄訕訕道。

“若是讓我說,李相公此去,只能守,縱然走進,務必穩進,不是步步爲營,是半步爲營。只能耗,不可攻。”太子這是留了面子,攻什麼攻啊!李敬玄的能力一攻,準得慘敗而歸。又說道:“其實殿下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只要做到,不會大功,但不會大敗。若是朝廷呵責,我可以替你爭辨。”

“謝過。”

此時,青海一場戰役一觸即發。

將劉仁軌成功逼回去,論欽陵也返回吐蕃,不願意與劉仁軌交手,卻願意同其他唐將交手,當然太子能親自來了最好不過。所以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他要返回吐蕃安排。

臨走時,將軍隊交給弟弟論贊婆,並囑咐道:“我離開後,以靜爲動,不要貪圖繩墨小利。等我回來後,再大敗唐軍。”

“是。”論贊婆道。

但是沒有多久,就接到了一份情報,劉仁軌離開了,將軍務交給了李謹行,吐蕃都知道劉仁軌的,李謹行一直活躍在高麗,揚名也是近幾年的事,瞭解得不多。論贊婆有些輕視。

論欽陵離開,吐蕃軍隊也撤到大非川駐紮,李謹行有些疏忽大意。人是在前線指揮,可是讓吐蕃人不停地騷擾,物資消耗很重,特別是前線淳中城。這是一個小城,但因爲地理位置,成了都城的重要西大門。

李謹行派斥候打探了一下,然後下令城中士兵出去伐柴。不僅生火做飯,還要取暖。即便是三月,青海到了夜晚時,依然還有些寒冷。

論欽陵一聽覺得這是一個戰機。

佔了謹中城,等到打開了河謹地區的大門,而是因爲數次激戰,城中物資充足,有許多讓他垂涎三尺的轟天雷與投石機。這兩樣東西,讓吐蕃人吃了許多苦頭。傷害之所以不大,是二哥的指揮,士兵散開,避免攻城,減少了傷亡。就這樣,後來也沒有選擇攻城。但吐蕃人得到性質不同的,有了這兩樣東西,唐朝人只能守城,士兵集中,能將它們殺傷力發揮到最大地步。

因此,緊急調集了十萬大軍,吐蕃的駐軍沒有這麼多人,主要是吐谷渾人。然後突然奇襲惶中城。

李謹行接到這個消息時,吐蕃人已經在三十里之外。李乙大六神無主地問道:“怎麼辦?”

本來城中防守士兵數量有限,現在砍柴禾,不走興唐吧更新最快出城就能砍到的,有的去了很遠的地方,立即召回來是不大可能。一個通知,又要返回,還多是步兵,就是將拉柴的車子丟下不管,返回也來不及。

李謹行道:“是我大意了。”

正說着,遠處煙塵滾起,吐蕃的前鋒軍已經到來。

,!

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74章 火耗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60章 啓航(六)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53章 問鼎(五)第5章 願春暫留第250章 巧匠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97章 等(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62章 啓航(八)第140章 定(二)第174章 合(二)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51章 問鼎(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55章 殖民第285章 當決斷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23章 未怕金吾呵醉(一)第238章 滅口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63章 和親(下)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83章 曙光(下)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4章 羣臣諫第63章 和親(下)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244章 問罪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63章 探(一)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441章 還轉盼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241章 誤會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133章 春雷(五)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168章 探(六)第213章 渡(下)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191章 象墓(下)第154章 問鼎(六)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2章 成嘆息(一)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
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74章 火耗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60章 啓航(六)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53章 問鼎(五)第5章 願春暫留第250章 巧匠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97章 等(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62章 啓航(八)第140章 定(二)第174章 合(二)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151章 問鼎(三)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255章 殖民第285章 當決斷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423章 未怕金吾呵醉(一)第238章 滅口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63章 和親(下)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83章 曙光(下)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4章 羣臣諫第63章 和親(下)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244章 問罪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163章 探(一)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441章 還轉盼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241章 誤會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133章 春雷(五)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168章 探(六)第213章 渡(下)第123章 東都黃昏(二)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191章 象墓(下)第154章 問鼎(六)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42章 成嘆息(一)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